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古时候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常看古装电视剧的老铁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位英雄好汉叫上一坛好酒,切上两斤牛肉,然后再甩出几锭银子,霸气侧漏。 但这样的情节在古代并不靠谱,要知道在古代黄金白银都是贵金属,夏商周时候的交易还大都以物换物,或者用贝壳、盐、茶等稀罕物作为交易货币,到了冶铁炼铜技术成熟时,铁制铜制钱币开始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所以古代大部分的交易场景,还是已这类货币为主。 其实古代的银价并不是固定的,那这些不靠谱的电视剧场景背后,古代的银子实际上等价于多少现代的人民币呢? 汉代银价 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千。(《汉书·食货志》) 根据《食货志》记载,汉代的朱提银成色好(产于朱提山,包括今昭通、鲁甸、永善3县沿金沙江、牛栏江流向的山脉),8汉两为1流,价值汉五铢钱1580枚,其他的银子8汉两,价值1000汉五铢钱。 从已发现的海昏侯墓出土的黄金重量可知,汉代一斤为16两,则1两=15.43克或15.625克。朱提银1两=197.5五铢钱,其他银子1两=125五铢钱。 不过,从汉代一直到唐宋,白银一直不是流通货币,只是一种贵金属,这种贵金属的官定价格,实际上与实际流通计价的铜钱的「 ”购买力”是直接挂钩的,而铜钱的铸造流通量,哪怕在一个王朝的几百年内,也是不同的。 所以,除了用米价进行约略折算,没有任何可以贯穿2000年的一般等价物,而历史记载的米价又和货币量、地区、丰欠、消费人口直接相关比如: 汉文帝时,粟至十余钱。(《史记·律书》)今张掖以东,粟石百余,刍藁粟数十……本始中,金城湟中,谷斛八钱。(《汉书·赵充国传》,宣帝时事)元康四年,比岁丰,谷石五钱。(《汉书·宣帝纪》,宣帝时事)永光二年,是时岁比不登,京师谷石二百余,边郡四百,关东五百。(《汉书·冯奉世传》,元帝时事) 需要注意的是,汉文帝时用三铢钱,汉武帝后才行五铢钱,而五铢钱铸造了一百多年才280亿枚。在宣帝、元帝时代,五铢钱的货币供应量实在不多,边地谷价便宜,很大成分上来自于「 ”钱荒”,即「 ”钱贵物轻”。 如果按照宣帝时面临羌人战争时的标准,张掖以东的粟价,则1两它银也不过买1石粟罢了。 汉制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120斤,则汉代一石粟相当于今天30千克,也就是60市斤小米,三解到京东上搜了一下,最便宜的小米1市斤(500克)价格是6.8元。 也就是说,汉代1石粟=408元人民币,当然,这是精小米,古人算一般称量为原粮,还要削掉一定比例,此处先忽略了。 由此大体上可知,西汉1两白银=408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25.5元人民币。 同样的算法,以宣帝丰收时粮价为准。则1两银=125钱=25汉石=1500市斤小米,则为10200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661元人民币。要注意的是,上述价格等于差了25倍,这种数据的差距,在相关记载中毫不少见。 唐、五代银价 唐代用银的记载和考古发现的银饼、银铤不少,不过主要是皇室赏赐和折算「 ”轻货”(体积小、价值高,利于长途运输的货品)顶租庸调,使用时也往往是以重量计量,也因此成为一种财富储备。 黄金一斤为饼,百饼为簉,至有百簉。银五倍之。(《南史·武陵王纪传》) 这种熔金为饼的储藏财富,这是汉晋南朝以来的传统,只是考古所见的唐代银饼要小得多,最大的约为唐代50两,小的也有10两规制的,可见并没有形成固定形状的银币,仍为「 ”轻货”用。 至于具体的与商品挂钩的银价,则记载更少,只能以唐之后五代十国的后蜀为例了: 伪蜀广政中,凡银一两, 直钱千七百。(《续资治通鉴长编》) 此时的后蜀也通行的是唐代开元通宝钱的规制,粮价如下: 孟昶广政十三年,是时蜀中久安,赋役俱省, 米斗三钱。(张唐英《蜀梼杌》) 10斗1石,则蜀国1石米为30钱,五代一斤合596.82克,一两合37.30克。1700钱可换56.67唐石=6800唐斤大米=8116.752市斤大米。假如以500g大米最便宜的是4.8元,则总数为38960.41元人民币。 即唐代、五代十国时1两白银约等于38960.41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1044.51元人民币。 北宋、南宋银价 咸平中,银两八百,金两五千。(《续资治通鉴长编》)(景德四年)诏河东路所辞戍兵白金每两直以一千为限。(同上)(熙宁八年)蜀州。银每两官折二贯三百文足,市价一贯六百文,九年,银每两官折二贯二百文足,市价一贯四百文。(政和六年)官中支钱此曹,每两请官价钱一贯四百文足。 这是从北宋真宗朝到北宋徽宗朝选取的几个数据,基本上,银价在不断上涨,当然,北宋的货币投放量也不断增加,仍面临「 ”钱荒”。 看看米价: 景德四年,诸路丰稔,淮、蔡间麦斗十钱,粳米斛二百。熙宁七年,以上等粳米每石为千……中等粳米斗为钱八十五文,零粜与贫民。政和五年,白米市价为百二十。 真宗朝,1两银子只够买米4——5斛,最多716.18市斤,*4.8元/市斤=3437.664元人民币,1克白银=92.1625元。 神宗朝,1两银子只够买中等粳米2.7石,386.73市斤,*4.8元/市斤=1856.304元人民币,1克白银=49.7668元。 徽宗朝,1两银子够买白米1.16石,139.2宋斤,166市斤,4.8元/市斤=796.8元人民币,1克白银=21.3619元。 南宋的折银价相对稳定,绍定元年(1228年)前,银1两折钱多为三贯三百文。 德祐元年(1275年),银每两一十四贯二百八十五文,银每两价钱七贯三百六十文。 再看米价: 嘉定十六年(1223年),和籴米石,每石计官会三贯七百五十文。 德祐元年,麦每石三贯七百三十。 也就是说,南宋宁宗、理宗时代,银1两,折米1石左右(以纸币会子计价,实际上,白银比纸币吃香),也就是说,1两银子够买米1石,143.23市斤,*4.8元/市斤=687.504元人民币,1克白银=18.43元。 南宋末年,银1两,折麦3.8297石,548.55市斤,京东的小麦粉是3.7元/市斤,即2029.64元,1克白银=54.4142元。 当然虽然已经尽量寻找时间贴近的对应物价数据,但是以上数据仍没有考虑上述几个时代粮食计量单位的「 ”石”和重量计量单位的「 ”石”的具体区别只是简单计数,同时,在古代其实没有标准的一两银子,因为古代银锭都是要现称的,并非标准两,没有标准的银元。所以以上只能算是一个估算。

古时候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明朝白银货币化:中国传统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在和世界各国的贸易不断发展过程中,白银最终成为了中国的主流货币。明朝时期是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关键时期,和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密不可分。白银货币化反映了中国和世界市场的接轨开始,也反映了中国商品经济出现了新变化。元朝纸币明朝初期,为了改变元末货币混乱的局面,于是统一使用铜钱。

  2. 王莽真是个"穿越人"?

    如果说古代真的有穿越者,那王莽一定是嫌疑最大的那个人。自从王莽改制以来,历代史学家对王莽的争议就不绝于耳。有人说他是富有远见的改革家,也有人说他是充满了现代思维的穿越者。

  3. 丝绸之路上卖出去丝绸茶叶和瓷器,却收回了白银和 ...

    在远古时候,丝绸成为东西方之间交易的第一座桥梁。

  4. 左宗棠穿越「 ”死亡之海”收复和田:驱逐5千外国人,缴获白银3万两

    和田,新疆最南端的一个城市。这里古称于阗,是盛产美玉的地方。

  5. 中国对外贸易史上辉煌的一页,三亿两白银涌入中国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因此,在明朝以前,中国用于货币的贵金属一直处于比较匮乏的状况。不过这并不是我国的骄傲,是不得已而为之。最早的纸币交子可因为没有足够的硬通货,直到明朝初年,宝钞还在流通使用。但是,到后来,我们惊奇的发现,明朝成为了银本位的国家。银子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通用货币,纸钞已经无声无息的退出了流通领域。

  6. 许景澄,四十万两白银与八国联军侵华

    说的是清朝的许景澄,四十万两白银,八国联军侵华的故事。被慈禧里通外国罪。徐景澄因在俄国存有四十万两白银。故通报朝廷,取出在俄国的白银。1892年,沙俄出兵侵占中国新疆帕米尔地区,他曾作为中方谈判代表,据理驳斥沙俄侵略行径,俄军拒不撤退。1898年,许景澄代表清...与沙俄议定,在边界未划定前双方军队维持现状。许景澄往来于彼得堡、哈尔滨之间,为签订协议奔波。1898年8月28日,许景澄参加了中东铁路开工典礼。

  7. 钱币收藏(一二一)——北魏「 ”第一钱”太和五铢钱

    ★北魏北魏,是鲜卑族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重建代国,自称代王,定都盛乐,同年四月,改称魏王。

  8. 大明朝官吏 ... 多少钱就会被处死?

    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2.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5500-6000元的购买力,一文铜钱就是6元人民币。到了明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普通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因此得出明朝一两银子约合人民币900到1000元之间,一文钱相当于1元人民币。

  9. 清末「 ”七年重建海军计划”差点吓倒对手

    进入近代以来,海军就是花大钱的军种。甲午海战,基本是东亚两国钱包厚度和采购力的比拼。因为两国都是从欧洲的英德等国订购新式铁甲舰。本来清朝下手订购比较早,订购的铁甲舰吨位也比较大。曾有明显领先对手。反倒是日本方面。拿出全部财政收入的接近一半拼命订购新舰。大东沟海战中的吉野舰,本来和致远舰就是同一个英国海军工厂出品的同一套图纸的先后升级版。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到了清朝要灭亡的前几年。

  10. 大开眼界!第一套人民币票样图案,最大面值是50000

    第一套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由新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印制发行的法定货币,只有纸币,共有12种面值: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同时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

随机推荐

  1. 明朝被朱元璋清洗掉的三大开国功臣!纵然明智,又又何用?

    纵然明智,又又何用?后来,朱元璋将无行军打仗之功的李善长喻为“萧何”,列为开国功臣之首。开国之初,明朝的大小事务几乎都有李善长的一份功劳。>但是,能跟李善长竞争明朝开国第一文臣的,其实还有二人。他是朱元璋亲自认证的“开国文臣之首”。>3>和宋濂同时被朱元璋征召的浙东名士,还有刘基。两军大战正酣时,朱元璋听从刘基建议,命常遇春诸将横街湖面,断绝陈友谅军的退路,又分兵断其粮道。

  2. 海涛法师:贩卖贫穷

    某天早上尊者迦旃延出外宣导佛法,经过河边时看到一位老妇人蓬头散发,泪流满面,手中拿着一个瓷瓶在河边取水,一边悲伤的放声痛哭。>尊者迦旃延说:「你如果要摆脱贫穷,必须先布施给我。」>老妇人听了吓一大跳,回答:「我这么穷,哪有什么东西可以布施呢?」>尊者迦旃延便拿一个钵给老妇人,说:「你拿这个钵去装一点干净的水来。」>老妇人便照做取水,回来恭敬的把钵捧给尊者迦旃延。

  3. 每饭不忘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ěifànbùwàng【解释】指时刻不忘。【出处】《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例子】【相关】百度“每饭不忘”

  4. 2012财神爷摆放位置

    财神爷摆放位置是怎么样的?①文财神可以单独供奉,也可以福禄寿三星与财帛星君一起供奉,也可以与一位武财神一起供奉,但不宜与二位武财神一起供奉。文财神的供奉一定要摆在吉位,切勿在凶方供奉财神,否则破财兼有是非。因为文财神是天上的神仙,祭品放些甜点、鲜花和小饰品即可。

  5. 又一重大成果!甲午沉舰定远舰沉没位置基本确定,就在威海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所有中国人必须铭记的日子。昨天,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消息传来,在朋友圈刷屏。甲午沉舰定远舰沉灭位置基本确定,就在山东威海!

  6. 蛙背上的骑手

    >吹牛鬼马丁大笑起来:“哈哈哈!木棒?带木棒做什么?田里的青蛙如果真的象野猪那么大,我就骑到它们的背上去,空手把它们的脖子拧断。”走着,走着,蛙王忽然一下子跳到了马丁前面的河岸边。这下,马丁可高兴了,他真地跳到了蛙王的背上。他更加拼命地挣扎着,想从蛙王的背上逃走,但他已被蛙王紧紧勾住了,一点办法也没有。>当他们看到马丁真的骑在一只巨大的青蛙背上,在河面上游动时的那副熊样时,都禁不住笑了起来。

  7. 梦见天然金块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在梦中,天然金块是人生失败的象征。从精神层面上分析,梦见天然金块是知识、权力、超意识本领的象征。如果梦见自己赠送他人天然金块,则说明做梦人有试图控制他们的欲望。如果男子梦见自己拥有大量的天然金块,则暗示著做梦人会因为自己的贪财而遭遇到灾难。梦见雕塑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8. 周公解梦大全 梦见草梦见含羞草 –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梦见草梦见割草:梦见草,就预示著长寿。青草细细长长的,象征人的寿命。梦见割草,意味着受贫寒所迫,将减少寿命。梦见别人扛着青草来到自己面前,则是发财的征兆。梦见随风摇曳的小草身边容易出现奇妙的怪人喔,或是发生不可思议的怪事,还好这些对你都不至于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周公解梦梦见含羞草:梦见含羞草你心中有一股强烈的企图心,想要闯出一番成绩,让周遭的亲朋好友都对你刮目相看。

  9. 去长安杜陵,寻历史遗痕,汉宣帝为什么会葬在这里?

    公元前49年(汉宣帝黄龙元年)十二月,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驾崩,其长子刘奭继位,公元前48年(汉元帝初元元年)正月刘询葬于长安城东原上,这个地方便是今天的杜陵。初冬的杜陵有点萧瑟,游人比较稀少,由于冬天的缘故,不少林子已经凋零。主干道上飘落着黄色的叶子,宁静中似乎可以听到悠长的历史呼唤,处处都能闻到大汉遗风的味道……大汉上林苑卧石01主要看点杜陵也是西安比较冷清的一个景区,是离主城区较近的帝王园林和

  10. 肩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肩”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肩”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赐墙及肩——比喻才学浅陋。 接踵比肩——踵:脚后跟。脚跟相接,肩膀相碰。形容人很多,相继不断。 谄笑胁肩——讨好地强装笑脸,缩敛肩膀。形容阿谀逢迎的丑态。 击毂摩肩——形容车马众多。 履足差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