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一个发生唐朝的故事,天宝三年,突厥的狼卫队企图以绑架和暗...的形式来毁灭长安城。而拯救长安城的关键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二个时辰。在这场巨大阴谋之中,有很多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如贺知章、李泌、元载、崔器、姚汝能、高力士、李林甫、杨玉环、李隆基之流,都登上了舞台。所以有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件事可能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一个发生唐朝的故事,天宝三年,突厥的狼卫队企图以绑架和暗 ... 的形式来毁灭长安城。而拯救长安城的关键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在这场巨大阴谋之中,有很多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如贺知章、李泌、元载、崔器、姚汝能、高力士、李林甫、杨玉环、李隆基之流,都登上了舞台。所以有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件事可能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但其实不然,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的构思最初来源自于知乎上的一个问答「 ”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 马伯庸便因此开了一个「 ”脑洞”,信手写了一段游戏剧本:「 ”俯瞰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如棋盘般排布,晴空之上一头雄鹰飞过”。这段带着强烈互动感的「 ”同人文”,最后成了《长安十二时辰》开头的雏形。那么细观历史,真的就没有这样一件事件么? 不!历史上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过是两件事,但两者却含有必然的联系。 它就是中唐第一擎天血案!「 ”不得使洛城流血”的武元衡案! 【与现实有多接近,小说就有多惊喜】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阴历 六月三日(元和十年的夏至为五月戊寅八日,因此六月三日为夏至后的第二十五天)早上,天还没亮,越过长安城里最宽阔的朱雀大街,极目望去,隐约可以看到一队侍卫打着灯笼,簇拥着宰相武元衡走出府邸,去上早朝。 武元衡大概打算照例先去大明宫内的中书省办理例行公事,然后到东面的含元殿或宣政殿谒宪宗驾上朝,这是他例行的上朝路线。靖安坊在朱雀大街的东第二街与第三街之间,不论自南侧的安德坊还是从北面的务本坊数起均为第五坊。三日为上朝之日,依常规街鼓鸣响为现今清晨四时许,日出为四时五十分,如此推算,宪宗至宣政殿上朝约为五时半或六时许。当日凌晨,武元衡上马北行,应有十四五名卫士,或乘骑、或徒步,予以护卫。戒备森严,不敢稍有松懈。 武元衡一行在宽一百步(147米)的道路左侧行进,当时四周昏暗,虽然夜色未尽,但街道上已有赴衙门办公的官员,车马及徒步的行人,其中也有些商人模样的人。 ... 之中夹杂着人的脚步声、马蹄声、车轮的声音。大概沿着生长于路旁一排林荫树的右面走出一百步,这时有人在 ... 之中高呼一声:「 ”灭烛”,一人手中的蜡烛顿时吹灭,周围即一片漆黑。 前导卫骑呵斥:「 ”什么人,想干什么?”暗中突发一箭,把导骑射下马来。由于事出仓促,武元衡的卫队又不顶事,忽然见到白刃闪闪、暗箭乱飞,纷纷四下逃逸。骑在马上的武宰相正惊愕间,从树上忽然跳下一人,一大棒就猛击他的左大腿,骨碎钻心,武元衡痛得大叫。接着越树提剑而下的数名刺客皆武功高手,不慌不忙,一人抓住武元衡马缰,牵行十余步,武元衡已无力继续抵抗,在距路中央二十米左右坠下马来,刺客举烛看清确实是武元衡,才当胸一刀,把他刺死。然后,又举刀剁下他的头颅,包裹起来准备拿回去报功。 事发突然,过程迅速,所以行人均不知已出大事。巡逻兵士连呼宰相被 ... ,「 ”声达朝堂”,百官恐惧,不知遇害者是谁。直到武元衡没有脑袋的尸身被人发现,才知道是武宰相遇害。 与此同时,御史中丞裴度在通化坊边遇袭。裴宅位于何处?《旧唐书》曰于通化坊,但长安城里并无名曰「 ”通化坊”的街巷。据估计,这是由于长安城东北方有一通化门,史官因裴度于通化门附近遇袭,故而称该处为通化坊。进而类推,认为裴宅约在通化门侧的永嘉坊。他很可能是在出永嘉坊北门西行之际突遭袭击。 同武元衡一样,裴度也骑马出宅。裴度沿通化街西行,突遭刺客暗袭,刺客用长剑击中裴度三次,一击砍断其靴带,二击砍裂单衣后片的背部,三击砍伤头部。幸而裴度头戴厚毡帽(可能是一种当时流行的域外风格的帽子)才不致丧命。刺客们挥剑追 ... 不已,侍从王义从背后抱住刺客,大声呼救,裴度见状翻身坠入沟中,刺客以为裴度已死无疑,没有再补上致命的一刀便匆匆逃走。裴度幸免一死。人们立刻向京城守卫军报告了这一紧急情况。 武元衡死后,他的马一直溜达到大明宫的建福门。据《旧唐书·武元衡传》记载,武元衡被刺 ... 于其住宅东山角的墙外。 天子脚下,两大朝臣被刺 ... ,当朝宰相竟被割头,这还了得?但神奇的是后续剧情是:唐宪宗暴怒,但满朝文武大臣,竟是连议论几声都不敢。好些大臣纷纷请病告假,只把唐宪宗晒朝堂上。刺客们更高调,干脆在各级衙门门口写条:「 ”毋急捕我,我先 ... 汝”,气焰十分嚣张。 事件爆发后,很多长安的重臣都把庭院里的树砍了,并波及皇宫(也就是从这时起,一直到清朝,宫廷要地不再种树,这也是明清两代太和殿光秃秃的原因所在) 如此荒唐景象,当时兵部侍郎许孟容的含泪怒 ... :「 ”自古未有宰相横尸路隅而盗不获者,此朝廷之辱也!”意思也很直白:宰相被当街 ... 了,凶手都不敢抓,大唐你还要脸吗? 这番哭 ... 后,唐王朝并未加大了追查力度,而是把张晏等十多个无辜军卒错当凶手迅速处决,真凶们却安然离开长安。一场宰相被 ... 案,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结案了。 诸多文武臣工看来:被 ... 的武元衡宰相,正是「 ”削藩”的坚决支持者,这事儿十有八九就是淮西藩镇吴元济干的。今天他能 ... 武元衡,明天还不想 ... 谁 ... 谁? 但与诸多大臣想象中不同的是,办这桩恶性案件的,并非正和大唐死掐的淮西藩镇吴元济,却是正在一旁看热闹的淄青藩镇节度使李师道。在李师道看来,如果大唐灭了吴元济,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所以必须横插一杠。只要 ... 了坚决削藩的武元衡,吓坏满朝高官,「 ”削藩”也就不了了之。于是痛下 ... 手,震惊长安。 但当时唐宪宗君臣们更想不到的是, ... 武元衡,只是李师道先定下的小目标。 【不得使洛城流血——焚尽洛阳城始末】 故事还没完 文章太长,下半章明天见呀!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标签:武元衡十二时辰历史唐朝裴度长安城刺客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