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汉武帝时期,匈奴发展迅速,逐渐强盛起来,在祁连山一带抢占牧场,侵扰汉民,抢夺妇女、财物、牲畜,蚕食汉朝领土。汉武帝命令霍去病讨伐匈奴。霍家军不负众望,仅用六天就将匈奴逐出祁连山脉一千多里。

汉武帝时期,匈奴发展迅速,逐渐强盛起来,在祁连山一带抢占牧场,侵扰汉民,抢夺妇女、财物、牲畜,蚕食汉朝领土。汉武帝命令霍去病讨伐匈奴。霍家军不负众望,仅用六天就将匈奴逐出祁连山脉一千多里。 《汉书》记载:元狩二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转战六日,过焉支山有千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 ... 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 霍家军夺回了失去的疆土,斩 ... 擒获了匈奴首领,消灭了将近9000名匈奴士兵,可谓战绩显赫,匈奴哀叹道:「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这首诗写得很直白,霍家军攻占了祁连山,让匈奴失去了大自然赐予的水丰草美的天然牧场,牲畜失去了优质的繁衍场所;霍家军夺取了焉支山,让匈奴的妇女没了颜色。为何匈奴「 ”妇女无颜色”,是霍家军以牙还牙侵扰匈奴妇女,使其无颜色?还是霍家军作战威猛,匈奴妇女吓到脸色苍白无颜色?让人浮想联翩,其实不是这么解释,理解这句诗,首先需要搞清楚焉支山。 焉支山,是匈奴语的音译,因此史书中有很多名字,比如燕支山、阏氏山、胭脂山、燕脂山等,这些名字都来源于山上盛产的一种叫做「 ”红蓝”的植物,俗名又叫胭脂花,匈奴人称其为「 ”阏氏”、「 ”焉支”等,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 花下作多刺,花出大。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又作胭脂。 这种植物的花朵很大,颜色鲜艳,附着力强,花朵晒干后,既可以当作染料,又可以制成胭脂。是当地女人们化妆时将干花瓣 ... 的颜料涂在脸颊上,面若桃花,润泽靓丽,是天然的化妆品,深受妇女的喜爱。特别是匈奴妇女,在「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上,风吹日晒,脸部皮肤干燥枯黄,对化妆品依赖性很大。 《匈奴列传》记载:「 ”匈奴名妻曰‘阏支’,言其可爱如胭脂也。” 从记载可以看出,焉支花已经融入匈奴人的日常生活,将妃子起名阏支,表达可爱至极,匈奴妇女对这种天然化妆品喜爱和依赖程度非常大。失去焉支花的主要产地焉支山,意味着匈奴妇女面部化妆品的供给链断裂,只能在猎猎风中展示其枯黄的面容。 霍家军军纪严明,不会像匈奴士兵一样抢夺妇女,劫掠财物。霍家军西征夺回了失去的疆土,不但稳固了国防,而且对中原和匈奴人的生产、生活和发展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本文标签:霍去病陇西焉支山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