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雪窦山上见弥勒

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雪窦寺内的弥勒宝殿。金秋10月,天气晴好,笔者有幸见识了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上的露天弥勒大佛。位于雪窦寺后山海拔369米高的山坡上的大佛像总高56.74米,这个数字依据佛经而来:弥勒佛在兜率天生活4000年,即人间的56亿7千4百万年后成佛。弥勒佛是未来佛,生于欲界第4层天兜率天,那里的一天是地球上的400年,弥勒佛的天寿是4000年,即人间56亿7千4百万年。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系铜质坐姿,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袒胸露腹,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经佛教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要人士倡议、国家宗教局批准,佛像始建于2006年,落成于2008年,这标志着奉化弥勒信仰的中心地位再次得到肯定和推崇。作为我国弥勒信仰中心的奉化,具有完整的道场体系。布袋弥勒出家圆寂的岳林寺,有宋代皇帝赐名的供奉弥勒大佛的“崇宁阁”;布袋弥勒讲经弘法的雪窦寺,有全国独具的“弥勒宝殿”;布袋弥勒筑塔埋骨的中塔禅寺,有上塔禅寺、下塔禅寺夹辅,坐落于奉化市区名胜锦屏山。这一系列的布袋弥勒历史遗迹,为佛教信徒参拜弥勒佛提供了多处理想的场所。神秘身世有关布袋弥勒的身世,一直是个谜。据北宋僧人、佛教史学家赞宁所著的《宋高僧传》卷二十一中的《唐明州奉化契此传》记载:“释契此者,不详姓氏,或云四明人也。”稍后禅僧道原所著的《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中的《布袋和尚传》也说:“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者,未详氏族,自称名契此。”《岳林寺志·布袋和尚传》开头就说:“师不知何许人也,唐僖宗时见于明州奉化县。”总之,史传记载,都说他身世不明。奉化民间传说,布袋和尚来自奉化县江上游。奉化有三大河流:县江、剡江和东江。县江穿城而过,因而得名。它发源于奉化大堰镇大公岙第一尖山,干流长77公里,流经城区的一段称为龙津。龙津的意思是龙住的河道。晚唐的一个秋天,县江发大水,大水中漂来一块木头,上面躺着一个孩子。孩子漂到奉化城北面的长汀村,被村民张重天发现,打捞上岸,抱回家中,与妻子窦氏商量之后,收为义子,取名“起此”,后改为“契此”。这个漂流而来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布袋和尚,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修的《长汀张氏宗谱》则称他为“义祖”。尽管布袋和尚身世不详,但根据佛教界对几位大菩萨身世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的惯例,如把观音诞生、成道、出家之日分别定为农历二月十九、农历六月十九和农历九月十九,把弥勒圣诞定为农历正月初一,等等。奉化佛教界根据民间传说和《长汀张氏宗谱》,也拟定了布袋和尚的3个纪念日:唐大中四年(850年)农历九月初九为布袋和尚的出生日;咸通八年(867年)农历六月初六为布袋和尚的出家日;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一说贞明三年)农历三月初三为布袋和尚的圆寂日。布袋和尚世寿68岁,僧腊(为僧几年或受戒几年之意)50载。出家岳林位于今奉化市区的岳林寺是南梁古刹,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南梁大同二年(536年),兴起于唐代宣宗年间,是奉化境内与雪窦寺齐名的大寺。由于养父母张重天夫妇信佛,契此从小常随父母到与长汀村仅一水之隔的岳林寺拜佛。稍长,他又常和村里的玩伴们到寺里嬉戏。岳林寺高大的建筑、恢宏的佛殿、巍峨的佛像以及肃穆的佛事活动,对契此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天长日久,潜移默化,契此对佛教产生了虔诚的信仰,萌发了出家为僧的念头。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契此在父母的伴送下,跨进了岳林寺的大门,请求方丈剃度。方丈见契此圆头大耳,一脸善相,小小年纪,信佛如此虔诚,认定他是可造之材,于是就欣然接纳,亲自动手,为契此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并赐法号“释契此”。契此出家后,经常背着一只布袋,行遍十方,凡供身之具,全部纳入布袋,人家问他法名,他总是回答:“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因此,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为岳林寺所作的一大贡献,就是为扩建寺院,曾到福建募化来大批木材。寺庙建造主要殿堂,需要粗大笔直的木材,当时奉化缺乏这类材料,故方丈派他到福建武夷山募化。布袋和尚出师顺利,一到武夷山便募得了大批海杉。两年后,气宇不凡的大雄宝殿及其他禅房,一一如期落成。奉化岳林寺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远近施主、香客接踵而来。布袋和尚对岳林寺的最大贡献,则是他成为佛教界公认的弥勒化身以后,岳林寺被视作弥勒应迹圣地,定为弥勒道场,极大地提升了寺院的地位。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布袋和尚在岳林寺东廊磐石上端坐说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而逝。由于布袋和尚临终前自说偈语“弥勒化身”,加上其逝后的种种神奇传说,从此,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化身之说逐渐传遍各地,而且各地“竞图其像”,作为弥勒菩萨供奉。弘法雪窦契此早年在私塾念书的时候,就开始学佛参禅,由于他的悟性很高,所以不管什么书,一看就懂,一读就会背。出家之后,他一边继续攻读佛经,精进自修;一边寻找机会,讲经说法,宣扬佛理。当时,在奉化城西北、离岳林寺50公里处,有一座雪窦寺,是奉化历史最久、名气最大的禅宗古刹,那时叫“观音瀑布院”,宋真宗赵恒于咸平二年(999年)赐额“雪窦资圣禅寺”以后,才称今名。契此年少志高,决心到奉化这座第一大寺讲经说法,尽一名佛门弟子的责任。契此来到观音瀑布院后,坐在山门外的一块磐石上一边敲木鱼,一边大声念经,引起了游客和香客们的注意。眼见着人越聚越多,契此乘机开讲兜率天的种种曼妙,说得听众个个喜笑颜开,许多人当即进寺院烧香拜佛。寺僧们发觉契此善于把深奥的佛理阐述得通俗易懂,对他刮目相看,立即将他礼请进寺,热情接待。从此,瀑布观音院的僧人把契此视作同门宗师,而契此则把瀑布观音院当做弘法布道的场所。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南岳下第五世高僧常通禅师从安徽宣城来瀑布观音院住持寺事。常通把比较封闭的瀑布观音院改建为佛教“十方禅院”,吸纳各方高僧来寺讲经,故亦有“雪窦禅院开山第一祖”之誉。常通见契此学识渊博,佛根深实,禅净两修,讲经生动,很是欢喜,于是经常组织寺内僧人及来寺进香礼佛的信众到法堂,请契此讲经说法。契此在雪窦寺的讲经内容,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我们从他一生的言行中仍然可以窥见他的学佛理念。他主张“即心是佛”,认为“圣凡平等”,提倡“自在无为”,奉行“宽容忍辱”。这些也许就是契此在雪窦寺讲经弘法的一个纲要。埋骨中塔布袋和尚性喜游走十方,他曾在奉化东边沿海的天华寺挂单,并担任过岳林庄的庄主,也曾到过天台、杭州、福建、四川等地。尽管生前云游四方,但布袋和尚最终选择了家乡奉化作为圆寂之地。最早记载布袋和尚圆寂的是北宋僧人、佛教史学家赞宁所著的《宋高僧传》。原文是:“以天复中终于奉化。乡邑共埋之。”书中还说,“有偈曰:‘弥勒真弥勒,时人自不识’等句,人言慈氏垂迹也”。这里只讲了“终于奉化”,偈语仅两句,未与圆寂联系在一起。《宋高僧传》问世6年之后,僧人道原所著的《景德传灯录》,把圆寂的时间、地点具体化了,而且偈语由两句变为4句,与圆寂连在一起。原文如下:“梁贞明二年,师将示灭(即圆寂),于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磐石而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其后,南宋及元、明时期,不断有佛教史学家对布袋和尚的圆寂补充了一些事实。布袋和尚圆寂之年的两个说法,即贞明二年和贞明三年,一直被多种佛教书籍采用。布袋和尚圆寂后,岳林寺僧人根据他生前的嘱托,将他的肉身葬于封山之腹。封山位于奉化城北约0.5公里处。自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开始,当地僧众从封山的山麓到山顶,先后修建了3座寺庙,由于是布袋和尚佛塔所在地,故按照所处位置,分别取名下塔禅寺、中塔禅寺和上塔禅寺。寺僧和信众还为布袋和尚立碑建亭,称“佛塔亭”。佛塔亭因风雨侵袭,经历史沧桑,后来倒塌。后人在上个世纪重修碑和亭,至今碑上原来的字迹犹存。布袋和尚葬身中塔禅寺后,传说其墓顶屡发异光,早晚均见,十分灵验,于是人们更加相信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化身。奉化地方官把这一异状逐级上报到朝廷。当时的皇帝宋哲宗闻此讯息,于元符元年(1098年)特给布袋和尚赐号“定应大师”。皇帝赐号均无异说,但究竟是哪位皇帝赐的号,却有3种说法:即哲宗说、仁宗说和徽宗说。宋代3位皇帝为布袋和尚赐号的说法,反映了当时布袋和尚在朝廷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由于宋朝正史没有记载,很难有一个正误的标准,现在多数都用第一说,因其记述最为具体,有明确的年份;有些学者采用第二说,因为仁宗很重视寺院,赐号赐物比较多;采用第三说的比较少见。奉化《乾隆志》采用第三说,而后修的《光绪志》把它改为了第一说。(感谢奉化弥勒文化研究会在本文采访及写作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雪窦山上见弥勒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八字看你是否命中带弓箭

    近来郑博士在南方巡查,不少朋友咨询“命带弓箭”的问题。如果命理师认为某个小孩的“八字”中“命带弓箭”,说明此命带弓箭,不利父母或者未来公婆,必须去化解,否则对小孩子的影响就会比较大。郑博士提醒即使都命带弓箭,因为其格局不同,因此所带的弓箭数目也不一样,既然弓箭数目不一样,因此化解的方式也因人而异。如果八字带箭又有相冲,则弓箭全而应大凶,无冲则凶小。

  2. 发微信朋友圈的女生爱情说说短语-感人的情话

    六、男人喜欢女人的纯,女人喜欢男人的坏。男人和女人始终是矛盾的主体。这样的女人是不懂得爱情的。

  3. 喀里多尼亚托皮亚:1860年爱丁堡牛门拱门令人心寒的大气图片

    看看这张拍摄于1860年的苏格兰爱丁堡乔治四世桥的牛门拱门的惊人照片。这张照片展示了克拉克对并排展示不同建筑风格的兴趣,以评论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在这里,乔治四世大桥的纪念碑式罗马建筑与下面曾经辉煌的牛棚门摇摇欲坠的建筑形成对比。车厢移动的鬼魅痕迹让我们想起时间的必然流逝。来源。

  4. 梦到钢琴,梦见钢琴,钢琴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钢琴,梦见钢琴,钢琴相关的周公解梦钢琴解忧琴声能令人排解忧愁,梦见钢琴,就意味着摆脱忧愁。未婚男子梦见听钢琴乐,不久会与恋人各奔前程。商人梦见听钢琴音乐,生意能赚大钱。已婚女人梦见弹钢琴,会与别的女人发生口角。梦见钢琴突然坏了,会有不好的消息。梦见购买钢琴,孩子要成亲。梦见出售钢琴,家庭要破产。梦见馈赠给仇人钢琴,因打官司,处境艰难。梦见有人馈赠给自己钢琴,会与不诚实的朋友来往密切。

  5. 梦见“鸵鸟”是什么意思

    梦见鸵鸟是好事,象征成功和有好运气。梦见追赶鸵鸟,会遭到不测。梦见向鸵鸟开枪,意味着简单粗暴的做法会让自己遭受损失。梦见鸵鸟,预示你将秘密地积敛财富。如果梦见鸵鸟追赶自己,也是好事,表示你能运用你的智慧战胜敌手。如果梦里鸵鸟倒了下去或死去,预示你有不幸的事降临。

  6. 指挥可定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hǐhuīkědìng【解释】指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局势即可平定。同“指麾可定”。【出处】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某生长北方,闻燕人思归之情切矣,今若举事,指挥可定。”【例子】无【相关】百度“指挥可定”

  7. 【栗理】的意思是什么?【栗理】是什么意思?

    《荀子法行》:「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杨倞注:「似智者处事坚固又有文理。」汉·刘向《说苑杂言》:「玉有六美,君子贵之,望之温润,近之栗理。」栗理的拼音lìlǐ栗理是什么意思栗理lìlǐ坚实有文理。

  8. 甘宁的身世是什么?关羽听到他名字,吓得不敢动?

    但甘宁的家世出身,似乎并不同于众人的直观感受,而是另有其他的历史记载和传说。因此,笔者认为甘茂为甘宁先祖的说法类似曹参为曹操先祖的说法,可信度是存疑的。只不过甘宁对夺取荆州的分析更细致,他详细指出了黄祖、刘表的弱点。

  9. 五大毛骨悚然的地方

    第1名卢塞迪奥修道院意大利那里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两名少女在300多年前被魔鬼迷惑,到修道院将修士变成魔鬼,然后...人及进行邪教仪式。第2名巴勒莫地下墓穴意大利位于意大利巴勒莫的地下墓穴以拥有逾8000具木乃伊而“鬼”名昭着。第3名格雷修士教堂墓园苏格兰爱丁堡位于苏格兰爱丁堡的格雷修士教堂墓园常有鬼怪袭击游客的传闻。

  10.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世今生

    今日,海峡对岸,位于台北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拥有65.5万多件耀眼藏品。11月10日,故宫博物院理事长翁文灏邀集朱家骅、王世杰、傅斯年等常务理事在其家中召开紧急会议,主张将故宫文物疏散运台。196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接受赠品和外借品,1985年确立了每年预支200万美元接收藏品的政策,1986年从日本购得苏轼名作《寒食帖》。曾有专家指出,写一部中国绘画史,每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80%左右会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