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作为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主办方代表之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在颁奖典礼间隙接受了凤凰网国学的独家专访,在专访中,肖永明教授回顾了岳麓书院的历史传统,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当代岳麓书院的定位。
凤凰网国学:肖院长您好,第一个问题是想向您请教一下,在历史上,岳麓书院培养了很多非常著名的学生,例如湘军将领便出自她的门下。您最欣赏的岳麓书院的学生是谁?此外,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岳麓书院在她的成才过程中的影响?
肖永明:我最崇敬的岳麓书院先贤有好几位。比如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他使我们中国古代的理论思维达到一个高峰。还有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睁眼看世界的先贤——魏源。此外,曾国藩作为湘军统领,对推进洋务运动和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重大的贡献。对于他们,我都非常地敬仰。
至于岳麓书院对他们的影响,早在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就确立了岳麓书院的培养目标,他说培养的人才不是只能纸上谈兵、卖弄文采,也绝非定要求取功名利禄,而是要“传道而济民”,即传圣贤之道,造福社会、服务社会。我觉得这种“经世致用”的精神,对后来的王夫之、魏源和曾国藩等先贤影响非常之大。
明清之际,王夫之深入思考了当时的时代问题,以此实现了中国传统学术的更新,这使得他成为一个以学术“经世”的典范。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也是在目击了由闭关锁国而导致的打击之后,力倡向西方学习,以此抗衡西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谓为中国近现代史指明了方向。
我觉得,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岳麓书院自南宋以来就开始确立的“经世致用”的理念。
凤凰网国学:在当下的这个社会里,您认为岳麓书院的自身定位应该是什么样?应该发挥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肖永明:在当今国学成为热点的时候,很多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岳麓书院应该把自己定位于一个从事国学研究和传播、培养国学人才的机构。首先,要提升国学的研究水平。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培养国学人才,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连通,并有效结合传统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体制。因此,岳麓书院在当代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高端前沿的学术研究机构;其二,具有文化底蕴的人才培养平台;其三,和现代新媒体相结合的文化传播力量。
第一个方面,岳麓书院应该在学术研究方面体现出自己的深厚文化底蕴。有一支能够坐冷板凳、兢兢业业地进行国学研究的队伍,这样才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进而产生影响。第二个方面,充分地发挥岳麓书院的独特优势,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现代的教育培养方式有机结合,培养出既有传统文化深厚素养,同时又具备现代知识、技能和眼光的优秀人才。第三个方面,岳麓书院虽为传统学府,也应与时俱进,主动和现代新媒体结合,借由新媒体效应把传统书院的传播影响力做到最好。概括地讲,我认为岳麓书院在新世纪中的角色应该是:精神的寄托,价值的基座,传统的缩影,现代的起点,文化的载体,文明的聚合。
凤凰网国学:请您给现在愿意亲近国学的年轻人推荐一本好书,并简单介绍一下。
肖永明: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国学感兴趣,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书是国学的入门书,有没有一本书是最值得推荐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回答起来非常困难,但我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建议。
中华书局出版了一系列的传统经典,比如“四书”“五经”,其中不仅附有相关的解释,甚至还有拼音。如果我们去读这些书,假以时日,应该能够进入国学的世界。但具体到哪一本书,我觉得可能比较困难,应该说是一系列的书。
凤凰网国学:请您用一些词语描述您心目当中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他们的人格形象应该是什么样的?
肖永明:儒雅、心胸豁达、文化底蕴深厚、眼界开阔、明于事理、与人为善,我觉得这一组词,大致能从不同的方面描述一个受过国学熏陶的现代中国人。
凤凰网国学:在当今社会,各界都在助推传统文化的复兴,出现一种“国学热”,您预见这会对未来产生什么影响?
肖永明:现在社会各界都在从不同层面推动国学发展,甚至有一些人担心国学是不是太“热”了。其实我也有这种担忧,因为人们总是出于不同的目的去参与,结果很可能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然而,维持国学的“热”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今天的“国学热”,我觉得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会极有帮助。我们知道,一百多年以来对传统的否定和批判,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失去了自身的精神家园。而在向未来迈进的过程中,不少优秀的国学传统,非常值得我们重新反思并继承。当然,这也不能完全局限在国学,应该以开阔的胸襟去接纳不同文明的精华,从而进一步充实国学的语意和内涵。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