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文王姬昌不报父仇,却与帝乙联姻,是冰释前嫌还是另有原因

到了商朝末年,随着朝廷的衰弱和周国的崛起,笔者讲述这段历史时要经常往返于两国,以达到「 ”雨露均沾”的目的。今天也是一样,笔者要同时讲一下商朝和周国,因为这个事件是双方共同完成的。 闲叙历史也要「 ”雨露均沾” 前文咱们讲了,商王帝文丁与周王季历双方一直关系融洽,是商周之间最美好的「 ”蜜月期”。但随着季历把周国的都城迁到程邑后,帝文丁感到了来自周国的威胁,因此用计召季历来王都,将其软禁了起来。此后,随着季历死在了殷都,商周双方也结下了仇恨,关系迅速紧张起来。 其实,帝文丁困死季历只是双方产生矛盾的一个导火索,即使没有这次事件,商周早晚也必有一争。因为,商朝衰落之势已无法挽回,而周国随着几代明主的出现,逐渐显现出了帝王之气。 除了上面这些明显的兴衰趋势以外,似乎连老天爷也赶来凑这个热闹:一方面是商朝首都附近的洹水一日三绝,预示着商朝即将断绝,特别是「 ”三绝”之数,也暗合帝文丁、帝乙、帝辛三朝而绝的意思。另一方面,周国季历之子姬昌继承王位,而大典之时,有凤飞至岐山鸣叫,正是周国即将龙兴的祥瑞之兆。 「 ”洹水一日三绝”趣解 就在双方矛盾逐渐升级之时,这位制造了紧张关系的商王帝文丁也离开了人世。他死之后,由儿子帝乙继位。帝乙,姓子名羨(《竹书》所记之名),是商朝第二十九任君王。 帝乙得到天子之位,在普通人看来是到达了权力的巅峰,可就他自己而言,真的是成为君王还不如当个一般贵族舒服。本来从帝祖甲之后,商朝就迅速衰败,周边诸夷便开始蠢蠢欲动。好容易到了祖父帝武乙之时,培养起周国这个帮手,帮朝廷拱卫西部,并替天子征伐四方。可偏偏自己的父亲帝文丁又将这关系搞僵,真是各方诸夷敌人还都在,自己的帮手又反目了,使得帝乙这个商王当的是内忧外患、左右为难啊。 与此同时,继承了周国王位的姬昌也一心想替父亲报仇,整日秣马厉兵,时刻准备跟朝廷讨个说法。就在双方剑拔弩张,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时候,发生了两件事,一下子使剧情翻转,让双方似乎又回到了「 ”蜜月期”。 文王姬昌一心想替父报仇 这第一件事就是来自西北方的昆夷打了过来,周国地处商朝西部,首当其冲跟他们对峙起来。而商天子帝乙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发现了缓和双方矛盾的契机,马上任命南仲为主帅,率领王师西征至朔方,一是代表朝廷对抗外敌,二是间接帮助周国减轻压力,抛出了橄榄枝。 这一做法似乎非常奏效,本来针锋相对的商周双方,面对共同的敌人便暂时放下了彼此间的矛盾,共同对抗起外敌来。帝乙看到出兵西征昆夷的计策成功了,让周国将注意力又转移到了外敌身上,他便再接再厉,又施一计,巩固这难得的缓和矛盾的契机。 这一计也正是当时发生的第二件事,那就是「 ”帝乙归妹”。各位从字面上看,可能没明白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实际上「 ”归”字有出嫁的意思,所以这件事便是帝乙嫁出了一位商王室的年轻女子给周国,让双方再次联姻。 商周联姻,佳偶天成 至于这个「 ”妹”字指的是谁,历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普通商朝贵族的一个女孩子而已;一说是帝乙的妹妹;还有一说便是帝乙的女儿,当时商朝的公主。在笔者看来,这个「 ”妹”最有可能的是帝乙的女儿,毕竟商周双方的仇恨十分深,帝乙不花点血本难以打动姬昌。而且,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姬昌,也让双方关系不仅是君臣,还变成了翁婿。姬昌再想报仇,就得思量一下了。 也许,此时会有童鞋要问了,帝乙想嫁女给姬昌,姬昌完全可以不同意嘛,这样还是可以继续报仇啊。可当时的周国也面临着种种困难,迫使姬昌必须接受这段政治联姻。而周国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便是: 一、昆夷外敌并未击退,时刻窥伺着周国; 二、当时周国首都附近发生了一次地震,在当时引起了周国君臣的恐慌,还被史官特意记录于史书中,可见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害有多大。在刚刚经历了灾害后,周国也无暇再与朝廷对抗,自然也想借机与商朝缓和关系,给自己国内赈灾赢得宝贵的时间与空间; 三、虽然季历是因为帝文丁软禁而死在了商都的,但上次咱们就说过,季历是自己绝食而亡的,并非真是死于商王之手。更何况害死季历的帝文丁已经离世,使姬昌似乎没有了再以下犯上的借口了; 四、此时的周国实力还是不足,即使是已经到了末路的商朝,也不是周国想打就能打赢的了。更何况帝文丁、帝乙虽然能力一般,但并没有做出任何暴行,使得拥护商王室的诸侯还是十分多的。周国盲目出兵,一定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如果周国盲目出兵,就如同以卵击石 综上所述,姬昌权衡利弊,接受了帝乙发出的联姻请求,迎娶了帝乙的公主。商周双方矛盾得到了缓和,再次进入了短暂的和睦期。 要说这次联姻,真是帝乙的一条妙计,既缓和了商周之间的关系,让商朝可以专心对抗四方诸夷这些外敌。也通过自己的女儿成为周国的王妃机会,安插了一个隐性间谍,时刻掌握周国的动向。 而这次联姻,同时也给周国带来难得的发展的机遇:第一,双方矛盾缓和,让朝廷的注意力不再针对周国,给周国继续增加实力带来了空间;第二,姬昌迎娶的是商朝的公主,使周国的声望和地位再次提升,更容易让四方诸侯归顺;第三,让周国在最愤怒时及时止步,没有在错误的时间发难朝廷,等到纣王失去天下人心时,再报此仇为时不晚。 这就是商朝和周国共同完成的一次政治联姻事件,避免了一场提前到来的战争,也给双方都带来不少益处。既然双方又回到了「 ”蜜月期”,短期内不会有大事发生,咱们又可以有一次讲题外话的机会了,那这个题外话到底是什么呢?咱们下次见分晓。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笔者「 ”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 ”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帝乙归妹、季历困死、帝文丁崩、帝乙继位、缓和关系、昆夷来犯、南仲西征、商周联姻、重归于好。 关键词云图简史

文王姬昌不报父仇,却与帝乙联姻,是冰释前嫌还是另有原因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诗经记载「帝乙归妹」,商国为何要与周国和亲?

    《周易》中说,「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很多人以为,帝乙归妹,是帝乙把商王族的公主嫁给了周文王。帝乙归妹,是替周、莘两国做媒,或者以帝乙的名义,赐予太姒以王族公主的身份和礼仪规格出嫁周室,诸如此类等等。相比之下,商国与周国的「和亲」,与唐蕃和亲比较相似。同样,帝乙时期的商王国,还有远比周国威胁更大的敌对势力,其中威胁最迫切的,就是盂yú国。

  2. 此人寸功未立,被册封为封神榜首位,姜子牙为何这样册封?

    封神演义想必是人们都听说过的一部小说,即使是没有看过原著,人们肯定看过封神演义的电视剧版本。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对封神榜中的演绎是记忆犹新的,毕竟电视剧中的角色都是神乎其神的。

  3. 与孔子齐名,死活不做君王,他周游春秋诸国,三让天下引发血案

    兄诸樊欲让之,又辞。诸樊死,其兄余祭立。夷昧死,将授之国而避不受。公子光使专诸刺...僚而自立,即阖闾。在自己哥哥当吴王的这些年,季札也没闲着,他开始周游诸侯国,一方面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尤其是是想去中原诸侯国学习礼乐,另外一方面也是躲避哥哥的让位。

  4. 吴国并不是蛮夷,它之所以能诞生,竟然源于周文王爷爷的私心

    吴国也不是南蛮,而是西周的后裔,故事还要从商朝末年开始说起,当时的西周还偏安在西岐,周文王姬昌的爷爷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而姬昌是季历的儿子。周武王找到周章,就此仍封于吴。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周章死后,传了十四代,到了寿梦继位后吴国方始日益强大,自称为王。吴王阖闾即位以后启用人才,发展生产,开始参与争霸,吴越争霸拉开了帷幕。

  5. 周文王勤俭爱民,是封建奴隶朝代的贤能国君,一生可浓缩为7件事

    作为周朝为数不多的皇帝之一,周文王作为被历史定论为在执政上勤政爱民、在战略上雄才伟略、在生活上勤俭有度,虽然寥寥数字,足以体现出史评家们对于周文王姬昌的重视与认可。总体而言,在内部治理上,周文王姬昌始终贯彻着仁政治国,并一直秉持着敬老爱幼的美德,还能够做到礼贤下士。作为一位在位50年的君主,周文王姬昌事迹可以被浓缩为七件事。

  6.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天下800年,其实文王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导语: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天下800年,其实文王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哪吒之魔童降世》突然一下子燃起了国人对于国漫的热情,还有的就是对于中国封神宇宙的期待。前段时间《姜子牙》也官宣将在2020年初和观众见面,激起了我们对于《封神演义》的回忆。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姜子牙和周文王。然而,卦象显示当天不宜外出涉猎,反而适合巡视渭水。周文王一看不得了,赶紧遵照卦象显示行动。

  7. 封建礼乐话西周(二)——周族文武定天下

    最终经亶父、季历、文王、武王四世百年努力,周国对商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天时地利人和,周族先取"地利",还兼有"战略高度"。文丁之子帝乙为避免多线作战,将一名王室少女嫁给姬昌,借此与周人和解。传说文王活到97岁,娶有24个妃子,生下100个孩子。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文王被纣王无端囚禁羑里城七年,逆来顺受换取信任,获得征伐诸侯权力,又劝诫纣王废除酷刑,为天下苍生造福。

  8. 面对日益强大的周国,商王国为什么不出兵征讨?

    到姬昌在位的中期,随着姬昌的儿子们逐渐成年,封建采邑在周国本部逐渐普及,周国的实力迅速增强。帝辛继位时,商王国西部的边患基本上被肃清了。到帝辛的父亲帝乙时期,又打败周国,并征讨盂国(邘国)、四邦方。这种大型阅兵仪式,往往出现在的战争胜利之后,或者开始征讨某地之前。夷方的入侵让帝辛放弃了震慑甚至攻打周国的计划,转而筹划反击夷方。

  9. 帝乙归妹!《周易》中隐藏着商周之际重大史实。学者:顾颉刚错了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周易》是四书五经之一,我国古代重要文化典籍。

  10. 一代帝王在对抗神权中陨落,揭开了殷周百年家仇国恨交恶序幕

    一代商王立志改革内政、竖起反抗神权的大旗的同时,却不曾想在另一个战场拉开了殷周交恶的序幕,『始于内,败于外』,这就是风雨飘摇的晚商时代的写照。尽管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都极盛一时,但因为选择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带来不同的发展道路,也自然导致不同的结局。

随机推荐

  1. 赵雍被饿死后,赵国不仅损失了一员名将,统一中原的希望也破灭了

    赵国的中兴,要源自于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赵雍,但是赵武灵王却被自己的儿子和臣下在沙丘宫中饿死了,那么赵雍被饿死后,究竟损失了什么呢?你可能会说,赵国的损失当然是赵武灵王这位英明的君主啦,其实不止,赵国还损失了一员名将,连带着统一中原的希望也破灭了。在中山出生的乐毅成了赵国人。

  2. 梦见造** 起义

    周公解梦梦见造** 起义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造** 起义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坐而待旦是什么意思?

    【拼音】zuòérdàidàn【解释】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出处】《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例子】天下至广,万机至猥,诚不可不矜矜业业,坐而待旦也。《三国志·魏志·王基传》【相关】百度“坐而待旦”

  4. 西红柿四大常见错误吃法

    西红柿是我们常吃的蔬菜,其丰富的营养极有益身体健康,但西红柿错误吃法不仅无益健康更会引发疾病。中医提示,西红柿4大错误吃法吃出疾病来!错误吃法1:长久加热烹制西红柿长久加热烹制后会失去原有的营养与味道,对身体无益。错误吃法4:服用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血药物时吃西红柿西红柿含维生素K较多,维生素K主要催化肝中凝血酶原以及凝血活素的合成。维生素K不足时,会使凝血时间延长造成皮下和肌肉出血。

  5. 传授秘诀的人

    >等了好一会儿,张三还没有进来,倒是有一个肥头大耳、白白胖胖的中年人推门进来了,这人看样子也在喝酒,而且喝高了,他一边打着酒嗝,一边摇摇晃晃地坐到了张三的位子上。>大家原本不太相信张三能把一个局长请来,没想到还真的来了,众人都有些受宠若惊,赶紧上前敬酒,这赵局长一点架子也没有,来者不拒,又喝了几杯,还和大家称兄道弟起来。>赵局得意地一笑:“哈哈,哪里的油水能有我那里多?”

  6. 头会箕敛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 成语大全

    形容赋税繁重苛刻。《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7. 朱樉的朱樉的生平简介

    本名:朱樉别称:秦王所处时代:明朝初年出生地:南京出生时间:1356年12月3日去世时间:1395年4月9日主要成就:藩国西安朱樉的生平简介朱樉[shǎng],濠州钟离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因其在藩国多过失,被召还京师,后经皇太子朱标解劝,次年放还藩封。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朱樉受父命率平羌将军宁正等人征洮州,获胜,受赏赐甚多。朱樉之妃,是元朝河南王王保保之妹。洪武二十八年朱樉病死,王妃殉葬。

  8. 找到了!新证据表明九号行星是真实的

    太阳系中一颗可能的第九颗行星,被称为行星9,其轨道远远超出了海王星的轨道。随着天文学家们继续寻找“难以捉摸的行星九”,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太空岩石,这证明了一个巨大的超级地球行星确实存在于太阳系外部的想法。“KDSPE”“KDSPs”是新发现的小行星,名叫2015BP519,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太阳系中的小世界正被一些大的东西所扰乱。

  9. 女性肥胖与负性生活事件相关的压力

    压力和肥胖都被认为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但人们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阿尔伯特说,女性肥胖。近年来经历过4次或4次以上负性事件的女性肥胖的可能性比没有压力事件的女性高36%。根据研究结果,有一个负性事件的女性肥胖的可能性要高出17%,这项研究并没有调查为什么女性生活中的压力体验会增加其体重增加的可能性。

  10. 火烧上都、东征高丽——红巾军,历史上最狂野的北伐

    看着这些蓬头垢面、在死亡线上徘徊的俘虏,谁也不会想象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狂野的北伐军。仅仅一个月前,这些红巾军的人数还要比现在多上好几倍,而且他们还以征服者的姿态将高丽王朝的都会开京变成了人间地狱,之后又在一夜之间被高丽的兵马打得溃不成军,最后又被堵在辽阳,成为俎上之肉。立志于推倒大元抄的红巾军如何会跨过鸭绿江,进而占领开京?而其孙忽必烈则混一中原江南,建立了大元朝,并将东边的高丽收做属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