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出处】《史记·卫康叔世家》:懿公即位,好鹤,淫乐奢侈。九年,翟伐卫,卫懿公欲发兵,兵或畔。大臣言曰:“君好鹤,鹤可令击翟。”于是遂入,杀懿公。 春秋时期,齐桓公自从打退山戎,救了燕国,又确定了鲁国的君位以后,威名更盛,各地的诸侯都对他心悦诚服,把他看做安定列国的领...
【出处】《史记·卫康叔世家》:懿公即位,好鹤,淫乐奢侈。九年,翟伐卫,卫懿公欲发兵,兵或畔。大臣言曰:“君好鹤,鹤可令击翟。”于是遂入,杀懿公。
春秋时期,齐桓公自从打退山戎,救了燕国,又确定了鲁国的君位以后,威名更盛,各地的诸侯都对他心悦诚服,把他看做安定列国的领袖,齐桓公成了名副其实的霸主,他有管仲可以信赖,就放怀饮酒,打鼠取乐,把自己养得肥肥胖胖、福福泰泰。没想到到了公元前六六一年,竟来了一个卫国的使臣,说北狄(北狄是北方游牧部族的总称,一部分进入渭水流域,一部分进入河北平原。灭了卫、邢两国的就是进入河北平原的北狄)侵犯进来,情况相当危急,请霸主出兵抵抗。齐桓公却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说:“齐国的兵马到现在还没好好地休息呢!”谁知才过了几个月,卫国的大夫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齐国,报告说:“北狄已攻进卫国,杀了国君,卫国的老百姓眼看家园遭到破坏,无法再住下去,都逃到漕邑(在河南省滑县东南)去了,他们派我到您这儿来报告,请霸主作主。”齐桓公听了,很羞愧地说:“唉!这全是我的错,没有及早去救卫国。不过,现在还来得及,我马上去打退北狄,替你们的国君报仇雪耻。”他随即准备出兵到卫国去。
那个被北狄杀害的国君叫卫懿公,他是卫惠公朔(就是杀了急子和公子寿的那个人)的儿子。他在位期间怠忽国政,只顾取乐,他有个特别的嗜好,就是豢养仙鹤。他把养仙鹤的人都封为大官,那些原来的大官有的反而失去了职位;为了养仙鹤,他向老百姓强索粮食,老百姓饿死冻死,他却无动于衷。公子火毁(卫宣公的孙子)眼看这种局面,预料卫国终将灭亡,就投奔齐桓公,住在齐国。卫国人向来念念不忘急子的委屈,痛恨著卫惠公,谁料到昏君的儿子又是个昏君,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贤德的公子火毁身上。后来连公子火毁也出奔了,卫国人就更埋怨卫懿公了。有一天,卫懿公载着几车仙鹤出去玩。他的仙鹤也依照地位的高低分等级,甚至连大夫也得将棚车让给仙鹤坐。那些坐在棚车上的仙鹤叫“鹤将军”,卫懿公一出游,就有不少“鹤将军”前呼后拥地“保驾”,他觉得自己在鹤群中威风八面,而那些仙鹤也神似一队文武百官。这一天,他正玩得兴致勃勃,忽然有人来报告,说:“北狄攻进来了!”这真是太扫兴了,他一面赶着回宫,一面派人去守城,谁知老百姓全争着逃难,士兵们也不拿兵器, *** 铠甲、不去应战。卫懿公问他们:“为什么不去打北狄呢?”他们说:“打北狄也用不着我们,您还是叫将军去吧!”卫懿公说:“哪个将军?”他们冷笑一声,不屑地说:“当然是鹤将军喽!”卫懿公才明白他已失去了民心,懊恼地敲著脑袋,再三向老百姓认错,并把仙鹤全放了。可是那些娇生惯养的鹤却赶也赶不走,还伸长脖子,拍打着翅膀,频频向卫懿公献殷勤。卫懿公又羞又恼。这些仙鹤,越是在大家跟前炫耀它们美丽的红冠和鲜艳的羽毛,越叫他无地自容,他掐死了一只仙鹤,狠心地把它扔了,表明自己真心悔过,这才勉强召集了一队人马。
卫懿公看见国人惨遭杀戮,他火大了,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奋不顾身打杀出去,可是人数实在太少了,根本抵挡不住如狼似虎的北狄。士兵们请卫懿公先化装潜逃,他坚决拒绝,他说:“我已经愧对全国人了,在这节骨眼上要是再贪生怕死,那不是罪上加罪吗?我无论如何要跟狄人拼到底!”结果,卫国全军覆没,卫懿公也给北狄杀了。敌人进了城,来不及逃跑的老百姓几乎都被屠杀了,卫国的府库及民间值钱的东西全被掠夺殆尽。这些来自草原上的北狄,平常只会牧马放羊,不懂得耕种,袭击卫国,为的是劫财掠宝,并没有占领地盘的意图。他们为了下次行抢时方便,竟把卫国的城墙拆毁了。当卫国的使臣到达齐国报信时,北狄早就满载而归了。
齐桓公获知卫国国破人亡,立刻派公子无亏带领一队人马,送公子火毁回国。公子火毁到了漕邑,只见那儿一片荒凉,只算是个小村落,称不上是个都城。他伤心得泪如雨下。他把幸免于死的卫国男女老少 *** 起来,一共才七百三十人,北狄杀戮之多,怎不叫人齿寒!他只好从别的地方另外召集了一些老百姓,才勉强凑成五千人。这五千人敲锣打鼓地重新建立国家,立公子火毁为国君,就是卫文公。卫文公跟着老百姓一起生活,穿的是粗麻布衣,吃的是生果野菜,住的是茅草房子。他以身作则,勤奋地工作。他安慰老百姓,叫他们刻苦耐劳,期望有一天能恢复卫康叔(卫国第一代的国君)的太平盛世。他这种不畏艰辛、不怕流汗的精神不但感动了老百姓,就连齐国的将士也刮目相看。
公子无亏见北狄跑了,打算回去,可是漕邑连城墙都没有,万一北狄再来,怎么抵挡得住呢?他思量再三,终于决定留下三千个齐国人屯驻在那儿,协助戍守漕邑,自己就向卫文公辞别了。他回国见到了齐桓公,就把卫国筚路蓝缕的建国气象,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齐桓公感叹地说:“咱们真该好好地帮助卫国。”管仲也说:“留下三千人也不是办法,咱们不如替卫国砌筑城墙,这样就一劳永逸啦!”齐桓公很赞成这个主意,就打算联集列国诸侯,共同出力去协助卫国。
后人用“仙鹤坐车”这个典故比喻玩物丧志,丧失进取心。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