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翅舍·答弥翅舍·答弥怀了孕并于十个月后产下一子。她向佛陀敬礼,然后抱着孩子到村子里沿门挨户地询问。翅舍·答弥接着又问:“朋友,您家里曾有儿子、女儿死去吗?”佛陀在这里先建立了一个缓冲,实际上佛陀当然不可能使孩子复活,但他十分巧妙的利用了这种情绪,然后通过实际事件来使问题解决。当这点被建立后,妇女的错乱被暂时平息。
翅舍·答弥翅舍·答弥(Kisa Gotami)怀了孕并于十个月后产下一子。可是这个孩子在刚学会走路时就夭折了。当众人要把孩子的尸体移去焚化时,她加以阻止,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要去为孩子找救药。”于是她抱着孩子沿问挨户地哀求:“你知道治疗我孩子的 ... 吗?”>每个人都对她说:“妇人,你必是想救孩子想疯了!”>她并不放弃,想着:“我一定能找到懂得解救我的孩子的人。”>……然后妇人根据传说找到了佛陀,向他敬礼,并站在一旁问道:“佛陀,人人都说您知道治疗我孩子的 ... ,是真的吗?”>“是,我知道。”>“那我需要甚麽呢?”>“一些芥子。”>“我能找到它。但是,佛陀,我要到谁的家去找呢?”>“去向一个未曾有子女或任何人过世的家庭要几粒吧!”>“太好了!长者。”翅舍· 答弥回答。她向佛陀敬礼,然后抱着孩子到村子里沿门挨户地询问。她停在第一间屋子前,问道:>“你有芥子吗?他们说芥子能治疗我的孩子。”>屋主进去拿了一些芥子给她。翅舍· 答弥接着又问:“朋友,您家里曾有儿子、女儿死去吗?”>“妇人,你在问甚麽?这家中死去的人比活着的人多。”>“那请您拿回这芥子吧,它们并不能治好我的孩子。”>她说着便把芥子退还。她就这样沿门挨户地询问,始终找不到所要的芥子。她想着:“噢!这的确是一件难办之事呀,我以为只有我丧失了孩子,却原来每个村子中,死亡的人比活着的人多呀!”当她这样思考时,本来颤抖的心也就平静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那个妇女从问题中得以解脱。>佛陀在这里运用的是启发的方式,通过一种启发式的建议,让患者客观理性的重新认识引起危机的事件。佛陀在这里先建立了一个缓冲,实际上佛陀当然不可能使孩子复活,但他十分巧妙的利用了这种情绪,然后通过实际事件来使问题解决。>在另一个相当经典记载中,佛陀治愈了一个连丧六个孩子的妇女。那次事件的情况是那位妇女因为丧子之痛苦而导致精神错乱,裸体在道路上乱跑,每个见到她的人都说她已经疯了。她自己的意识状态也的确不清了。>当她在偶然中遇到佛陀时,佛陀采取的方式是安排她休息下来,这样建立一个缓和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佛陀给予了她关心,如马上提供饮食和衣服。 这类似于我们现在咨询师所咨询方针中的与求助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使病者意识回到社会范围。当这点被建立后,妇女的错乱被暂时平息。获得可以谈话的清醒意识。>而后佛陀引导她进入对话。>这一对话的具体情况已经不存在了,但记载中间主要的情况是佛陀以人类具有的普遍性死亡来启发妇女。类似在上一个故事中的启发,引导理性认知的发生,这位妇女因此获得了宁静。并学习会了自助。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