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帝王诛心,文祸横行,四朝权臣崔浩出来领死吧

古人曾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历史上的昭昭血肉早就证实了这个真理,贵如李唐皇孙李重润,大宋名相寇准,小如平头百姓张三阿四之流,皆因一时不慎,无端口祸,以致大难临头。其实,说话随便而致大祸,有人口才了得,也尚可辩解,倘若写成了文字,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如此则更是难逃法网,葚至连辩解的余地都没有了。因此,自古以来的中国文人都十分注意自己的作品。要么在文字上精雕细琢,要么在内容上歌功颂德。如若不是某种境况很特殊,如遭贬、流放,长处民间,退休等,一般来说,都是字斟句酌,然后才写成文字,流布世间。 但什么样的作品才算够安全的好作品,百姓说得算?历史来衡量?全都不是,封建时代,你的辞章是否华丽吹捧?不重要。谏言是否得体无私?也不重要。甚至提议是否可行有实效?都不重要。重要的时,作品是否有问题,决定权掌握在作贼心虚的独夫——帝王手中。而这些帝王们用来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并不是客观的,而与政治标准和帝王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帝王们认为可以流行的好作品,其实未必就好。因为他并不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衡量。所谓政治的标准,以是否符合王朝意识和王权意识为主。而王朝或王权意识又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是个巨大的软件。它可以囊括一切矛盾,包括思想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政策矛盾,派系斗争等等。就如捕风捉影,适时而需,更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想怎么变就怎么变。今是而明非的事随时发生,今天还高高兴兴的,为你的文采喝彩,明天哪里不对时,你的文采又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由虚变实,酿成文祸、令人防不胜防。至于帝王的心理、则它的不可捉摸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反正爱怎么玩,帝王说的算。 公元450年7月5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十一年,一位年近70的死囚在临刑前,数十卫士一齐朝他撒尿,烈日灼头,恶臭难忍,临死了还遭受奇耻大辱。而围观之人数不胜数,因为大家都想看看平时一向自重,品貌俱佳的当朝宰相是如何的斯文扫地。「 ”卫士数十人溲(撒尿)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 没错,他是崔浩,他惨遭屠戮也不是诛灭九族的大罪,但当时的名门望族如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亦同时被牵连,同时服诛。其实他只是主编了一本书,而这书也是皇帝钦命的,写好之后,皇帝也认可了他的质量,并也及时给了嘉奖令。正所谓,朝令夕改,天威难测,你今天因此受到了多少的赞美,明天你就有可能受到多少诽谤。如果是其它人也就算了,这个人偏偏是崔浩。 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他的七世祖崔林,三国曹魏时官拜司空,封安阳乡侯。曾祖崔悦,为后赵石虎的司徒右长史。祖父崔潜,为后燕黄门侍郎。其父崔宏,号称冀州神童,北魏初累官至吏部尚书、大人,赐爵白马公。而崔浩比他父亲更有才华,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涉及,精研经义,时人没有赶得上他的,未成年就已誉满天下了。北魏三代皇帝、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都让他亲随左右,恩宠有加。他本人长得面容清秀,皮肤细腻白皙,貌如妇人,可是他绝不是像如今一些小鲜肉们只会搔首弄姿,人家可是有真本事的旷世之才,他自比张良,官高至司徒,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崔浩屡次力排众议,根据星象和人事判断时机,使太武帝得以依次成功击灭胡夏、灭北凉并出击柔然,这些 ... 行动使北魏得以解除来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胁。尤其是北凉的灭亡,使北魏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史书说他「 ”多谋善断,算无遗策”,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崔浩才艺通博,除了在 ... 和政治上的成就外,在天文、历法、法律、饮食、宗教等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甚至还参与了简单的来说,就是名门之后、天纵英才、帝师恩遇,位极人臣,甚至太子见了,也是恭敬有加。就这样的一个人,就因一本书,他的人生他的家族就全毁了。 正所谓,天之骄子,天必妒之。北魏太武帝曾对崔浩说:「 ”卿才智渊博,事朕祖考,忠著三世,朕故延卿自近。其思尽规谏,匡予弼予,勿有隐怀”为此还曾召集众尚书,下令道:「 ”日后凡属军国大计,你们不能决定的,都应先征询崔浩的意见,然后再可实施”。拓跋焘对崔浩不仅是信任,而且很亲近。他有时到崔浩家中向他请教,崔浩接待皇帝仓促之间,来不及 ... 精美的食品,就搬出家常菜肴,拓跋焘总是高高兴兴拿起来就吃。崔浩进宫见驾,地点也不限于朝堂,可以出入卧室。可是这是这位对崔浩如此要好的的皇帝也亲手送他上了刑场。这位太武帝就是那位给佛教几乎带来灭顶之灾的「 ”三武一宗”的著名皇帝。 中国有重史传统,早在上古时期就有设置史官。所谓「 ”左记言,或记事”。封建王朝但凡政权稍稳定下来,就必要修史,以用来歌功颂德,追思前鉴,以化后人。公元439年(太延五年)十二月时,太武帝命他信任的崔浩以宰相身份修史,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著作事。拓跋焘叮嘱他们,写国史一定要根据实录。崔浩他们按照这个要求,采集了魏国上代的资料,编写了一本魏国的国史。当时,拓跋焘要编国史的目的,本来只是留给皇室后代看的。但是《国记》修毕后,参与其事的著作令史闵湛、郗标建议把《国记》刊刻在石上,以彰直笔,同时刊刻崔浩所注的《五经》。闵湛、郗标巧言令色,平时以谄事崔浩而获得崔浩的欢心。他们的建议被崔浩采纳,太子拓跋晃也表示赞赏,太武帝本来也没什么意见。 由于长期掌握权力,崔浩逐渐有些忘乎所以,对于一些犯忌讳的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太子早就对崔浩有所不满了,位高权重后,往往专断独行,在任命郡守等地方官的时候固执己见,树敌太多,常与太子争执。连太子家臣高允都直接说了,你这样做,不为以后担忧吗?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树碑立传的事情继续做。在祭天天坛东三里处,营造了一个《国书》和《五经注》的碑林,方圆一百三十步,据说用工三百万才告完成。由于《国记》秉笔直书,尽述拓跋氏的历史,详备而无所避讳,其中直书了拓跋氏一些不愿人知的早期历史。而石碑树立在通衢大路旁,引起往来行人议论。这哪里是鲜卑贵族的赞歌,这简直就是 ... 裸的批判书,那些年的血泪发家史被揭露得体无完肤,关键还明目张胆的大肆宣传,人人尽知,人家的遮羞布被拿开,还让人家如何面对自己的子民,都不要面子的吗?何况是皇家。那些皇族们看到后,无不愤怒,先后到拓跋焘前告状,指控崔浩有意暴扬国恶,一些曾经被崔浩整过的人们纷纷一哄而上,落井下石。随后拓跋焘命令收捕崔浩及秘书郎吏,审查罪状。其实他对自己所犯何罪,也不明白。拓跋焘亲自审讯他时,他竟惶惑不能应对。他不明白,他对皇家威严的冒犯,他不明白他的存在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他必须得死。 不管怎么样,崔浩还是被夷族了。他的死,不管是不是出于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矛盾的对立,还是佛道之争的结果,还是自己作死的节奏。这个被宠信50年的大臣,瞬间就被怒不可遏的皇帝以屈辱的方面结束自己辉煌的一生。

帝王诛心,文祸横行,四朝权臣崔浩出来领死吧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他计安汉朝,为大汉延长至少五十年的时间,最后却下场悲惨

    主父偃的推恩令这条建议,武帝只用了一封诏书,就直接的削弱了藩国的势力,完成了诸侯制到郡县制的过度,可以说让汉朝延长了至少五十年的时间,而建立朔方郡,使得汉朝边疆有人把守,扩大了汉朝的边界,为匈奴进犯中原提供了障碍,也为出击匈奴提供了保障,但就是这么一个人最后却落得了身死族灭的下场,可悲可叹,也验证了那句话"伴君如伴虎"。

  2. 司马才人代代出,汉赋风流传今古

    都知道司马相如最擅长作赋,他所作的辞赋在当时可谓一鸣惊人,还一度成为汉代辞赋创作的范式。司马相如是富有传奇性的才子。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司马相如是一个俊雅脱俗的风流才子。作为司马相如最重要的代表作,《天子游猎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体现汉赋特色的大赋。正是这种成就,使司马相如成为当之无愧的汉赋奖基人。

  3. 汉武帝刘彻为何封女奴卫子夫为皇后,最后又诛卫家九族?

    约公元前139三月,汉武帝刘彻离开皇宫,按例到渭水畔举行开春祭典。酒到酣处的武帝荷尔蒙和肾上腺素飙升,一眼相中了那个一头长黑发的歌女。姐姐心领神会制造了机会,于是这个平阳公主府的家奴卫子夫被及时送上了回皇宫的武帝车队。被遗忘的卫子夫意外怀孕,成为卫家荣耀的开端。遣散宫女这天武帝突发神经要去看看,这一看就看到了梨花带雨的卫子夫。

  4. 真实的薛家将:战神的血液,神勇延续200年,每代人都能以一敌百

    薛仁贵,唐朝猛将,他膂力过人、武艺超群,一杆方天画戟横扫群贼,其出神入化的射术,更是创下「”三箭定天山”的旷世伟业。在民间传说中,薛仁贵的子孙薛丁山、薛刚也同样神武无敌。而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一起,成为中国最享有声誉的名将家族。而薛家将的第一代名将,就是南朝刘宋时期的猛将——薛安都。他的血统绵延两百年,其后代个个是能够以一敌百的猛将。宋文帝刘义隆,年号元嘉,他文治堪称英主,但是武功却差强人意,因

  5. 鲜为人知的晋灭吴战略总设计师,毛主席晚年爱读其传记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二十多万晋军兵分六路南征东吴,开启了一场气势浩荡地统一战争。吴国主孙皓残暴昏庸,大失人心,吴军全线崩溃。

  6. 60年里108位皇族死于非命,为何刘宋成为权力内斗最血腥朝代?

    在中国历史上,皇室宗族为争夺权力互相残...并不少见,其中以南北朝为盛,南北朝中又以刘裕建立的南宋最为惨烈,无出其右。

  7. 60年里108位皇族死于非命,为何刘宋成为权力内斗最血腥朝代?。

    在中国历史上,皇室宗族为争夺权力互相残...并不少见,其中以南北朝为盛,南北朝中又以刘裕建立的南宋最为惨烈,无出其右。

  8. 北魏灵太后的作妖人生:逃脱子贵母死宿命 却死于枭雄之手

    北魏历史上有两位非常著名的太后,一位是魏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一位是魏孝明帝的母亲灵太后。这两位太后一正一邪,在北魏历史上堪称双峰并峙,盖过了许多皇帝的风采。尤其这位灵太后,其一生波诡云谲,令人叹异不已。

  9. 皇帝贪杯失言,被张贵人用被子捂死,没被追究,只因真凶另有其人

    自晋元帝司马睿衣冠南渡,在江东建立东晋,与「”琅琊王氏”共天下以来,东晋朝廷的权柄,一直都落在士族门阀手中。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在短短七十年内,先后粉墨登场,他们专擅朝政,将皇帝架空,九五之尊如同傀儡一般,这个局面一直维持到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统治时期。古代君王司马曜的童年,生活在被大司马桓温支配的恐惧当中,等到司马曜登基坐殿,权力中心转移到以谢安、王坦之为首的陈郡谢氏和太原王氏门

  10. 南北朝十大昏君,没有最昏庸,只有更昏庸,所作所为简直毁三观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其中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民族大融合时期,在中国历史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现在小编以自己的理解,介绍南北朝时期的十大昏君。没有最昏庸,只有更昏庸,当中有些昏君的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随机推荐

  1. 历史上的今天1月23日 唐太宗 ... 出生

    0599年01月23日唐太宗...出生在1415年前的今天,0599年1月23日,唐太宗...出生。唐太宗...,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位23年,于649年7月10日病死在翠微宫含风殿病逝。唐太宗非常赞同这个见解,并多方鼓励和启发百官们进谏,还定下制度,凡宰相入宫议事,谏官可以列席参加,随时谏诤。其次,唐太宗推行了“府兵制”。除此以外,唐太宗还注意减轻赋税和徭役,大力提倡节俭,反对大兴土木。

  2. 关于爱情的长句子摘抄-感人的情话

    让友情成为草原上的牧歌,让敌意有如过眼烟云,伸出彼此的手,握紧令人歆羨的韶华与纯真。人生最痛苦的,并不是没有得到所爱的人,而是所爱的人一生没有得到幸福。Morefrommysite给女生表白的一句话-感人的情话写给男朋友暖心的话语-感人的情话一句简单感人的话-感人的

  3. 俞大猷和南少林有着什么样的渊源?戚继光用的 ... 对抗蒙古骑兵

    俞大猷俞大猷做为明代抗倭英雄,他率领“俞家军”抗倭守边,一生戎马,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他发明了以众击寡,以大铳打小铳的作战方式,将水军与戚继光的陆军相结合,有效地抗击了倭寇。此外,他还发明了用独轮车对付骑兵的办法,这种方式后来运用在了戚继光抵御蒙古入侵的时候。>俞大猷一生在武学上也颇有建树,他与少林寺有着不解之缘。当时,倭寇猖獗,少林僧人们也很多下山帮助俞大猷抗击倭寇。

  4. 年结婚良辰吉日 宜嫁娶的黄道吉日

    中国传统习俗会给新人挑选一个结婚黄道吉日,年结婚良辰吉日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宜嫁娶的黄道吉日有哪些吧!鉴于年已经过半,下面直接给大家推荐年下半年的结婚良辰吉日哦!

  5. 书摘:《寻找第二》(Harper Wave,2017)

    本书封面由HarperWave提供,HarperWave是HarperCollins出版社的一个印记。“寻找第二号人物”中的,儿科胃肠病专家BryanVartabedian博士对婴儿产生的神秘臭气提供了一个令人安心(幽默)的视角。分娩后,肠道处于中心阶段,取代胎盘的功能。肠道是保持液体以满足婴儿基本液体需求的关键。

  6. 【鲁迅】的意思是什么?【鲁迅】是什么意思?

    1926年因支持北京女师大学生运动,遭反动当局通缉,先后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有《鲁迅全集》。◎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2.(蔡元培)对于鲁迅始终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

  7. 姓萨克达女孩名字大全_姓名测试

    萨克达军妹萨克达爱萍萨克达茜雪萨克达悦璇萨克达丽花萨克达敏莉萨克达晓芬萨克达诗琳萨克达婷坷萨克达慧琳萨克达晓雪萨克达晶妍萨克达玉丽萨克达佩娟萨克达怡文萨克达芙蓉萨克达蕾颖萨克达菁文萨克达永娥萨克达悦奇萨克达佳洁萨克达怡娜萨克达跃芳萨克达欣茹萨克达舅英萨克达震英萨克达秀刖萨克达宏燕萨克达守芬萨克达清萍萨克达娅珂萨克达芷萍萨克达一萍萨克达军花萨克达羽洁萨克达庆芳萨克达惜媛萨克达晓洁萨克达荷芳萨克达永美

  8. 蒋介石评价宋美龄: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个陆军师

    「”我身上唯一和东方有关的是我的脸孔”,这是宋美龄的自述。由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汉娜·帕库拉所著的《宋美龄传》一书中,有很多未曾公开的第一手资料。宋美龄在大学时期的好友埃玛·米尔斯与宋美龄一直保持通信,宋美龄在信中常会透露一些私下的看法,以至于后来她曾要求米尔斯销毁一些私人信件。作者还从美国各大图书馆寻找到一些美国政要捐出的私人文件。其中,资料最丰富的是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那里有宋子文后人捐出的5

  9. 无所适从成语故事_成语“无所适从”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魏兰根传》。 北朝齐国的魏兰根,见识不凡,形貌威猛,机警而有才能。 魏母去世后,要在常山君境内下葬。当地有一个周围长满了柏树的祠堂是汉大奸相董卓的,魏兰根就伐柏为母亲作棺,别人劝阻他这样帷恐不吉,他说:...

  10. 周召公姬奭「 ”赤刀”之谜:弗利尔馆方、福开森和劳费尔的几类说法

    1917、1919年,美国藏家弗利尔分别从上海古董商人游筱溪手中购入两件玉戈,从劳费尔所著《玉:中国考古与宗教研究》、端方去世后出版的《陶斋古玉图》以及国内所存拓本等资料,可以确认这两件玉器均属晚清重臣端方旧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