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唐朝“茶仙”卢仝惨死谜案,是否死于甘露之变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卢仝的诗歌成就不算太高,但他却以险怪风格自成一家。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位诗人作品的怪异基本来源于其性情的怪异。>卢仝一生的交际圈子非常窄,后人从他的诗作大致可以推测出,卢仝的朋友主要有韩愈、孟郊、贾岛、马异、刘叉等人,这些人都是韩孟诗派的中坚力量,大多和卢仝一样,性格孤僻。> >济源市政协文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李立政先生和我探讨卢仝时也说,卢仝的这种高傲性格,是促成其诗风怪异的主要内因。韩愈在《寄卢仝》一诗中写道:“先生结发憎俗徒,闭门不出动一纪。”为我们展示了这位怪异诗人自视甚高、落落寡合的形象。>卢仝的怪异性格,可能与他的身世有关系。卢仝祖籍河北范阳,卢氏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史学家推测,卢仝祖上从河北迁居河南济源,可能是因为家道中落。到了卢仝一代,日子就相当清贫了。>卢仝一生不曾做官,缺乏固定的收入来源,但他酷爱读书,在扬州的一所旧宅中藏书颇多。后来卢仝举家迁到洛阳,为购买一所宅院,欠了当地富商一笔巨款。由于当时韩愈为河南令,和卢仝关系非常好,时常接济他。>但由于债主逼债很紧,卢仝受到了威胁。韩愈《寄卢仝》诗中所说隔墙恶少“每骑屋山下窥瞰”,很可能就是债主逼债的手段。幸亏韩愈的维护,卢仝才免受一场难堪的侮辱。韩愈离开洛阳后,卢仝的生活更加艰难了。为了还债,卢仝不得不将扬州的旧宅卖掉。但旧宅中的藏书,卢仝想方设法托人运回河南。卢仝的好友孟郊为此写过一首诗,题目就叫《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卖祖屋这种事,是很让人悲伤的,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就非常到位地描述了这份感觉。>卢仝一生,遭受了很多人情冷暖,看尽了世态炎凉,因而性格古怪,才做出古怪之诗。>抱才隐居是为大用>由于卢仝在史书中属于“非主流”诗人,有关其记载有前后矛盾之处。卢仝一生究竟何时隐居,何时游历,何时居洛阳,何时居扬州,何时居济源,均没有详细的划分。史学家只能大致勾勒出一个线条:20岁之前,卢仝居住在济源,读书、饮茶;20岁之后,开始在扬州、洛阳等地漂泊、游历,甚至还到过塞外;30岁左右,卢仝在洛阳定居,也可能又回到济源王屋山隐居过一段时间。但这种说法也遭到很多历史学家的质疑——总而言之,卢仝的生平是模糊的。>唯一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卢仝在王屋山的居住时间最长。>卢仝居住在王屋山何地,已经不能确定具体地点。后人根据卢仝诗句的描述,找到了大致方位,并在山间修筑了一间“卢仝茶社”。2010年12月17日,我和李立政先生上山时,正好赶上茶社放假,空无一人。>在卢仝茶社的大厅内,陈列着一尊卢仝塑像。李立政先生说,雕像是根据钱选《卢仝烹茶图》雕刻而成的,至于是不是一千多年前真实的卢仝模样,谁也不敢肯定。而我觉得这尊塑像有失真实,因为根据史料的描述,卢仝或许患有“脱发症”,没有头发。> >卢仝茶社依山而建,一条溪水从北而南,穿山越岭,直至山下。山沟两边灌木丛生,怪石峭立。>隐居山间却心系天下,这是长久以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卢仝终生未曾为官,《唐才子传》记载:“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至于卢仝为何“不起”,没有进一步的说明。研究卢仝的学者据此认为,卢仝是一个看破红尘、不愿为官的人,尤其是爱茶文人,称赞其是不愿入“淤泥”的高尚雅士。>质疑者分析卢仝有关的诗作后,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自古以来,有一类文人,并非不愿为官,而是心高气傲,要做旷世之才,非宰相之位不受。有这种想法的文人不在少数,可惜除了诸葛亮,鲜有人能一步到位,挤进帝王的“核心班子”,因此,他们一面作诗著文抨击时政,一面拒绝朝廷给予的低级官位,卢仝很有可能属于这一种。>尽管卢仝在王屋山上隐居多年,并两次拒绝朝廷的征召,但在其好友韩愈的诗中,仍能看出卢仝的一些心思:“先生抱才终大用,宰相未许终不仕。”(《寄卢仝》)卢仝自己也写过一首《直钩吟》:“初岁学钓鱼,自谓鱼易得。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文王已没不复生,直钩之道何时行。”那种渴望明主而不遇的怨愤之情溢于言表。千古绝唱《月蚀诗》,更是将卢仝那种积极入世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学者提出,卢仝之死就是其极想参与时政的最好注释。>“甘露之变”留下的千古之谜>卢仝一生除了留下了两首名诗,还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甘露之祸。>中唐时代,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干政,唐文宗不甘心大权旁落,一心想铲除宦官。>公元835年11月21日,文宗在紫辰殿早朝。禁卫军将军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面的院子里一棵石榴树夜里降有甘露。在古代,天降甘露被认为是祥和的好兆头。礼部侍郎李训带领百官向文宗祝贺,并请文宗亲自到禁卫军后院去观看。>于是,文宗要仇士良带宦官去查看。仇士良等人来到禁卫军大厅,正巧刮来一阵风,吹动了厅内的帷幕,仇士良发现幕布后站着不少手拿兵器的士兵。大吃一惊,慌忙逃走。看见事情败露,李训指挥禁卫军冲上去,抢夺皇帝。仇士良和宦官指挥手下和禁卫军经过一番厮 ... ,最终挟持皇帝进了内宫。>李训见计划败露,忙逃出京城。仇士良指挥宦官,对在京师的公卿与吏卒进行了血腥大屠 ... ,皇宫内“横尸流血,狼藉涂地,诸司印及图籍、帷幕、器皿俱尽”,宰相王涯等与甘露之变毫无关系的人也都被 ... ,死者有几千人,整个长安被搅得天翻地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甘露之变”,祸及卢仝。据《唐才子传》等史料的记载,当时卢仝和几个朋友正在宰相王涯家里做客,因晚上留宿,遭到吏卒逮捕。>卢仝曰:“吾山人也,与众无怨,何罪之有?”吏曰:“既云山人,在宰相宅,容非罪乎?”于是,卢仝“苍茫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祸”。>正如吏卒所言,卢仝这样闲云野鹤般人物,留宿宰相宅中,为何?千百年来,不同的学者得出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卢仝有着传统文人的仕途观,看似不愿为官,实则结交高官,希望能参与政治,清高之名与事实不符。也有学者认为,卢仝结交王涯是因为韩愈离开河南后,他生活窘迫,不得已而为。>近来,学者通过对卢仝、贾岛等人的诗作分析得出结论,“甘露之变”时,卢仝应该不在长安,而是在洛阳或塞外游历,后在洛阳病逝的。这种说法更符合卢仝“山人”性格。>卢仝是否死于甘露之祸,决定了一代“茶仙”的诸多历史细节。如今,让史学家头疼的是,如果卢仝死于甘露之祸,那好友贾岛、韩愈等人关于卢仝年龄的记载则存在相互矛盾之处,但轻易否定《唐才子传》“卢仝死于甘露之变”的说法,也没有过硬的证据。两派学者曾频频发文,进行论战,质疑者一度提出“如果死于‘甘露之变’属实,那卢仝整个生卒年份都要改写的”结论。> >卢仝是否死于甘露之变,目前成为卢仝研究者未能破解的一个谜团。但卢仝是否死于“甘露之变”,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许并不重要。就算卢仝确有结交官员、希望进入仕途,但他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是真挚的;就算卢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清高、就算他的那份孤傲是做出来的,但也无损他品格的高尚。>几篇短短的文章,无法准确地描述一代“茶仙”的传奇人生,让我也非常遗憾。但济源之行,让我强烈地感觉到:卢仝用他最真挚的感情,写下了传唱千古的《七碗茶歌》,这是一首伟大的诗作,这也是一首在中国诗歌史和茶史上的巅峰之作,后世茶人只能回味而无法复制,只能传唱而无法超越。>当我端起茶杯,《七碗茶歌》的境界又回荡在脑海中: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能将饮茶的心情挥发如此,夫复何求?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茶仙”卢仝惨死谜案,是否死于甘露之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

  2. 古人失态趣闻:韩愈因恐高吓哭,李白、辛弃疾因为醉酒失态

    失态是任何人都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词,一个人的时候失态也就算了,只有自己知道,如果在人前失态,那就是无法磨灭的黑历史了。如果这份失态再加上点儿明星效应,甚至可能永载史册,这个失态就太亏了。那么这帮将文人气节看得极重大佬们,究竟什么情况才失态,失态又是什么样的呢?第一种,因为恐高失态。恐高实际上也不是当事人能控制的。不过韩愈的恐高,当真给大家演绎了恐惧的极限。

  3. 潮汕人谁都不服,就服两个人,一个是韩愈,一个是文天祥

    众所周知,潮汕人爱抱团是出了名的,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比较封闭的圈子,难以接受外来文化。不过,说来奇怪,谁都不服的潮汕人偏偏很佩服两个外来人。这两个人,分别是唐朝诗人韩愈和宋朝文学家文天祥。

  4. 配不上「 ”唐宋八大家”?曾巩:求求你们,别再把我当凑数的了

    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有人没有听过吗?我想肯定都听过。那请你一口气说出有哪八大家?这还不简单嘛,唐代有韩愈、柳宗元,宋代有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还有那个什么巩来着?大多数人在说唐宋八大家时,都会在曾巩这里打个绊,我上学的时候也因为曾巩挨过老师不少板子,没办法啊,曾巩的名气实在太低了!

  5. 宦官也能世代传承?有的甚至形成了宦官世家,祖孙六代都是太监

    不过由于曹嵩不是宦官,所以只能继承曹腾的爵位但不能继承其宫廷权力。毕竟这一时期宦官们在朝政上的作用和影响力并不显著,除了高力士这种权势显赫的大宦官,其他宦官不过只是君主面前的弄臣而已,收养这么多孩子反而显得扎眼。

  6. 每日一封信之---韩愈写给鳄鱼

    公元819年韩愈,字退之。

  7. 说一说中国历史传说中八仙的实力排行榜

    根据多分民间史料考证铁拐李幼年时天资聪慧而闻名于巴国,公元前316年巴国遭秦所灭,当时连年战乱,遭受国破家亡的李玄从此灰心丧气,看破红尘,离家出走,去华山学道访仙,晚年修道于石笋山。

  8. 文宗不满,发动甘露之变,却东窗事发,幽禁宫廷

    而年少的唐文宗,虽然是宦官所拥护,但却对宦官极度憎恶。唐文宗的首次尝试宣告失败。舒元舆图因此,文宗只能去重用那些官职低微的官员,而这些官员中为首的便是之后发动甘露之变的两大核心人物李训,舒元舆。文宗宣见,要共谋铲除宦官,两人鼎立支持。天真的文宗和他信奉的臣子决意向仇士良开战,也就是甘露之变。而文宗也因此事被囚。唐文宗发动的甘露之变虽然失败,但其破釜沉舟的勇气却值得我们去敬仰,去推崇。

  9. 唐诗闲读:「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今天接着读李商隐的诗。李商隐是晚唐重要的大诗人,叫我看,他能称得上大诗人,这很不容易,因为如果他仅停留在写写跟女道士、小姑娘的恋情,跟妻子的伉俪之情,跟朋友们的来往交际,他是得不到这样的诗坛地位的,幸好,他不仅因连续几次应试未中而饱受心理挫伤,还遇上了晚唐最重要的一次国家级的事变——甘露之变。两位野心家唐文宗大和九年,这一年春天,李商隐二十五岁,他再一次入京参加进士试,再一次落榜,第四次了……

  10. 孟郊的这首爱情诗,通篇犹如大白话,但却是最能体现出爱情的深情

    唐朝有很多的诗派,特别是到了中唐时期,很多的诗人有点抱团取暖的意思,所以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那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韩孟诗派”,这一派的诗人以韩愈和孟郊为首,他们讲究一个奇字,那就是把诗写得很奇特,可能会让人有些难以理解,这也正是「”韩孟诗派”,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其实孟郊要比韩愈大,但是在名气上,则是要比韩愈小得多,两人相识之后,韩愈非常欣赏孟郊,于是极力地推荐他的诗文。这一点可谓是极为难得

随机推荐

  1. 梦见青麦子

    周公解梦梦见青麦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青麦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窦线娘跟罗成是什么关系?结局怎么样

    窦建德征伐罗艺时,窦线娘与罗成在战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双方合力将罗成救出。>>窦线娘为受伤的罗成送药,处处表示关怀之意,单盈盈有些吃醋。窦线娘对罗成表白,罗成婉言拒绝。然见窦线娘前来,罗成不理单盈盈,却与窦线娘讲话,单盈盈认为罗成与窦线娘已有儿女私情,并赌气发誓要与罗成一刀两断。窦线娘得知玉玺已到夏王之手,久留无益,于是辞别瓦岗。

  3. 梦见看游戏解说的视频

    周公解梦梦见看游戏解说的视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看游戏解说的视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乘坚策肥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chéngjiāncèféi【解释】坚:坚固的车子;策:鞭打;肥:肥壮的马。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形容生活豪华。【出处】《汉书·食货志上》:“乘坚策肥,履丝曳缟。”【例子】【相关】百度“乘坚策肥”

  5. 明朝宫妃悲惨的三陪人生

     明朝宫妃悲惨的三陪人生  大明王朝皇帝大都不仅荒淫 *** ,而且御女有术。他们恨不能将天下所有的美人都纳入后宫,供他们享用,但他们的精力毕竟有限,并且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御幸美人时日益感到力不从心。于是,那些精于房中术的道家方士们便趁机向皇帝传授房中术。...

  6. 梦见鬼怀孕并要吃人

    周公解梦梦见鬼怀孕并要吃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鬼怀孕并要吃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抗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长沙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的一场人为毁灭性火灾。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为平息民愤,1938年11月16日蒋介石赶到长沙,下令速捕首事有关人员,依法严惩,并限两天内结案。

  8. 李叔同是如何上音乐课的?让学生丰子恺等人对他敬仰一生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着、...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

  9. 孕妇梦见金子首饰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金子首饰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金子首饰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弥勒佛的前身

    弥勒佛的前身从前,世上有一个国王名叫智力,他有一个儿子名叫智止。国中有一位比丘,与智力国王是很好的朋友,国王和国中的人民都很尊敬爱戴他。不知情的比丘吃了后,大毒疮确实立即痊愈,众人都惊讶不已。国王便将全国的财富,都赐给了太子,并告诉太子:「将来,我们一定要更加护持佛法,以慈悲之心治理我们的国家。」当时的智力国王是弥勒佛的前身,智力太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