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 名:王审知

字 号:字信通,又字详卿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闽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淮南道光州固始

出生时间:862年

去世时间:925年12月30日

主要成就:割据福建,发展闽地经济;建立闽国官 职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封 爵:瑯琊王(唐)→闽王(后梁)

追 尊:开闽尊王、开闽圣王、忠惠尊王

庙 号:太祖

谥 号:忠懿王→昭武孝皇帝

王审知——五代十国闽国的建立者

  王审知(862年—925年12月30日),字信通,一字详卿,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王审知出身贫苦,后在唐末民变期间,与两位兄长一起加入王绪的农民军,随之转战福建。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

  光启二年(886年)八月,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应泉州绅士之邀,带兵攻打泉州,诛杀无恶不作的泉州刺使廖彦若。“三王”以泉州为根据地,为统一福建、鼎建闽国打基础。王审知兄弟进据泉州后,招怀离散,均赋缮兵,生产得到恢复。大顺二年(891年),陈巖病卒,内弟范晖在福州自称留后。景福元年(892年)二月,王潮派王审知发兵攻打福州。经过一年三个月的苦战,终于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二十一日攻下福州,后全闽得统一。乾宁四年(897年)王潮去世,王审知接任他的位置,唐廷任他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累迁至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瑯琊王。天祐四年(907年),梁太祖朱温升任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王审知在位时,选贤任能,减省刑法,珍惜费用,减轻徭役,降低税收,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使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很大发展。而且尽量避免战争,并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

  闽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王。其子王延钧称帝后,追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因王审知三兄弟对福建发展贡献很大,福建人尊称王审知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或“忠惠尊王”。

人物生平

  随兄征战

  王审知是秦名将王翦的后代,瑯琊王氏士族旧居今河南信阳地区(古称光州)的固始县城东60华里外的分水亭乡王堂村。其五代祖王晔为固始令,善政很多,民爱其仁,勉留之,因迁家于此,遂世为固始人。他兄弟三人,长兄王潮,次兄王审邽和他自己。王审知少年喜爱读书,“周礼之书无不皆览,韬铃之术尤所精致,与昆仲游,未尝不以文武之道诚助焉”。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因而,少年时期就名闻乡里,人称他们兄弟三人为“三龙”。 唐朝末年强盗群起,中和元年(881年)秋,安徽寿州(今安徽淮南)崛起一支以屠户王绪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打到河南,占领了光州(今河南潢川县)。中和五年(885年),王绪攻陷固始,王绪听说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勇猛有才,便召到军中,让王潮担任军校(军正)。不久,蔡州节度使秦宗权发兵攻讨工绪,王绪为了保存实力,便带领军队五千人,和一部分光州吏民,渡江南下,经过江西南昌、赣州,进入福建,连陷长汀、漳州等地,有部众数万人。王审知兄弟跟随王绪队伍进入福建,这时他才二十五岁。但是王绪为人多疑,凡有才能的部将,都找借口杀掉,王潮十分害怕。便游说前锋诸将,挑选数十名壮士,埋伏竹林里,将王绪擒获并囚禁军中,不久王绪自杀。王绪死后,前锋诸将拥戴王潮为首领。

  光启二年(886年),福建观察使陈巖任命王潮为泉州刺史。王潮接任后,兄弟三人同心协力,积极整顿队伍。王审知更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凡部伍劳逸,王(审知)皆陌视,士未食,不亲匙筋;士未饮,不近杯水”。由于审知平易近人,关心士卒,所以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正是在他的“三令五申”和身教之下,这支本来十分涣散的队伍,才变得“弯弧而兔伏窘惊,举刃而冰消瓦解”。王氏兄弟还特别注意搞好军民关系,一方面,“招怀离散”不遗余力;另一方面,“均赋缮兵”力求公允。并严明纪律,“杀杀为止”,所过州县,“秋毫无犯”。因此王审知兄弟进入福建不久,便得到福建广大人民的拥戴。

  立足福州

  此后王审知兄弟率领军队开往沙县(属福建省三明市),在途中有泉州人张延鲁等走到军前挽留他们,希望能留下来为福建人民除害。王审知对王潮说:“春秋所以伐罪吊民,今阖府之来,其可违乎?宜询而抚之。”可以看出王审知意识到了安定民众对于巩固政权的重要性。于是王潮把队伍开到泉州去。经过一年的苦战,终于在光启二年(886年)八月攻下泉州城,诛杀了泉州刺史廖彦若。这时,福建观察使陈巖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上疏请求唐廷委任王潮为泉州刺史。

  大顺二年(891年),陈巖病危,作书予王潮,希望他来福州授以军政。王潮未至,陈巖即病逝。陈巖的妻弟福州护军使范晖,自称留后。范晖“骄侈,失众心”,陈巖的旧将多与王潮友善,声称可以攻打范晖。不满范晖的陈巖旧部,纷纷跑到泉州投靠王氏兄弟,出谋献策,向王潮建议如何进取福州。

  景福元年(892年)二月,王潮派从弟王彦复为都统、三弟王审知为都监,攻打福州,一年的时间都没有攻下。范晖向威胜节度使董昌求援。董昌派温、台、婺州之兵五千人救援。王审知等人要求班师,被王潮拒绝;又请求王潮亲自前来督战,王潮回复称:“军队打光了,再去招兵买马;大将用尽了,再提拔将领;大将再阵亡了,我就亲自上阵攻城。”于是王审知等人并立攻城,最终在景福二年(893年)攻克福州。范晖弃城逃跑,被部将杀死。汀州刺史钟全慕举州来降,福建各地势力纷纷归附。由此王潮全部占有闽、岭五州的地盘。

  王审知为了笼络人心,便厚葬陈巖并抚恤其家属,使一大批陈巖属部都能安下心来。胜利局面打开后,王氏军声大震,传檄四方,远近州县纷纷策应。建州徐归范,汀州钟全慕,以及山区、沿海等处游散的武装力量,不下二十余部,至此都不攻自下,相继归顺,全闽统一。乾宁年间,唐昭宗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潮以王审知为副使,王氏兄弟遂占有福建全境。

  继嗣兄位

  王审知相貌雄伟,体魄健壮,隆额方口,常骑白马,军中称他为“白马三郎”。王审知要接班,必须处理好与王潮的关系。王潮对王审知要求严格,对其失误,动辄加以鞭打,但王审知都默默忍受,毫无怨言。乾宁三年(896年)三月, 唐廷升福州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王潮决定不传位儿子,任王审知为副使。四月,唐廷又封王潮为检校尚书右仆射。乾宁四年(897年),王潮病重,他舍弃自己的儿子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而委任王审知掌管军政事务。

  乾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898年1月9日),王潮去世,王审知将职权让给二哥王审邽。王审邽认为王审知有功,推辞而不接受。王审知于是嗣位,自称福建留后,上表告知朝廷。 光化元年(898年)春三月,被唐朝册封为威武军节度留后、检校太保、刑部尚书。冬十月,又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省右仆射、威武军节度使,兼任三司发运使。至此,王审知正式接替王潮掌握福建的军政大权。王审知继位后,很好地处理了与王潮诸子的关系。王潮有四子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王审知都善待,高官厚禄,但并无实权。王审知任命王延兴为福建观察副使,暗示以后有可能以王延兴为接班人,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以团结家族、安抚人心。王审知顺利继位还同母亲董氏仍然健在有一定关系。王氏三兄弟十分孝顺,母亲健在时,不会做出令母亲伤心的事。而且随同一起到福建的固始族人乡亲,基本上都支持王审知,这在王审知顺利继位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王审知继位后,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莫过于把局势稳定下来。军阀连年混战,百姓备受蹂瞒,极目千里,不见人烟的情景,都是王审知所亲历过的。王审知不吸取农民起义的教训,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想巩固自己在福建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是绝对办不到的。王审知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快地把局势稳定下来。他说:“大丈夫不能安民济物,岂劳虚生乎"。王审知言行一致,他在处理许多乱民事件中,都是本着这一精神的。如闽西黄连洞(今宁化县南潭飞礁)饥民二万余人围长汀。他亲统大军到该地,但严禁诛杀,而是深入实地去了解情况。当他摸清引起。人尚争雄”的动乱原因后;就安慰饥民们说:“吏实为虐,尔复何辜?!”终于在王审知“感之以恩,绥之以德”的真诚抚恤之下,数以万计的饥民无条件地解下了武装。这样,不折一兵一将,不费一络一文,而收到了“干戈息而民心定”的效果。正是由于王审知能本着“招怀离散”,“励精为理,强者抑而弱者抚,老者安而少者怀,使之以时,齐之以礼”,这种安定社会的精神治闽,所以“吏民悦服”,人心归向,“遂使数十年之氛授,邃致廓清”。这个良好安定政治局面的奠定,就为进一步发展福建社会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前提。

  光化三年(900年)春二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又改授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特进、检校司徒。天复二年(902年),唐廷授赐王审知武库戟十二枝,立于私邸大门之前。天祐元年(904年)夏四月,唐朝派遣右拾遗翁承赞前往福州,加王审知为检校太保,封瑯琊郡郡王,食邑四千户,实封一百户。唐昭宗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夺唐朝政权,建立后梁,史称后梁太祖。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初三日,朱温进封王审知为威武节度使兼侍中。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四月初四日,后梁太祖朱温加封王审知为中书令、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

  开闽施政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时,杨吴遣使张知远来聘,因其举止倨慢而被王审知斩首。因此闽国与杨吴关系不佳,但在位期间两国并未发生军事冲突。王审知于贞明二年(916年)将女儿嫁给吴越国国王钱镠之子钱传珦(钱元珦)。翌年,王审知命次子王延钧娶南汉君主刘䶮(刘巖)之女。

  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夏六月,吴镇南军节度使、虔州行营招讨使刘信率兵攻打虔州,百胜军防御使谭全播向王审知与楚王马殷求救。王审知出兵鄠都救援,但在秋八月得知南楚战败后,便率军班师。同光二年(924年)夏四月,刘䶮领兵犯境,屯兵于汀、漳之境。王审知率军前去迎战,被刘䶮击败。

  经过王审知的努力,在战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福建相对来说比较安定,逃难的中原人相继迁入福建。史载王审知“为人俭约,好礼下士”,“王虽据有一方,府舍卑陋,未常葺;居,恒常蹑麻屡;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正因为如此,招揽了不少中原名士前来投奔,其中包括唐朝学士韩偓、王淡(王溥之子)、杨沂(杨涉从弟)、徐寅(进士)等人。他也注重教育,“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王审知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招揽海外商贾,佛齐等国相继前来朝贡。另一方面,他奉中原王朝后梁的正朔,并向后梁朝贡。当时杨吴的杨行密控制了江淮一带,陆路朝贡路线被阻断,王审知每年都遣使自登、莱入贡于后梁。后唐攻灭后梁后,王审知又继续向后唐朝贡。

  因病去世

  同光三年(925年)五月,王审知患病卧床,命由长子威武节度副使王延翰为“权知军府事”。十二月十二日,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王。其子王延翰嗣位,自称威武留后。 [26-27] 王审知生前有许多人劝他称帝,但他力排众议说:“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他始终没有为个人割据称霸的野心。

  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称帝,追谥王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福州城北凤池山。长兴三年,改葬莲花山,即今日晋安区新店镇斗顶村斗顶山。后唐朝廷赐谥忠懿,又赐神道碑,命张文蔚撰文。翌年,王延翰谥王审知为昭武王。王延钧即位后,追尊庙号太祖,谥号昭武孝皇帝,陵号宣陵。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来源于觐学网,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王审知是哪里人_王审知后人_王审知檄定八闽_王审知传说_评价王审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梁王在平定七国中居功甚伟,死后梁国分为五国,难逃被削弱的命运

    梁王刘武是汉文帝与窦太后所生的次子,汉景帝刘启和长公主刘嫖的弟弟,早在汉文帝时期就被册封为梁王。

  2. 什么叫「 ”五代十国”?它是怎样形成的?

    在唐末黄巢起义的队伍中,有一个将领叫朱温,他后来投降了唐朝,给农民起义造成极大的破坏。他降唐后,势力逐渐扩大,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藩镇节度使。朱温先是控制了唐昭帝,操纵了中央政权,没过多久,他就废掉了唐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梁,建都于开封,就是历史上的后梁,这一年是公元907年。唐朝近300年的统治到此结束,从此开始了五代十国时期。

  3. 历史上是何人提倡和尚吃素不吃荤的?

    梁武帝之前,中国佛教徒也要吃三净肉。

  4. 这场战役是五代梁晋争霸的转折点,后梁太祖朱温战败后说了句名言

    在历史上,很多时候一场战役就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哪怕之前的优势再大、获胜次数再多,也有可能一场就输个干净。今天我们要说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夹寨之战,就是这样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可能对于很多朋友比较陌生,不过有一首关于此战的诗倒有点名气。

  5. 五代十国第一战神,花15年统一天下,称帝仅3年就败掉天下

    五代十国曾有这样一位战神,他用了十五年几乎恢复大唐天下,但是却在短短三年之内就葬送了自己所建立的功业,上演了一出成与败,转瞬即逝的荒诞剧本。为何又迅速败掉天下?继承父亲遗命,花了15年得到天下自李存勖继承了他爹的遗命之后,日子过的并不是那么顺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一步步开始完成父亲三支箭的遗愿,最终花了15年的时间得到天下。本着不能便宜晋国的原则,朱温亲率大军北上河东,准备攻击晋军后方。

  6. 一臣二仆的时代,乱世王彦章持节忠义,拒绝朝梁暮晋

    「”朝梁暮晋”这则成语出自于五代时期,由忠臣王彦章的一句话演变而来。正如「”岂有为臣为将,朝事梁而暮事晋乎!”,要搞清楚为什么王彦章会说此话,需要对唐朝灭亡后的局势做进一步的了解。自朱全忠建立后梁,中国又进入了多板块的分裂割据时期。在中原大地上项目出现了五个朝代,即梁、唐、晋、汉、周。这些朝代的名字先前在历史上出现过,为了有所区别,增加了个后字,史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稍细一点儿说,朱全

  7. 梁元帝萧绎的外交风云:勾结外患、消灭政敌,也葬送了梁朝江山

    南朝时期的荆州和湘州此战之后,萧绎认识到光凭自己的力量是消灭不了两个侄儿的,必须有帮手。萧绎主动向西魏求和是想要借助西魏力量,消灭两个侄儿,而这件事将会给梁朝带来最大的灾难。梁元帝在位后期的梁朝版图大为缩水梁元帝死后,梁朝与西魏矛盾空前激化。所以说起来西魏才是梁朝的最大敌人,给梁朝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伤。侯景不过,梁朝虽然由于梁元帝的失算,丢失了长江中上游,但就力量对比而言,仍然不弱于西魏或北齐。

  8. 欧阳修气得摔笔,后梁朱温到底有多荒唐?7个儿子为何让养子继位

    导语:公元1054年的一个夜晚,欧阳修老爷子开始撰写《新五代史》,可是在开篇《梁本纪》的时候,欧阳修却气得把手里的笔给摔了,并且大...一声:「”天下恶梁久矣。”01欧阳修为什么如此生气?他到底在生谁的气?这里梁指的又是什么呢?欧阳修之所以生气,主要是因为他所开篇的《新五代史》,第一篇就写到了让他感到十分恶心的人和事情。开篇为《梁本纪》。这里的梁所指的就是灭亡李唐王朝的后梁,也是五代十国中,第一个

  9. 殷商王朝灭亡2000年后,一小国又以「 ”殷”为国名,结局老惨了

    封神知识点:闽国传奇(二)文/王事情凡朝代必有国号,比如成为族名的汉、海外华人的代表唐,《封神演义》中的商、周等都是国号。

  10. 从《八闽通志》中六段记述,看王氏开闽的血腥之路

    封神知识点:闽国传奇(一)文/王事情福建通称八闽,在周朝的时候本为七闽之地,《周礼》有「”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说,七闽即指周所服国数。又指闽越族,传为叔熊之后。《史记》写武王伐纣,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随之,濮即百越,七闽是为百越之一。五代十国时,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一个国家叫闽国,却是由一群河南人所创建。闽太祖王审知有兄弟三人,分别是王潮(又名王审潮)、王审邽、

随机推荐

  1. 曲高和寡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qǔgāohèguǎ【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曲高和寡的故事【例子】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篇》第五回)【近义词】阳春白雪【反义词】下里巴人【相关】百度“曲高

  2. 郭敬明身高被嘲笑 仅高过车门

    有网友在微博贴出一张郭敬明从奔驰轿车走出来的图片,婉转嘲笑郭敬明身高。不过郭敬明倒是很大方,还跟帖作出回应,毫不介意自我嘲笑一把。没想到“奔驰客户服务中心”竟然做出了回复,称该系列轿车身高度为1485毫米。>面对这一系列的调侃和嘲笑,郭敬明却相当大方,不仅自己转发了该微博,还写道:“谢谢奔驰的客户服务。”其实郭敬明这么多年来面对了不少对自己身高的嘲笑,开头一两年会他坦陈有点委屈,但现在都已经能一笑而过。

  3. 宣布的意思

    宣布的意思宣布(动词)正式告诉大家。他宣布了这个消息。(作谓语)颁布颁发揭橥布告揭晓发表通告宣告告示公告发布公布

  4. 圣诞老人从哪进屋的?

    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而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

  5. 沉重的医生手记

    最近两三年以来,学生到医院堕胎的人数是越来越多,特别是寒暑假及国庆、五一假期更是学生堕胎的高峰期,越是偏僻的医院越受广大学生的青睐。国家明文规定医院都要对前来流产的人登记姓名以便核查。在我们的登记薄上年龄小的只有十三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并不少,未成年人堕胎大都是在十五六岁左右。几乎所有的学生堕胎都会谎报名字、年龄、地址。问她的姓名,她说“蓝月亮”。

  6. 测量实习报告总结6篇

    篇2:测量实习报告总结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在读数前必须将水准仪视野的水准气泡调平,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

  7. 梁启超是曾国藩“粉丝” 曾在家书中提及其座右铭

       曾国藩有一句至理名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事实上,这句话并非曾国藩首创,而是清代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送给曾文正公的一句话。道光二十一年,他将自己所著《畿辅水利》及亲笔楷书条幅 &...

  8. 刘邦有几个儿子 刘邦八个儿子的结局怎样历史名人

    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在皇帝里面不算多也不算少,这八个儿子也并不全是刘邦和吕雉所生,此外还有夫人戚氏、薄氏等众多的妃嫔。高祖六年立长子刘肥为齐王,赐予封地七十座城,是刘邦儿子中封王最早也是占地最广的一个,可见刘邦对长子刘肥的关爱。惠帝是刘邦的嫡长子,吕雉的儿子,汉高祖十二年,刘邦驾崩。代王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姓薄。

  9. 《山本》暴露了賈平凹的前現代認知

    趙瑜/文看完《山本》之後,會讓人覺得很絕望。這部作品中,人性愚昧,缺少信仰,所有人活在叢林社會裡,既沒有道義,也缺少光明的理想。幾乎,賈平凹用五十萬字的篇幅來展現一段藏汙納垢的秦嶺生活簡史。而讓賈平凹洋洋得意的內容,差不多是小說中一塊墳地對人世的干預,又或者是一棵老樹對人性的判斷。賈平凹將故事的背景放在了民國時期,詳細時間應該在1921年之後,馮玉祥督管陝西之後的事情。那正是軍閥混戰、匪徒四起而民

  10. 尼古拉二世简介 尼古拉二世人物生平介绍

    难怪乎尼古拉二世曾称皇后为“我绝对信任的人。”尼古拉二世继承亚历山大三世的反动衣钵,在其统治的初年,就制造了一场血腥的灾难。1896年5月18日,尼古拉二世加冕。灾难发生后,尼古拉二世和皇后亚历山德拉依然在当天晚上出席舞会,寻欢作乐,好象未曾有什么事故似的。但是,尼古拉二世对自由派这种温和的请求完全置之不理。>尼古拉二世继续留用大部分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的大臣、官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