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菩萨教你学吃饭

有人说:“吃饭难道还要学?世界上有谁不会吃饭?”是的!吃饭确实要学,虽然人人都能吃饭,但是会吃饭的人太少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同样是吃饭这件事,有人因其成就无边善法而获得安乐,有人却因其造下无量恶业而堕入恶趣。可见,若不通达吃饭的学问,吃饭也会成为痛苦因,所以即便是吃饭这件平常事中也蕴含着大学问。有人说:“佛门中强调烧香拜佛、念佛诵经,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什么又管起世人吃喝拉撒的事情来了呢?”这样说的人其实对什么是佛法尚处于愚昧的地步。须知,佛法是众生离苦得乐之法,要想离苦得乐,仅靠烧香拜佛或念佛诵经是远远不够的。佛法让众生离苦得乐的基本 ... 就是让众生按照因果规律对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进行取舍,不去创造安乐因就能得到安乐果的 ... 在佛法中从来没有宣说过,不去遣除痛苦因就能遣除痛苦的 ... 在佛法中也从来没有宣说过。佛法不是投机取巧之法,而是“认识因果、从因求果”之法。既然因果周遍一切存在,因此佛法也遍及一切法、遍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佛门中常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又说“佛法无边”,意思就是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含摄在佛法之中。正如六祖大师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够在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细微之处,观察因果、认识因果,然后按照客观的因果规律去取舍自己的身口意,从而实现自他离苦得乐的目标,这就是将佛法学活了。相反,如果只知道形式上的烧香拜佛、念佛诵经,对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不去观察因果、取舍因果,而是守株待兔般地等待着佛菩萨赐福于自己,这就是将佛法学死了。对于吃饭,《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宣说了四个注意事项:一、不宜过少;二、不宜过多;三、要相宜自己的体质而食;四、饮食时不应当有染污心。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四个要领,就能从饮食这件事中得益;反之,如果违犯了这四个要领,饮食这件事就会给人带来不少痛苦。第一、饮食不宜过少。《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非太减少,若太减少,饑虚羸劣,无势修善,故所食量,应令未到次日食时无饑损恼。”意思是说,饮食不应过于少量,所食过少会导致身体饑饿、虚弱,从而使得自己无力修持善法。所以饮食之量,应以“未到次日进食时不出现饑饿损恼”为度。这里“未到次日进食时不出现饑饿损恼”是针对出家人而说的,因为出家人是日中一食的。对于在家人来说,应当以“不到下一顿时不出现饑饿”为度。对于物质生活较为富裕的现代人来说,除了那些要“减肥”而故意少吃的人之外,很少有吃得太少的现象,所以这一条大家基本上都不会违越。第二、饮食不宜过多。《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非太多食,若食太多,令身沉重,如负重担,息难出入,增长昏睡,无所堪任,故于断惑全无势力。”意思是说,饮食不应过多,若所食过多,会令身体沉重,如担负重担一般,呼吸困难,也会增长昏睡,心识不堪能,由此对断烦恼全无势力。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人,基本上都存在饮食过多的过失。现代人所得的不少病,不是因为饮食过少而有,而是因为吃得太多。饮食长期过多,不仅会引发身体的疾病,而且会渐渐导致心灵的懒惰和懈怠。我们知道,饮食过度会导致身体发胖,由于摄入的能量多于所需,所以体内会渐渐集聚过多的脂肪、胆固醇等,使得身体倍感沉重,体质下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会下降,从而引发身体的种种疾病。所以,古代丛林中流传着“疾病以减食为药”的说法,意思是说,得病的时候应当减少饮食,这样可以很快治好自己的病。据说,现代医学也很提倡通过减食来排毒,达到净化器官,治疗疾病的作用。此外,饮食过多就会昏昏欲睡,气脉不畅,使得身体不想运动,从而会导致心灵的懒惰和懈怠,长期养成习惯之后,好逸恶劳的秉性就会养成,使得自己的心力显着下降。所以,饮食不宜过少,更不宜过多,应当以八分饱为适量。多食少食皆会导致身体不适。《杂集论》中说:“饮食粗重者,谓极多少食,于方便行,无堪任性。”第三、要相宜自己的体质而食。《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相宜而食、消化而食者,依饮食起诸旧苦受,悉当断除,诸新苦受皆不生长。”意思是说,如果相宜自己的体质、病情等,安排堪能消化的饮食,则不仅以往依饮食不当所引起的苦受将会断除,此外由饮食不相宜引生的新苦受,皆可避免而不生长。所以,如果不相宜而食,会使以往依饮食已生的痛苦仍会复发,而且以往未生的痛苦亦会引发。对于这个道理,现代医学中也极其强调。例如,胆病患者不宜食用油腻食物,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含糖分的食物,体质强壮和过分虚弱者都不宜食用大补食品等。所以,吃饭不应当以贪图口味为目标,而要很理智地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食物。第四、饮食时不应当有染污心。这里,染污心是指“贪嗔癡慢嫉”等烦恼。例如,有些人因为贪着食物的味道而吃饭,这样的吃饭就会导致自己深深地被系缚在饮食这件事上,使得身心不自在,这是饮食被贪烦恼所染污的情形;有些人在吃饭时,怨恨食物不够精美,虽然吃饭但身心却陷于痛苦之中,这是饮食被嗔烦恼染污的情形;有些人愚癡地认为, ... 害其它众生的生命来食用,无有罪业,将来不会有任何恶报,于是出现以非常残忍的手段摄取食物的现象,这是饮食被癡烦恼所染污的情形;有些人认为,吃得越多对身体越有益,于是每顿“撑死方休”,这也是被癡烦恼所染污的情形;有些人成办了精美的食物之后,在洋洋自得中而食用,这是饮食被慢烦恼所染污的情形;有些人在承办饮食时,要和他人攀比,这是饮食被嫉妒烦恼所染污的情形。本来吃饭这件事无所谓善恶好坏,但是当被烦恼染污时,就成了招致未来痛苦的痛苦因了。所以,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应当断除一切烦恼,以善心摄持而成办饮食。如何以善心摄持呢?《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告诉我们,每次吃饭之前,应当存想:“为了能够有力气行持种种善法,如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等,我要依靠饮食摄入营养。”以菩提心摄持的饮食,就会具备无量的功德,因为受用饮食者依靠饮食而拥有了行持救度众生善业的可能。此外,还可以先将食物供养诸佛菩萨,以积累资粮,然后观想食物是诸佛菩萨所赐。饮食时,应当尽力断除对精美食物的贪心,对粗劣食物的嗔心,不知能食所食本来空寂的癡心。饮食后,应当将善根回向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并发愿行持善法,更加勇猛地修行、利益众生。饮食中有大学问,智者在饮食时不仅会从饮食中摄取精华,以承办未来更大的安乐因,而且不会制造任何痛苦因;而愚人在吃饭时,虽然暂时也从食物中获得了一些营养,但是却造下了种种痛苦因,甚至将来可能会为此堕入恶趣。所以,我们应当仔细观察自己的饮食习惯,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应当竭尽全力地加以纠正。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菩萨教你学吃饭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月氏國王與衹夜多尊者

    國王栴檀罽尼吒非常崇尚佛法,所以當他知道罽賓國內有位證得阿羅漢果位的衹夜多尊者,就一直想去請示佛法。國王來到尊者的住處,見到衹夜多尊者攝眾的威儀及德行,油然敬信,於是向前恭敬頂禮,並且靜候一旁。後來,尊者想要吐唾,國王見狀連忙遞上唾盂給尊者使用。

  2. 12岁男孩组建3万人的儿童军,远征亚洲,结果半路上被人贩子卖了

    不管身处在那个年代,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在人员不足时,小孩子都需要上阵...敌,若不上阵,国家就会灭亡,特别是人口密度稀少的西欧国家,儿童军活跃在战场上已经不是首例了。

  3. [专家点评] 清 黄杨木雕达摩立像

    [专家点评]清黄杨木雕达摩立像雕像立式,高19.8厘米。高鼻深目,隆颡虬髯,造型为传统的罗汉式。面目似胡人,而衣饰则纯为...装束。左手捧蝠,凝神回首,衣袂鼓荡。达摩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造型艺术中常见的形象。此像线条流畅,虽略嫌仔细,仍不失为有特点的作品。

  4. 梦见红包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我们经常会做梦梦见红包,那么梦到红包是什么意思?请看下面由,从现代周公解梦,原版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占卜式解梦等多个角度对梦见红包是什么预兆进行详细解说吧。梦见红包是什么意思梦见红包,是喜事,代表着你会有不错的财运。梦见钱包丢了有什么象征寓意吗?梦见红包的周公解梦签抽签前时要专心一致,秉除杂念,先双手合手默念:“周公周公,指点迷津。”

  5. 做好7点预防夏季中暑网

    出现头晕、耳鸣、恶心、胸闷、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但体温不超过37.5度,这是中暑前期的表现,要引起警惕。轻度中暑则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苍白、气短、大汗、皮肤灼热或湿冷、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健康知识如果中暑特别严重,会引起热痉挛,甚至热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呼吸加快、大量出汗、皮肤变凉、晕眩、虚脱等症状。7月10日,在山东枣庄矿难救援中,3名救援人员因高温中暑而导致死亡就属于这种情况。

  6. 赵构怎么死的?

    赵构怎么死的?  宋高宗赵构,他的一生人传奇,跟秦始皇的父亲秦异人很相似,他们原本都是质子,可是却经过努力当上了皇帝。接下来,咱们就了解一下赵构是如何当上南宋开国皇帝的吧!  赵构简介:  姓名:赵构  字:德基  属相:猪  出生:大观元年(1107年)5月21日  ...

  7. 梦见打扫教室

    周公解梦梦见打扫教室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打扫教室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唐明皇开元之治

    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又称为「唐明皇」。唐玄宗英武有才略,他在位的前半期,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称为「开元之治」。开元年间,玄宗政绩粲然可观,这是唐朝社会经济和国力发展臻于极盛的时期,它承继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治绩,使唐朝的国势发展到巅峰。玄宗执政后,注意任贤纳谏,澄清吏治。在经济上,玄宗即位之初自奉甚俭,又令各地不得开采珠玉、制造锦绣,使武后以来后宫奢靡之风有所改变。

  9. 持大明咒、准提咒施食,父亲避过车祸!

    >我以六字大明咒、准提咒施食已有半年有余,上个星期有一件事令我感觉到很奇特,是这样的,大约几天前的早晨,父亲打开热水器洗菜,却怎么都打不开,检查通电设备都完好,而且热水器还是新购的,这下纳了闷,母亲回想起,前日的卫生间里水管突然爆裂,晚上屋子里还有其他的异响,怪事连连,母亲心头突然一紧,是不是最近要出什么事情?

  10. 八字格局解析何为偏财格

    又比如命局日主为乙木,生于丑、未月,乙木的偏财是己土,而地支丑、未中都循藏天干己土,如果四柱天干上再出现己土,那么这个命局也能够成为偏财格。由此可以看出偏财得令,就是真偏财,能够在命局中真正发挥作用,如果还透出在天干上,就成为偏财格。命局中要成为偏财格,需要命局中日主的力量旺盛,财星的力量也旺盛,最好财星和日主的力量差不多,不会出现超过或者不足,这样这个人才能够显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