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部《聊斋志异》,让他们「 ”被好友”了三百年

全文共2858字 | 阅读需6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这对非好友都犯了个共同的错误:低估了《聊斋》的文学力量。 1 康熙二十六年,济南府淄川县毕家,蒲松龄初识王渔洋。 在此之前,对于蒲松龄来说,王渔洋这种牛人只存在于传说与崇拜里。 王渔洋真名王士禛,号渔洋山人,世人皆称他为王渔洋。他属于命好又有才,一辈子都开挂的那种人。他出身于济南府新城县的高官显宦家族,王家曾四代官至尚书。 王士禛画像 王渔洋十七岁拿下县府道三试第一的秀才,此后科考做官是一路顺风顺水。康熙二十四年他回乡丁忧之前,已经官至国子监祭酒。 不仅如此,王渔洋的诗文了得,曾得皇帝亲赞,且粉丝众多,早已是公认的文坛盟主。 在这样的明星级大人物面前,蒲松龄不由地自惭形秽。论出身,蒲家是寒门,往上扒拉到朱元璋时期,就出过几个秀才,直到蒲松龄一位叔祖做了县令,这才算是族中有人当过官。 论科考做官,蒲松龄年轻那会儿中秀才的时候,也是县府道三试第一,也曾风光一时,并立志出将入相。可三十年过去了,他仍在乡试这一关上卡壳不前,屡试屡败,屡败屡试。 论爱好,蒲秀才业余最喜欢搜集奇闻异事,并将自己的见闻和经历揉进这些鬼狐故事中,写成了一部叫做《聊斋志异》的小说书稿。而这般写作是那个世道认为的不入流学问,正经读书人谁干这个? 蒲松林画像 似乎样样都不能跟人家相提并论。 蒲秀才既是科考铁粉,又是写小说热爱者,同时为了一家人的身上衣裳口中食,他又不得不去给小孩当塾师、给官员当幕宾以及为他人代笔写文,底层文人的辛苦日子一过几十年。 王渔洋去亲戚毕家做客的那一年,正是蒲秀才在毕家干塾师的第九年。号称「 ”三世一品”「 ”四士同朝”的毕家虽是高门大户,但对蒲秀才是「 ”上宾”待遇,拿他当朋友,所以除了家教工作外,还经常请他代表接待往来宾朋。 于是,两个出身、际遇、地位有云泥之别,怎么看这辈子也不会认识的同乡,终于机缘巧合地见面了。 2 蒲松龄招待王渔洋,心情复杂。 他热情周到,又有点难以置信。他的恭敬里透着一种长久以来的崇拜。他更还有点儿自卑。我奋斗了这么久,如果不是沾了东家的光,仍然没资格跟你坐在一起饮酒喝茶。 得知王渔洋也喜欢奇闻异事,蒲松龄便向王渔洋推荐了一部将会成为传世名著的书稿《聊斋志异》。 把书稿给王渔洋看的时候,蒲松龄是清高自尊的。他想在这位大人物面前拿出一份读书人的成绩以证才学,想得到一个来自高层人士的肯定。 蒲松龄更是诚惶诚恐的。一个屡试不中的穷秀才,竟然还会如此不务正业,舍本逐末。那位大人物会怎么看待自己和《聊斋志异》? 史载,王渔洋对这些还没有成为名著的书稿很赞赏。 而且王渔洋回去后,又通过写信向蒲松龄借阅《聊斋》书稿。看完后他向蒲松龄赠诗一首: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自从乾隆年间《聊斋志异》流传开来,世人一般认为这首诗是王蒲二人之间高尚友谊的象征。但是,如果细看看,这首诗真的很「 ”单纯”。 首先,对人家的作品感兴趣,借来瞅瞅,归还之时附上些许点评,是一个读书人的素养和礼貌。这跟友谊的关系,并不大。 其次,大诗人的点评有两个意思:这小说是非现实主义的,看官别当真;作者平生不得志,在此借「 ”鬼”抒意。 这样的点评是不是很没劲?内容内涵写法文笔等一概不提,只不痛不痒地写出大家都看得出来的东西。当然,王渔洋在某些篇章上还附有简短评批,但也仅限于寥寥数语。而这首重头诗,相比他同时代的为《聊斋》作序的高珩、唐梦赉,总觉得少了真诚与中肯,相比后世的鲁迅与郭沫若,也不见独到与深入。 如此简略,甚至有点敷衍的味道,以心血之作会来的好友,会做此点评? 然而,王渔洋的这首诗从来都是《聊斋》的重量级注脚。直到今天这首诗还是可以做为一份介绍《聊斋》艺术魅力的佐证。之所以是重量级的,不外是这个原因: 以王渔洋在当时社会地位之高,肯为《聊斋》这种出自底层知识分子、内容又十分接地气的作品做出佳评一二,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评价本身就足以成为《聊斋》和蒲松龄的荣光。 归根到底,还是阶层决定了一切。一个出身富贵的高官N代,自然拥有一言千金的话语权,友谊是没有这个份量的。比如蒲松龄的这些好友:举人袁藩、东家毕际有父子、富贵闲人朱缃,都曾对蒲松龄写《聊斋》有过大力支持和真诚帮助,但他们谁也没有王渔洋的点评诗在《聊斋》的后世流传中出风头。 看来,即便有《聊斋》这种奇文为纽带,冲破阶层的友谊在现实中还是不如想像的那么美好易得。 蒲松龄收到王渔洋的点评后很受震动。他在诗里写道「 ”青眼忽逢涕欲来”「 ”一字褒疑华衮赐”,又「 ”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哀”。 蒲松龄热衷仕途,却只当了一辈子穷秀才,「 ”功名”二字成了他的心病。 他又喜欢写小说,想成为汉代那个穷居著书的作家杨雄,当不了官当个文坛老大也行啊。 他又得先活下去,不得不为一家人的肚皮碌碌终日东奔西忙。 他一边殷切仰望着月亮,一边努力去捡地上的六便士,这种姿式他坚持了大半生,其中的矛盾、尬尴、无奈、辛苦与无助,他咀嚼了无数遍。 如今,高官大才一点头,等于给了蒲松龄一个极大的肯定,如同一直晦暗的世界里有了一抹灿烂云霞。他掉眼泪、欣喜若狂其实是长期压抑的情感宣泄。 蒲秀才想得到的,归根结底还是一份来自那个社会体制内的认可,而王高官在蒲秀才心里,是代表社会体制的。蒲秀才身边的朋友们,无论多要好,也给不了他这样一份人生大礼。 而蒲秀才可以把王渔洋视为知己,却可能不是朋友,或许谨慎又清高的他也明白,他是「 ”单相思”。 3 后来,王渔洋继续升官,成为台阁重臣。蒲松龄继续科考,继续教书,并继续写《聊斋》。 康熙四十年,蒲松龄把修改后的《聊斋》寄给王渔洋,希望得到指点,更希望王渔洋为《聊斋》写序。 王渔洋依然赞赏《聊斋》,但对写序一事,王渔洋是这样回复的:我以前给人家写的序都很差劲,所以已经封笔不写了。所以嘛,能不能为你破例再写一次,我也说不准…… 自黑式拒绝。 王渔洋的考虑很现实,他明白自己文字的份量。台阁重臣,文坛盟主,基本已处在说啥是啥的段位。一个穷老秀才,一部末流闲书,恐怕担不起那个份量,他王渔洋也确实没有必要的理由——比如后世附会的「 ”友谊”,去如此自堕身价。 正如著名学者马瑞芳所言:「 ”王渔洋只肯做个热心的读者,不愿意以自己的名望,为一个穷秀才的闲书赚取文坛一席之地。” 恐怕这番拒绝最能说明王大人与蒲秀才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友谊。他们之间隔了太多迥异的东西:出身、境遇、价值观、名利观、处世法……,唯一一点共同之处——《聊斋》,虽然让他们彼此有过了解、交往,但还是不能弥补那些天生的鸿沟,使他们成为好友。 后世把二人做为「 ”友谊”的双方,多半是因为《聊斋志异》本身的魅力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重。一位高官名流,一个乡野秀才,因为一部当时还不是名著的名著结为知音好友,这是符合人们圆满心理的美好想象。 试想,如果在蒲松龄身后,《聊斋》并没有大放光芒,还会有与之相关的人与事流传吗?王渔洋这种名人会在「 ”聊斋”圈子里再出一回名吗? 当初蒲松龄把王渔洋的简短评语恭敬地抄录到《聊斋》手稿里,而王渔洋并没有把与蒲松龄的往来信件收录到自己的信件著作里。其实王渔洋没有居高,而蒲松龄姿态够低。始终不能平视彼此,却「 ”被好友”了三百年,这对非好友都犯了个共同的错误:低估了《聊斋》的文学力量。 「 ”中国国家历史读书月”第十三期抽奖活动 (预告:明天进行第十四期抽奖) 参与方式:

一部《聊斋志异》,让他们「 ”被好友”了三百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张三甲只用六年就考上武状元,为何孙禄堂蹉跎十年也不去考武举?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有朋友给我留言说,孙禄堂等人不去考武举是因为他们不屑于考武举,去王府教拳做教头比考武举强多了。我想告诉这些朋友,这种看法打错特别,完全是不了解清末武林生存环境的胡说。

  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被禁的小说,国人不敢看,在日本却风靡全国

    如果问一下,哪部中国的文学作品对日本影响最大,很多朋友都会脱口而出——《三国演义》。可以说,它对日本在文学艺术层面的影响甚至要大于《三国演义》。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部作品,虽然在东瀛知名度很高,但它在中国却名不见经传。因为,很早它就被禁了,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被禁的书籍。明朝初年已经将程朱理学奉为治国的主导思想,当时承担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国子监,自然将四书五经作为教材。

  3. 因中举而发疯的范进,官运亨通,青云直上,科举高中的人都不简单

    阶层上升的实现,本来就相当艰难,不管古代还是当下。在古代,科举是寒门子弟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4. 古代志怪故事——蒋惟岳,华阴村正,曲秀才,柳 崇,僧太琼

    蒋惟岳蒋惟岳,不惧怕鬼神。

  5. 唐代志怪故事,《广异记》两则——王僴,刘可大

    王僴唐朝开元末年,有个叫王僴xiàn的人去考通事舍人。进京城后,在皇宫西门外一棵槐树下歇息。

  6. 聊斋之柳秀才(一场蝗灾道出了为官之道)

    明朝期间,青州兖州一带发生蝗灾,渐渐地蝗虫又飞集沂州。沂州的县令非常忧虑。一天办完公后睡在衙门里,梦见一个秀才来拜见。秀才相貌雄健,身材高大,带着高冠穿着绿色的衣服。【原文中这个秀才是峨冠绿衣,冠服制度在明朝是十分严苛的。

  7. 考秀才6次落第,被嘲愚笨,却一路逆袭考中进士,他凭什么?

    提起曾国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一枚六次考秀才不中的真学渣,曾国藩在27岁时考中进士,随后一路青云直上官居二品;在一众瞠目结舌的目光中,创办湘军,成为大清王朝的中流砥柱,位极人臣。

  8. 古代读书人怎么生存?你绝对想象不到

    在古代西方拥有特权的人,被称为贵族;比如骑士就属于最低等的贵族阶级;在古代中国,读书人,也同样属于最低等的贵族阶级。那么古代读书人一般都从事什么工作呢?刚才说了,读书人也是分等级的,不同的等级工作肯定有相应的不同。做幕僚也是读书人的最佳途径,因为给官老爷出谋划策,你也就进入了统治集团,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人脉,如果干的好,得到自己领导赏识,更可以为以后自己做官做铺垫。

  9.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增广贤文》里记载过一句话,现代的老人也经常挂在放在嘴边,那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意思是儿孙自有子孙的福分,父母不必为其担心。提到这句话,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却不知道下句,其实对比上句,下句才是经典,可惜很少有人知道。关于这个典故,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传说,明朝宣德年间有个秀才姓罗,他因家境贫寒考场失意,最后只能远离家人,到其他地方当个教书先生。罗秀才有妻有儿,妻子是大家闺秀,他不在的时候只

  10. 城隍爷断案:秀才不安分,免赏挨打;给银子不要,受穷活该

    比如,与我们打交道最多的神灵就是土地爷,因为我们的吃喝拉撒睡,都在他的地盘上,他就好比我们的街道负责人。土地爷上边就是城隍爷,他就好比一个城市的市长。

随机推荐

  1. 朱元璋诛 ... 功臣的决心意志坚定,唯独不 ... 汤和,为什么呢?

    ”>朱元璋听到太子朱标这番话后,甚为生气。于是朱元璋就开始大肆屠...开国功臣,特别是在太子朱标死后,因为日后继承皇位的皇太孙朱允炆比他爹还要软弱,而且年龄尚小,所以就更加坚定朱元璋诛...功臣的决心。但是有一个开国功臣,其地位非常高,战功显赫,却能逃过两次大清洗,并活了下来,他就是汤和。那么朱元璋为何不...汤和呢?

  2. 霍雷肖·霍恩布鲁尔十大趣事

    也许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水手,霍雷肖·霍恩布鲁是C.S.弗雷斯特的作品,也是他1937年的之一次冒险,他的《快乐归来》。弗雷斯特将在30年的时间里出版另外15部小说和一部收藏,看到他的海军英雄升任海军上将并获得贵族地位。这些故事改编成了迈克尔·雷德格雷夫的广播剧,格雷戈里·佩克主演的电影,以及伊昂·格鲁夫德主演的电视迷你剧。除此之外,这个角色激发了伯爵夫人从理查德·夏普小说到《星际迷航》的其他故

  3. “仙人石”迷雾

    有的虔诚香客在“普渡寺”内等了一两个月等不到“仙人石”开口说话,只好悻悻下山。>不久,又一件事证实了“仙人石”的灵验。前不久她坚持在“仙人石”前烧香祈祷一个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久果然怀孕在身。“仙人石”前的善男信女们见天色已晚,有的下山去了,有的在“普渡寺”内的厢房投宿。

  4. 老鼠娶亲

    很久以前,有一对老鼠夫妻,他们的年纪都已经很大了,而他们的女儿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于是,第二天一大早,鼠爸爸和鼠妈妈便走出家门,开始为女儿寻找如意郎君。>>>>鼠爸爸和鼠妈妈觉得太陽公公的话很有道理,因此打算去找乌云。>>>>太陽公公和乌云极力推选风作鼠爸爸和鼠妈妈的女婿。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这只年轻力壮的老鼠。这天正好是农历正月初三,因此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老鼠娶亲”的日子。

  5. 一直在努力适应这个世界的寒冷,不管是温度还是人心

    无言的眷恋,渲染了岁月,饱满了时光,永恒了红尘。当我们在不一样的天空下面彼此孤独的想念,心底的疲累总有一天会击溃整个爱情的围墙,爱情在这样的世界里变的脆弱,当等待从最甜蜜的守侯变成了最残酷的煎熬,心会累,爱会冷…

  6. 梦见女人梦见小男孩

    周公解梦梦见女人梦见小男孩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女人梦到小男孩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第一次在太庙祭祖,当看到祭祀的器皿后,宋太祖忙问手下那是什么

    祭祀,从诞生至今,在中国的文化与传统中,就可谓举足轻重。在封建社会,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及祖先的崇拜,人们渴望神灵对自己新生活作出指点,从而降福免灾,一来二去,遂产生了祭祀的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显德七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成立了宋朝。在诸事准备妥当后,按照惯例,赵匡胤也渴望得到天地的允许及祖先的指点,于是在礼官的带领下,开始了他当上皇帝后的第一次祭祀。

  8. 从生辰八字看人命运

    然而八字很复杂,一般人看不懂;不像前几天说的那些论命理论能够一下子为人们所理解。从论断来看,四柱学根据四柱、大运、流年论断人的命运,论断...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好几个层次。当然八字四柱学最重要的是推算人的命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四柱学发展了一套“表象”...,即:年柱代表祖上及父母,月柱代表兄弟姐妹,日干代表本人,日支代表配偶,时柱代表子孙。根据其它干支对它们的生克关系,论断本人及支属的命运。

  9. 梦见有很多老鼠

    周公解梦梦见有很多老鼠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有很多老鼠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唐肃宗:差点胎死娘腹,半生受奸相迫害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肃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他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威胁首先来自宰相李林甫,后来的杨国忠等宰相成员也成为对太子威胁最大的政治势力。李亨为保住位置与性命,再一次将妻子杜良娣抛了出来。两次大案,两次婚变,接踵而来。而后李亨成功控制局面,唐玄宗则被架空。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恸不止,病情加剧,后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终年51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