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作为三国三大战之一,也是世人心中重要转折点的夷陵之战,一直以来都将刘备推上风口浪尖。其夷陵七百里连营,由于三国演义的传播,让很多后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特大的败笔,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看...相后,你会发现,这场大战,就算是换成诸葛亮,也会这么做,而造成对刘备批判颇深的原因,只因此人太会带节奏!

作为三国三大战之一,也是世人心中重要转折点的夷陵之战,一直以来都将刘备推上风口浪尖。其夷陵七百里连营,由于三国演义的传播,让很多后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特大的败笔,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看 ... 相后,你会发现,这场大战,就算是换成诸葛亮,也会这么做,而造成对刘备批判颇深的原因,只因此人太会带节奏! 我们先来看下,史书上是怎么记载「 ”七百里连营”这件事的。 《三国志•吴主传》:「 ”蜀军分居险地,前后五十余营。” 《三国志•陆逊传》:「 ”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 也就是说,刘备率兵东进,前后总共驻扎了五十余个营地,从巫峡、建平到夷陵,延绵七百余里。 「 ”七百里连营”这个说法算是对上了,不过,这五十余个营地,是否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挨个均匀的铺在七百里沿线呢?并不! 《三国志•陆逊传》:「 ”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后《资治通鉴》原文引用) 由此可见,当时刘备的主力军,大概有四十余营,剩下的十余营,才是沿途铺在七百里沿线的。也就是说,「 ”分散兵力”这个锅,刘备是不用背了,其主力军队,都在夷陵一带作战一线。 再反观陆逊一方的情况呢? 从《三国志•陆逊传》里可以得知,陆逊对刘备的这种 ... 部署,是很慎重的,一时间并没有找到合适的 ... ,只是静观其变。其部下将领更是说出「 ”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这样的话,侧面印证刘备的「 ”连营”部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错误!恐怕就算是换作诸葛亮过来,也不会像演义中一样,大肆指责刘备。 不过,说到底,刘备并不是没有犯错,只是犯的错误根本,不在连营上,而是在放弃了水陆并进上,在久攻不下的麻痹大意上,被陆逊发现了漏洞,前后夹击,火攻制造混乱,这才得以大败蜀军。 「 ”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既然如此,刘备的「 ”连营”战略自然没有什么不妥,可为何后人都说刘备不该连营呢?其实,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人的带节奏,这个人就是曹丕。 《三国志•文帝纪》:「 ”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呼!” 后世所有说刘备不懂兵法,连营错误的评价,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曹丕的这句话。可是,细想一下,刘备的 ... 水平就算不是顶级的,但比起曹丕来讲,至少还是绰绰有余吧?那既然如此,曹丕评价的这句话,又有多少真正的意义呢? 可以说,如果不是曹丕乱带节奏,夷陵这一战,刘皇叔固然有错误,但终究不会广泛传播他的「 ”连营”错误。如果刘皇叔有机会,相信他一定会对曹丕说一句:「 ”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
本文标签:刘备诸葛亮三国曹丕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