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印祖故事:大醒拜访请开示,唯示念佛最要紧(60)

大醒法师(1899—1952年),俗家姓袁,江苏省东台县人,二十三岁时,毕业于东台师范学校,他的出家跟印光大师有间接的关系。 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秋天,著名新闻记者戈公振先生的父亲去世开吊,当时还没出家的袁姓青年(后来的大醒法师)也去悼念,在戈府厅堂中的许多挽章中,他发现到有一位和尚吊唁的书信。这封信之所以引起他的注意,一是因为那封信装裱既精致而又安置在客厅中央最显著的地方,二是因为信纸上的书法写得非常古拙,尤其是 “常惭愧僧”的落款令人感到不同寻常。当时,袁姓青年看了这封书信的内容之后,不知不觉中引动了走向出家之路的心念。 >十二年的春初,袁先生谋食上海,常到戈公振先生那里走动。戈公振住在时报馆宝塔式的三层楼上,他的床架上挂着一串念佛珠。袁先生知道戈公振当时正怀着烦恼的心事,因此心中猜测一串念佛珠或者能解决烦恼的问题。有一次,袁先生和戈公振谈起了常惭愧僧,他说:“公振先生,我的个性,我的环境,我出家做和尚最好。而且我的心情又不同一般的青年,现在,事事都感觉苦恼,你可不可以替我介绍跟那位印光法师出家?”公振以沉默的笑容答复他说:“出家是好的,可是印光法师听人说他不收徒的,且等待两年,将来我们一同去出家吧!”两个人聊着天,互换拿着那串念佛珠,有意无意的用手指捻着。隔了两天,又在袁先生又在戈公振的书架上检到一本《印光法师文钞》。又隔了两天,戈公振邀袁在四川路青年会午餐,向袁说明他的老兄(绍甲)一天来了两次快信要袁回到家乡去帮忙,担任高级教员。那天晚上袁先生乘船返乡,戈公振把他的那本《印光法师文钞》赠给袁做了送行礼物。 >后来,袁先生读憨山大师的《梦游集》,顿生离俗之念,就于1924年依扬州天宁寺让之和尚剃度出家,这就是大醒法师。经过两年的参学,知道了一些学做出家衲子的事情。比方说参访善知识,就是出家人很必要的事情之一,因为多参访大善知识,就可以多知道几种修行学 ... ... 。而凡称为大善知识者,又必具有其独到之处——即自受用之处。 >民国十五年(1926年)春天,大醒法师在金陵寺挂单的时候,听人说印光大师已由普陀山到了上海,于是发心往上海拜访这位真实的“渴慕久矣”的大善知识。 >正是仲春天气,大醒法师一路步行,身上颇有暖意。由爱文义路询问到陈家浜太平寺,下午三时前后,从佛事兴隆的人丛中踏上第一进屋的前楼,把自己的名片交由侍者通报给“静室”里的印光大师。一瞬间,岸然道貌的印光大师出现了。大醒法师问讯顶礼后,与大师对面坐下,大醒法师说了几句仰慕的话,大师接过话茬就开始批评大勇、显荫两位法师不应修习密宗。他说:吾国佛法,法法完备,中国现有的禅宗、净土宗以及研究教义的天台、贤首等等法门,何一而不可以学习,偏要到日本去学密法。若言沟通者,须明本有之法,然后以其余力,学彼密宗,以辅翼本有各宗。故宜先学本有之佛法,不学此法,即是舍家珍而行乞耳。老法师说这话的时候,潮州王弘愿正在南方大传其法大授其徒。一方面听说日本僧侣是带妻食肉的,另一方面他老爱惜的显荫法师又恰恰因为去日本学密而病死,所以可以说他完全不赞成甚至反对别人习学密宗。 >大醒法师问到关于中国佛教制度是否需要改革的问题,印光大师的意思是一个人做好了,慢慢地去感化一般的僧侣,不必提出什么“整顿僧伽制度”的新鲜花样。大寺丛林规模不整,也可以劝说,劝说不行,则是他们的业障。大醒法师质疑说:“老法师安住普陀山二三十年,我看普陀的僧众能受感化的就很少,而且普陀在香会期中不应有的僧侣行动也实在太多,老法师为甚么不加以劝导他们?”老人家总以众生业障深重答之。随后,大醒法师又请问大师对于上海寺院做经忏佛事那样十足的贸易化,感想如何?大师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认为这是救济一般出家人的生活问题,倒也罢了,而其实做老板的脑筋却是为的饱其私囊。印光大师是看不出的人吗?世出世法,他无一不知,况乎此事。不过老人是大善知识,素以道德修养为重,不愿意说僧人的过错罢了,只得以没有办法一语了之。 >大醒法师请求大师开示,作为一个青年僧,因为参学不合自己所需要,打算闭关自修,以阅读藏经为主,以朝暮二时念佛加持为辅,可不可以。大师赞成大醒法师闭关自修,但认为阅读藏经不需要,还是以念佛为最要紧,因为一个修道的佛教徒不以求生西方为信愿,则简直是自寻苦恼,喜堕三涂,是很糊涂的。大醒法师辩解说:青年时代不多多的阅读佛经,将来拿什么学识去感化世人、弘法利生?即如老法师如果没有《印光法师文钞》行世,怎么能令我们发生信仰呢?大师听了还是恳恳切切的谆谆开示,不念佛的人太苦,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才是最直捷最了当的。 >那天格外暖和,大醒法师与印光大师谈话,吃了一点茶点,约在一小时后,忽然下了一阵倾盆大雨,又漫谈了一个半小时。谈话之中,印光大师说了许多训勉的话。临别之际,他扯住大醒法师的手亲亲切切地再四嘱咐他要念佛,要好好的用功。在临行的时候又嘱咐:“你很聪明,不要学大勇、显荫他们。”滂沱雨止,大醒法师告别离去。 >几天之后,印光大师因三叉河慈幼院事件往南京去,还顺路到金陵寺去看过大醒法师一次。 >大约十六年(1927年)的秋冬之间,大醒法师第二次在上海拜访印光大师。其时,河南的寺产正被军阀们没收变卖,大师一见面谈起这一件事,声调间也显出一点忿然的意思。湖南僧尼受 ... 激动,也发生了许多不经见的动态,他老谈到也颇愤慨。不过老人同大醒法师这批年轻法师的态度不一样,他始终不责备僧众的自身,总是说出家人不肯发心念佛求生净土。 >民国十九年(1930年)夏天,大醒法师在苏州定光寺休息了几天。这时,印光大师在报国寺闭关。大醒法师与文涛法师一同去参拜。在未去之前,他就料到这一次要受到老人的呵斥了。因为他在厦门主编的《现代僧伽》,发行已满二年,估计印光大师总会见到一二册的,如果一看到内容,无疑的要视为是革命佛教的炸弹。大醒法师在关房窗口拜见大师之后,大师开口就说:“你办的《现代僧伽》,专门是 ... 和尚的,不怕造口业?你们在厦门办的闽南佛学院,都是革命党新僧,要打倒你,要打倒他,连我印光你们都要打倒!”大醒法师马上申辩说:“《现代僧伽》上并没有说打倒你老法师的话。” >由 ... 谈到现代的佛寺制度是否需要改良,以及青年僧徒是否需要教育等问题,老法师又并不一定执着定见。但是,不愿意发表意见。最后大师说:“你就是 ... 死了他们,他们仍旧不能把丛林改好, ... 之无益,枉造口业!” 临行拜别,大师还殷殷教诫:“以后写文章不要 ... 。造了口业,赶快忏悔。”后来,大醒法师起一个别号叫“僧忏”,以纪念领受大师训示的诚意,还把自己的著作命名为《口业集》。 >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佛学院暑假期中,大醒法师偕同日本友人神田惠云先生、福建朋友蔡慧诚居士,游览江浙佛教名胜,打算参访印光大师。到上海时,又加入了一位李光宇居士。在苏州定光寺歇宿,第二日,文涛法师陪他们一行四人拜访印光大师。这一回谈话的恣态虽与前数年无甚差别,但大师的面容却清瘦了好些。大师与神田、蔡、李三君接谈约半小时,又为各人写了几句法语,都是开示念佛求生净土的话。客室中又来了几位访客,因为时间太短促,大醒法师一行匆匆地就告别了,这是他与印光大师的第四次会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大醒法师和几位同学创办《净土宗月刊》的时候,曾写信劝请印光大师趁此高龄可编一部《净土宗全书》或《净土百要》,以继灵峰大师《净土十要》之美。大师回信的意思说:“我的德行不及蕅益大师,净土经典有《十要》足可修行,何必再要什么全书、百要?” >以上就是大醒法师前后拜识印光大师的因缘,从中可以看到,大醒法师出家的心念,确实是初次见到印光大师的文字而发动。由读大师《文钞》而发生信仰三宝之心的人很多,足见其文字诱导感化的力量实系很大,因为他的文义平实易解,深入显出,有大悲心,有真情感,这即是他老以文字般若而获得的化导效果。大醒法师几次受到印光大师的棒喝,感到非常庆幸,没有误解是受了印光大师的辱 ... 。因此,亲近大善知识(此系真实的大善知识,非徒有浮名者可比),应生难遭难遇之想。大师每见人来参访,一概施以恶辣的钳锤,这真是古大德的风范,末世的佛门中又哪里有这等大匠! >最后,引用大醒法师所说印光大师给他的印象,以见大师当时在年轻一代法师心中的形象和风范,大醒法师说: >印光大师给我的印象最深的地方有几点: >第一、在他庄严的面容上,却看得出蕴蓄着满心田的慈悲。他老弘扬净土的大愿,既非发于一朝一夕,而且有始有终,无更无改。 >第二、他老无论遇到任何人请求开示,他只有一条大路指示给你,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而且一见面“未开口三十棒”,皆是用的大刀阔斧的方式。因为如此,不愧为一代一宗的大匠。 >第三、他老对于自己发心要做的事,勇猛精勤。虽当高龄,编修四大名山山志,皆系亲自校对,实为难能,责任心甚重,非一般老僧所可企及。 >第四、灵岩山,可以说是他老的理想丛林,如果该山代代传承的住持人,能永久的保持那种特立之家风——印光家风,希望使印光大师的精神常存不灭。 >第五、他老一生的成就功德庄严,虽说自有其宿植的善根德种,但如其没有二三十年的潜修净养的功行,纵具有智慧辩才,被化的信徒何得有这样的众多。这一事是最值得我们景仰赞叹而足为衲子模范的! >摘自:《印光法师的故事》作者:余池明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印祖故事:大醒拜访请开示,唯示念佛最要紧(60)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唐朝时期的渤海国,到底归属谁?朝韩学者竟然是这么对待祖先

    特别是到了唐朝时期,这里出现了两个强大的政权:高句丽和渤海国。高句丽就不用说了,小国中也是强大的一员,韩国人对高句丽的历史归属问题,一直努力争取,都认为是他们的历史上政权,可惜他们有心无力,无法抗衡中国。渤海国是高句丽灭亡后,在东北建立的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渤海国,位于东牟山。

  2. 慈善之女:从新奥尔良到卡维尔

    1896年,慈善机构的女儿们登上了密西西比河上的一艘驳船,驶向距新奥尔良上游约70英里的路易斯安那州卡维尔。卡维尔是路易斯安那州麻风病人之家的新址,姐妹俩在那里履行管理和护理职责。一个宗教团体成为麻风病人的看护者并非巧合。到19世纪末联邦...建立隔离设施时,宗教团体已经有了照顾病人的悠久历史。1633年,文森特·德保尔在法国组织了名为菲尔斯·德拉查丽特的年轻农妇,以满足国家对照顾病人和穷人的需要

  3. 在吴三桂死后,玄烨说了什么且将其尸体大卸八块?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在吴三桂死后,玄烨说了十个字,且将其尸体大卸八块分到各省示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朝的灭亡,吴三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康熙皇帝决定撤了他的藩王身份,吴三桂十分不服,计划起兵造反。吴三桂死后,康熙说过这样一句话,倘复再延数年,将若之何?之后,康熙皇帝下令将吴三桂的尸体剁成碎块发给各省。

  4. 与英国渣国王结婚半世纪,丈夫阅女无数,她却活出了最优雅的样子

    亚历山德拉公主是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长女。这年,英国王储爱德华赴牛津大学求学期间,因与女演员厮混荒废学业而无法毕业。所以,即使丈夫阅女无数,亚历山德拉也是离不了婚,便也只能调整心态过好自己的日子。

  5. 中国史上五大艳后盘点,“四大美女”都黯然失色

    中国历史上最美的皇后是谁?而古代的“五大艳后”,则大抵是中国古代真正“横绝千古之丽”,又贵为皇(王)后的古典美女。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中国历史上能象萧皇后那样数经改朝换代,总伴君王之侧的女人寥寥无几。杨广即位后,萧氏被册封为皇后。

  6. 纹身艺术家如何帮助减少皮肤癌

    “我们的研究强调了皮肤科医生有机会对纹身艺术家进行皮肤癌,特别是黑色素瘤的教育,以帮助减少隐藏在纹身中的皮肤癌的发病率,”在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1月18日的JAMA皮肤病杂志上写道。[奇怪的设计:纹身影响健康的5种奇怪的方式]研究人员说,有好几个人的纹身隐藏了皮肤癌。当被问及为什么拒绝在这些情况下纹身时,50%的人说这是因为他们担心纹身的最终外观,29%的人说他们担心皮肤癌。

  7. 关于爱情的说说大全 当你离开的时候,注定我今生寂寞-感人的情话

    九、无论是对是错,你需要有一个准则,你的行为应该遵循这个准则,并根据现实生活不断的修正。

  8. 二十四孝故事:怀橘遗亲的故事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

  9. 未经过消毒的牛奶喝不得

    但是这些未经消毒的奶除了携带有繁殖性的细菌外,(奶牛)还可能患有...炎及一些人蓄共患的传染病,煮熟后可能把细菌...死了,但里面的毒素并没有消失,人喝了以后可能会引起中毒。

  10. 梦见榜上无名梦到榜上无名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榜上无名好不好

    做梦梦见榜上无名好不好?梦见榜上无名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榜上无名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榜上无名,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分数。一般梦到落榜,意味着梦者近期的运气不怎么好,参加活动基本是不可能成功的。梦见踢打梦到踢打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踢打好不好女性梦见落榜,提醒你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了,你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下降了,需要调整一下心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