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鸿章访欧空衔恨:外媒眼中的远东风云

1896年7月26日法国《小日报》 报道标题是《法兰西的贵宾李鸿章总督,中国的特别使者》 “敬、惜、悲” 李鸿章的战后欧美之旅 这些120年前西方媒体对李鸿章的报道,许多都是第一次在国内披露。 他在欧洲被“盛大欢迎”,在美国更致“万人空巷”,在日本又坚辞款待留宿船舱。 他究竟是德媒法媒眼中的“神秘人”,还是美媒眼中的“尊贵长者”。 西方媒体对李鸿章的报道,多集中在甲午前30年的洋务运动,以及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李鸿章斡旋于清朝外交活动。在甲午战争期间,外媒对李鸿章的关注反而很少。或许是因为西方媒体从各国利益出发,没有过多讨论李鸿章在战争中的作用与得失,更为关注的是李鸿章甚至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尤其是清朝甲午战败后,对李鸿章外交努力的评价及预测,大多充满同情,就如1901年11月16日的《插图报》在他去世时的报道中写道:“可以说,他取代了 ... 衙门,负责处理与‘蛮夷’间的政治、商贸关系,在最棘手的对外交涉中敏锐洞察、灵活斡旋,有些人直接说他狡黠,另一些人则赋予他一个优雅的绰号——‘中国忠仆’。在远东,他的名字、作用、斡旋频繁地与重大国际事件紧密相连,在许多重要的协议书下方都可以找到他的签名。” 120年前西方媒体与梁启超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甲午战败仅仅一年之后,1896年3月,本已因战败承担罪责而失意赋闲的李鸿章,因为朝廷“联俄抗日”的政治需求,也因为俄方的“点名要求”,被任命为清廷的访俄代表。身披黄马褂、心怀“柳暗花明”之意的李鸿章,自打踏上欧洲大陆,脚步便没有停歇,一路向西,向西。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英属加拿大……这次欧美之行,竟历时近七个月之久。 “李鸿章已在欧洲停留了两个多月,但他并不着急。在中国一败涂地地输给了日本之后,看上去他是希望为他的国家找到雪耻的办法。一路上,他思索、比较、评判,从出席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加冕礼开始,他接连访问了俄国、德国、比利时。现在,他已经到法国数日了。所到之处,他仔细学习西方国家的军队组织,研究最先进的武器。他在爱丽舍宫晋见了法国总统富尔,并作为嘉宾观看了法国7月14日国庆节的阅兵式。”——1896年7月19日的法国《小巴黎人》报道。 几天后的7月26日,另一份法国媒体《小日报》(见压题大图)报道说:“李鸿章的心情不会太好,尤其是在最近中国和日本的战争中,他的皇帝在奖励了他一件象征着信任与荣誉的黄马褂之后,又把它剥夺了。这次李鸿章虽然是穿着黄马褂来访的,可是我们无从猜测他回国后是否还能继续穿这件衣裳。德国人一手为李鸿章组织了盛大的节目,一手紧攥着订货单,随时准备着把德国的军火、弹药和教官兜售给他。李鸿章对接待很是满意,却在下单的时候冷冰冰……在我国,他通过翻译与总统以及朝野的不少政治家进行了交流,每个与他交谈过的人都对他赞佩不已,却没有从中找到任何重要的话题。这位衣服上系着水晶扣子的大人不愿解开扣子敞开心扉……法国对所有的贵宾都会用心款待,但愿李鸿章回到中国后还能记得起我们的盛情,这事儿值得期盼,但不必去指望。” 李鸿章似乎让欧洲人“看不懂”。但在美国媒体《哈珀斯周刊》的眼里,8月底,李鸿章抵达美洲大陆后,却获得了“敞开心扉”的理解和欢迎。 “他身穿黄马褂和帽子上的孔雀羽毛让人感到好笑和好奇。之后的几天里,人们越来越发现这位长者的伟大之处,自然也越发尊敬他。人们都普遍相信李鸿章的美国之旅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一个转折点。人们也确信,如果李鸿章再年轻25岁,中国必定会获得重生。但从这样的观点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此次访问的悲剧因素,毫无疑问,此次访问也见证了中国文明的终结。为了保全国家,中国必须牺牲它古老的(政治)体系。”当时的《哈珀斯周刊》报道称,“自从法国的拉法耶特侯爵1824年访问美国之后,这个国家就再没有迎接过像李鸿章这样尊贵的客人了,即便是把威尔士亲王的那次访美算在内,这样说也毫不过分,毕竟威尔士亲王仅仅是因为出身而得显贵,而且他访美的时候还非常年轻,不过是一个友好的使者。相比之下,李鸿章大人则因为自身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而尊贵。他已年过古稀,此次作为一名特殊的使者访美,他带着世界上最年长的国家对最年轻的国家的问候。李鸿章还是我们这个国家第一次用“元老前辈”来称呼的一位贵客。出于中国人对于亡者的尊重,李鸿章对于已故的(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将军极为崇敬,这使得他的这次访问多了一分感伤力,也毋庸置疑使得美国人心中产生了一丝慰藉。这也多少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人民用热烈的欢呼、万人空巷的奇迹和热情洋溢的问候来迎接这位享有大清一品“伯爵”、太子太傅、直隶总督等各种称号的长者。李鸿章在纽约的最后一天去了布鲁克林,然后还接受了美国记者的正式采访,之后和斯特朗市长进行了官方的会谈。在布鲁克林,他对联合俱乐部很感兴趣,特别是俱乐部门前刚刚竖立的格兰特将军像。在采访中,他适机表达了对排华法案中不公之处的看法,他说从经济角度考虑,这个法案实在是不明之举,从政治角度考虑,这似乎又与这个口口声声宣称自由的国家不相符。他的言辞虽温和,但也确确实实是指责。第二天一早,他就动身去了费城,结束了纽约之旅。” 1896年9月14日,李鸿章从加拿大温哥华乘美国轮船启程回国。据说,轮船在日本横滨停泊时,李鸿章需转乘他船,日方已在岸上准备了食宿,但李鸿章“誓终身不履日地”,坚决不上岸,在船上过夜后,天明时改乘轮船招商局的“广利”号回国。这位风云人物的那一夜,想来绝不平静。 1894年8月4日《伦敦新闻画报》报道,题为《东亚战争一触即发:一艘中国运兵船上的情景》。画面左上角第一人即汉纳根。图片对高升号上清兵状态的细节刻画相当生动。 汉纳根们 甲午风云里的洋面孔 甲午战争史上著名的高升号事件中,有一张洋面孔值得铭记。 在《伦敦新闻画报》1894年8月4日这天的版面上,有这样一张图片,这是在1894年7月23日至25日之间的一天,驶往仁川的高升号运兵船飞桥上,正在向远方瞭望的有清军的两位将领、英籍船长,还有一位神秘的德国籍“私人旅客”——那位蓄络腮胡须者。他,就是被中国朋友们称作“韩大人”的冯·汉纳根。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鸿章访欧空衔恨:外媒眼中的远东风云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党内怪人!他是国共和谈密使,曾收养主席三个孩子,陈赓请他出山

    南京那边证实,此人是南京...的秘使,派往延安联络...中央,请他给予方便。在宋子文的帮助下,孔祥熙为他签署了委任状这一"官身"。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董健吾受到毛主席的回电后,离开了瓦窑堡,回南京向蒋介石通报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来陈赓会见了董健吾,并请他出山任职。

  3.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如何「 ”收拾”东北军的?难怪无人能救张学良!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他们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着西北军与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两人非常痛恨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囚禁蒋介石。西安事变可谓是震惊世界,日本巴不得蒋介石死在战乱中,好进一步瓜分中国。好在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时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囚禁起来,谁求情都没用。

  4.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5. 毛主席身上的十大神秘「 ”气场”,震古烁今!

    在毛主席的身上,充盈着一种令人极其震撼、并且无法消除、无法躲避的神秘「”气场”。不管你是拥戴者,还是仇视者,都不由自主地受到这股「”气场”的吸引、感染和影响。对拥戴者而言,这「”气场”正如春暖催花开,令其志存高远;对仇视者而言,这「”气场”恰似秋肃扫叶败,令其闻风丧胆!毛主席到底有哪些神秘「”气场”呢?至少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一是令人震撼的「”挥斥方遒”之霸气毛主席少年时,曾豪迈地宣称:「”春来我

  6. 1955年蒋介石以何罪名软禁孙立人 至今未彻底 ...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往编训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省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7. 他被父皇写进传位诏书,为何最后却没能当上大清皇帝?

    道光皇帝在择储的问题上,确实费了不少脑筋。在道光看来,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两人各有所长,都具备继承和治理大清江山的资格和能力。但皇位只有一个,道光最终必须面临抉择,舍其一而取其一。关于道光最终敲定奕詝为皇太子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

  8.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9.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10. 这位画家,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有骨气的中国女人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将自己最深爱的妻子宋庆龄,托付给了一位朋友。这不禁令人好奇,究竟这个朋友是谁?何香凝,何许人也?她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敢说敢做又有骨气的传奇女人。她出生于富商之家,却无公主之娇气,天生具有不屈和反抗的意识。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时期,女性必须裹小脚,母亲给她裹,每次她都偷偷解开,被发现后母亲打她...她,她依旧我行我素,最后长成了大脚。

随机推荐

  1. 预支分数

    预支分数相关TAG检索:儿童笑话,笑话戴维贪玩,考试成绩总是很差。父亲警告他再这样下去,就不准他跟家里人去意大利度假。>戴维这次考完试后对老师说:“这次请您给我打100分好吗?”>老师说:“这怎么行,你只能得20分。”>戴维想了想说:“这样吧,这次给100分,以后每次扣10分,扣满80分止。”

  2. 高风亮节—杨永得捐百枕

    高风亮节—杨永得捐百枕人物信息:杨永德,香港实业家、文物收藏家、鉴赏家,被誉为爱国藏家之称号。1991年,杨永德与夫人将所藏瓷枕全部捐献给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3. 楚国攻随之战,随曰:「 ”我无罪。”楚曰:「 ”我蛮夷也。”

    楚国在周朝一直是一个尴尬的存在,他们起初臣属于周,却因远离中原文化圈,得不到中原各国的认可,始终被当作蛮夷看待。到了西周末年,楚国的快速崛起,让周王室感到了威胁,于是周王在楚国国境以北分封了一批姬姓为主的诸侯,以监控南方蛮夷之国,遏制楚国北进的势头。这些姬姓诸侯,在以后的百年中也的确锁住了楚国向北扩展的步伐。这让楚国看到了向北扩张的希望。

  4. 领土割让后,为什么只有香港可以收回,而沙俄的领土却非常难呢?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慢慢的富强了起来,也凭借着强大的外交实力收回了不少以前被强占的领土,香港也是其中一份;那么那些被沙俄强占的领土为什么还没有被收回呢?而且从地理上来看,英国和香港离得实在是太远了,所以对它也不是那么好控制的,但是沙俄所占领的领土都是非常近的,这也就很方便日后对于它的管理了。

  5. 想给身体排排毒?不妨试一试医生都在喝的4款排毒药膳汤

    生活中,许多人最喜欢的就是多喝一些排毒的汤类,因为当大量的毒素在身体里面堆积时就会引起便秘,滋生青春痘以及黄褐斑等,小编为大家推荐4款排毒药膳汤来排出身体里面的毒素,并且对身体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排毒药膳汤都有哪些呢?一日三餐要均衡,每天早晨醒来之后可以喝一杯蜂蜜水,这样能够防止便秘,把身体里面的代谢产物快速的排出体外。

  6. 桃李春风是什么意思?

    【拼音】táolǐchūnfēng【解释】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桃李春风”

  7. 恋爱,是一个有心的,跟一个用心的,共同维系的心灵鸡汤

    无需用物质做调料,最甜不过真诚相待!

  8. 18 征途

    征途记得有一天,整个喇荣云雾缭绕,漫山遍野的雾气当中时不时飘落一阵阵毛毛雨。我是唐山人,十一岁那年,在唐山大地震中我跳窗才得以逃生。于是在技校学习了两年后,我便进入了唐山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成为了一名浇钢工人。我们夫妻感情笃深,一家三口和乐融融。有位学佛的同事此时又趁机送来《金刚经》及《六祖坛经》让我参读。一九九六年夏,有位居士到唐山开讲《六祖坛经》,我便逮着这个机会认真听闻了一回。

  9. 梦见半空、空中

    周公解梦梦见半空、空中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半空、空中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雍正继位为什么没有对胤祹下手 没有下手的原因是什么

    终身阅历了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四位皇帝,在90大寿的时分,乾隆皇帝还亲身来给她过寿。在25岁的时分,为康熙生下他的第12个儿子,尔后再未生育。而定妃的儿子胤祹当时势力太小,并且定妃也不断阻止胤祹参与争斗,所以在雍正继位之后,并没有对胤祹下手,定妃的儿子也不断活到了79岁,寿终正寝。之后的雍正和乾隆都对她亲爱有加,也让她在胤祹的王府中安度暮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