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因为颜回天资聪慧,所以孔子对他的教育也是不同的,两人在一起大多都是聊一些高深的东西。有时候孔子对着一帮学生提问时,也只有颜回能够对答如流。孔子与自己的学生,就是这样,情同父子,他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施教...,他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长处,然后激发他们的潜能,他可以算的上是中国历史上,把因材施教应用最广泛的人。

众所周知,孔子一生中,共招收弟子三千多人,其中非常优秀的有七十二人,这么庞大的数字放在现在都同样是令人赞叹的,更别说在古代了。 那么孔子究竟是怎样培养这些学生的,他的教育方式放到现在,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孔子看来怎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孔子影视形象) 接济学生的孔子 有一次,公西华奉鲁国国君之命出使齐国,因为公西华此次代表的是鲁国的形象,所以他不管是穿着,还是交通工具都特别豪华,但是其实,他家境并不好,可以说是很穷。 当时孔子的管家冉有就对孔子说:"公西华现在很风光,但那一切都不是他的,百姓不知就会污蔑他只顾对国家忠诚,却不对父母孝顺,老师,我们要不要接济一下公西华的父母。" (公西华) 孔子了然,立即答应了,并且还告诉冉有,千万不要跟公西华说起这件事,由此可见,孔子很有钱,并且和自己的学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彼此和睦共处,这样的师生关系又怎么不令人羨慕。 而且孔子知道公西华是一个特别好面子的人,所以并不是大张旗鼓的告诉公西华自己做了什么,而是选择默默的给他送到家里,这样懂学生、尊重学生的老师也很难得。 (原宪) 另外还有一个人,孔子最穷的学生——原宪,当冉有成为了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宰之后,孔子就让原宪来为自己管家,一是为了让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从而养活自己,再者也是为了鼓励他相信自己的才能。 这样善于观察人心,体谅人心的孔子,怎么可能不成为圣人,他对学生的接济,不但是帮助了他们,更为自己赢来了好的名声。 夸奖学生的孔子 (《论语》) 了解《论语》的人都知道,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就是颜回,因为他特别有悟性,既聪明又勤奋,所以孔子总是当着很多学生的面,毫不掩饰的夸赞颜回。 因为颜回天资聪慧,所以孔子对他的教育也是不同的,两人在一起大多都是聊一些高深的东西。 而且每次聊到双方感兴趣的点,两人都会有相同的见解,完全可以说是志同道合。有时候孔子对着一帮学生提问时,也只有颜回能够对答如流。 另外,孔子不但知道颜回的能力,更是了解他的性格,当别人都为他"一箪食,一瓢饮"的贫苦生活而感到悲哀时,他自己却是很享受这种有目标的生活。 (颜回) 因为在颜回看来,不管物质的生活到底怎么样,只要自己能够自由的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就是生平最大的乐事,所以学习对他而言,才是生活的全部。 而且颜回对于学习,更多的是乐趣,而不是负担,这也是孔子最喜欢他的地方,因为孔子本身就主张做学问最高的境界是乐,即享受学 ... 过程,他所有的学生中也只有颜回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即便孔子再喜欢颜回,作为君子的他也应该明白反复夸奖一个学生并不是教育他的最好办法,那么他这么做,又有什么用意呢? (颜回) 首先,颜回是一个特别内敛的人,孔子的夸赞除了是发自内心,另外更多的是为了增加他的自信心,而且他每次找的比较对象也都是性格较外向,并不斤斤计较的学生,例如子贡,就是希望通过颜回来督促他们进步。 口是心非的孔子 子路是跟孔子最早的学生之一,年龄也并没有比孔子小很多,他性格大大咧咧,特别直率甚至可以说是鲁莽,每次都不太给孔子面子。 他又是孔子 ... 过最多次的学生,周游列国时,几乎每到一个地方,子路都会被孔子 ... 一次,所以从子路和孔子的相处方式来看,很难看出孔子对这个学生有多喜欢,相反总是觉得孔子不太待见子路。 (子路雕像) 可事实却是,孔子虽然每次都毫不顾忌子路的面子,当着很多学生的面 ... 他,不过也是为了催促他进步,而且当子路真正死后,孔子得知真相后,哭的像个孩子。 公元前四百八十年,卫国发生内乱,当时子路正在卫国当职,孔子一听到战乱,心都纠到了一起,因为他害怕子路会再次鲁莽害了自己,后来孔子的另一个学生高柴逃了回来,却告知孔子,子路在内乱中被 ... 了。 (高柴) 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后,痛哭流涕,一边哭一边念叨着自己和子路平时的过往,这个时候他承认每次 ... 子路也只是为了鞭策他,尽量改变他的性格,以免以后吃亏。 这一年,孔子已有七十二岁了,却承受了这么大的痛苦。 孔子与自己的学生,就是这样,情同父子,他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施教 ... ,他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长处,然后激发他们的潜能,他可以算的上是中国历史上,把因材施教应用最广泛的人。 了解学生的孔子 (冉有) 除去对学生的教育,孔子也是对学生特别了解的一位老师,冉有是理财专家,所以孔子聘任他为自己的管家;颜回是读书专家,所以孔子经常和他讨论诗书经典。 子贡是赚钱专家,所以孔子告诫他不要总是耍自己的小聪明;子路是 ... 专家,所以孔子教他如何有勇有谋,学生的一切举动,孔子都看在眼里,他是真心的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 但是,孔子同样是一位有高要求的人,因为这些人在孔子眼中,如果去做官也都只能是具臣而非大臣,而所谓具臣其实就是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但是没有孔子心目中的最高境界的人。 (孔子雕像) 如果真的按他的标准来说,因为孔子的最高要求是"仁",而他自己都说自己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所以他也同样认为,他的众多弟子当中,其实是没有一个能达到要求的,这就是孔子对于学术严肃的一面。 孔子把"因材施教"四个字应用的活灵活现,他了解自己的学生,更是尊重自己的学生,他把他一生的理想抱负全部教给了自己的学生,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一生"为人不厌,诲人不倦"。
本文标签:孔子因材施教国学颜回儒家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