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4.多闻第一的阿难陀

4.多闻第一的阿难陀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的,记忆力最强的,要算阿难陀尊者了。关于阿难陀尊者,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他对于当时的教团,以及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响。阿难陀和罗睺罗一样,所谓童年入道。在他儿童的时代就加入教团,他是和阿那律、跋提等一起出家的,最初释种七王子出家时,阿难陀以最小的年龄,参与其中。阿难陀的父亲是白饭王,提婆达多就是阿难陀的哥哥,他所以能够在童年时加入僧团,可以说就是佛陀的希望。一个伟大的人物,在一生事业中最要紧的就是物色继承的人选,加以培植,加以提拔,在佛陀成道后不久,他就选上了阿难陀。因此,当机缘成熟时,阿难陀就和跋提王子等人一同加入僧团,披剃出家。阿难陀二十五岁出家,追随佛陀二十五年,一直侍奉在佛陀身边。佛经中对阿难陀的赞扬很多。《增一阿含经》说他「知道时机,明白事物,所做的事都没有疑问,记忆中的事不会遗忘,而且学识广博又多闻,能忍而敬奉圣人。」在教团里渐渐长大的阿难陀,有着温和慈悲的天性,以及动人的俊容。他是教团里里外外最受女众尊敬的人,对比丘尼,他尽心关切;对在俗的信女,他给予安慰。也因为有阿难陀的请求,僧团才有女众出家。因为阿难陀在佛陀心目中是绍隆佛种的人,为了让阿难陀能够把持自己,专心修道,佛陀就想叫阿难陀做自己的侍者。这是佛陀成道的第二十二年,佛陀已经五十三岁了,那时佛陀正住在竹林精舍,阿难陀被选为佛陀的侍者。在这以前,佛陀没有常随的侍者,侍奉佛陀都是由诸比丘轮流。这时目犍连知道佛陀的意思,他和舍利弗来劝阿难陀道:「阿难陀比丘!佛陀的意思是要你做他的侍者,譬如楼阁东面开窗,朝日必定先照到西壁,你年轻有为,聪明温和,我们希望你能够承担!」阿难陀听后,以任重而推辞,经过目犍连、舍利弗的劝说,阿难陀提出三个条件: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不要穿着。二、如有信众请佛陀应供,他不侍奉前去。三、不是去见佛陀的时候,他不去见,此外都愿侍奉佛陀。目犍连和舍利弗把阿难陀的意思转呈给佛陀,并向佛陀转达阿难陀的条件,佛陀非但没有生气,而且非常欢喜地赞叹道:「阿难陀真是有品格的比丘,他提出的要求,是为了避免讥嫌,是必要的预防。因为阿难陀比丘是怕别人批评,说阿难陀是为了穿衣、为了食物才侍奉佛陀的,他知道预防,才有这样的要求。」从此阿难陀就做了佛陀的侍者,这时他的年龄也只二十多岁。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七年的岁月里,皆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动,依教奉行,并跟随在佛陀的身后,到各地弘化。以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难陀的心中。年轻的阿难陀,每天跟随着佛陀,俨然成为佛陀与诸比丘之间的调和者。在僧团里,他经常保持着谦虚、虔敬、惭愧的心理。有不少的信众,都因为阿难陀的关系而皈依了佛教。阿难陀集虔诚、质朴、勤劳、谨慎、谦虚、廉洁、守戒、寡欲、敏慧于一身,对佛法的了解也最为透彻,可是他在佛门的地位却不高。四大声闻,十六罗汉中都没有他。在佛陀十大弟子之中,他是博学多闻第一,也就是知识最渊博的弟子,但是却排在最后一位。佛陀成道的四十九年,由动归静,佛陀宣布将在迦毗罗卫城三十余里的拘尸那迦罗城的娑罗双树间进入涅盘。阿难陀跪在佛陀的枕边,轻轻地问道:「佛陀!我们以后对女众应采取什么态度?请佛陀再说一次给我听!」佛陀看看跪在床四周的诸大弟子,然后对阿难陀说道:「阿难陀!想要离烦恼证悟的人,是不可以把女众放在心中的。你要将老的女众看做自己的母亲,将年长的女众看做姐姐,将年轻的女众看做妹妹,阿难陀!你千万要记住啊!」佛陀回答上面的问题以后,又把荼毗、建塔等的事一一加以说明。感情脆弱的阿难陀,想到这是佛陀最后的遗诫,一阵心酸,不觉流出眼泪来,他不敢再跪在佛陀的床前,赶快跑到园中哭了一场!阿难陀想到佛陀将要涅盘,别的大弟子们都已开悟,唯有他,今后依谁来证悟呢?想到从今以后,再没有恩师给他服侍,他像断肠一样的伤心!佛陀看到阿难陀不在身边,就叫人去把他叫来,又再对他说:「阿难陀!你不要悲伤!有相会就有别离,有繁荣就有衰微,我不是常对你说吗?世间是无常的,有生必定有死,坏了的车子用修补来维持,那也不是长久的办法,有为的色身要坏,佛陀会在法性中照顾你们。你服侍我那么久,勤劳而能忍耐,你对我没有什么缺陷,我将以这个功德报答你。你用心精进修道,不久之后就会离开烦恼的系缚,能开悟证果!」佛陀说到这里,阿难陀感激得泣不成声,佛陀又看看大家,对大家说道:「诸比丘!阿难陀非常忠实地侍奉我多年,他很温和而善良,他听闻大法不忘,他的功德将来能在世间上发出光辉!」阿难陀用手蒙着脸,悲泣地离开佛陀。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流泪不止,可是像这样的流泪有什么用?要紧的是提出有关如何使正法久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才对,大家商量以后,又把阿难陀找回,公推他请问佛陀道:「第一、佛陀涅盘后,以谁为师?第二、佛陀涅盘后,以什么安住?第三、佛陀涅盘后,恶人如何调伏?第四、佛陀涅盘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佛陀仍像往常一样,慈祥恺悌地回答道:「阿难陀!你和大家好好记住,你们应依戒为师,依四念处安住,遇到恶人时,默摈置之,经首安立如是我闻,就叫人起信。你们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在之处!」佛陀的话,大家听了更感动!更伤心!这是多么有权威的声音啊!佛陀就这么进入安养的涅盘了!四面八方的弟子听到佛陀涅盘的消息,都集拢而来,阿难陀想到佛陀生前,很少有妇人能到面前来参拜,于是他就先让比丘尼和在家信女来亲礼佛身,由此可知他永远是妇女们的同情者!佛陀涅盘后,摩诃迦叶主持法会时,在众弟子面前当场指责阿难陀:「余垢未尽,不可住此。」阿难陀只得表示自己会深自反省。当天晚上,他发奋用功修行,冥思默想,把一切放下,于中夜即开悟证果。阿难陀立即去找迦叶,迦叶紧闭着房门不开,只答应让阿难从钥匙孔里进来。阿难陀果然从钥匙孔进入房中,这样的神通力证明他已经得道了,迦叶便让他升坐到狮子座讲述经典。最初结集的经典,所谓《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以及《譬喻经》、《法句经》等,都是这有名的第一次结集圣典大会,由阿难陀尊者诵出来的。据《大唐西域记》记载,阿难陀在涅盘之前离开了摩揭陀国,前往毗舍离国。这时摩揭陀国的阿阇世王正要和毗舍离国开战,阿难心想,如果在摩揭陀国入灭,遗骨就不会分给毗舍离,如果到毗舍离入灭,他们也不会将遗骨分给摩揭陀国,所以他打算在两国交界处的恒河中间上空进入涅盘。当阿难陀在渡过两国之间的界河时,便从船上飞升到空中入放光三昧,放出种种色光,进入涅盘,圣体并分成两半,使骨灰舍利分别落在河的两岸。两国国王于是各自拾取舍利,在自己的国内建造佛塔供奉,一个是在毗舍离城北方的大林重阁讲堂,一个是在王舍城外竹林精舍的旁边,称为阿难尊者半身舍利塔。摩揭陀和毗舍离两国因为阿难陀入灭的因缘,遂释嫌修好,不再战争,救了千万人的生命财产。阿难陀尊者的牺牲,真是伟大崇高!虽然阿难陀尊者入灭了,但他对佛陀的功劳,对佛法的贡献,以及温和善良、谦虚忍让的圣格,永远活在佛弟子心中。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4.多闻第一的阿难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2.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3. 全国唯一不供佛祖的佛寺,被帝王尊崇上千年,门票0元少有人知

    佛教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佛教对我国中原王朝影响意义深远,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比如说人们熟悉的梁武帝,只不过他最终的结局不好,王朝也没有成功统一。缙云寺建立之后,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封赐。因此在隋朝时期,缙云寺没有受到皇帝的尊崇。

  4. 佛陀之死,学佛是理性的思辨,不是迷信的狂欢

    佛陀认为,认知不同是正常的,关键要探讨求源!佛陀的一生就是辩论的一生,辩倒了无数婆罗门,逼着对方不得不改革自己的宗教。佛陀很伟大,但是也是人,生老病死一样不能少。82岁的佛陀,耗尽了最后的力量。他用一生告诉世人,不要偏执,不要迷信。夜,一颗罗沙树下,佛陀进入了弥留之际,阿难哭了。佛陀所有秘密之言,唯有阿难能知。佛陀的一生,从无神迹,他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帮助世人理解世界和人生的认知体系。

  5. 金蝉子为啥被贬下界?你看他以前在灵山干了啥

    虽然说唐僧转世之前的金蝉子确实是风光,身为佛祖的二弟子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来巴结,但是不巧,金蝉子因为犯了一个错就被佛祖贬下来了,那么金蝉子为啥就被如来佛祖贬入下界了呢?金蝉子在灵山干了什么呢?

  6. 照片中:火化的佛像和佛像

    精神发现这尊菩萨雕像是260多尊雕像中的一个,被发现埋在火化后的遗骸附近,铭文上写着高达摩佛或者仅仅是佛陀)。火化的遗体火化的人类遗体被发现在这个陶瓷盒子里。偷偷偷看一张陶瓷盒的x光照片显示的是罐子和后来被火化的人类遗骸。一个国王这尊雕像展示了一个被称为“天王”的神。这尊菩萨像高34厘米,一位探索者这尊菩萨像被发现时头部和身体分开,必须重新组合起来。这一发现最近发表在《中国文物》杂志上。

  7. [网上展馆] 木雕神明造像选粹

    民国黄杨木瘦骨罗汉高22厘米清黄杨雕罗汉高18cm清晚期东方朔像高12厘米,座子高3.5厘米。传统木雕神明造像自东汉开始可分三类:一、道教造像。武财神名赵公明,传说是钟馗同乡,陕西终南人氏,后遇张天师而得到。被信徒奉为财神,来自《封神榜》神魔小说。因此,后人将契此塑造成大肚弥勒佛,名扬四海。本期展馆我们特选了数个木雕神明造像,愿与木雕爱好者共赏!

  8. 释迦牟尼故事(5)

    释迦牟尼的佛法,从此向更广泛的地域传播。释迦牟尼曾答应摩竭陀国王频婆娑罗,自己成道,必先去度他。在当时的古印度,除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之外,还有六个较为有影响的宗教派别,在佛经中将这六个教派称为“六师外道”或“沙门六师”。释迦牟尼到后宫去看望妻子耶输陀罗和儿子罗侯罗。释迦牟尼这次回故乡虽然只住了7天,但由于他宣讲佛法,感召了许多王族的子弟。

  9. 释迦牟尼故事(2)

    另两人为释迦牟尼的堂弟阿难及王宫理发师优婆离。释迦牟尼向他们宣讲佛法,后来也先后度了他们出家。耶输陀罗后来与释迦牟尼姨母摩诃波闍波提一起皈依佛门后,成为最早的比丘尼(尼僧)。

  10. 释迦牟尼故事(1)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释迦牟尼故事》画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美、最完整的佛祖故事资料,数十幅形象亲切,色彩绚丽的故事画面,概括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一些基本思想。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

随机推荐

  1. 成精作怪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 成语大全

    变成精灵妖怪危害人间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以致病死,阴灵不散,成精作怪,故曰鬼仙。”

  2. 弃老国

    从前,有一个叫波罗奈国的国家。一传十,十传百,互相仿效,这种做法很快就在波罗奈国风行起来,并且成了一条正式法律。第二天,王宫门口的卫兵发现的这张纸,慌慌张张地向国王报告。国王听了,既为长者儿子的道理所打动,又为他孝敬老人,拯救老人的胸怀所感动,于是果断地向全国宣布:“从今以后,再发现活埋老人和不孝敬父母的,就要被判处重刑。”但天良最终战胜了罪恶,活埋老人的法律被废除了!

  3. 梦见淋大雨

    周公解梦梦见淋大雨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淋大雨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富楼那(说法第一) 佛陀为其授记

    富楼那--说法第一佛陀为其授记有一次,佛陀在说法的法会中,讲说了很多宿世因缘的事,富楼那听了后非常感动,即从座位上起来,整理披搭在身上的袈裟,端步走到佛陀座前,以头面接礼佛足后,就虔诚地瞻视着佛陀的慈颜,他感到对佛陀巍巍的功德,用言语是称赞不尽,他用双手抚摸着心胸,他想佛陀一定会明白他的深心本愿。富楼那将来会成佛?

  5. 怀孕梦见抓蛇

    周公解梦怀孕梦见抓蛇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怀孕梦到抓蛇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梦见大树

    周公解梦梦见大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大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不曾空过

    仰山禅师出外度过一个暑假后回来,看望他的师父沩山禅师,沩山禅师便问道:“一个暑假不见,你在那边做了什么?”沩山毫不犹豫地说:“白天吃饭,晚上睡觉。”仰山听后,也同样地赞美师父道:“那么老师这个暑假也未曾白白空过!”仰山的耕种是参禅,沩山的吃睡也是参禅,一个人如果吃饭吃得自在,睡觉睡得安然,这不就是禅吗?

  8. 评画

    在一家美术展览馆里,有个“评论家”站在一幅肖像画前面,那画里画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她高声说,“连买件像样衣服的钱都没有,却还能够请得起人给他画像。真是不可思议。”

  9. 拜年祝福语_2018春节温馨拜年祝福语_拜年祝福

    团聚家人万事福,恩恩怨怨总是情。一起来看看由小编整理的“2018春节温馨拜年祝福语”,欢迎阅读,供您参考。2018春节温馨拜年祝福语1、腊尽春暖,丁亥岁连,烛醴并华年;今夕宴,觥筹交盏,乐共融,情更浓,子心御寒冬;遥遥之愿,诚与君念,家兴百和,福临康安。送上一份祝福,未年幸福辉煌耀。新春问候,祝福永存在:喜度春节,身体健康,祝愿幸福平安。

  10. 太虚观的木井

    可是,在长春真人的故乡——栖霞县滨都里,偏偏保留着一口叫作“木井”的井。翌日吃罢朝饭的工夫,不论是来这干活的,还是来这看热闹的,全不约而同地聚到了古井四周围。这阵,也只有这阵子,大伙才看清是根两抱粗的木头,冒出井口足五尺。完工之日,金章宗御赐观名为“太虚”。可是,当初还缺两支梁,太虑观能够顺利盖起来,也是颇难猜准的。倒是木井的故事,一直流传着,越传越神。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