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战最受争议行动!英国1000架轰炸机攻击德国城市,平民伤亡惨重

【军武次位面】:FriedrichLau 说起二战期间著名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大家是否会想起1942年5月30日英军对德国科隆的轰炸。这次轰炸行动中,英国一口气出动了超过1000架次轰炸机对这座工业重镇进行了地毯式无差别轰炸,创下了二战期间单次最大规模轰炸行动的记录。 ▲为了纪念此次行动当年还专门拍摄了纪录片,以下部分图片节选自该纪录片 这次轰炸行动发生于美军将大量兵力及注意力转移至欧洲战场之前,而1942年的英国在美国强大工业的支持下已经抵挡住了德军猛烈的空中攻势,此前在欧陆惨败而元气大伤的部队也得到了休整。而英国轰炸机队的实力仍有限,这是不列颠空战的后遗症,皇家空军因为长时间在国内和敌占区上空交战,伤亡数字也一直居高不下。 ▲1941年,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对科隆纳普萨科发电厂进行白天轰炸的照片。这次英军出动了262架轰炸机参与空袭。 ▲1941年的白天轰炸并未使科隆受到严重损毁,真正让这座城市遭到毁灭打击的是本文所述的1942年大规模夜间轰炸。 此时英军部队只有416架一线轰炸机可以执行轰炸任务,这些轰炸机被分为37个重型/中型轰炸机中队。因为每一次出击都会大量损失宝贵的飞机,但是一旦取消对相关工业设施的轰炸任务,德军就会顺利生产出日后在战场上作战的飞机大炮。面对这样的状况,皇家空军元帅,空军轰炸机司令部总司令A.T哈里斯随即开始考虑如何用这仅有的轰炸机最大发挥作用。 ▲轰炸机总司令哈里斯宣布任务开始,哈里斯是「 ”轰炸机制胜论”的坚定支持者,自己也被人冠以绰号「 ”轰炸机”。而他创立的将一座城市用炸弹彻底摧毁的大规模无差别轰炸却一直饱受人诟病,但是也有人认为哈里斯只是尽了一名军人的职责。 ▲轰炸前英军先对科隆市地貌进行了一次空中侦察 ▲随后情报人员开始对这些侦察照片进行研判 哈里斯最后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设想每一处目标都有相对固定数量的防空设施,而每一处目标都会引发相对固定数量的拦截机升空拦截,如果把大量轰炸机集中到一起攻其一处,那就会以相对较少的损失获得较大的战果。 为了达到目的,哈里斯首先慢慢减少执行轰炸同一目标的轰炸机数量,通过限制出击的轰炸机数量,这样可以使得防御方一开始面对更少的来袭轰炸机。随后,他将原本执行一个任务的轰炸机数量突然大规模增加。这样虽然会使得当地所有在航程范围内的防空战机纷纷出动拦截,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在面对如此规模的来袭轰炸机的时候,有限的拦截机必须返航进行整备。这使得轰炸效率得以提升。 ▲轰炸行动前对飞行员进行任务简报 ▲大量炸弹被拖车一列列运到轰炸机机腹下面 ▲地勤人员开始为飞机装载炸弹 ▲随着飞行员大手一挥,一架架各型轰炸机接续起飞 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光靠416架一线轰炸机远远不够,随后哈里斯将二线甚至是训练用轰炸机都集中了起来,他希望用这样的一次大规模轰炸重创德国的工业重镇科隆,这里一直在源源不断地为德军输送工业产品和化学品,同时也是重要的铁路枢纽。随后哈里斯拼凑出了一支由1046架轰炸机组成的庞大编队,将对科隆展开一次狂轰滥炸。经过哈里斯的大力游说,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随后成为了此次行动的大力支持者。 ▲1945年的德国科隆,经历数年战争的洗礼,这里已是一片断壁残垣。 为了保护历史遗迹,美英盟军历次轰炸并未将科隆的地标建筑科隆大教堂列入目标内,但是仍有少量炸弹命中了这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科隆城除了教堂几乎完好无损外其余建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此前英国将目标定为汉堡或科隆,而科隆距离英国较近,且其战略地位较为重要。加上行动当日科隆上空晴朗无云,而汉堡却始终阴云密布。于是哈里斯当机立断将目标最终定为科隆,1942年5月30日,代号为「 ”千年行动”(Operation Millennium)的轰炸计划开始实施。晚间10时30分,英国1000余架各型轰炸机携带1500多吨炸弹从53个机场起飞直扑目标而去。此次轰炸共使得科隆当地4000多平米的土地变成了焦土,重创了科隆的工业生产。而科隆防空部队的疏忽大意和仓促应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统计,轰炸时平均每分钟就向科隆地区投掷超过200吨的炸弹。此次行动中,英军只损失了40多架轰炸机,这意味着英 ... 4%的战损比就换得的大量战果。而此前英军轰炸机一次任务后的战损比大约在5%,而每降低一个百分点都意味着一次巨大的进步。 ▲1944年,盟军还曾对科隆进行过大规模轰炸 由于英军此次携带的的炸弹大多为 ... ,此次轰炸对市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2.43平方公里的地区被夷为平地,上万栋建筑被毁。对此丘吉尔在和罗斯福的电报中这样说道:「 ”我希望你对我们的大规模空袭表示满意……随后我们还会有更多类似行动。”丘吉尔虽然这样夸下海口,但是随后的单次轰炸规模都没有超过这次行动。比如1945年盟军对德累斯顿的轰炸就集结了700余架轰炸机,仅为前者规模的70%。 ▲去年年底在德国波恩发现的未爆炸弹,数千人因此而紧急疏散。如今这样的未爆弹在德国境内还有很多 二战期间的这些大规模轰炸精度不高,加上是夜间轰炸,糟糕的能见度使得机组成员几乎不能标记特定目标。同时1942年的许多英国轰炸机还在使用一战期间的老式炸弹瞄具,这些瞄具无法对单一建筑进行精确标定。尽管此次轰炸是为了摧毁德军的后勤中枢,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战略轰炸至今仍饱受非议,毕竟无辜的平民是这次轰炸中的主要受害者。据统计此次轰炸共导致约4万5千多平民流离失所,同时还有469人在空袭中被炸死,36所工厂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伤亡相较于1941年德国对伦敦大规模轰炸造成的损失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关于此类无差别轰炸的是非曲直,相信各位读者心中自有判断。 英军公发MTP迷彩COOLMAX速干T恤正品军版原品户外作战短袖抗静电 ¥99 购买

二战最受争议行动!英国1000架轰炸机攻击德国城市,平民伤亡惨重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2. 最无畏的勇士才最浪漫——中途岛之战中的SBD「 ”无畏”俯冲轰炸机

    深度摘要:本年度最佳战争片《决战中途岛》正在火热上映,片中美军俯冲轰炸机冒着日军战舰密集防空炮火进程俯冲轰炸的场面令人震撼。

  3. 炸弹也能打水漂?炸毁了德国水坝,死了1000多个苏联人

    1943年5月16日夜里,19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分成两个编队和一个预备编队,以莫恩水坝和埃德尔水坝为主要目标,其余三个小水坝为次要目标。随后5架中的两架成功的将水漂炸弹投放并在水坝预定位置爆炸,成功将莫恩水坝炸出了一个大缺口。但航空队也付出了8架飞机的代价,死亡3名机组人员,其余53名迫降或者跳伞后沦为德军俘虏。而德国人方面直接损失两台主要水坝,电力中断。

  4. 汉朝的5种武器中,其中一种利用的最多,打败匈奴功不可没

    列举五种汉朝时期的武器,各有各的作用。据史料记载,汉朝里的大黄弩需要十石弩才能发射,汉朝一石约30公斤,也就是说需要大约300公斤才能发射,可见这是多人操作的武器。

  5. 为啥冷兵器和热兵器都叫「 ”枪”?为何不继续用「 ”铳”称呼火器?

    说到「”枪”字,现在大家会想到什么呢?绝大多数人应该会想到现代最普遍的轻武器,什么...,...,机枪…同时,也有一些人会想到古代一种冷兵器,杆端有尖刃,用于戳刺。那这就有些意思了,汉字那么多,为啥一个「”枪”字同时会用来表示两种完全不同的兵器呢?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咱们先说说两种枪是谁更早出现吧,这地球人都知道,肯定是冷兵器最早出现啊,其实对于这种戳刺类的兵器中国古代有很多称呼,比如「”矛”、

  6. 西班牙帝国变的是由盛转衰,不变的却是强盛的海军造船业

    战争新视界,专注近代战争历史,鉴古知今,以史明理西班牙帝国变的是由盛转衰,不变的却是强盛的海军造船业西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强盛的西班牙帝国领地横跨欧、亚、非、美、大洋五大洲,殖民地遍布全球,查理五世曾自豪地宣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而正是这样强大的「”日不落帝国”,随着本土工商业的凋亡,债务滚雪球般增长,以及在与敌国的战争中越陷越深,这一切都在渐

  7. 二战前期同盟国联军实力更强,为什么在法国战役中反被德军碾压?

    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法国,二战中著名的「”法国战役”拉开序幕。此战德国共动用了132个师(包括10个装甲师、6个机械化师),其中93个师分成三个集团军参与前线进攻,39个师作为后备力量被部署于西线。在武器装备方面,德国共部署了约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约7500门火炮,约5100架作战飞机。作为当时德国的对手,法国与英国、比利时、荷兰组成了同盟国联军,共出动了134个师(包括6个装甲师

  8. 古巴导弹危机中,为什么是苏联先退出?

    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10月22日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四次核战边缘,只有古巴导弹危机最具一触即发之势,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众所周知,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延续。

  9. 二战德军「 ”空降猎兵”专用,精密而昂贵的「 ”FG42”式自动 ...

    纳粹帝国的世界很难懂,冲突与竞争无处不在,德国陆军和空军之间的争斗甚至更为激烈,有时甚至为了一点小事就发生争吵。当德国陆军计划列装自动...时,德国空军也想装备同类武器。

  10. 古代最罕见的五种守城兵器,个个让你大开眼界

    中国古代战争里,冷兵器是对敌的极为重要的器物,纵观历史上的著名战役,以及历史上有名的武将,各类的兵器层出不穷。虽有十八般兵刃之说,但是其研制的兵器种类,绝对是举不胜数。其中不乏艺高力大之人,从而研制出一些冷门的兵器,在比斗与战争中都发挥出不同的功效。现在我们看看这五大罕见的守城兵器!

随机推荐

  1. 婬女被佛祖点化 出家为尼成为女罗汉

    在常人中,“罗汉”二字,似是指男人而言,其实“罗汉”并非男人专有,五百罗汉之中,其中有不少是女罗汉,因为罗汉亦是菩萨,男女都可以成为菩萨,并非男人专科,故五百罗汉当中,亦有女罗汉存在。只因罗汉的塑像不易分出男女,所以,虽有女罗汉,亦不易为人认识而已。她遂出家为尼,从此戒淫,因而得道,成为女罗汉。

  2. 西风残照是什么意思?

    【拼音】xīfēngcánzhào【解释】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出处】唐·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例子】西风残照旧山河,故国遗台忆独过。元·王恽《望歌风台》诗【相关】百度“西风残照”

  3. 下回再买吧

    爸爸:“这次考试要能得95分以上,我给你买个小提琴。…儿子:“爸爸,考卷发下来了,我得96分。”>爸爸:“很好。嗯,不错……”>儿子:“那就给我人小提琴吧!…>爸爸:“这月钱紧,下月再买吧。”>儿子:“这是第二次考试,你看看。”>爸爸:“啊!?才考59分?你……”>儿子:“这次分数紧,下次再说吧。”>...空间日志qqare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

  4. 开国中将皮定均的后代跟夫人现状如何?

    皮定均,1914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1976年7月7日,亲临福建沿海前线视察指挥军事演习,因直升飞机失事以身殉职,终年62岁。>>皮定均将军的夫人是张烽,她是1925年出生于河北涉县。在太行山区皮定均遇到亭亭玉立的张烽,一见倾心,此时她任涉县妇救会主任。时任太行五分区司令的皮定均请县长做媒,却遭到很有个性的张烽的回绝,第一次求爱吃了闭门羹。夫康荣平,是开国少将康林之子。

  5.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自惭形秽成语自惭形秽的出自哪里?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骡骑王武于;是卫玠之舅,隽爽有风姿,见玠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释义“惭”,惭愧;“形秽”,丑陋,不体面。因为自己在某一方不如别人而有一种惭愧的感觉。  故事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

  6. 寄灵澈上人

    寄灵澈上人老僧何处寺,秋梦绕江滨。独树月中鹤,孤舟云外人。荣华长指幻,衰病久观身。应笑无成者,沧洲垂一轮。

  7. 中秋节祝福语_中秋节祝福诗词_中秋节祝福

    中秋节个性祝福语中秋节搞笑祝福语中秋节温馨祝福语中秋节经典祝福语中秋节幽默祝福语给男友给女友给闺蜜给朋友给哥哥给姐姐给弟弟给妹妹给父母给爱人给教师给上级给老板给领导给员工给下属给客户给同事给老师给同学中秋节就要来了,你知道古时的诗人和词人笔下的中秋是什么样的吗?

  8. 孕妇梦见脚被蛇咬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脚被蛇咬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脚被蛇咬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胡雪岩谈生意经:生意要懂得「 ”用钱生钱”,学会用资本力量去赚钱

    大家好,欢迎收看品味国学,我是七月。想必提到胡雪岩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晚清商人,也是当时的一位传奇人物。出生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发家致富,富可敌国,是名副其实巨商,他替清朝...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余堂。也是百姓的胡大善人。胡雪岩令人惋惜的是:胡雪岩没有守住自己的财富,短短三年时间,就让自己倾家荡产。所以阿里巴巴的马云还说:”胡雪岩也树立了很坏的榜

  10. 总督府“冤鬼”

    于是强作镇定,朗声说道:“下跪之鬼,可有冤情?且与本官道来。”第二天一大早,武清县两名差役解送来一名囚犯,到总督府报告凶案。想起昨夜冤鬼之辞,唐执玉忙问差役:“死者在何处被...?”三天后的夜里,果然冤鬼又出现了。经过审讯,真相大白:其实,这“鬼”是人装来骗唐执玉的。众衙役和小书童又惊又佩服,问唐执玉是如何识出这“冤鬼”是假扮的。这一段唐执主计破“冤鬼”奇案的故事,在民间被传为佳话。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