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老子道德经导读:安民

  【经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帛书甲本:不上贤,□ □ □ □ 。□ □ □ □ □ □,□ □ □ □ □。□ □ □ □ 。使民不□ 。是以声人之□ □ □…

  帛书乙本: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是以人之治也,虚亓心,实亓腹,弱亓志,强亓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翻译】

  不崇尚钱财,让人民不争斗。不珍爱难得而稀有的宝物,让人民不偷盗。远离物欲,让民心不惑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会放空人民的心,填饱人民的肚子,减少他们的心志,加强他们的骨骼,经常让人民不需使用知识和欲望。行使这种无为的治理方式,那么天下就无所不治了。

  【释义】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崇尚钱财,让人民不斗争。

  此言为政者不应当追求财富,上之所为下必效犹,为政者贪求物欲,人民也将彼此斗争以累积财富,这也是国家之乱源。

  贤原意为「多财」,后引申为人之「多才」,也是贤人、贤能之人。又贤与臤可互为假借,古贤字作臤,臤为「坚」的意思,因此这里老子用一「贤」字,可从钱财引伸至人之才能、人性之坚毅。

  尚:通上,帛书甲乙本皆作「上」。崇尚、尊崇,重视。

  贤:本义为多财,引申为多,后来用以形容人时意思为「多才」,很有才能的意思。贤又有劳,辛劳的意思,因为贤为多,事多则劳。《说文》:「贤,多才也。」才为「财」字之误。段注:「财各本作才,今正。贤本多财之偁,引伸之凡多皆曰贤。人称贤能,因习其引伸之义而废其本义矣。《小雅》『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传曰:『贤,劳也。』」谓事多而劳也,故孟子说之曰:我独贤劳。」《说文》又部:「臤,坚也,从又臣声,凡臤之属皆从臤。读若铿锵之铿,古文以为贤字。」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五十七章: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河上公注:◎ 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贵之以官。◎ 不争功名,返自然也。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追求难得的珍稀宝物,让人民不因此而偷盗。

  此言为政者不应当玩物丧志,追求珍宝,这是盗贼兴起的最终原因。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为政者喜爱珍宝,在下者必争相收敛珍宝,上行下效,盗贼由是兴起。

  贵:《说文》:「贵,物不贱也。」「贱,贾少也。」贾即价,价值的意思。贱是价值很低,很没有价值;贵则是价值很高,很有价值。贵做动辞则有重视、珍爱,给予很高价值的意思。

  难得之货:很难获得的货物,也就是珍宝,很稀有而很难得到的宝物。

  盗:《说文》:「私利物也。」将好东西占为己有即是盗,也就是偷窃、盗贼。

  河上公注:◎ 言人君不御好珍宝,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 上化清净,下无贪人。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远离那些引起欲望的事物,让人民的心不会惑乱。

  为政者当远离物欲,不追求物欲的享受,如此则人民不会迷惑混乱。

  此句河上公本无「民」字,作「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注曰「放郑声,远美人」,「不邪淫,不惑乱也」。

  不见:见为视,不见为不视、不看。不看即远离的意思。

  可:《说文》:「肎也。」「肎,骨闲肉,肎肎箸也。」肎即今之「肯」。可通肯,肯原本为骨间之肉,后来引伸为允诺、同意,现今说的「可以」。

  河上公注:◎ 放郑声,远美人。◎ 不邪淫,不惑乱也。

  王弼注: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

  是以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

  所以圣人治理国家(天下),放空人民的心志,填饱人民的肚子。

  「虚其心」河上公注「除嗜欲,去乱烦」,也就是去除欲望的意思。王弼注「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心装的是聪明智慧,而肚子装的是食物。「虚其心」就是要去除聪明智慧,不运用心机。「实其腹」为填饱肚子,让人民的生活无所馈乏。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河上公注:◎ 说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 除嗜欲,去乱烦。◎ 怀道抱一,守五神也。

  王弼注: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

  弱其志,强其骨。

  减少运用心智,强化其骨骼。

  志:《说文》:「志,意也,从心之声。」「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志」在小篆以前的写法都是上之下心,到隶书之后才写为上士下心。志就其本字来看,为心之所之的意思。《说文》志与意互训,所以我们现在说「意志」,意为志,志为意,为察言而知意,则志为「运用心力」的意思。老子主张绝圣弃智,返朴归真。本章前言「虚其心」,都是要人不用心机,不让心动则无惑乱,永保心灵之清净与纯真,那么就几近于道。「弱其志」也是第四十八章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弱」即「损之又损」的损。

  强:通强,帛书乙本作「强」。

  河上公注:◎ 和柔谦让,不处权也。◎ 爱精重施,髓满骨坚。

  王弼注:骨无知以干,志生事以乱,心虚则志弱也。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经常使人民放空聪明智慧,无所欲望,让聪明的人不敢有所做为。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帛书乙本作「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较好的句读为「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那么此句应作「使夫知不敢」。让人知道不可进取。夫为男子,成年男子。

  此言绝圣弃智,以至于无为。

  敢:《说文》:「进取。」「敢」字在甲骨文作,钟鼎文作,为拿尖物刺杀猪,或是以手抓猪尾,象进取的意思。

  河上公注:◎ 反朴守淳。◎ 思虑深,不轻言。夫,音扶。知,音智。

  王弼注:◎ 守其真也。◎ 知者谓知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天下,那么天下就无所不治了。

  老子崇尚自然,无为即是自然。顺其自然,百姓各得其所,万物皆适其性。生命各自得,则无所不治。本章言圣人应当从自身开始,远离物欲,则不淆乱民心;不运用心机,保有人心之纯朴而免于机巧;只要让人民的生活免于匮乏,那么天下自然就会得到治理。

  《史记。 老子列传》: 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闲,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第六十四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河上公注:◎ 不造作,动因循。◎ 德化厚,百姓安。

老子道德经导读:安民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6.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7.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8.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9. 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是要人类倒退吗

    过去,由于传播手段的落后,普通人接触到的通常都是儒家经典,其他诸子言论即便见到,也是经过筛选后的辅助读物。像《老子》这样尊道贵德而轻仁薄礼的经典,除非改造成符合统治者的口味,否则是很难进入大众视野的。因此有人认为,通行本《道德经》存在着很多被篡改和增删的嫌疑。

  10.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其实不然,看他们三个就知道了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随机推荐

  1. 海涛法师说故事3:造塔的生天果报

    造塔的生天果报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平日广建塔寺,恭敬供养三宝。

  2. 【累息】的意思是什么?【累息】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累息lèixī1.长叹。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周书宣帝纪》:「内外恐惧,人不自安,皆求茍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拜左台御史中丞,中外累息,至以目语。」累息的拼音lèixī累息是什么意思累息lèixī1.长叹。因恐惧而不敢喘息。

  3. 卤莽灭裂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lǔmǎngmièliè。

  4. 这6种健康概念竟是错误的,我们却一直按照它来做着

    我们日常生活中肯定会按照许多坊间听闻来的健康...进行养生,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健康...有可能是错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六种常见的健康概念,我们却一直以来都照着做。研究表明,空气中的小颗粒能增加心脏病发作几率。此外,家长也不要将未满7岁的过敏症儿童带进游泳池。有不少孩子游泳患咽峡炎,也是由于公共场合不卫生造成的。华法林的功能是阻滞维生素K活性,从而避免血栓形成。因为人体近20%的水分是通过食物摄入的。

  5. 上世纪美国女秘书迷人老照片,打字机和 ... 基本是标配

    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女性的首选工作是秘书。今天美国妇女最普遍的工作仍然是秘书,根据美国的人口普查,今天大约400万自称秘书的人中,96%是妇女。

  6. 蒋钦简介 三国东吴名将忘私举贤的蒋钦生平

    芜湖县令徐盛收蒋钦的守官,并上表处死,孙权以蒋钦在远领兵为由而不答应,徐盛由此认为自己和蒋钦有私嫌。曹操攻濡须,蒋钦和吕蒙持军统领,并调整节约等制度。徐盛时常惧怕蒋钦因过去的事情还自己,而蒋钦常称赞他的优点。徐盛敬重信服他的品德,与众人论蒋钦的美德。>在《演义》中,蒋钦与周泰原为活跃于长江一带的...,孙策脱离袁术下江东自立门户时,蒋钦和周泰等人先后率众投靠,曾在赤壁之战替孙吴率领水军作战。

  7. 王羲之的儿子有多「 ”惨”,长太帅被公主逼婚,只好弄残自己的脚

    诗享书局原创文章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书法家,被称作书圣,而他的儿子王献之在他的教导下也写得一手好字,在后世还常常与其父亲一起被人们称作「”二王”。据说王献之只有几岁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观看门生们玩樗蒲,别人还没有分出胜负,王献之就说南边的要输。别人看他是个小孩,就没怎么搭理,只是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但王献之却说,「”我是远惭荀奉倩(荀粲)

  8. 热成狗的「 ”三伏天”用韩语怎么说?韩国有啥饮食习俗

    最近正是超级炎热的三伏天,那么三伏天用韩语该怎么说呢?三伏天的由来、风俗及饮食又是什么呢?三伏不属于节气。但是根据年份的不同,中伏到末伏之间历经20天的情况称为越伏。.71119,.三伏期间是夏日之中最热的时候。初伏大概是从7月11日到7月19日,小暑和大暑之间暑热正式开始的时节。1020.因为伏日以十日为间隔,所以从初伏到末伏历经20日。.《》''.关于伏的语源没有可靠的说法。

  9. 梦见变瘦了 瘦了

    周公解梦梦见变瘦了 瘦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变瘦了 瘦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中国哪个王朝疆域最大?历代皇帝都拼命扩张,功绩却不被历史承认

    中国古代民族分为五部分,匈奴部分、东胡部分(以鲜卑、契丹、蒙古为代表)、突厥部分、通古斯部分(以满洲为代表)以及羌藏部分(以羌族、吐蕃为代表),可以说如今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是从这五部分演化而来的,中原地区的边境少数民族早在千年以前就一直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时不时地骚扰边境百姓,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派出过军队镇压平定叛乱,但千年来一直屡禁不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边境民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时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