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到正仓院看唐朝家具用正仓院宝物模造品复原的圣武天皇书房陈设正仓院:日本奈良时代的仓库。这一年,圣武天皇驾崩,光明皇后在举行49天的法会之后,将天皇日常用品及珍藏物品交东大寺保管,东大寺把这批遗物收入正仓院。此后,诸如东大寺大佛落成仪式上使用过的各种物品及信徒捐献物等,也收入正仓院。正仓院正仓院宝物中,家具是一大宗,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圣武天皇宫中御物。
到正仓院看唐朝家具(1)
用正仓院宝物模造品复原的圣武天皇书房陈设
正仓院(Shoso—in):
日本奈良时代的仓库。在今奈良市。始建于8世纪后半叶。位置在东大寺大佛殿西北面。属于“校仓造”结构,即不用柱子,而是将三角形木材搭成“#”形并不断叠加的建筑样式。现存的正仓院全部为木构建筑,屋顶为四阿式,内分北仓、南仓和中仓。756年开始启用。这一年,圣武天皇驾崩,光明皇后在举行49天的法会之后,将天皇日常用品及珍藏物品交东大寺保管,东大寺把这批遗物收入正仓院。此后,诸如东大寺大佛落成仪式上使用过的各种物品及信徒捐献物等,也收入正仓院。这里的收藏品数量大,种类多,有许多是从中国及亚洲各地传入的,对研究当时日本的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正处于席居时代和垂足时代之转折的唐朝,虽然高型坐具已经出现,但室内陈设大多仍以可移动的屏风、床榻、几案、箱柜为主,生活起居主要在抬高的床榻上进行。唐代家具传世者无一,欲了解唐人家具陈设情况,基本只能借助绘画、出土壁画等图像资料以及少量出土模型。幸运的是,日本正仓院恰好保存了一批时代大约在盛唐的家具,种类包括屏风、几案、床榻、椅子、双陆局、棋局、箱柜等等,几乎囊括了唐代家具的所有种类,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一窥盛唐风貌。
奈良东大寺为日本华严宗大本山,是日本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741年,圣武天皇下诏,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仿唐式修建宏大的东大寺。1180年东大寺遭兵火烧毁后,南宋工匠陈和卿应日僧重源之邀主持重建。陈和卿为闽浙人士,所以东大寺重建样式宋代福建风格浓郁,被称为“大佛样”(又称“天竺样”)。而后虽又屡重建修缮,但基本特征做法依然保存下来。
日本奈良东大寺 江户时代重建的大佛殿
东大寺大殿西北有正仓院,始建于702年,是东大寺保管宝物的敕封库。其构造为校仓法,即干栏井干式,是日本最早最大的校仓造建筑。屋顶四阿,面宽33米,进深9米,四墙以三角形切面木材横叠而成井字形,屋基高高架起,离地面3米高。仓内从左往右依次分为北仓、中仓、南仓。
天平胜宝八岁(即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圣武天皇驾崩,光明皇后将其生前常用喜爱之物以及大佛开光仪式时的佛具、器物分五批捐赠给了东大寺,珍藏在正仓院中。此后,又陆续有各种宝物和信徒捐献物收入。这些收藏品数量大,种类多,各种衣物、乐器、家具、兵器、佛具等各种宝物约9000多件。除了本地制造,还有不少是从唐朝以及亚洲各地输入品,约有1000多种,因为良好的保存环境和严格的保护制度,使我们在千百年之后还可见到这些传世的唐代珍品,这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绝无仅有的情况。
明治时代,整个正仓院包括其宝物从东大寺单独划出,由皇室保管,后被作为国家财产由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管理。1953年、1963年又在旧库西南新建两幢钢筋水泥新仓库,文物大多被移入新仓保管,依然延续原本的三仓位置摆放以方便管理。正仓院平时不开放,其宝物常人难得一见。宝库严守古来入秋曝凉之传统,于每年秋天进行开仓仪式,开封、检点、调查、晾晒和修复。1946年以来,为向广大民众和世界学者展示这些8世纪瑰宝,宫内厅开始借每年的秋曝,取出数十至上百件宝物,在奈良县国立博物馆举办一年一度的秋季“正仓院展”,为期仅两周,使得古代神秘罕见的内府御用宝物,得以公开。每次选择的展品,均有数件从未面世之精品,所以每逢正仓院展,日本以及世界各地人们纷纷蜂拥而至观摩。
正仓院
正仓院宝物中,家具是一大宗,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圣武天皇宫中御物。奈良天平时代正值日本开始大规模汉化时期,这些家具的来源,或随遣唐使输入,或从新罗辗转而来,或由渡海归化唐人工匠 ... ,或由日本工匠仿制,与唐代样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传来的这批家具,也奠定了后世日本家具样式的基础。
昭和二十一年(1946)第一回正仓院展入场券
天平胜宝八年 《国家珍宝帐》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