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昔日,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為比丘們開示:世間一切眾生以四種食長養生命,是哪四種食呢?第一種是「摶食」,或大、或小;第二種是「更樂食」;第三種是「念食」;最後一種是「識食」。

昔日,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為比丘們開示:世間一切眾生以四種食長養生命,是哪四種食呢?第一種是「摶食」,或大、或小;第二種是「更樂食」;第三種是「念食」;最後一種是「識食」。 「什麼是摶食呢?摶食,就是現在人們為了滋養色身所攝取、一切可以入口的食物。什麼是更樂食呢?更樂食,就是當眼、耳、鼻、舌、身與外在塵境色、聲、香、味、觸相對時,所産生的喜樂覺受。譬如:柔軟的衣裳、莊嚴的傘蓋、芳香的花朵、燃薰和香油等,凡是讓身體長養喜樂的覺受,都是更樂食的範疇。 什麼是念食呢?念食,是第六意識的作用,心中所想念、所思惟者,在歷緣對境的時候,或是藉由口中說出、或是經由身體接觸,包括所有能長養、支持諸根之法,就是念食。 什麼是識食呢?識食,是以第八阿賴耶識為體,薰習積集業識種子。從 ... 初禪梵天到無 ... 的有想天、無想天,都是以識為食,這就是識食。 比丘!一切有情眾生依靠這四種食,生生世世流轉生死。因此,諸位比丘!應當以捨離此四種食為修行方向,精進學習,方能出離生死。」 當時,在座比丘們聽聞世尊的教誨,個個歡喜信受,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一.苦樂品第二十九(四)》
省思 欲界眾生,容易迷惑於對飲食、睡眠、愛欲的追求,因此流轉生死,輪迴不已。依於五根貪著五塵境界,輾轉增長其他種種的貪欲,繼而造種種造殺盜淫妄之業,遂令惡業果報綿延不絕。所以要離苦,當從少欲開始! 進一步思惟,一切生活所需,皆是藉假修真之因緣,懂得少欲知足、心不貪著,不再被種種欲望纏縛,有了定力、能作主,人生步步都是光明;如是精進,終得離三界大苦,得涅槃之樂。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无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