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揭秘如何废掉刘备托孤重臣李严

  同年冬天,二次北伐开始,蜀军围陈仓,但是由于军粮耗尽再次无功而返。

  次年的建兴七年(229),三次北伐开始,诸葛亮遣大将陈式攻魏之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军迎战,诸葛亮出建威,郭淮退军,亮取二郡。至此,后主诏诸葛亮复丞相职。然而这数次北伐中,依旧不见李严等一干东州和益州集团骨干人士的踪影,相信李严他们对此肯定是会有意见的。

  李严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也没有闲着,他积极地策反原蜀汉降将、曹魏的上庸守将孟达,在其中的一封信中曾以这样的语句来招降孟达:“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从这里可以知道,他一直以来对自己与诸葛亮并列为托孤大臣这一重要的政治地位,是时刻不忘的,也是时刻以此为己任的。但蜀汉前后三次北伐这样重大的行动,诸葛亮都没有一丝让他参与的做法,也是肯定让他十分不满的,因此他除了发出前面所说的“求以五郡置巴州”等等表示不满的信号外,还以另一种方式展开了对诸葛亮一直以来排挤他这一举动的反击。

  他在一次给诸葛亮的信中“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这和孙权劝曹操称帝相仿佛,但又很难说清楚他是想把诸葛亮摆上众矢之的位置,还是在嘲讽诸葛亮。总之不管怎么样,诸葛亮很清楚李严这一举动绝没安什么好心,因此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上这个当:

  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三国志·蜀书·李严传》。

  不过诸葛亮这话却有点前后矛盾,前面他说“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似乎对目前位极人臣的状况已经心满意足,但后来话锋却急转直下,称王受九锡,就成了有着自己封“国”的诸侯,乃是那个时代人臣所能达到的巅峰,诸葛亮在回绝了这一不知道是有着什么居心的建议后,在结尾时又偏偏来上了一句“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这话就与他前面表现的心满意足的态度产生了矛盾。

  这样的话出自诸葛丞相之口,与他历来被说成“谨慎谦恭”的风格是极不相称的,但我却以为这才是他个性和思想的真实写照,他虽然拒绝了李严的建议,但却不自觉地流露出了他自傲的乃至于漠视刘禅的态度。陈寿对他的评语,有几句是相当中肯的:

  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这几句,一说出了诸葛亮的生平抱负是“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二说出了诸葛亮对自己的评价,表现出他自视极高、当世不做第二人想的态度,实际上诸葛亮的一生,都是围绕着这几句话而展开的。

  建兴八年(230),魏大将军曹真三路攻蜀,诸葛亮拒之,随即准备第二年出军进行第四次北伐。这回他再次要求李严率军北上汉中受他节度,诸葛亮在后来列举李严罪状的表章中,对李严当时的反应是这样写的:

  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三国志·蜀书·李严传》。

  李严这个时候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显然正如诸葛亮所言的那样是“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而李严以司马懿等开府辟召为借口向诸葛亮逼利,也并不是随便拿来就用的借口,他对诸葛亮开府而他没能享受同等待遇一直是耿耿于怀的,此刻他看似随便地举了这么一件事情做例子来逼诸葛亮,事实上正是表达了他北上汉中的条件,是要得到他这个和诸葛亮并列的托孤重臣所应该享受的待遇,也就是要和诸葛亮一样,可以开府选拔官吏。

  诸葛亮当然是不可能答应也不会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的,但他也明白,在面对曹魏势力强大的压力下,与李严这样长期僵持下去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李严和他二人,虽然在权力斗争中互不相让,但在对维持蜀汉政权生存的这一根本点上,却是绝对没有分歧的。因此他做出了妥协,“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继续把江州一带保留给李严;而相对他的妥协,李严也作出了对应的姿态——“将二万人赴汉中”,同时接受诸葛亮的任命,担任中都护署府事《三国志·蜀书·李严传》。,并将自己的名字由严改为平。按那时的解释,平字含义大致为行事有序、平定乱事,这相当符合当时的形势。

  李严终于去了汉中,在刘备死后首次与诸葛亮共事,看上去似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就此握手言和了。

  建兴九年(231)春,蜀军在诸葛亮的统帅下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与魏军对峙。然而诸葛亮这次依然运气不太好,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碰上了连续的暴雨天气,导致汉中的粮运不继。而后的整个事件就显得比较富有戏剧性了:

  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之所以说这次的事件有戏剧性,是因为以李严这样一个极富政治经验和军事能力的人物,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仅仅由于暴雨而导致粮运不继,他就先让参军狐忠、督军成籓等一群人去前线以朝廷名义召诸葛亮撤军,然后上表后主说诸葛亮撤军是诱敌之计,而当他在汉中听说诸葛亮开始撤军时,却又假装吃惊地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种种互相矛盾的漏洞前后非一,导致最后“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不过这件事情,虽然因为蜀国“国不置史”和各种原因造成资料不足,因此不足以让我们有理由做出其他的解释,但从逻辑上来讲,以李严这样的人物,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未免显得过于愚蠢了些。如果说他设计这个圈套的目的是在于“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的话,那么他又焉能想不到他这一大堆公文全都捏在诸葛亮和后主的手中,“前后手笔书疏”都“违错章灼”历历在目,他这个目的显然是不可能得逞的。断粮退军在蜀汉北伐中并非首次出现,况且由于天降暴雨导致道路不畅的粮运不继,也并不会对他政治生涯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在如此小的问题上去冒如此大的风险,而且还明显是把自己的把柄拱手送到对手和皇帝面前去让他们来处理自己,这样的错误和圈套也实在过于弱智了些。要是李严连这些都意识不到的话,那他这个跟头栽得一点都不冤,因为这完全不像是他这样一个拥有几十年军事、政治斗争经验的人所应该犯的错误。

 

  不过,不管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李严最终被贬为平民,在与诸葛亮的权力斗争中败了下来,这标志着蜀汉政权中再没有可以威胁荆楚集团地位的势力存在,而诸葛亮也再找不到一个有足够分量和他分庭抗礼的对手,彻底地巩固了他的地位。在蜀汉政权中,甚至将皇帝包括在内,他也都是唯一掌握着蜀汉最强实权的第一人。

揭秘如何废掉刘备托孤重臣李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9.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10.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有哪十大功劳?论诸葛亮的地位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的十大功劳:1.隆重对策。千古一对隆中对,给迷茫的刘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刘备集团制定了长期的极具眼力的战略规划,并直接影响了天下三分之势。《三国志·诸葛亮传》: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三国志·诸葛亮传》: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随机推荐

  1. 【新年祝福语】新年祝福送给你愿你新春快乐甜蜜

    祝新春快乐又甜蜜!零距新年,一声虎啸,二目吉祥,三星高照,四季平安,五福围绕,六事顺达,七彩笼罩,八面威风,九州逍遥,十分好运,把你拥抱!聚一家亲情,喝两杯老酒,让三星高照,祈四季平安,携五福临门,愿六事顺利,享七彩生活,展八面玲珑,与九州同庆,过十分好年!年末到,跳槽忙,愿我的祝福带给你无穷无尽的力量,让你释放内心的奔放,插上快乐的翅膀,放飞人生的梦想,奔跑在成功路上。

  2. 肾衰竭患者饮食很重要,怎么吃,吃什么?才能延缓肾功能恶化

    民以食为天,肾衰竭患者除合理治疗外,还需要对饮食进行严格控制,通过饮食调理进一步廷缓肾功能恶化的速度。请注意以下五条:1.摄入优质蛋白质肾衰竭患者需限制蛋白质的摄取量,以减轻肾脏的负担。为了提高素食者的蛋白质利用率,有些食物应搭配食用。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治疗和饮食都很重要,但饮食不能替代治疗,不能修复受损的肾脏。

  3. 一直被吊打的黄巢起义军,为什么在王仙芝死后,差点灭掉大唐?

    自从闹了蕲州,兵分两路后,两路民军混得都还不错。一路向西的王仙芝攻陷了鄂州(今湖北武汉市),威震江北。而带兵回山东打游击的黄巢则遇到了老对头天平军节度使薛崇,一番激战后,他...死了薛崇,并攻下了郓州(今山东东平县),让朝廷第一次清楚地记住了自己的名字:黄巢。朝廷虽然知道了黄巢的名字,但在当时没有人表示在意。因为乾符四年(877年)在朝廷看来是个利好年,就在黄巢出来单干,初战告捷的那个二月,唐与南

  4. 超有个性的婚宴请柬模板 创意无极限

    用一张有趣的彩色日历请柬,简明扼要地写出重点。下面是超有个性的婚宴请柬模板介绍,来看看吧!Style3护照套请柬如果打算举行目的地婚礼,可以将请柬装在了一个别致的护照套里。

  5. 为什么孩子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不好

    孩子总是愿意和爸爸妈妈睡在一张床上,这样不好。

  6. 梦见别人的血_周公解梦梦到别人的血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别人的血好不好

    梦见别人的血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别人的血的详细解说吧。历史新知梦见别人的血梦见血,自己的财产会有继承人。梦见吃蜂蜜_周公解梦梦到吃蜂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吃蜂蜜好不好女人梦见别人流血,说明这段时间你的运气虽未通,但逐渐开展,可把握时机,定下计划,迎接黎明到来。原版历史新知梦见别人的血背上流血,受捉弄。《梦林玄解》梦放血与人。《梦林玄解》梦血污衣。

  7. 关于失恋的痛苦说说-感人的情话

    在撕扯,怨怼之后,可以越过伤害,代谢痛苦,更深刻的拥有对方。

  8. 他是珍珠港事件的罪魁祸首,二战后美国人却拿他没办法

    日本偷袭珍珠港,堪称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最大「”亮点”,也是日军能在太平洋战争前期占据主动的关键原因。当人们谈及这次偷袭时,大多数人都将其归功于山本五十六赌徒式的作战理念,但实际上,其中接近一半的功劳,要算到吉川猛夫的头上。大家是不是有点蒙圈?这吉川猛夫是谁?一个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人,哪来的资本去抢占半数功劳?别急,咱慢慢来说这个吉川猛夫究竟是何许人也。吉川猛夫之所以名气不大,主要和他的职业有关——间

  9. 【卖呆】的意思是什么?【卖呆】是什么意思?

    【卖呆】的意思是什么?【卖呆】是什么意思? 【卖呆】的意思是:卖呆mài dāi 1.  出售痴呆。谓求得聪明。  ●元戴表元《壬午六月八日书怀》诗:「四壁空存医俗具,千金难售卖呆方。」 2. ...

  10. ... 曾对被围杜聿明余部两星期未作最后歼灭

    资料图淮海战役打响后,为配合平津战役之作战,...中央...和...经过充分研究,曾做出过淮海战场...各部,对被围的杜聿明集团余部,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这样一条决定。1948年12月11日,中央...、...在《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明确指出:“为了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我们准备令刘伯承、...、陈毅、粟裕于歼灭黄维兵团之后,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