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孔府旧藏的半部《康熙字典》

孔府旧藏的半部《康熙字典》

  中国的藏书文化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有过许许多多的藏书大家和藏书楼。如清宫的“天禄琳琅”、民间的“天一阁”“铁琴铜剑楼”“过云楼”等等。这些藏书楼现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令人困惑的是,历史上儒文化正宗、藏书历史最为悠久的曲阜孔府的藏书,相对名气却不大,今人也几乎见不到孔府藏书的遗存。

  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孔子历代嫡长孙世袭居住、奉祀先人的“圣地”,曾汇聚了宋元明清几十位“衍圣公”,有诗书“天下第一家”之称。孔府藏书的历史十分悠久,孔子本人和他的后裔称得上最早的藏书家。“鲁壁藏书”更是千古传颂的佳话。孔庙内“奎文阁”藏书楼始建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是现存最早的藏书楼。到了清乾隆时期,孔府藏书已极为丰富,当时不算“奎文阁”藏书,仅孔府内孔子第69代孙孔继涵的个人书斋“微波榭”就有藏书数十万卷。但后来在清咸丰年间的一场规模空前的捻军与清军的大战中,孔府藏书绝大多数毁于战火。今天,人们参观孔府、孔庙,看到的“奎文阁”已是一座空楼。能见到的历代孔子嫡传子孙(衍圣公)的遗物也大多是此后的孔子第76代孙孔令贻(同治朝“衍圣公”)、第77代孙孔德成(民国时期的“衍圣公”“奉祀官”,曾任台湾省中央考试院院长,现居台湾省)的旧物了。虽然解放后经国家征集和调拨,有一些散落的孔府旧物得以回归故里,但那些易毁损的古籍书画等纸质文物都难以再现。上世纪80年代,笔者在重新检点“文革”后幸存的古书时,发现一部清初康雍时期孔府的旧藏古籍。经考还是建国后在民间极为罕见的孔府藏书。

  发现的这部孔府藏书是清康熙、雍正朝孔子第68代孙使用过的殿版《康熙字典》。全书共42卷,分40册线装,书前有御制序,半页版框19.5X14厘米。版框、字体、样式都显示其为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武英殿的初版本。孔子第68代孙名孔传铎,号振路,字牖民,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喜读书,工文词,精研博学。康熙年间赐二晶冠服。雍正元年(1723年)袭封“衍圣公”,位居一品。雍正十三年卒。而《康熙字典》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因此,认定它是这个时期孔府的旧藏,时间上是吻合的。而且依其朝廷一品大员,文官之首。孔子嫡传子孙的身份,这部字典还应是成书后皇帝颁赐大臣的内府本。

  这部《康熙字典》有一奇特之处,就是整部书的版式、开本、封面完全一样,但内页纸质不同。严格地说属于孔子第68代孙的只有半部,正好是42卷的一半,共21卷。这21卷全为洁白坚韧的上等开化纸印成。每册卷首钤有规格为3.6X 3.6厘米的“至圣六十八代孙”朱文印。其余一半为普通黄色皮纸,无“至圣六十八代孙”印。该典钤印不循一般藏书钤印规矩,从卷首下方盖起,而是大气堂皇盖在正中。。印章的印式也卓然不群。“至圣”二字居中,透着一种神圣肃穆之气。此种制式在儒家崇尚“长幼有序,嫡庶有别”的礼义氛围下,非孔子的嫡传子孙莫属,绝非一般孔姓后人能僭越使用的。

  这部《康熙字典》在近300年的岁月里看来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展卷洁白如新,书页上没有任何污损和乱涂乱画。但有一特别之处,就是在钤印“至圣六十八代孙”的那半部中,凡出现孔子名讳“丘”字,都用朱笔另加“耳”旁,改为“邱”字。经考,清初避讳较松,《康熙字典》成书时,仅对康熙皇帝本人名字“玄烨”的“玄”以缺末笔的方式避讳。雍正登基后,严格了避讳制度,除规定需避皇帝讳外,还专门下旨,规定须在孔子的圣名“丘”字上加上耳旁避讳。看来,这应是圣人后裔奉旨改笔。否则,绝不会在钦定御制的书籍上随意更改。

  一部大书因缺卷后人找来同种异版拼配凑成完帙的,在古书收藏中并不罕见。如著名的“百衲本”《史记》就是如此。奇就奇在这部《康熙字典》一半开化纸,一半黄皮纸,但它们的封面、开本、装订却又不差毫厘,显然是同一版、同一批印刷、同时装订成书。但为何精品纸、普通纸各占半部?是古人故意为之,还是后人无奈之举?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它是不是作为某种信物一分为二,还是另有寓意?儒家早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是否也有“半部《字典》通古今”之喻?这些不解之谜,留给今人无尽的遐想空间。

  孔府作为仅次于皇宫的藏书重地,其介乎于官藏和私藏之间的独特身份,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含量都胜过一般的民间藏书。孔府藏书正经历了宋元明清四朝800多年都得以保存,最后却在晚清一场战火中大多毁失,不能不说是中华藏书文化的一大损失。而此部清初孔府所藏《康熙字典》能逃过大劫幸存下来,实属幸事。不知这部孔子第68代孙旧藏字典的另一半是否尚在人间,如有朝一日能够延津复合以为全璧,那可真称得上一段书林佳话。

  编辑:朱磊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孔府旧藏的半部《康熙字典》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6.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7.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8.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9.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10.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随机推荐

  1. 关于高斯的故事

    高斯不到20岁时,在许多学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于高斯接二连三的成功,邻居的几个小伙子很不服气,决心要为难他一下。在小伙子为能难倒高斯而得意之时,大街上的围观者越来越多。大家兴趣甚浓,都在想着法子,但无济于事,除了摇头自嘲之外,只好把期冀的目光投向高斯。高斯的确气恼,但他仍克制住,不受围观者嘈杂吵嚷的影响而冷静思考。

  2. 梦见海边

    周公解梦梦见海边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海边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图】三中历国史最为悠久的吴国的故事【图】

    历史认知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三中历国史最为悠久的吴国的故事”的详细内容!吴国,作为三国时期三大国之一,自然有它的强大之处。吴国在三国时期演绎着重要角色,斗智斗勇的一个个故事传说让人刮目相看。曹操控制的许昌朝廷拜其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刘备称帝后,即以复仇之名向孙权发动夷陵之战。战争结束后,蜀相诸葛亮遣邓芝出使吴国,吴蜀恢复同盟。

  4. 阅微草堂笔记

    这个人第二天就搬到另外一个房间,与他隔远一点。因此,这个狐狸不守本分得来的,还是会失去;自己守本分苦练成的,则不会失去。

  5. 朱元璋得知死囚姓氏为何给他免死五次呢 只因为他姓范

    朱元璋得知死囚姓氏为何给他免死五次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朱元璋听了这个犯人的身世之后,当场给他赦免死罪,而且还多给了他免五次的特权,在明朝有个人叫范文从。朱元璋一听到他的姓氏和籍贯之后,又向他确定一下,问他是否是范仲淹的后代,没想到还真是。范文从直言相谏不怕死的精神,是被朱元璋所尊敬的。

  6. 一段会说话的木头

    有一天,在樱桃师傅的木匠铺出现了一块会说话的木头。>“我想要一段木头,您可以给我吗?”>听到这话樱桃师傅实在太高兴了,他马上把那块奇怪的木头送给了杰佩托:“谢天谢地!或许您能用得上它。”>杰佩托高兴极了,他又发誓自己要和老木匠做一辈子的好朋友,然后就拿着木头欢天喜地地回家去了。>杰佩托一回到家就马上拿出雕刻刀,聚精会神地刻起小木偶来。

  7. 随车提供

    一个人看中了广告中说的一种新颖美观的自行车,专程找到登广告的那家商店,但挑选时发现实际出售的自行车上没有车灯,而广告中却是有的。顾客要求店主给安装上,店主不愿意,说:“这灯是额外赠送的东西,没有计入车子的售价内。”店主却振振有词地反驳道:“广告里还有一位骑在车上的女郎呢,难道我们也要随车提供一位吗?”

  8. 三求观音的故事

    有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次日,这人又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

  9. 五种食物能消暑

    茶:食盐6毫克,茶叶5克,加开水500毫升冲泡,凉后饮之,可祛热解暑、补液止渴、补充电解质。

  10. 巧置办公室风水为自己解压

    假如在个人方面和工作中都找不出问题所在,那这个时候,你应该考虑一下是否你的办公室风水出现了问题。今天潘教授就介绍一些办公室里的“解压”风水布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尤其是命中缺火缺土的人,不妨在你的办公室内摆上一尊开过光的腾空飞马,再结合命理进行风水布局,很快就可以见到效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