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虚云老和尚与具行和尚的故事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朴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求见虚老做什么?’那乡下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族人将我入赘曾氏,从此以曾为姓,寄籍宾川县。今因家乡闹饥欠收,无人雇我种田,家贫苦又有两个儿子,养不活家小,无计可施,闻虚云老和尚在鸡足山修建祝圣寺,雇用苦力泥水工人,我走投无路,只好来求虚云老和尚收留我在此做工,赚取些微工钱,养活家口。’祝圣老和尚恻然说:‘你若不嫌我们工钱低微,你就在本寺住下做工罢!虚老是最慈悲的,这等小事,你也不用去见他老人家,他没有不答应的。’‘多谢大和尚!’那青年跪拜。‘你叫什么名字呢?’‘家人叫我阿便!’‘很好!’老和尚说:‘阿便!你就到后面的柴房去住罢!’于是阿便就在柴房住下了。他十分勤劳,每日天未亮就起来,不用人吩咐,自己发心开垦种菜,施肥浇水。他本是穑稼佃户,这些耕种事务,做得头头是道,他又自动出力挑土抬石帮助修庙,从早做到天黑,从不休息,也从不讲话,别人跟他说话,他都听不见。‘聋子!’别人都这样称他,反而不叫他名字了,阿便也不以为忤,从不争辩。阿便做工一个多月之后,有一天,他老婆抱着孩子来找他了,妻弟也同来了,岳母子侄,一大批人七八口,挤满了柴房,七嘴八舌。圣空和尚闻报,对阿便说:‘阿便!我收留你做工,可是你怎么把老婆孩子也带到庙里来住了呢?这里是佛寺,不可以住妇女家眷的!’阿便说:‘我不要他们来,但地主收回土地,把他们全都赶了出来,没处可投奔。’圣空说:‘这可怎么办?那有佛寺收留妇女家眷的道理?’他和阿便说着话,没想到虚云老和尚不知何时已经来到菜园柴房门口了。‘圣空法师!’虚云说:‘他们一家无家可归,又苦又穷,就让他们都在本寺住下吧!’圣空慌忙说:‘师父!佛寺怎可收容妇女呢?’虚云说:‘这是收容难民,情况不同!你叫他们在寺院后山,另搭一座茅棚居住就行了!阿便喜欢住菜园茅屋也好!喜欢回后山住也可以!就让他们全家都在本寺做工罢!’阿便一家八口都感激不尽,不住叩拜道谢。虚云说:‘你们不用谢我!这也是彼此互助,我们也缺人手,你们若不嫌本寺生活清苦,就跟我们出家人一起吃大锅饭罢!我们有什么,大家就跟着吃什么,有饭吃饭,没饭喝粥。’阿便感激流涕,叩头说:‘老师父,您老人家救了我一家性命了!’虚云说:‘阿便,快别这样说,人类是应该互助的,佛门弟子更应助人!’阿便全家八口从此都在祝圣寺做杂工,个个感激虚云,人人勤恳,把后山开垦成了一畦一畦的菜圃,种了又肥又大的白菜和各种菜蔬豆子瓜果,供应全寺,又把全寺整理打扫得一尘不染,阿便自己住在茅蓬,不与妻室同居。两年转瞬过去,阿便有一天趁着虚云来山巡视,就跪倒叩头,叩个没停。虚云说:‘阿便,你要什么?’阿便说:‘老师父!求您老人家教我念佛吧!我人笨,又一字不识,不会念佛!’‘你念佛做什么?’阿便说:‘我今世这么辛苦这么蠢,必是前生做了什么孽,又不懂修行,所以今生想学佛修道,以求来生勿再沦落啊!’虚云微笑道:‘你想要学佛修道?’阿便说:‘我不识字,又丑陋,又蠢材!我哪知道要怎样修?只求老师父教我简便容易的 ... 罢,我常听师父讲经,讲得深奥,我一句也不懂,不过听师父您说,只要一心不乱,勤念佛号也可得生西方。师父您就教我念佛号罢!’虚云说:‘阿便,你已经一心专诚,真是难能可贵!我教你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现在就教你净土法门吧!’阿便叩谢。虚云教了他怎样勤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圣号。于是阿便从此就屏息诸缘,一心念佛,日夜不停。即使是日间种菜锄土,也心念佛号不辍。光绪元年,虚云老和尚运龙藏大经回山之后,举行传戒,阿便也想求戒出家,那时他才二十一岁。虚云说:‘你要出家受具足戒!很好我知你至虔,念佛极精勤,但是你还有家眷呢!你怎样处理?’阿便说:‘我们一家八口老小都约好了,今日都来落发出家修行,务乞师父恩准才好!’‘阿弥陀佛!难得!难得!’虚云说:‘甚胜因缘!好!好!好孩子!我准你!’虚云望着座下这个狂喜地不住叩头的青年,老和尚好像依稀看到了自己当年,在鼓山涌泉寺跪求妙莲长老传戒时。老和尚眼里不禁涌出了热泪,感慨万千!六十五个年头过去了!往事依稀!如梦境!猛回头,却在何处?几十年来,东飘西荡,传戒的弟子也不少,怎料到奇迹却应现在这个面貌丑陋的贫苦青年身上?虚云出神地俯望着青年,竟忘了唤他止拜,阿便不住地叩拜,何只三跪九叩?怕不叩了一百个头! 阿便是拙于言词的,感激得说不出话来,感激得只是流泪!只是叩拜!虚云从阿便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再细看阿便是阿便,虚云是虚云!‘起来吧!’虚云微笑说:‘不用拜这么多!你多拜我,就不如多拜佛才对!’这朴拙的青年又拜了许多次才肯起来。‘阿便!’虚云说:‘从今天起,就把名字改为日辩!“辩”与你原名“便”字同音,我等你具足戒后,再另外赐你法名。’阿便欢喜无限地说:‘我就是日辩!’‘只不过是一个代名罢了!’虚云说:‘你并不是日辩,你也不是阿便!’‘师父!我听不懂!’日辩茫然地仰望虚云。‘我也不是虚云,虚云也不是我!’老人说:‘你懂吗?’‘还是不懂!’虚云说:‘我教你念佛,我也教你打坐,现在我要教你知道,你不是你!我要你做到心中觉悟!“我不是我”。心中无我,破我执!而无所求,则自然得,明白吗?’‘还是不明白!’‘你慢慢地学,渐渐就能体会的。’虚云说:‘我知道你精勤不懈念佛,一心系念!许多人都不及你!这也是你资质朴拙的好处。人太聪明了,反被聪明误!往往不能精勤一心修行!日辩!好孩子,你这样很好,不要自卑而生退心!也不要去学人家聪明人。’‘我本来就是愚笨,学也学不来聪明的。’‘愚笨才好!’虚云说:‘就不会被聪明误了!’日辩受过具足戒之后,虚云便赐法名为‘具行’。从此他就成为具行和尚了!具行剃度改穿僧衣,每日发心做各种劳役,种菜、施肥、挑粪、担土、打扫……一如未传戒之时,他专诚一心勤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也不和任何人讲话,他耳患重听,一般人都称之为‘聋子和尚’。苦修到了民国四年,他越发耳聋了,也越发沈默,无论种菜或做工,无时都在心中念佛,谁喊他也听不见。虚云那天唤他来说:‘具行!你苦修了四年,境界已不错了,但是见识太少,你现在应该下山出外参学去!你应参拜天下名山道场,将来你愿回来就回来,若另有好机缘,也可随缘行止!’具行泣拜:‘师父!弟子不去!’‘为什么不去?’‘弟子要一辈子服伺师父您老人家!’虚云心中一酸,但是装起了怒容,叱道:‘去!我是怎么教你无我、破执的?你忘了?快去!我用不着你服侍!’具行不敢抗命,哭着收拾行装,虚云送他到山门之时,看这青年和尚的依依不舍的样子,他心中也难过了。可是他绝不能流露出来,免得害了徒弟落入痴执,于是虚云淡淡地说:‘你去吧!我们有缘再聚!’具行一笠一杖,正像虚云当年的样子,上路去朝拜各处名山去了!民国九年,虚云开始重建云栖寺,具行和尚突然回来了,拜倒在虚云老和尚面前。‘师父!我回来了!’虚云惊喜得很:‘你回来了?好极了!你出去参学,游了些什么名山?怎么又回来了呢?’具行说:‘天下各处名山大都去过了,也不外如是!听人说师父在此重修华亭寺,我知道师父缺人手,就回来了。’虚云说:‘你回来甚好!打算回来做什么事呢?’具行说:‘师父,我又蠢又笨,又不识字?我能做什么大事?总不外是侍候师父,兼做些人家做不来、不愿做的笨重低下工役罢了!’虚云说:‘你既如此发心苦修,很好!你就住在云栖寺和胜因寺两处罢!’又问:‘这次回来,你去鸡足山探视你家没有?’具行说:‘没有!我不去了!’‘为什么?’具行说:‘大家都出了家修行,有什么好眷恋的?’‘见见也不妨!’具行摇头:‘不去!不去!’从此,具行就在两寺间每日辛勤作务,举凡挖土、搬石、筑墙、盖房子、种菜、种树、砍树、取柴草、割禾打稻谷、犁田、除草、打扫、挑粪、施肥、炊事、劈柴……一切最劳苦的工作,他都发心勤作,无一分钟闲暇,亦无一刻不在心中念佛!一面干活,一面念佛,有时候他替师父或同参补衣,也是一针一句佛号。到了晚上,他就念金刚经、药师经、净土诸经,一字一拜;早上,黎明钟响,他总是头一个上殿参加课诵,他的精勤苦修,真是全寺第一!然而他却是又聋,又像哑子,一句话都不开口。虚云观察具行,觉得异常欣慰;他知道这个青年人的进境,已经十倍百倍于任何僧人了!修盖海会塔之时,具行在挑担石块和砌墙,见到虚云老和尚,他突然开口说话了,像个小孩子般天真地说:‘师父!将来海会塔盖成,我来守塔好吗?’虚云望着具行,不立即回答,他知道这句话是谶语!他知道具行就快要化去了!‘好吗?’具行继续追问:‘师父!好吗?’虚云心中一酸,泪水几乎夺眶而出,勉强点头说:‘好吧!’‘谢谢师父!’‘一切随缘啊!’虚云说:‘不可强求!’‘知道了!’然后,虚云特许具行担任这一年春戒的尊证!受戒弟子请具行开示。具行说:‘我半路出家,一字不识,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而已!’虚云点头嗟叹,心说:‘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只要人人都像他这样精勤不懈,一句也就足以成就了啊!倘若自恃聪明,心念纷歧,纵念万卷经,又有何用?想不到,这孩子进境如此神速,他比谁都先证正果了!’往事重现虚云心头,他知道具行这次授衣来供养大众,就是西去了!这一夜他为具行念经,具行来叩门,进来叩安。‘师父!弟子要去了!特来叩辞!’具行拜伏在地,悲泣难抑:‘弟子去后,谁来侍候师父?’虚云说:‘好孩子!你该怎么办您的事,你就去办罢!不要因我误了你的大事!’‘师父……’具行哽咽难言:‘师父……’‘快去!’虚云说:‘我在这里为你念经助你!’具行再拜,然后离去,迳向寺后的后园去了。入夜,监院法师点名查房,发现具行不在。‘具行呢?’监院说:‘怎么不见了?他昨天请大家吃一餐,莫非今天下山走了?你们大家快去找!’众僧把全寺找了个遍,那找得到人影?有一僧说:‘敢情他昨日斋众是诀别?今晚却偷偷下山,逃去还俗接老婆了!’另僧说:‘快别胡说吧!具行不是这等人!他若要叛道,怎么还回寺来做这几年苦工呢?他云游在外,若要还俗不早就还了?’‘说得是!’众僧都说:‘我们不要在背后谤毁具行法师!罪过!罪过!’监院说:‘你们还在这里乱讲什么?还不再去找人?我怕他是挨不得苦,寻了短见!快寻!’一僧说:‘我看他断不会怕吃苦去寻短见,多半是跑到广东去投考黄埔军校了!’大家一听,都楞住了:‘什么军校?’那僧说:‘ 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开办军校,以蒋先生为校长?招考全国知识青年参加革命阵营,各省青年去报考的已经有三千多名了!就只有贵州都督周西成不准青年出境去报名,人家连北方的青年都纷纷南下去报考呀!听说只取三百人!具行法师是个血性男儿,莫非也去报考?’有人说:‘不会!人家招考军校学生只限十八岁到二十四岁,具行已经四十多岁啦!’监院说:‘别再多说了!再找!’找到菜寮,门是锁住的,窗口望进去,没有人影,众人一面叫喊:‘具行!具行!’来到后面菜园,忽见晒坪那边闪起一阵强烈白光!一连闪了几次,照耀得全园光明,直冲夜空!白光眩目。‘这是什么光?’众人无不吓得心惊胆颤。住在寺外的村民都看见了,这些人大多是过去逃难时来投奔虚云的,灾后也无处可去,纷纷留下来聚居,成了村落,这些村民都很感念虚云的恩德。这晚初更刚过,众人都还未睡,正在乘凉,聚在瓜棚豆架之下讲鬼讲狐,忽然看见寺院白光冲天,使人目眩,众村民大惊。‘不好了!佛寺失火啦!’大家叫了起来:‘快去救虚云老和尚出险!’村民好几百人,奔入寺内,却一个和尚也不见!众人慌得乱喊:‘虚老?虚老!您在哪里?’村人们一面找虚云,一面要救火,却又不见有火,找到后园来,看到了大批和尚在那里发呆。‘火在哪里?’村人们大叫:‘虚云老他老人家呢?你们怎么都在此?’‘哪里有火?’和尚们也给吓慌了!‘火呢?’‘我们在外面看见寺里冲天白光!’村人们说:‘只道是火烧寺院了,赶来救虚老!’‘没有火呀!’修圆和尚说:‘白光一闪一闪是有的,倒不是火,喏!白光在那边。’众僧与村民赶过去一看,点了几支火把。‘啊!具行法师!’修圆叫起来:‘原来你在此地!害我们找得好苦!你在这什么?’众人也都看见了!具行和尚端端正正,合十趺足而坐,巍然不动,眼睛半合,面带微笑,不理不睬众人。‘具行!’修圆欲待上前去拉他。‘慢着!’虚云老和尚已经由另一批僧众与村人拥护而至了,他老远便看见具行端坐,他慌忙喝住众人:‘你们不许擅动具行!你们走开些!’众人慌忙让开,虚云扶杖来到具行面前,向众人说:‘具行已经坐化了!他自身喷出三昧真火,把自己烧成了灰!刚才你们看见的白光闪闪,就是他的真火之光!我在禅房为他念经助他,感到全身发烧,就知道他已经成功了!我怕你们不知道而乱动他,我连忙赶来……。’众人不论僧俗,听师父一说,无不惊诧万分,细看具行和尚,却仍然是身披袈裟,趺坐面向西方,左手执磬,右手执木鱼!面色如生,笑容和蔼,只少了呼吸起伏动静。‘这…真的是…自发真火化了么?’众人都不敢相信:‘这分明是个活生生的具行和尚嘛!’虚云说:‘你们不要走近,恐怕衣带生风,震动他全身灰烬倾倒!你们走开些!’虚云独自上前再细看,火把照耀之下,只见具行手上的木鱼柄早已化了灰烬,磬柄也成了焦炭,但是具行的全身和袈裟依然未变,其余的,连僧鞋也成了灰。坐处的几扎稻秆子和蒲团也早就成灰烬了。众人都又惊疑,又欢喜,个个合掌念佛。‘具行!’虚云跪下合掌而拜,说:‘恭喜你了!你已经修成破我执,得证大阿罗汉果!你以瑞相法身示世,证无生法忍之圆满檀波罗蜜!请受虚云三拜!’虚云以师尊身份,对徒弟具行下拜!众人当然也跟着叩拜了!‘具行啊!’虚云忽然老泪纵流,哽咽道:‘为师好为你欢喜!我还不及你的功行啊?将来欲求你的境界,也万无可能啊!’虚云拜罢,具行遗体忽然放出阵阵奇异的芳香!众人都嗅闻得到类似檀香的异香,又像仙兰!大家都感动得流泪,个个念佛!‘具行啊!’虚云祝道:‘你且多保持瑞相一天,待明天为师请都督和昆明社会人士,还有新闻界都来瞻仰你法身,让记者摄影,流传于世,以弘佛法!’虚云又吩咐:‘你们今夜须派人轮值看守,守护具行法身!勿让人畜触碰!不许大声震动!’‘遵命!’众僧连忙回答。省督唐继尧,财政厅长王竹村,水利局长张拙仙……次日闻报,都赶来了。昆明日报摄影记者也跟来了,还有家属、社会贤达、昆明的佛教徒缁素,全都来参拜了!轰动了全昆明;数万人络绎登山来拜,人人感动,个个称奇!昆明日报刊出了头条新闻和照片,轰动了全云南。‘谁说没有佛法呢?谁说修不成佛菩萨呢?’人人都说:‘看!具行上人不就是最好的佛法证据么?’‘这也奇怪!’唐继尧说:‘若说具行是取稻草自焚,却又怎会把全身烧成了灰也不倒下?又怎会仍然保持原来形貌呢?袈裟又怎不成灰呢?分明这不是凡火烧成的了!’虚云说:‘具行法师是由心内发出三昧真火,把自身焚化的,才有此瑞相奇迹!’唐继尧说:‘奇异极了!磬鱼的柄都已成了焦炭火灰呀!师父!他的全身果然都是灰么?’虚云说:‘是的!’并向具行祝拜:‘具行!你的功德圆满了!请让我们送你入海会塔罢!’虚云伸手,颤颤巍巍,取下具行手中的小磬,又祝道:‘具行啊!具行!密行功圆,一磬留音!为师一敲磬,你可以放心西去罢!’虚云轻敲残磬,清脆的磬声三响才过,突然间,具行的全身震动,化作灰烬而倾倒了!虚云跪下合掌而拜,唐继尧与观众数千也都跪下叩拜!‘阿弥陀佛!’人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阿弥陀佛!’虚云早已泪水奔流满面了,他也分不清那是悲伤或是欢喜了!‘具行啊!我痛惜禅人殒少年,孔悲颜殁!此情何似?具行啊!你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人当末法多缘劫,君至临终一火完!世事变幻,妖魔将兴,佛法大劫将临!为师将来还须应劫啊!具行啊!你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我们世念难忘蔬菜熟!人人都受过你的菜蔬布施啊!如今你西归向夕阳!我怎能禁伤心老泪无尽?今日你一磬示妙缘!具行啊!为师恭送你了!’虚云痛哭。‘为什么要哭呢?’他自问:‘我该为他欢喜才是啊!’可是,人总是有情生啊!夕阳残照中,万人落泪!白头人送黑头人!谁不伤心啊?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虚云老和尚与具行和尚的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禳解凶梦的符咒

    为使吉梦应验,还可以施以一定的咒语促其马到成功。有关禳解凶梦的符咒,主要见于各种解梦书、《道藏》的一些典籍以及民间习俗中。《云笈七签》中也有据称可绝噩梦,化除噩梦的影响,反凶为吉的咒语。——卷四五《秘要诀法·噩梦吉梦祝第二十六》汉族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有不少以符咒禳解噩梦的习俗。另有一种民谣式的咒语,可在醒后诵念三遍,以达禳梦之目的。

  2. 梦见满天的星星

    周公解梦梦见满天的星星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满天的星星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急痛攻心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jítònggōngxīn。

  4. 情人节祝福语_七夕情人节送爱人的祝福_情人节语录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夕情人节送爱人的祝福!祝天下情人七夕节快乐!七夕情人节,希望你的心归我所属,同时也祝所有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5. 中国人口最多4大姓氏,姓张的没出一个皇帝,此姓出了92位皇帝

    中国人口最多4大姓氏,姓张的没出一个皇帝,此姓出了92位皇帝姓氏对于我们,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在以前封建统治时期,如果拥有一个比较尊贵的姓氏,社会地位都不同。可能很多人会好奇,张姓人数那么多,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皇帝呢?就算他们的人口数量很大,历史上却没有出现过一位皇帝。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认为张姓跟玉皇大帝是一个姓氏,要想当上皇帝就要尽量避免,所以也就没有张姓皇帝了。

  6. 一年级班主任寄语

    一年级班主任寄语1、你是个活泼可爱有礼貌的孩子。你是一个聪明、乖巧的好孩子,就是有时候太任性管不住自己,希望你下学期改正不足之处,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但你要严于律己,才能成为一个更出色的孩子。你聪明,灵活,能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且成绩优秀。

  7. 「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唯一帶兵抵抗的清軍將領,最後結果如何?

    戊戌變法​康有為、梁啟超的戊戌變法失敗後,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封建頑固派,首先軟禁了光緒帝,然後開始全城搜捕大肆捕殺維新黨人。各國同情維新派,協助康有為、梁啟超逃離中國康有為、梁啟超提前得知消息後逃脫,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六人被抓,於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慘遭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既然光緒帝不聽話,慈禧就想廢黜他。但在外交慣例中,光緒帝才是正宗的國家首腦,

  8. 民国故事

     民国故事  高中时得到一本好书《非常道》,想和大家分享,也借此机会重温民国故事,开眼界,长智识,而养浩然之气。  史景  1900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廿五,清帝国发布《宣战诏书》,向八国联军开战。李鸿章时任两广总督,他在给盛宣怀的电报里说:“廿...

  9. 那位不低头的「 ”强项令”,也堪称心狠手辣的酷吏

    洛阳令董宣恪尽职守,派人搜捕凶手。董宣拦住了公主的马车,拔出佩刀在地上比划,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竟然震住了公主。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董宣的做法有问题。万万没想到,董宣就是认定了自己没有错,说破天,也不肯低头认错。光武帝一看,没辙啦,自己姐姐也确实不占理,干脆让强项令董宣走了,还赐给他三十万钱。通过这件事,董宣名声大振,被称为卧虎。

  10. 建设部的窝案――充分利用手中资源,“用足用好”

    但没多久法司部门就发觉不对劲,以交结皇帝近侍的罪名,将韩铎等人判处斩刑。整个建设部几乎成了贼窝,愤怒的洪武皇帝在查清案件后立即下令,将这些内贼一一处死。不过这是你我平民百姓的视野,在有些人看来,监察部门或言纪委可谓是难得的好岗位,关键在于怎样将手中的权力用足用好。有个叫陈五的当地巡阑利用职务之便,将收受到的税款占为己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