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小故事大道理!告诉你究竟什么是禅?

禅是什么意思呢?古往今来,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可以描述它的意义。下面随便举几个例子: 有一个富人,看到一个穷人在海边钓鱼,富人走上前去对穷人说:“你为什么不想办法多钓点鱼呢?比如去买条船。” 穷人反问富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富人说:“如果你买了船,你就可以去更深的海里钓鱼了,那里一定有更多的鱼。” “然后呢?”穷人问。 “然后?”富人想都没想就回答说:“那你就可以把钓到的鱼卖掉,去买更大的船,去更深的海里钓鱼,钓到更多的鱼!” “然后呢?”穷人装作不解地继续问。 “然后你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在这里钓鱼了啊!”富人说。 “我现在已经在这里无忧无虑地钓鱼了!”穷人回答说。 再举一个例子: 在日本有两个寺庙,其中一个寺庙的僧人如果去菜场买菜,一定要经过另一个寺庙。而每当此时,这个寺庙的僧人总是要出来与之“斗法”。一天早上,一个小和尚去菜场买菜,刚路过这个寺庙门前,就见该寺庙有个小和尚出来,拦住了去路。 “你到哪里去?”小和尚问道。 “脚到哪里,我到哪里!”买菜的小和尚回答道。 问话的小和尚无话可说,败下阵来。回来请教自己的师父。 师父面授心机,说:“明天继续问他,他如果还是这样回答,那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他一定就回答不出了!” 第二天,小和尚早早地就等在寺庙门前,以为自己这次一定胜券在握了!一看见昨天那个买菜的小和尚提着菜篮走过来,就急不可耐地冲上前去问:“你到哪里去?” “风到哪里,我到哪里!”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问话的小和尚再次语塞,不知如何回答。只得再次回去请教师父。 师父这次有点不高兴地说:“你怎么这么笨啊?你就问他: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他一定答不出来了!而且,”师父进一步补充说,“如果下次他再随便编个名目,比如,水到哪里,我到哪里。那你就问他:如果没有水,你到哪里去?他一定答不出了!” 听了师父这番话,小和尚高兴极了!他心里想,自己明天一定赢定了!看你还能变出什么花样! 于是第二天,小和尚又早早地就等在寺庙门前,一看见那个买菜的小和尚提着菜篮走过来,就又再次急不可耐地冲上前去问:“你到哪里去?” “我到菜场去!”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问话的小和尚再一次无言以对。 关于禅的故事举不胜举。有的人说,禅是一种智慧;有的人说,禅是一种人生态度;有的人说,禅是一种哲学;还有人说,禅其实什么都不是! 至今为止,禅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大家都来描述它,但没有人能够定义它。而且,直到将来,禅都将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可说,不可说,说了就是错!”。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禅只可“以心传心”。因为一旦定义了它,说它“是什么”,其实就已经说它“不是什么”了!禅没有是与不是,去看看六祖慧能大师所谓“不二法门”,或许能有所感悟。 辩证法中有关于矛盾的说法。矛盾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对立和统一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分别心”使得事物中对立的一面过于被强调,而统一的一面往往被忽略。“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其实就是让人们消除“分别心”。不要只看到风和幡,而应该去关注自己的心灵,关注自己只看到风或幡的原因!所以,“凡者见二,智者了达!”,对于所谓的“矛盾”本身,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了“矛盾”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分别心”了。 禅不试图用定义和概念去说明什么。禅关心的不是“外部事物”,而是“人的心灵”。外部事物固然纷乱芜杂,但这些外部事物对人的心灵的作用却是一样的。因此,从人的心灵的角度去看外部事物的影响时,当然可以把外部事物看成是一个同一的没区别的东西。比如看山、看水,如果只看山、水本身,山当然是山,水当然是水;但如果从山、水对人的心灵的影响来看山、水,其实山、水没什么区别,山也不是山,水也不是水,都只是“这个”或“那个”而已。如果心灵不再被任何外部事物所影响了,到达了“如如不动”的境界,此时再去看山、水,山也只是山,水也只是水。 禅只是对需要禅的人才有用!这样的机会称作“缘”。有句话叫“佛度有缘人”。佛从来没有主动去对谁说过这样的话:“让我来度你吧!”总是众生自己有很多无明烦恼,痛苦不堪,好像一些生病的人,去寻找解药,此时如果机会合适,正好遇到佛或佛经,则得以解除烦恼。所以,药只对生病的人才有用,如果这人没有病,药是没用的!所以如果一个人觉得他自己生活得很快乐,没有任何烦恼,那他根本不必要去学禅! 从禅的角度出发,看红尘众生,都有自己的因缘。而众生自己却浑然不知。据说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禅师在讲禅,说:“禅可以断除人的无明烦恼。”这时有个人出来反驳说:“我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烦恼,请问禅师:什么叫无明?无明是怎么产生的?” 禅师说:“这么简单愚蠢的问题你也能提得出?” 这人立刻恼怒起来,理直气壮地说:“你不回答也就算了,为什么要侮辱我呢?” 禅师笑了一下说:“这就是无明,无明就是这样产生的!” 有些人往往会把禅和气功等同起来,其实禅和气功是两回事。气功仅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锻炼身体的 ... 而已。它以修身、修心为目的,身心合一是修炼气功的正确的 ... 。当然,如果以禅的观点去练气功,效果会很好,这是因为禅关注人的心灵! 禅不是迷信。迷信是盲从,迷信是错误的信念。禅不赞同迷信,得悟的禅师有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实在的,客观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禅师的心灵自在活泼,轻松舒展,但如果你选择了你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些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小故事大道理!告诉你究竟什么是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三次拜相的赵普到底有多厉害?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赵普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的开国功臣,是宋太祖最得力的谋士,号称靠半本《论语》治理天下。不管是宋太祖还是宋太宗,他们都十分器重赵普,这才有了赵普三次拜相的传奇经历。  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秉着他称帝之初所许下的承诺,要妥善安置后周的旧臣们,所以他称帝以后并没有解除原...

  2. 医宗金鉴吴谦_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吴谦_吴谦历史事迹_吴谦人物生平_吴谦后人故居

    人物生平吴谦是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名医,曾任太医院右院判。吴谦等因而受到了嘉奖。在为宫廷服务期间,吴谦多次受到这样的恩赏。作为总修官,吴谦为《医宗金鉴》的成书做出了重要贡献。《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帝敕命编纂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1742年,《医宗金鉴》纂修完成,乾隆帝赐名为《医宗金鉴》,并御赐编纂者每人一部书、一具小型针灸铜人作为奖品。

  3. 在现代是一个贬义的称呼,古代却是对一个人尊称,不是谁都敢叫的

    在现代是一个贬义的称呼,古代却是对一个人尊称,不是谁都敢叫的「”公子”一词在当今时代使用率并不频繁,常人对于「”公子”一词的涉猎多源于古装影视剧当中。现代人对于「”公子”的理解大都存在偏见,例如:「”...”一类的词语更是为「”公子”加上了贬义的色彩。然而,「”公子”一词最开始的含义却并非如此,从史籍文献中的记载分析,「”公子”是对古代诸侯儿子的统称。《仪礼·丧服》里说道:「”诸侯之子称公子。”从

  4. 端午祝福语_简短端午节祝福语大全_端午祝福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简短的祝福语吗?下面是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简短端午节祝福语大全”,供大家参考!端午节快乐11、端午“粽”头戏,“粽”装祝福你。简短端午节祝福语大全1、睁开眼晴时,希望你能看到我祝福,祝你有个阳光般的心情;闭上眼睛前,要你收到我的问候,晚上做个好梦,祝父亲端午节快乐!简短端午节祝福语大全1、一天米饭和包子打群架,包子打不过米饭就逃跑。端午节到了,祝你端午节快乐。

  5. 梦见书架:书籍满架,智慧超凡

    梦书橱书架书笈书箧书拒。书架与书本还和性有关系,书本为满足好奇心,象征男性,书架为容纳之物,表示女性,梦境中书本在书架上,表示的就是对...的渴望。在梦中,如果梦见书架放不下众多的书籍,这表示著丈夫对妻子的不满;如果梦见书太少,书架空空荡荡,那就是表示妻子对丈夫不满;如果男人梦见从书架上取书,那就预示著向妻子提出性要求;反之,如果是女子梦见从书架取书,那就是在向丈夫示爱。

  6. 梦见羊肉串好吗 梦见羊肉串象征著什么 – 周公解梦

    梦见羊肉串好吗?羊肉串是近几年来流行很广的大众饮食,基本上没有淡旺季之分,如果在天气炎热的南方,冬天的生意要更好一些。烧烤可以说是从新疆的烤羊肉串普及开来的那么,梦见羊肉串象征著什么?梦见羊肉串,预示着生活很快乐,无忧无虑。梦见吃羊肉串,意味着身体很健康。梦见闹市是什么意思梦见闹市有什么含义–周公解梦

  7. 哀莫大于心死

    哀莫大于心死   感悟精选一:   哀莫大于心死   哀起于心而展于形神气色。或因悲及至,或无因起之。若前为人情逻辑合理,则后者便是背谬之举。然后之哀则更易让人失梦入沼,永无再与日会,重现净身之日。也则是心死矣。※然不管何也。哀者,或小悲也,三两日即愈;或悲及世生...

  8. 吴质对魏国有什么特殊贡献?为何后来成为众矢之的?

    小组成员一致认为,吴质固然对魏国有特殊贡献,也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 梦见形成梦魇鬼压床的因素剖析_周公解梦梦到形成梦魇鬼压床的因素剖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形成梦魇鬼压床的因素剖析好不好

    梦魇形成最常见的因素有1、身体如缺钙,心率不齐,呼吸障碍因素。当人从深度睡眠清醒,而中枢神经却...时候,人最容易产生无法翻身,喊不出动不了的状态。

  10. 李敖的经典名言名句录

    李敖的经典名言名句录李敖生平以嬉笑怒骂为己任,而且确有深厚学问护身,自誉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翘楚。李敖前后共有九十六本书被禁,创下历史记录。李敖主张以一国两制方式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反对xx,反对公投制宪,反对军购。对我李敖来说,我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正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