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清史稿

  《清史稿》(汉语拼音:Qingshi Gao;英语:Draft of Qing Dynasty),记载清朝史事的纪传体史书。赵尔巽主编。共529卷(原本为536卷)。计本纪25卷,共12帝;志135卷,共16类,其中《交通志》、《邦交志》为前史所无;表53卷,共10类;传316卷,《畴人》、《藩部》、《属国》三传为新创。

  《清史稿》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北洋 ... 设馆,以赵尔巽为主约100余位学者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未定稿,比照正史体例分纪、志、表、传四部分。但因匆忙付梓,致使体例不一,繁简失当。“然此书成稿于遗老之手,刊行于匆促之中,谬误屡见,用时不免戒慎,唯恐误入歧途。”

目录

概述

  1914年,民国特设清史馆编修该书,至1927年基本完成。先后参与其事的有柯绍忞、王树枏、吴廷燮、缪荃孙、夏孙桐、金梁等百余人。以当时可见的史料为基础,按传统史书体裁,详细叙述了清代的人物、史事及典章制度,是一部较为详备的大型清史著作。但同时又是一部存在众多谬误和缺陷的史书。

  编纂者多系清朝遗老,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上,对其统治大加褒扬,而对反清人物、史事如辛亥革命,则一概加以贬斥;编纂者来不及直接利用清宫中的大量档案,致使此书价值有所降低;此书未经复审核定便仓促成书,史实、人物、时间、地点多有错漏,列传疏漏尤多。由于付印时只为初稿,又称未定稿,加之差谬时见,因此未能作为正史得到当时官方的承认。中华民国时曾列为禁书。

  《清史稿》在版本上有“关内本”及“关外本”之分。1928年刊印时,共印1,100部,其中700部存留北京,称为“关内本”。另400部由金梁携往东北发行,内容中增加了康有为传、张勋传、张彪附传,并附有金梁的《校勘记》。此本称为“关外一次本”。后经再版,撤销了张彪附传,新增陈黉举、朱筠、翁方纲三传,其他门类也略有抽改,此本称为“关外二次本”。1976年中华书局校点本以“关外二次本”为底本,对3个版本互异之处均有附注,并录出异文。

编撰过程

  1914年袁世凯设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缪荃孙、柯劭忞等为总纂,总领《清史稿》的修撰工作,参与者有一百余人,没有固定编制,人员由馆长聘用。如赵尔巽曾亲自拜访夏孙桐,请其出面任总纂。当时《清史稿》主要撰稿者中大多出桐城派,如秦树声、朱师辙、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皆为桐城人。

  馆内设有“功课簿”,记载馆员分工事宜,如柯劭忞撰〈天文志〉、〈时宪志〉。缪荃孙撰〈儒林传〉、〈文苑传〉、〈土司传〉。吴廷燮撰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五朝〈本纪〉、〈大臣年表〉。吴士鉴撰〈地理志〉贵州、新疆各一卷、〈宗室世系表〉、〈公主表〉、〈皇子世表〉及〈艺文志〉初稿。章钰撰〈忠义传〉、〈艺文志〉定稿。金兆蕃撰太祖、太宗、顺治三朝列传及〈列女传〉。秦树声撰〈地理志〉直隶卷,王大钧撰嘉庆朝列传。夏孙桐撰嘉庆、道光朝列传及〈循吏传〉、〈艺术传〉。田应璜撰〈地理志〉山西一卷。罗惇曧撰〈交通志〉,戴锡章撰〈邦交志〉。唐邦治撰〈军机大臣年表〉。王树楠撰咸丰、同治朝大臣传。叶尔恺撰〈宗教志〉,其中喇嘛教、基督教、 ... 各一卷。张采田撰〈地理志〉江苏卷、〈刑法志〉、〈乐志〉、〈后妃传〉。吴怀清撰〈地理志〉陕西一卷、〈食货志〉征榷卷。张书云撰〈礼志〉,补辑(舆服志)、〈选举志〉。俞陛云撰〈兵志〉与部分列传。马其昶撰光宣朝臣工列传,修正〈文苑传〉。蓝钰撰〈地理志〉云南一卷。朱师辙有言:“列传撰人甚多,在馆诸人,几人人皆有。以余论,虽以咸同列传为主,而康乾以来各朝,皆曾补撰。盖每朝皆出于众手,惟每朝有主体撰人;又重修整时,归何人为主,则其负责为多。”

  撰稿期间,往往须请人抄稿,“第一次抄稿,由各人自觅书手缮写,按千字小洋一角,由馆计算”。1920年编成初稿,1926年修订一次,到1927年大致完稿,后赵尔巽委托袁金铠经办发刊和校刻事宜,由柯劭忞完成刊行。全书于1928年刊印完成。

清史馆职名

卷次说明

  全书的最初版本共有536卷,包括〈本纪〉25卷、〈志〉142卷、〈表〉53卷、〈列传〉316卷。记载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帝(1616年),到辛亥革命结束清朝统治(1911年)共296年的历史。

版本来历

  关外本(又称关外一次本):《清史稿》在刻印过程中,袁金铠因忙于他事,转托金梁协助校刻此书。金梁擅改原稿,加入《张勋传》和《康有为传》,并将印成的1100部书中的400部运往东北发行。

  关内本:原编纂人员发现后,便将留在北京的原印本更正重印发行。

大清律例

  重印本(又称关外二次本):后金梁坚持以“关外本”为基础,并根据当时学者对《清史稿》提出的批评和关内本所作的一些重要更正后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点校本:20世纪50年代[来源请求],中华书局根据 ... 指示,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展开全面系统的整理。中华书局所用的工作本是关外二次本,组织了启功、王钟翰、孙毓棠、罗尔纲、刘大年、吴树平、何英芳等近百余位文史专家参与这项工作。制定了关于新式标点、分段、校勘的 ... 和体例,参与整理的人员均统一依照执行。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校,改正错字、填补遗字、修改注释、加注标点、划分段落、并撰写了内容翔实的校勘记。文化大革命期间整理工作暂停,1971年重新开始,1978年全部完成。出版后,香港学者汪宗衍先生曾对标点方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后中华书局对其进行了修订、再版,对发现的点校中出现的失误进行更正。

  清史稿校注:由台湾省国史馆与国立故宫博物院合作,不更动原文,“以稿校稿、以卷校卷”方式,就其取材、撰写、印校等方面的谬误,利用存盘的清史馆原稿、清国史馆历朝国史稿、清宫档案及各类官私史料等,进行全面的检校、查考、补注与订正。共十五册,另附索引一册。1999年台湾省商务印书馆再版。

版本对比

  关内本较之于关外本:

  重印本较之于关外本:

  重印本较前两个版本均少了7卷,仅有529卷。

  点校本较之于前三个版本

评论

  赵尔巽:乃大辂椎轮之先导,并非视为成书也。

  金梁:史稿本非定本,望海内通人不吝指教。当别撰校勘记,为将来修正之资,幸甚幸甚。

  中华书局:本书虽编成于辛亥革命以后,而编者却基本上还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场来写清史的。由于成于众手,彼此照应不够,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核改,刊行时校对也不认真,是以体例不一,繁简失当,以至年月、事实、人名、地名的错误往往可见。

  戴逸:纂修者多为清室遗老,眷恋清朝的心态甚重,故书中很多反对革命、诬蔑先烈、谀扬清朝之词。其次,当时清朝的档案尚未清理,修史者只能根据原国史馆中的稿件和有关史籍,不能直接利用原始档案,故价值较逊。

“清史稿692055” 16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史稿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6.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7. 儒学抑或「 ”天学”:明末清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如何选择?

    16世纪后期的大明尽管外有女真人入侵,内有农民叛乱,但在表面上依旧是「”歌舞升平”。谁也无法预料到仅仅几十年后后金的铁骑便会攻破山海关,与李自成的闯军一起将帝国覆灭。但此时的大明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与变化,即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第一次大规模的来华进行传教活动,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带到了中国,而这种现象在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不过不再是以和平而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一、传

  8.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9.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10.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随机推荐

  1. 梦见找不到楼梯

    周公解梦梦见找不到楼梯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找不到楼梯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梦见丢了摩托车

    周公解梦梦见丢了摩托车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丢了摩托车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汤元对

    途中,肚子饿了,忽见路边有个卖汤元的老头在向他招呼。秀才本想吃两碗,可是一摸口袋已无分文。卖汤元的老头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说:“不必为难,只要能对出我的上联,就请你白吃汤元。”心想连这个都对不出还考个什么试!于是,自愿给老头当帮工,老头同意了。一次,秀才见一老鼠扒掉的土块掉在锅上,“当”的一声,他遂即便来了灵感,忙去报告老头说:“对上了!”

  4. 关于老师的说说-感人的情话

    –爱因斯坦十一、不放手让孩子去做,犹如血液循环受到阻碍,是会防害孩子增强体质的。呕心沥血哺顽童,桃李满天两鬓白,莘莘学子来谢恩,祝福老师晚年康。–爱因斯坦十七、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二十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献给敬爱的老师咱们搜寻那些美丽的回忆也默默遥远地祝福您永远健康愉悦。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

  5. 带有劫字的成语

    包含有“劫”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劫后余生——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兆载永劫——佛教语。亦作“永劫沉沦”。同“永劫沉轮”。形劫势禁——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偷营劫寨——营:军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巴巴劫劫——指心情急切的样子。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

  6. 历史上的这一天:12月11日——路易的末日

    历史上的今天:1792年12月11日,1792年8月13日,在法国大革命的鼎盛时期,路易十六被捕。他被带到巴黎的一个要塞,作为一个监狱,叫做寺庙,等待他的命运。(他可能很清楚这会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什么时候发生。)国民议会在下个月废除了君主制,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其中一个必须做出的决定是如何处理刚刚被废黜的国王。对于最佳行动方案存在一些分歧。少女们赞成无限期地囚禁这位前君主——作为人质,以防他的存在将

  7. 刘备在人生的最后,做了一次赌博,只可惜后来他还是输了

    毕竟对于刘备来说,虽然蜀汉经历了樊城之战的失利,但刘备此番伐吴可以顺流而下,沿线要塞寥寥,而且当时将士们愿意为关羽复仇,夺取荆州,士气自然高涨,因此刘备觉得东吴是完全可以战胜的,正因如此,他才会出兵,只是可惜最后他还是失败了。笔者认为,刘备在人生的最后,做了一次赌博,他想在夷陵之战中,通过使用一些资质较低的将士,借助替关羽报仇的契机,让他自己和刘禅都能得到好处,只可惜后来他还是输了。

  8. 起名中最牛的五个汉字_姓名测试

    中国的汉字非常的有意思,单是从结构上来分析,就能使人联想到很多东西,从古至今,起名用到的最牛的五个汉字是鑫、淼、森、垚、燚。植树造林一直是大家提倡的事情,森就属于最环保的汉字了。

  9. 梦见鱼塘

    周公解梦梦见鱼塘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鱼塘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张波敬问过她几次:“你家住在哪儿?”>张波敬感到这个建议很好,至少是对他的信任。>“你家在南方?”张波敬笑着等她在什么地方露出脑袋来。>她看着他,突然说:“你不是一直问我的家在哪儿吗?我告诉你,我家就在这水底下……你跟我下去看看?”>张波敬忽然感觉到她有些异常,错愕着不知道该说什么。接着,就有一双手紧紧抓住了张波敬的脚腕,力量巨大,猛地把他拉了下去。张波敬再也没回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