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鲁迅的老师有过不少,但是在这么多老师中,鲁迅最为敬重的只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一位是鲁迅留日期间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是鲁迅青年时期的恩师章太炎先生。藤野先生鲁迅对这三位老师都十分敬重,为这三位老师都做过专门的文章,而在这其中藤野先生又被鲁迅认作是最为感激的。那么作为日本人的藤野先生真的值得鲁迅这么尊敬吗?他的结局又如何呢,为什么鲁迅这么多年心心念念也没有再找到他?

鲁迅的老师有过不少,但是在这么多老师中,鲁迅最为敬重的只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一位是鲁迅留日期间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是鲁迅青年时期的恩师章太炎先生。 藤野先生 鲁迅对这三位老师都十分敬重,为这三位老师都做过专门的文章,而在这其中藤野先生又被鲁迅认作是最为感激的。 那么作为日本人的藤野先生真的值得鲁迅这么尊敬吗?他的结局又如何呢,为什么鲁迅这么多年心心念念也没有再找到他? 异乡的日本对鲁迅来说是格外冷的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期间的孤独在他的文字中少有记录,而这也往往会被大家忽略掉,但即便在今天,一个语言不通的人前往异国他乡留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遑论当初日清也算是刚刚经历过战争的敌国。 而在鲁迅的文字里就只有这样一句不带任何感 ... 彩的记叙性文字: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留日时期的鲁迅 作为仙台医学院唯一一个中国留学生,他承受的孤独的重量可想而知,与此同时,因为语言不通所造成的学业的压力也困扰着他,以至于在142名同学之间只考了第68名,而鲁迅自己的说法是: 同学100余人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但为了这一个没有落第,背后的艰辛跟奋发图强的自尊也可想而知。 虽然在鲁迅看来不甚满意,但在那些把中国人看成「 ”梳辫子的和尚”日本学生看来,这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事了,因此他们便怀疑鲁迅偷看了藤野先生的试题,颇有些群情激愤的意思。 若是按照现今留学生的习性,该是大概率会选择忍气吞声了,但是鲁迅在当时的情况下,却偏偏选择了反抗,不论别的,单说这一份风骨就值得现代人敬仰跟学习。 可以说,作为异乡的日本对鲁迅来说是格外冷的。 日本仙台医学院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日期间为数不多的几分温暖 同是学生,藤野先生对鲁迅跟别的学生并无不同,反而多了几分鼓励跟照顾。 骨学、学管学、神经学,这几门课的讲义藤野先生都给鲁迅细心的订正批注过,甚至鲁迅有幅解剖图画的不甚规范,藤野先生也专门把鲁迅叫过去让他改正,但在鲁迅的记载里可以看出当时鲁迅是颇有些不以为然的。 藤野先生给鲁迅修改过的笔记 将之在脑海里描绘出来似乎是一幅很有趣的画面:未来满脸严肃的大文豪鲁迅大先生梗着脖子看着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讲义写写画画,应该是颇有几分桀骜少年的意思。 本就应该如此,独在异乡求学的少年周围都是异样的目光,难免有人对他施以善意,警惕的心也是不容易打开的。 但在这之后藤野先生对鲁迅还是颇有照顾,直到最后鲁迅向藤野先生表达自己将不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的意愿时,藤野先生的表情是有些凄然的,想说什么,又没再开口。 如此这样一个为了异国学生的前途担忧,并对他的际遇感同身受的老师确实值得鲁迅尊敬。 藤野先生对鲁迅为何这般好? 没有理由的爱跟总会让人联想到阴谋诡计之类的不好的东西,那藤野先生为何对鲁迅这样一个清国留学生如此的好呢?很大的原因跟藤野年轻时受过的教育有关。 藤野先生原名藤野严九郎,出生在福井县一个风气保守的旧藩,当地极为重视以中国程朱理学为基础的旧藩学,藤野先生也是从小学着汉学长大的,他从小就对中国文化极为敬重,这一点在他对孩子的教育上也体现的出来:他要求两个儿子每天早上必须对着中国的《孝经》高声朗诵一遍才能吃饭,而可能也是因为这般,他对盛产先贤的国家的鲁迅抱有了一份善意与关爱。 藤野先生的故居墙上挂着《孝经》 藤野先生之后的境遇 鲁迅离开以后,藤野先生的生活应该大抵也是不甚如意的。原先的仙台医学院被并入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而藤野先生被迫离职以后也没有什么好的门路,只得回到自己的家乡阪井郡,当了一名乡村医生,从一个教授到一个乡村的赤脚医生,藤野先生心里的落差是可想而知的。 而在同年,藤野先生的妻子也因病去世,对他可谓是多重打击。 不过之后的藤野先生也逐渐适应了乡村医生这样一个角色,并多有善举。对那些特别贫困的病人藤野先生免去了他们的诊金,甚至有时还会倒贴一笔。 时间来到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对此藤野先生的态度是:在文化上,中国可以说是日本的恩师,这样的战争应该尽快停止。 藤野先生 并且藤野先生拒绝将战时急需的药品卖给军队,他的理由是当地的贫苦百姓也需要那些药物,而这样做导致的后果就是他儿子死后都没有足够的钱去下葬,还要靠跟好友拆借,可以说是窘迫至极了。 与鲁迅的再相逢 藤野先生再听到鲁迅的消息时鲁迅已经过世了,那是1936年,当时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采访稿的原文很长,但总结下来的意思大体是当初作为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的周君生活跟学业上都很困难,而学过汉学的自己就难免对那个来自盛产先贤的国家的周君产生亲近,但所做的一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能被周君这样纪念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如今听说周君在那个道德的大国成为一名大文豪自己实在是替周君高兴,也为周君的离世感到难过,希望他在中国的家人健康安泰,言语中的质朴,让人感动。 而当记者拿出鲁迅的照片给藤野先生看时,他正襟危坐,庄重的把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端端正正的写下了「 ”谨记周树人君”六个大字,记者后来整理的采访稿也便以《谨记周树人君》为题了。 鲁迅与他的老师 若是鲁迅先生的在天之灵知道自己生前一直惦念的老师藤野先生也还记挂着自己,应该是一件很宽慰的事吧。
本文标签:鲁迅藤野先生周君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