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现实生活中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真糊涂,懵懵处世,与生俱来;一种是装糊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现实生活中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真糊涂,懵懵处世,与生俱来;一种是装糊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而在古代官场信奉「 ”难得糊涂”哲学的也无非是两种人:一种是一些有能力的官吏,在无法施展政治抱负时,往往会采取这种处事态度来应对;另一种是能力很差的庸官,乐得整日糊里糊涂,以此明哲保身。 宋代有一位高官名字叫吕端,他的「 ”糊涂”境界却非同一般, ... 曾夸他「 ”吕端大事不糊涂”,其实这句话是有来历的,据《宋史·吕端传》载,宋太宗曾说:「 ”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该糊涂时要糊涂 吕端果真是小事犯糊涂吗?不妨看看吕端做过的那些小事: 至道元年(995年),宋太宗将吕端提升为宰相。他没有沉浸在高升的喜悦中,而他的三板斧竟然是放权和让位。当时名臣寇准担任参政知事,即副宰相。寇准是个办事干练、很有才能的人,但是他性子有些刚烈。吕端担心自己当了宰相后寇准心中会不平衡,怕影响工作,他请太宗另下了一道命令,寇准和他轮流掌印,领班奏事,并一同到政事堂中议事。后来,太宗看寇准处理政事不如吕端精干,又下诏:朝中大事要先交给吕端处理,然后再上报给太宗。但吕端遇事总是与寇准一起商量,从不专断。过了一段时间,吕端又主动把相位让给了寇准,自己去当了副宰相,有让吃让穿的竟然还有让官的,大家自然认为吕端「 ”糊涂”了。 由于大家经常说吕端「 ”糊涂”,在他刚刚担任副宰相的时候,一个小官听多了这些「 ”糊涂”的传闻,认为他就真糊涂,对他就有些不服气,不屑一顾地在大庭观众之下说,这个人竟也当了副宰相了?吕端的随行人员听了很刺耳,要问那个人的姓名,看看他是干什么的。 吕端制止说,不要问,你问了他就得说,他说了我也就知道了,而我一知道,对这种公然侮辱我的人也会终生不能忘,刻意地去报复对我来说我做不到,但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涉及他,撞到我手里,想做到公正对待也一定会很难,这就会折磨我。所以,我还是不知道的好。吕端这种君子不念恶,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举动,本来是他自我修养的高尚境界,但在世人眼中,自然又被看成了「 ”糊涂”。再加上他为官非常清廉,从来都不置产业,还常常拿出自己的一些俸禄周济照顾别人。他虽然以宰相之尊,家里的日子却过得很困难,这在常人眼里不是「 ”糊涂”是什么? 大事不能糊涂 然而「 ”糊涂”的吕端却具有很强的政治才能,在各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一点也不糊涂。北宋的开国宰相赵普曾这样评价他:得到褒奖不曾高兴,遇到挫折不曾害怕,具有宰相的气度。 当时,西夏李继迁对抗朝廷造反,宋廷出兵攻打西夏,捉住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想把她 ... 了,以儆效尤。当听说此事后,为了维护国家安定的大局,在皇上没有召见的情况下,吕端却主动上朝奏本,提出不要斩 ... 李继迁母亲的意见。宋太宗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问他该当如何处置呢?吕端经深思熟虑说,可以把她放到延州去,派人好好护养着她,来换取李继迁回心转意。即使李继迁不马上就降宋,也可以拴住他的心。 宋太宗就采纳了吕端的意见,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李德明感念宋廷厚待他祖母的情分,暂时归顺了宋朝。此计一举多得,既让李继迁不敢轻举妄动,又给宋廷以息兵喘息的机会,还利于西北边境稳定。 后来,宋太宗去世,在拥立太子赵恒继位的问题上,吕端没有辜负太宗给他的「 ”大事不糊涂”的评价,勇敢地站出来维护太子。 至道三年(997年)二月,太宗病危时,宦官王继恩暗中串联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并与李皇后一起暗谋,打算废掉太子赵恒,想让长子赵元佐即位。吕端入宫探视太宗病情。看到生命垂危的太宗左右只有王继恩和李皇后,却不见太子赵恒。他担心王继恩别有它意,急忙回府写了封密信,让赵恒赶快入宫,以防不测。 正在这时,太宗驾崩了,王继恩来到中书省通知吕端入宫。吕端知道有变,急忙抽身出阁,反手将王继恩锁在中书画阁中,并派人看守。控制住了叛逆头领后,吕端来到万岁殿和李皇后理论,李皇后终于回心转意,同意拥立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 赵恒即位后,垂帘引见群臣。吕端平立殿阶下,还是不放心,请求侍臣卷帘,他登殿审视,确认是赵恒后才退降殿阶,率群臣高呼「 ”万岁”。 吕端一生经历了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代帝王。宦海生涯40年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冲击,这在封建王朝中是不多见的。这正是因为他在大局、大节问题上毫不糊涂,反而细致入微,但在事关个人利益的问题上却能「 ”糊涂”了事的品质。 (摘自《领导文萃》2019年5月下) 稿件来源:《廉政瞭望》 责任编辑:少时 新媒体编辑:笺迟
本文标签:吕端宋朝李继迁赵恒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