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生平事迹简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
李善长深受朱元璋信赖,而且已经行将入土,为何还被朱元璋诛杀? 李善长被朱元璋比作是萧何式的人物,给了他很高的待遇,居于朱元璋封的爵位的最高级别“公”,而且在“公”中也是被排到了第一位,可见早期朱元璋对李善长还是非常认可的。李善长对于朱元璋的贡献到底在哪呢?而李善长做的就是后勤保障工作,而且相当的出色。李善长虽说被朱元璋封了“公”,但是却没有落下一个善终,在其77岁的时候,还是被朱元璋处死了,而且连累着全家70多人一起被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解缙的故事 解缙的故事 文/林 辉 解 缙 的 故 事(上) 解缙,在吉安是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他官也当得大,是明朝永乐年间的文渊阁首辅,实际上就是宰相。他更有才学,我们所熟悉的《永乐大典》,就是由他主编的。 解缙的一生,命运坎坷,生命短暂,47岁就被冤...
朱元璋手下大将都是怎么死的? 朱元璋手下大将都是怎么死的? 最近看到一些博客谈朱元璋,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高峰位置了。心里有一种强迫症得到满足的快乐。 其实最想说明一点,历史观决定于价值观。一个人读历史时,会不自觉的以自己的人生定位来理解历史,同情自己的&ldqu...
蓝玉案真相 胡惟庸案、蓝玉案详解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京城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案,丞相一胡一 惟庸以谋反罪被杀,屠灭三族,前后因这一案件被株连的多达三万余人。然而仅过去十多年,一胡一 惟庸案的一陰一影还未散尽,又一件惊天大案发生了,战功赫赫的名将蓝玉也以谋反罪伏诛,受此案牵连被害的有一万五千...
锦衣卫内幕:谁在逼朱元璋残酷斩杀功臣 锦衣卫内幕:谁在逼朱元璋残酷斩杀功臣 胡惟庸,在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个不能回避的名字。在论述中国官制的汗牛充栋的论文中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朱元璋一手炮制的“胡党”谋逆大案,使得丞相这个古老的官名在历史长河中彻底消失,也使皇权统治在明朝达到了...
刘伯温简介 刘伯温简介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
李善长是谁?李善长怎么死的?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明朝开国功臣,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李善长年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洪武三年(1370年)...
朱元璋废相始末 宰相作为帝王之辅佐,由来久远,基本上可以说,中国自有帝王始,就有辅佐朝政,处理实际事物,掌握次高权力的宰相这一可称“天下第二人”的职务。到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终于废除了宰相制,这不是一时的冲动,是在他建国为帝后,为了巩固帝权,经过多年的思虑和谋划,才决定的。最初,他对设立...
朱元璋为何要杀刘伯温?揭秘明朝君臣争斗内幕 刘基,号伯温,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料事如神,是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谋士。然而,明朝开国后,刘基只被封了个次一等的爵位诚意伯。虽然他执法如山,并且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