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

一、舍身救人 当释加牟尼还在往劫因位之中,即在还未成佛的遥远过去,曾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有一次,他和五百人入海采宝,获得珍珠宝贝很多,满满地装载了几大船,可是引起海神的愤怒,兴风作浪,白浪若山,眼看着就要翻船,同归於尽。同行的人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仰天哀哭,但又无计可施,无法可想。真是呼吸存亡的生死关头。 >那个佛教徒心里也很着急,一面又想到学佛一场,所为何事?现在大家快完了,如果佛法在这里不能起甚麽作用,那末所谓佛教徒也不过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如何对得起佛陀,如何对得起自己当初发心的心愿呢?听古老传说,海神最忌鲜血和死屍,要救大家,只此一法。他想到这里,就赶快跑到舱里去拿了一把锋利的尖刀出来,对大家说:「你们赶紧把我的两脚捏住,我要割裂我自己的身体,把鲜血洒到海里去。」当时大家吃了一惊,但知道他是为了救大家才那样做的,所以就把他的两脚捏住。他马上用尖刀把左臂砍下来,鲜血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入海,把海水染得猩红。风浪也就逐渐减弱。随後他挣脱了两脚跳入海里,海浪好像因为他的勇敢牺牲感到不安,不自觉地安静了起来。五百人就此出险,毫无损伤地走回家去。 >这段故事见《六度集经》卷六。 >二、狮象 ... 龙救一国 >从前有一条毒龙假装着非常良善的样子取得国王的信任,国王就把它安置在京城里面,并且供养得非常优厚。毒龙得到了这样的好处,本来面目就暴露出来。起先要国王每天给他许多牲畜吃,後来又要吃小孩,百姓们不肯送小孩就硬抢,抢了小孩又吃大人。百姓们恐惧得不得了,想了许多办法都无济於事。 >这个消息传到了附近的一个山里去,被一只狮子和一只象知道了。狮子就对象说:「毒龙那样凶恶,如不除掉它,全国的百姓都要遭殃。我想去除掉它,恐怕不是他的敌手,徒然送死。希望你和我同去!」象回答说:「除掉它不就是 ... 死它吗? ... ,可不是玩的,要偿命!」狮子说:「我们如不去 ... 死它,它就要吃尽全国的人,这个罪孽多麽大呀!你忍心看着全国的百姓被吃掉,毒龙造下弥天大罪吗?」象被狮子一点醒,就勇气百倍地跟着狮子进城。 >百姓们看见狮子和象气势汹汹地进城,认为是毒龙的同党,更加骇怕,大家就赶紧避开。狮子和象一直找着了毒龙。毒龙正在吃人,并没有防备狮象的袭击,象走上去就把鼻子卷住毒龙的前脚,狮子跳到背上去,张口就咬,毒龙知道事情不妙,挣扎苦斗,直斗得天昏地黑、血肉横飞。结果毒龙被狮子咬死,狮子和象也被毒龙咬死。可全国的百姓都脱离了苦难,国王也下诏罪己,改邪归正。 >这一段故事也见於《六度集经》卷六。据经上说,狮子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象是弥勒菩萨的前身。 >三、半偈舍身 >从前,在雪山里面住着一个品行纯洁的人,求真理的心也非常迫切,可是不知道甚麽是正道。有一天,在路上遇着一个相貌非常凶恶的人,心里有点骇怕,不敢招呼。那个人看见他有点躲躲闪闪,故意拦住去路不让他走,并且对他念了两句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他听见了这两句偈,觉得很有道理,再想一想,更觉意味深长,心里非常高兴。四边望望,除了那个相貌凶恶的人,更没有别人,但又不相信相貌那样凶恶的人会念出这样有意义的偈语出来。再望望四边,实在没有其他的人,就大着胆子上前作礼和请问道:「先生!刚才两句偈是你念出来的吗?」那个相貌凶恶的人点了点头。他就倒身下拜,竭诚赞叹说:「你念的这两句偈,好像久旱的甘霖,病人的良药;又好像暗路的明灯,大海船上的舵师。请问你是从那里听来的?可惜只有半偈,还有一半你是否也晓得?」那个相貌凶恶的人听了他的问话就大声吆喝道;「陡!你问这个干吗?我饿了很久找不到东西吃,心烦虑乱,念这两偈句,你怎麽当起真来!」他颜色更和,情辞更切地恳求那个人道:「先生!还有半偈你如果对我说了,我非但供养你上好的饮食,还愿意终身做你的弟子。请说吧,我恳求你!」那个人听了又复哈哈大笑道:「你说得倒好,可知道我要吃甚麽东西?我吃惯了人的热血和暖肉,你有吗?你肯吗?」他稍稍考虑了一下就对那个人说:「先生!下半偈的道理比生命还宝贵,我愿意把这个身体供养你。」说罢就把上身衣服脱下来铺在地上,请那个人坐着,然後自己合掌跪在前面。那个人说了下半偈两句:「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就要他践约。他静静地思惟了一下,欢欢喜喜地礼拜了站起来对那个人说:「先生!谢谢你的教导,使我知道了天地间最真实的道理。我现在心里非常清凉和快乐,一点没有恐怖或烦恼,应该酬谢你。先生!请你接受我的供养!」他就爬上树去,投身而下。谁知那个相貌凶恶的人是天神变化了来点化和试验他的,所以他没有着地就被接住了。 >这一段故事见《大般涅盘经》卷第十四。据经上说那个求半偈的人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释迦前身为半偈故肯舍身命,所以超越十二大劫,在弥勒菩萨之前成佛。 从上面三段故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从凡夫到成佛;不是清闲自在而是艰苦奋斗的过程。在危难中,能够牺牲自己生命成全人家的人才能成佛;大敌当前,能够奋不顾身为民除害的人才能成佛,虚怀若谷,服从真理,乃至以己身作供养的人才能成佛。在佛的脑子里没有一毫为己的打算,没有甚麽叫做困难。只要众生需要,只要对众生有益,佛都可以牺牲,佛都可以去做。这才是「无我」,这才是「了生脱死」,这才能够达到常乐我净的涅盘。这三则故事对我们佛教徒来说、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佛的本生故事很多,这里不过千百万分之一,但佛之所以为佛,从这几个故事里也可以看得明明白白。知道了佛在未成佛前如何立身行事,我们也就知道如何做佛教徒了。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流移失所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iúyíshīsuǒ【解释】犹言流离失所。指无处安身,到处流浪。【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流移失所”

  2. 林则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他用哪道菜反击外国领事?

    林则徐林则徐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更是清朝禁烟第一人。那么,生活中的林则徐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林则徐>林则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徐嗣曾得知是林宾日的夫人产子,于是高兴对他说其子日后会成国之栋梁。这件事后,林则徐为了回敬他们,也设宴款待。这时,林则徐就漫不经心的介绍说:“这是我们福建的名菜——太极芋泥”。

  3. 水火不避是什么意思?

    【拼音】shuǐhuǒbùbì【解释】指不避艰险。【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水火不避”

  4. 梦见叶子 梦见叶子什么意思

    梦见叶子是什么意思?梦见叶子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叶子的详细解说吧。梦里的叶子,表示心情和性关系。梦见青辣椒梦见青辣椒什么意思原版历史新知梦落叶,凶。《梦林玄解》梦叶,吉。《梦林玄解》梦叶子,主事业竞胜,手有威权。《梦林玄解》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梦中见到叶子,表示生长时期或者表示自己的时间。

  5. 二代神王克洛诺斯 古希腊神话

    为了改变现状,结束这种可怕的局面,盖亚将一把锋利的镰刀交给了她最小的儿子克洛诺斯。从此之一,克洛诺斯雄霸天下,在全世界称王。克洛诺斯割下父亲的生殖器,并随手一扔,血滴溅到盖亚身上,诞生了复仇三女神、巨人种族和宁芙女神。另一种说法是,克洛诺斯把父亲的生殖器扔进大海,海浪翻腾的泡沫聚拢在它周围,由此诞生了爱神阿佛洛狄忒。事实上,早在希腊人定居在他们的陆地上之前,克洛诺斯就已经被敬奉为神灵了。

  6. 揭秘武则天临死前为何否定一生事业甘为李家媳妇?

     揭秘武则天临死前为何否定一生事业甘为李家媳妇?  比起上述四位女子,武则天的事业显然更加辉煌。吕后、慈禧太后再怎么嚣张,也不敢自称皇帝;萧太后再怎么强悍,也没有自称皇帝;孝庄太后则压根不愿当皇帝;而武则天,在中国漫长的男权社会里,是唯一一个敢称皇帝并以皇帝之...

  7. 送给亲朋好友的新春祝福语-团圆快乐一起过春节

    以真挚热诚的祝福,在春节之际表示思念之情。◇在这快乐分享的时刻,思念好友的时刻,温馨甜蜜的时刻,祝你春节快乐,佳节如意!◇最好的幸福送给你,最好的快乐围绕你你,最好的幸运带给你,最好的祝福祝愿你:生活幸福,工作快乐,幸运连连,春节快乐!春节之际,愿您好运永伴,幸福永驻,快乐永随!预祝羊年春节快乐!

  8. 刘邦之后的皇帝,探究刘邦立谁为太子

    在打败项羽之后,成为了汉高祖,一只跟随他在一起的妻子也被封为了皇后,顺理成章吕雉的孩子成为了太子。时间一长,这戚夫人便产生夺嫡之心,日夜在刘邦跟前哭泣,要立如意为太子。汉高祖十年,刘邦不顾群臣的反对,突然宣布要废掉太子刘盈,立赵王刘如意为新太子。吕后深知刘邦更换太子心意已决,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刘邦已患病,欲派太子领兵镇压。当上皇太后的吕雉则开始独揽大权,先是召回赵王刘如意,伺机将其毒死。

  9. 厉兵粟马是什么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lìbīngsùmǎ。

  10. 卜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卜”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卜昼卜夜——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