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回鹘即回纥,由回纥改名而来。汉文史料中"回纥"一词来自古回纥文,回鹘之名来源于部落韦纥、乌护。在唐军与回纥军的夹击之下,叛军大溃,被迫退出潼关,长安即告收复。长安城下的失败,引起了叛军内部的倾轧。安庆绪发兵十余万,布阵于这一地区,企图阻止唐军东进。回鹘一度作为突厥汗国的臣属。743年,回纥汗国灭突厥,统一铁勒诸部,回纥逐渐成为铁勒诸部的统称。回鹘是奴隶制社会,人逐水草而居,其政权组织沿用突厥汗国制度。

回纥人的先祖本称"丁零人""铁勒人"或"赤勒人"、"敕勒人"——那首著名的古诗《敕勒川》,据说就出自回纥人先祖之口。早在公元前3世纪,这支游牧部族便活跃在贝加尔湖以南蒙古高原、额尔齐斯河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的大草原上。几经周折变化,到了北魏,汉文古籍上译之为"袁纥人",而到了隋,又译成"韦纥人"、"回纥人"。 回鹘即回纥,由回纥改名而来。回鹘(拼音:huí hú; ... 尔文:Uighur/Uigur)又作回纥,是中国的少数民族部落。主要分布于新疆,另外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汉文史料中"回纥"一词来自古回纥文,回鹘之名来源于部落韦纥、乌护。 公元755年,唐朝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叛乱。叛军从范阳南下,过黄河,进入中原地区,势如破竹,相继攻破潼关,直逼唐朝都成长安。唐玄宗仓惶出逃四川,太子李亨投奔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不久,唐朝都成长安被叛军攻占,唐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公元756年,李亨在灵武继位,称肃宗。第二年,唐肃宗接受郭子仪的建议,决定调用回纥军队平定安禄山叛乱。回纥这时是葛勒可汗当政,他派自己的儿子叶护和将军帝德率领骑兵四千,赴凤翔与郭子仪汇合。唐肃宗亲自接见帝德,并让自己的儿子广平王俶与叶护结为兄弟。 不久,唐朝军队在陕西境内向叛军发动第一次反攻,回纥军队参加了这次战役。在唐军与回纥军的夹击之下,叛军大溃,被迫退出潼关,长安即告收复。长安城下的失败,引起了叛军内部的倾轧。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谋 ... ,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 收复长安以后,唐朝军队乘胜出潼关。于是,平定安禄山叛乱的第二大战役——新店之役开始了。新店位于河南陕州境内,是通往洛阳的必由之路。安庆绪发兵十余万,布阵于这一地区,企图阻止唐军东进。 开始,唐军郭子仪与叛军在新店列阵,由于叛军依山而战,唐军失利。叛军追唐军而下山,回纥军自南山击其背,唐军回军夹击,叛军逐溃,死伤无数。回纥军队作战勇敢,两唐书描写他们:"……一鼓作气,万里摧锋,二旬之间,两京克定,力拔山岳,气贯风云。"唐朝高度评价回纥军在平定安禄山叛乱中的功劳。说他们"功济艰难,义存邦国,万里绝域,一德同心。求之古今,所未闻也。……蒙犯不以辞其劳,急难无以逾其份。故可悬之日月,传之子孙。" 安禄山叛乱平息以后,唐朝动乱的局面并没有彻底结束,762年又发生了史思明叛乱,回纥汗国又第二次出兵帮助唐朝平定了叛乱。 788年,回纥改名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居住在天山一带。回鹘一度作为突厥汗国的臣属。突厥汗国强盛时,回纥部落臣服突厥。743年,回纥汗国灭突厥,统一铁勒诸部,回纥逐渐成为铁勒诸部的统称。840年,回鹘汗国瓦解,居住在漠北的回鹘部落大部分南下华北,其余部分分三支西迁,其中一支和天山一带的回鹘结合,还有部分回鹘部落依附黠戛斯。 回鹘是奴隶制社会,人逐水草而居,其政权组织沿用突厥汗国制度。回鹘人通行回鹘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回鹘人最初使用突厥文字,后来使用回鹘文,也使用汉文。 公元840年回鹘政权被黠戛斯(今柯尔克孜族之先人)推翻后,大部分回鹘人向西迁徙。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一支迁到河西走廊成为今天裕固族的祖先;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番)。西州回鹘又向西发展,以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一支走得很远,远徙到塔里木西缘直至中亚,与当地突厥人、葛罗禄人、粟特人、样磨人等联合,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喀喇汗王朝。 元代,回鹘,被称为"畏兀儿"。 西迁之后,回鹘人又逐渐融合了当地土著如高昌人、龟兹人、于阗人等,还有突厥人、 ... 、蒙古人,等等,慢慢形成了今天的 ... 尔族。而" ... 尔",是1935年才定下来的名称。 ... 尔"是 ... 尔族自称"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拉施特《史集》第1卷)和"凝结"的意思。在我国历史上,历代汉文献对 ... 尔族的称谓,在书写上,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本文标签:回纥人回鹘唐朝历史安禄山突厥郭子仪安史之乱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