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部《聊斋志异》,让他们「 ”被好友”了三百年

全文共2858字 | 阅读需6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这对非好友都犯了个共同的错误:低估了《聊斋》的文学力量。 1 康熙二十六年,济南府淄川县毕家,蒲松龄初识王渔洋。 在此之前,对于蒲松龄来说,王渔洋这种牛人只存在于传说与崇拜里。 王渔洋真名王士禛,号渔洋山人,世人皆称他为王渔洋。他属于命好又有才,一辈子都开挂的那种人。他出身于济南府新城县的高官显宦家族,王家曾四代官至尚书。 王士禛画像 王渔洋十七岁拿下县府道三试第一的秀才,此后科考做官是一路顺风顺水。康熙二十四年他回乡丁忧之前,已经官至国子监祭酒。 不仅如此,王渔洋的诗文了得,曾得皇帝亲赞,且粉丝众多,早已是公认的文坛盟主。 在这样的明星级大人物面前,蒲松龄不由地自惭形秽。论出身,蒲家是寒门,往上扒拉到朱元璋时期,就出过几个秀才,直到蒲松龄一位叔祖做了县令,这才算是族中有人当过官。 论科考做官,蒲松龄年轻那会儿中秀才的时候,也是县府道三试第一,也曾风光一时,并立志出将入相。可三十年过去了,他仍在乡试这一关上卡壳不前,屡试屡败,屡败屡试。 论爱好,蒲秀才业余最喜欢搜集奇闻异事,并将自己的见闻和经历揉进这些鬼狐故事中,写成了一部叫做《聊斋志异》的小说书稿。而这般写作是那个世道认为的不入流学问,正经读书人谁干这个? 蒲松林画像 似乎样样都不能跟人家相提并论。 蒲秀才既是科考铁粉,又是写小说热爱者,同时为了一家人的身上衣裳口中食,他又不得不去给小孩当塾师、给官员当幕宾以及为他人代笔写文,底层文人的辛苦日子一过几十年。 王渔洋去亲戚毕家做客的那一年,正是蒲秀才在毕家干塾师的第九年。号称「 ”三世一品”「 ”四士同朝”的毕家虽是高门大户,但对蒲秀才是「 ”上宾”待遇,拿他当朋友,所以除了家教工作外,还经常请他代表接待往来宾朋。 于是,两个出身、际遇、地位有云泥之别,怎么看这辈子也不会认识的同乡,终于机缘巧合地见面了。 2 蒲松龄招待王渔洋,心情复杂。 他热情周到,又有点难以置信。他的恭敬里透着一种长久以来的崇拜。他更还有点儿自卑。我奋斗了这么久,如果不是沾了东家的光,仍然没资格跟你坐在一起饮酒喝茶。 得知王渔洋也喜欢奇闻异事,蒲松龄便向王渔洋推荐了一部将会成为传世名著的书稿《聊斋志异》。 把书稿给王渔洋看的时候,蒲松龄是清高自尊的。他想在这位大人物面前拿出一份读书人的成绩以证才学,想得到一个来自高层人士的肯定。 蒲松龄更是诚惶诚恐的。一个屡试不中的穷秀才,竟然还会如此不务正业,舍本逐末。那位大人物会怎么看待自己和《聊斋志异》? 史载,王渔洋对这些还没有成为名著的书稿很赞赏。 而且王渔洋回去后,又通过写信向蒲松龄借阅《聊斋》书稿。看完后他向蒲松龄赠诗一首: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自从乾隆年间《聊斋志异》流传开来,世人一般认为这首诗是王蒲二人之间高尚友谊的象征。但是,如果细看看,这首诗真的很「 ”单纯”。 首先,对人家的作品感兴趣,借来瞅瞅,归还之时附上些许点评,是一个读书人的素养和礼貌。这跟友谊的关系,并不大。 其次,大诗人的点评有两个意思:这小说是非现实主义的,看官别当真;作者平生不得志,在此借「 ”鬼”抒意。 这样的点评是不是很没劲?内容内涵写法文笔等一概不提,只不痛不痒地写出大家都看得出来的东西。当然,王渔洋在某些篇章上还附有简短评批,但也仅限于寥寥数语。而这首重头诗,相比他同时代的为《聊斋》作序的高珩、唐梦赉,总觉得少了真诚与中肯,相比后世的鲁迅与郭沫若,也不见独到与深入。 如此简略,甚至有点敷衍的味道,以心血之作会来的好友,会做此点评? 然而,王渔洋的这首诗从来都是《聊斋》的重量级注脚。直到今天这首诗还是可以做为一份介绍《聊斋》艺术魅力的佐证。之所以是重量级的,不外是这个原因: 以王渔洋在当时社会地位之高,肯为《聊斋》这种出自底层知识分子、内容又十分接地气的作品做出佳评一二,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评价本身就足以成为《聊斋》和蒲松龄的荣光。 归根到底,还是阶层决定了一切。一个出身富贵的高官N代,自然拥有一言千金的话语权,友谊是没有这个份量的。比如蒲松龄的这些好友:举人袁藩、东家毕际有父子、富贵闲人朱缃,都曾对蒲松龄写《聊斋》有过大力支持和真诚帮助,但他们谁也没有王渔洋的点评诗在《聊斋》的后世流传中出风头。 看来,即便有《聊斋》这种奇文为纽带,冲破阶层的友谊在现实中还是不如想像的那么美好易得。 蒲松龄收到王渔洋的点评后很受震动。他在诗里写道「 ”青眼忽逢涕欲来”「 ”一字褒疑华衮赐”,又「 ”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哀”。 蒲松龄热衷仕途,却只当了一辈子穷秀才,「 ”功名”二字成了他的心病。 他又喜欢写小说,想成为汉代那个穷居著书的作家杨雄,当不了官当个文坛老大也行啊。 他又得先活下去,不得不为一家人的肚皮碌碌终日东奔西忙。 他一边殷切仰望着月亮,一边努力去捡地上的六便士,这种姿式他坚持了大半生,其中的矛盾、尬尴、无奈、辛苦与无助,他咀嚼了无数遍。 如今,高官大才一点头,等于给了蒲松龄一个极大的肯定,如同一直晦暗的世界里有了一抹灿烂云霞。他掉眼泪、欣喜若狂其实是长期压抑的情感宣泄。 蒲秀才想得到的,归根结底还是一份来自那个社会体制内的认可,而王高官在蒲秀才心里,是代表社会体制的。蒲秀才身边的朋友们,无论多要好,也给不了他这样一份人生大礼。 而蒲秀才可以把王渔洋视为知己,却可能不是朋友,或许谨慎又清高的他也明白,他是「 ”单相思”。 3 后来,王渔洋继续升官,成为台阁重臣。蒲松龄继续科考,继续教书,并继续写《聊斋》。 康熙四十年,蒲松龄把修改后的《聊斋》寄给王渔洋,希望得到指点,更希望王渔洋为《聊斋》写序。 王渔洋依然赞赏《聊斋》,但对写序一事,王渔洋是这样回复的:我以前给人家写的序都很差劲,所以已经封笔不写了。所以嘛,能不能为你破例再写一次,我也说不准…… 自黑式拒绝。 王渔洋的考虑很现实,他明白自己文字的份量。台阁重臣,文坛盟主,基本已处在说啥是啥的段位。一个穷老秀才,一部末流闲书,恐怕担不起那个份量,他王渔洋也确实没有必要的理由——比如后世附会的「 ”友谊”,去如此自堕身价。 正如著名学者马瑞芳所言:「 ”王渔洋只肯做个热心的读者,不愿意以自己的名望,为一个穷秀才的闲书赚取文坛一席之地。” 恐怕这番拒绝最能说明王大人与蒲秀才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友谊。他们之间隔了太多迥异的东西:出身、境遇、价值观、名利观、处世法……,唯一一点共同之处——《聊斋》,虽然让他们彼此有过了解、交往,但还是不能弥补那些天生的鸿沟,使他们成为好友。 后世把二人做为「 ”友谊”的双方,多半是因为《聊斋志异》本身的魅力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重。一位高官名流,一个乡野秀才,因为一部当时还不是名著的名著结为知音好友,这是符合人们圆满心理的美好想象。 试想,如果在蒲松龄身后,《聊斋》并没有大放光芒,还会有与之相关的人与事流传吗?王渔洋这种名人会在「 ”聊斋”圈子里再出一回名吗? 当初蒲松龄把王渔洋的简短评语恭敬地抄录到《聊斋》手稿里,而王渔洋并没有把与蒲松龄的往来信件收录到自己的信件著作里。其实王渔洋没有居高,而蒲松龄姿态够低。始终不能平视彼此,却「 ”被好友”了三百年,这对非好友都犯了个共同的错误:低估了《聊斋》的文学力量。 「 ”中国国家历史读书月”第十三期抽奖活动 (预告:明天进行第十四期抽奖) 参与方式:

一部《聊斋志异》,让他们「 ”被好友”了三百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张三甲只用六年就考上武状元,为何孙禄堂蹉跎十年也不去考武举?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有朋友给我留言说,孙禄堂等人不去考武举是因为他们不屑于考武举,去王府教拳做教头比考武举强多了。我想告诉这些朋友,这种看法打错特别,完全是不了解清末武林生存环境的胡说。

  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被禁的小说,国人不敢看,在日本却风靡全国

    如果问一下,哪部中国的文学作品对日本影响最大,很多朋友都会脱口而出——《三国演义》。可以说,它对日本在文学艺术层面的影响甚至要大于《三国演义》。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部作品,虽然在东瀛知名度很高,但它在中国却名不见经传。因为,很早它就被禁了,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被禁的书籍。明朝初年已经将程朱理学奉为治国的主导思想,当时承担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国子监,自然将四书五经作为教材。

  3. 因中举而发疯的范进,官运亨通,青云直上,科举高中的人都不简单

    阶层上升的实现,本来就相当艰难,不管古代还是当下。在古代,科举是寒门子弟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4. 古代志怪故事——蒋惟岳,华阴村正,曲秀才,柳 崇,僧太琼

    蒋惟岳蒋惟岳,不惧怕鬼神。

  5. 唐代志怪故事,《广异记》两则——王僴,刘可大

    王僴唐朝开元末年,有个叫王僴xiàn的人去考通事舍人。进京城后,在皇宫西门外一棵槐树下歇息。

  6. 聊斋之柳秀才(一场蝗灾道出了为官之道)

    明朝期间,青州兖州一带发生蝗灾,渐渐地蝗虫又飞集沂州。沂州的县令非常忧虑。一天办完公后睡在衙门里,梦见一个秀才来拜见。秀才相貌雄健,身材高大,带着高冠穿着绿色的衣服。【原文中这个秀才是峨冠绿衣,冠服制度在明朝是十分严苛的。

  7. 考秀才6次落第,被嘲愚笨,却一路逆袭考中进士,他凭什么?

    提起曾国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一枚六次考秀才不中的真学渣,曾国藩在27岁时考中进士,随后一路青云直上官居二品;在一众瞠目结舌的目光中,创办湘军,成为大清王朝的中流砥柱,位极人臣。

  8. 古代读书人怎么生存?你绝对想象不到

    在古代西方拥有特权的人,被称为贵族;比如骑士就属于最低等的贵族阶级;在古代中国,读书人,也同样属于最低等的贵族阶级。那么古代读书人一般都从事什么工作呢?刚才说了,读书人也是分等级的,不同的等级工作肯定有相应的不同。做幕僚也是读书人的最佳途径,因为给官老爷出谋划策,你也就进入了统治集团,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人脉,如果干的好,得到自己领导赏识,更可以为以后自己做官做铺垫。

  9.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增广贤文》里记载过一句话,现代的老人也经常挂在放在嘴边,那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意思是儿孙自有子孙的福分,父母不必为其担心。提到这句话,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却不知道下句,其实对比上句,下句才是经典,可惜很少有人知道。关于这个典故,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传说,明朝宣德年间有个秀才姓罗,他因家境贫寒考场失意,最后只能远离家人,到其他地方当个教书先生。罗秀才有妻有儿,妻子是大家闺秀,他不在的时候只

  10. 城隍爷断案:秀才不安分,免赏挨打;给银子不要,受穷活该

    比如,与我们打交道最多的神灵就是土地爷,因为我们的吃喝拉撒睡,都在他的地盘上,他就好比我们的街道负责人。土地爷上边就是城隍爷,他就好比一个城市的市长。

随机推荐

  1. 披红戴花是什么意思?

    【拼音】pīhóngdàihuā【解释】披着绸,戴着红花。表示喜庆或光荣。【出处】【例子】【相关】百度“披红戴花”

  2. 关于青春励志的说说-感人的情话

    但是,人生多彩而绚丽,我们应该勇于在人生的大海上航。除了这些还要具有高远的志向和实现目标的专心致志的毅力。特别是专注于一的精神,更有利于助人成功。

  3. 让我抱一抱你,妈妈

    让我抱一抱你,我的妈妈他感觉和母亲很远,也许真是大了,小的时候天天围绕在母亲的身边,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那一个月,他把母亲抱来抱去,后来母亲终于能走路了。那个拥抱很简单,但母亲说,儿子的拥抱是我晚年最好的礼物,千金难得。那是母亲在年夜饭的时候说的,说完,母亲悄悄哭了,他的儿子嚷着,奶奶,我也要抱你,他的妻子说,妈,我也要给您拥抱。

  4. 馆陶公主一生算计为什么还能全身而退?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馆陶公主一生算计却能全身而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馆陶公主在早年的时候不失为一个贤妻良母,她的感情生活还是比较顺遂的。馆陶公主的身份地位高贵,这自然是不用说。这个时候馆陶公主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过上好日子,就把眼光放在了当时正受皇帝宠爱的皇子刘荣身上。能够在政治漩涡中打滚,却全身而退。

  5. 为何不利用神通传道?

    >然而,这位名叫坚固的在家居士,还是再三地请求佛陀要比丘们为民众展现神通,以争取更多人敬信佛陀,方便佛陀与佛弟子们在这人口众多的城市弘扬佛法,利益更多的人。佛陀再三拒绝了,并且说明为何不愿意以神通来宣扬佛法的理由。

  6. 梦见孕妇照镜子_周公解梦梦到孕妇照镜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孕妇照镜子好不好

    孕妇梦见照镜子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孕妇梦见照镜子的详细解说吧。孕妇梦见照镜子,将得到会成为国家栋梁的贵子。

  7. 梦见孕妇一只癞蛤蟆_周公解梦梦到孕妇一只癞蛤蟆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孕妇一只癞蛤蟆好不好

    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详细解说。周公解梦小编推荐:孕妇梦见癞蛤蟆跳上身孕妇梦见癞蛤蟆孕妇掉牙孕妇男生追求梦见蟾蜍,说明你会在现实中会遇到一些和别人争论的事情发生。梦见癞蛤蟆梦到癞蛤蟆或蟾蜍哭叫着跳跃,这是即将出现诬陷你,使你陷入困境的人的征兆。梦见蛤蟆鸣走周公解梦有口舌之争梦见两只蟾蜍:意味着要嫁到豪门富家。

  8. 鳌拜为什么不反 鳌拜墓在哪里

    鳌拜权利日益增强,康熙则在大臣的支持下于武英殿生擒鳌拜,将他打入天牢,最终鳌拜老死狱中。那么鳌拜死后被葬在哪里呢?鳌拜为什么不反>鳌拜早年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忠于故主,始终不渝,是功臣也是忠臣;康熙初年辅政时期飞扬跋扈,把持朝政,颇多恶迹,最后败在少年康熙手中,虽然免于刑戮,但身死禁所,成为中国历史上强悍不逊的权臣。>鳌拜墓在哪里>鳌拜的墓位于朝阳区和平街街道十三区东北部,1958年建楼时平毁。

  9. 史蒂夫·欧文简介

    1992年6月4日,电视名人史蒂夫·欧文(30岁)在尤金与博物学家特里·雷恩斯(27岁)结婚,1997年4月5日,俄勒冈州史蒂夫欧文生平大事记史蒂夫欧文的《鳄鱼猎人》在Twitter上首次在Facebook上分享著名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约翰詹姆斯奥杜邦乔伊亚当森著名电视明星克里斯泰根柯南奥布莱恩凡妮莎拉希

  10. 梦见跟领导聊天

    周公解梦梦见跟领导聊天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跟领导聊天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