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史话北朝铸币史:北齐「 ”常平五铢”与北周「 ”三品”,皆篆书臻品也

北齐铸币 547年,东魏权臣高欢病死。550年,其子高洋废魏自立,国号"齐",史称北齐。由于长期的内部权力斗争,削弱了国力,北齐于577年被北周所灭。北齐初建国,沿用北魏的永安五铢钱。 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553年),因为民间使用的永安五铢钱轻重不ー,且多滥铸,于是开始铸造新钱,名为"常平五铢",流通至北齐灭亡。常平五铢钱,钱径一般2.4~2.5厘米,重3.4~3.6克,面文篆书,对读。" 常平一词有人说是借用当时囤积粮食的仓库"常平仓之名。常平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即 ... 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收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汉宣帝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在全国各地设立的粮仓,名为"常平仓"。 汉以后,常平仓置废不用。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复立常平仓,丰年则籴,岁俭则粜。文宣帝为自己铸造的钱币取名"常平",钱文不用年号,大概是希望钱币和常平仓一样有调节市场之意,流通不匮。虽然朝廷铸造的常平五铢钱成色甚佳,"重如其文。其钱甚贵,且制造甚精",可是仍未能够改变自东魏以来流通领域中币制混乱的局面。 因常平五铢钱流通不畅,私铸盛行。北齐后期人们甚至用生铁铸钱并杂有铅锡薄钱,以致货币流通状况愈加混乱。 如《隋书》记载:"至乾明、皇建之间(560年),往往私铸,邺中用钱有赤熟、青熟、细眉赤生之异,河南所用,有青薄铅锡之别。青、齐、徐、衮、梁、豫州,辈类各殊。武平(570~576年)已后,私铸转甚,或以生铁和铜。至于齐亡,卒不能禁。" 这是北齐各经济区域整合尚缺乏一体性的显著表现。北齐末年,私铸越来越重,各个州县私铸泛溢。常平五铢钱铸造非常精良,文字流畅优美、版式划一,玉箸体钱文构架匀称笔画圆润。"平"字上横与面穿下廓合一,设计讲究,铸造精良,是中国货币史上 ... 精美的方孔圆钱之一。 1971年9月,在河南安阳许家沟公社清峪村发现高洋妃颜氏墓,出土常平五铢钱2枚;1979年4月,在山东博兴陈户公社崇德大队发现北齐窖藏,出土常平五铢12.5斤;1984年10月,在山东济南马家庄发掘一座北齐墓葬,出土常平五铢钱1枚。 北周铸币 557年,宇文觉代替西魏建立北周。北周实行均田制,吏治比较清明,北周武帝时,"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遂灭北齐,统一了北方,北周国力达到了立国以来的鼎盛时期。这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结结束了北方政权自东西魏分裂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割据局面,使人民免受战争苦难,得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从而促进了整个北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和发展,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周初期中原地区仍使用北魏铜钱,而"梁、益之境,又杂用古钱交易。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而官不禁"。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武帝宇文邕迅速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武帝保定元年(561年),"七月戊申,更铸钱,文曰・布泉',以一当五,与五铢并行"。钱径般2.6~2.7厘米,最小者2.3厘米;大者3~4.3克,最小者2.1克。面文"布泉"二字玉箸篆书体书写,横读。 ... 精整,内外廓齐整,古朴端庄。"泉"字中竖不断线贯底,是与新莽布泉钱除钱文书体之外的又一显著区别。 武帝建德三年(574年)六月,铸五行大布钱,钱文可能取五行相生、连绵不断之义,以示钱货无尽,广泛流通。以一当十,与布泉钱并用。面文"五行大布"四字篆书,对读钱币大小轻重不ー。大型者,钱径一般2.7厘米重3~4克;小型者,直径一般是2.3厘米,重2.1克。 ... 亦十分精细。为推行五行大布钱的使用,北周 ... 采取了多种措施。建德四年(575年)七月,朝廷"以边境之上,人多盗铸,乃禁五行大布,不得出入四关,布泉之钱,听入而不听出"。 建德五年(576年)以"布泉渐贱而人不用"为名"遂废之"。齐国故域内曾出土一方五行大布钱范,现藏淄博市临淄区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钱范长23.8厘米,宽12厘米,厚1.8厘米,滑石质。钱模两行,每行6枚,钱模径25厘米,穿径0.7厘米,有内外廓。1983年12月,在河南洛阳涧水东岸发掘1座北周墓,出土五行大布钱2枚,钱径2.5厘米,重3克。 《隋书》中说五行大布钱的铸造是"大收商估之利"。其实五行大布钱的铸造,与当时的文化、经済、政治等诸多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北周初期,佛教僧尼多达百万,占全境人ロ十分之一,寺院占有大量土地。佛教势力控制了大量的佛图户、僧祇户等劳动力,这使得国家的土地和户口受到威胁,赋税得不到保证。寺院的和尚们不当兵,不纳税,实际上已成为当时社会不劳而获的寄生虫。而且他们还趁天灾时吞并人口和土地,使衣民生活更加困苦。加上当时的战事、蝗灾旱灾等因素,加速武帝下令灭佛的决心。 建德三年(574年),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殴,罢沙门、道土,并令还民。"'武帝最终强制灭佛,罢佛、道两教势力。在这次运动中,佛像全都被毁铸钱,寺庙被收为国有,寺僧均被勒令还俗。武帝这次灭佛较为彻底,北方佛教势力为此几乎禁绝。通过这次灭佛运动,社会经济得以一定程度的恢复有利于当时政权的巩固。北周灭北齐后,虽有北周新币发行,但原属北齐的"山东之人,犹杂用齐氏旧钱"。有鉴于此,北周静帝宇文衍大象元年(579年)十ー月,铸永通万国钱,以一当十,与五行大布钱并行,直至周亡。钱径一般3~32厘米,重6~6.1克之间。面文书,对读。"永通"寓意为永远通行,"万国"表示天下万国皆可通用。字廓深峻,形体厚重,钱文和铸工均妙臻境。 北周铸造的这三种钱币,都是虚价大钱,如一枚布泉当五枚五铢钱并行流通已经是货币减重;后又以一枚五行大布当十枚布泉钱并行使用,而实际上这两种钱的重量差不多,这等于又减重成十分之ー。 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引起民间私铸的盛行。当时 ... 曾颁布禁止私铸的命令,朝廷对私铸钱者和协从者都处以严刑,如《周书》记载武帝下令"铸钱者绞其从者远配为民"。但还是无法制止私铸盗铸的现象。上述这三种钱铭文均为玉箸篆,丰满,刚劲,篆法绝工,美冠六朝,俗称"北周三品"。 玉箸篆又称玉筋篆,就是秦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所创制的篆书,亦称小篆。元代刘有定注释《衍极》一书曾曰:"玉筋篆,秦小篆也,李斯等作。"北周三品钱铸造精美,钱文端庄,圆润平和,柔中有刚,笔线如玉骨似流水,其精整亦臻于观止,是当时书法水平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作品。其 ... 之精湛,是南北朝铸币工艺水平及造型水平显著提高的反映。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年,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铜业同样未能幸免。这一时期的采铜量总体上是比较少的,甚至连 ... 和皇宫中用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北周钱币在此情况下却能铸造得如此精整,更可见当时工艺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朝廷的重视。 邱思达先生在《古钱百咏》中云:"世称王莽、宋徴宗、金章宗三个朝代的钱为"铸钱三绝"。我为北周三泉无论是钱文和铸造,都可与三绝相比美,故合称为"铸钱四绝"。 这一点充分说明北周铸币工艺和书法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统观北朝时期全部的金属铸币,从根本上继承了汉魏五铢钱的形制特征,并以此作为天下钱制的标准。从北魏太和五铢、永平五铢、永安五铢,再到北齐常平五铢等钱币,都是五铢钱。 就如顾炎武所说,"自汉五铢以来,为历代通行之货","南北朝皆铸五铢钱"。但只有北周一朝铸币的钱文没有标明重量,有学者指出这说明此时正处于金属货币由标明重量到不标明重量的过渡时期;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因国家财政问题而聚敛财富的手段。 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大都存在时间不长,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钱币,昭示了朝代的频繁更迭和经济的极其不稳定。这些形式多样的钱币对唐朝以后货币类型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地域间题,南北朝货币经济存在一定差距,北朝的货币经济明显不如南朝发达,实物货币色彩浓厚,绢帛使用比较广泛。如北魏建国后的百多年间,实物货币在流通领域一直占有支配地位;北齐时,"冀州之北,钱皆不行,交贸者皆以绢布"。实物货币的使用,直接原因是政权交替频繁、社会经济动荡,因为这些问题导致了币制混乱,致使实物货币,特别是绢帛这种量轻价高的必需品,可以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史话北朝铸币史:北齐「 ”常平五铢”与北周「 ”三品”,皆篆书臻品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3.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4.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5.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6.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7.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8.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9.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10.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随机推荐

  1. 理查德哈里斯简介

    职业:演员和歌手国籍:爱尔兰为什么出名:最出名的是他在“这段体育生活”中扮演的弗兰克·梅钦和1967年电影《卡米洛特》中扮演的亚瑟王。

  2. [专家点评] 清 紫檀边髹漆《五经萃室记》围屏

    [专家点评]清紫檀边髹漆《五经萃室记》围屏清紫檀边髹漆《五经萃室记》围屏,单扇高188厘米,宽38厘米,通宽约230厘米,计6扇。屏心为清乾隆帝御制《五经萃室记》全文。此围屏装饰庄重典雅,图文丰满,别具一格,原为乾清宫东侧昭仁殿内后西室所陈之物,嘉庆年间乾清宫失火,殃及昭仁殿,殿内的岳刻五经连同《五经萃室记》围屏全部被焚毁。如今的五经及《五经萃室记》围屏均为嘉庆时火灾后按原样复制的。

  3. 武则天害死李治3个儿子,为何李治始终无动于衷,而选择袖手旁观

    武则天抓住了机会,为李治生下了4儿2女,彻底在宫中站稳了脚跟。高宗的第二位太子,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李弘。

  4. 地毯的历史:罗马印度地毯曾远销到中国腹地

    罗马、印度以及波斯(伊朗)、阿富汗的地毯编织技术和使用文化也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地毯也远销到中国腹地。地毯经营规模宏大,但都是给权贵享用的,还一度激起民怨。皇帝正中宝座前的龙纹地毯是最大最完整的,出于忌讳,不会拼接。

  5. 带有赛字的成语

    包含有“赛”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迎神赛会——旧俗把神像抬出庙来...,并举行祭会,以求消灾赐福。

  6. 爱情是不可以望梅止渴的,拿着他的照片,抱着回忆

    爱情是不可以望梅止渴的,拿着他的照片,抱着回忆,就能渡过每一天么?他爱你的话,怎么会挤不出时间陪你呢?既然没有时间,就释放他吧,释放他的同时,也是释放自己。

  7. 冬天去哪里旅游比较好?冬天旅游注意事项

    冬天旅游注意事项冬天去哪里旅游比较好哈尔滨打雪仗冬天的哈尔滨是一个浪漫的城市。在这个季节里,哈尔滨还举行冰雪节、赏冰灯等活动,是冬天旅游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海南日光浴冬天去海南是最佳的。冬季到杭州旅游要注意气候天气,以防感冒。冬天滑雪去哪好一到冬天,我们马上想到雪。所以,无论是雪道,还是各项滑雪设施,亚布力滑雪场是冬天滑雪的首选。

  8. 贪小失大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tānxiǎoshīdà【解释】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出处】《吕氏春秋·权勋》:“达子……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贪小失大的故事【例子】这叫做“贪小失大”,所以为人切不可做那讨便宜苟且之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9. 正念正行 扭转命运

    江西儒生沈鸾,已届中年,虽曾生育子女,但都夭折或病故,总难养大成人。于是沈鸾嘱咐夫人不用开门,他去别处住宿。沈鸾后来又生二子,长子文系,次子可绍,都能顺利成长,而且相继登科及第。沈鸾因为夙世业力而贫穷,子嗣难养,又无功名;可是,因为他今生的守正不阿,为了爱惜邻女的名节,甘愿冒雨投宿别处,由于他的这份正念,和他日常的正行,终能扭转命运。

  10. 郑堂御前画长卷

    严嵩收了福建一个著名才子的消息,被嘉靖皇帝知道后,他传旨召见郑堂进行殿试。嘉靖传旨即速召集画家。而郑堂却说只须半个时辰。嘉靖不信,命人摆上画桌、长卷和笔砚等,要郑堂当场挥毫疾画。还没到半个时辰,郑堂果然把一幅丈八卷画好了。当场宣布郑堂这幅长卷定为国宝,命太监藏入国库,并当殿赐金百两给郑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