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田黄印章昂贵而稀有,为了解其特性,避免错失,必须对田黄印章的用材,作科学之分析。田黄系自然块状独石,外观形似卵石,但稍经摩挲便觉细腻滋润。田黄石的鉴别,并非深不可测。这是田黄石的普遍特性,也是辨别田黄的主要持徵之一。温润是田黄的重要特徵之一。田黄石,手感脂润,仅芙蓉石与之相近。田黄与他石相比,质地细腻而凝嫩,这又是它的一大特徵。自田多出自上、中坂,是质最细嫩的田石。
[网上展馆] 田黄石印章欣赏
清 田黄石雕印章
清十八世纪 田黄雕兽钮方印章 高5.6cm
清 田黄石雕狮钮印章
清康熙 田黄雕夔雕龙凤纹方印章 高4.8cm
清 田黄石雕狮钮印章
清 黄金黄田印章
清十八世纪 田黄雕夔龙印章
清 田黄石雕龙钮印章
清十九世纪 田黄篆刻印章 高4.6cm
清 田黄石雕狮钮印章
清 田黄石雕卧狮钮印章
清十八世纪 田黄方印章 高3.6cm
二十世纪 田黄雕九龙方印章 高7.2cm 重492克
清 田黄石雕瑞兽印章
清十八世纪 田黄雕云龙纹印章 高6.3cm
田黄印章一对 4.1cm
清十八世纪 田黄方印章 高6cm
清十九世纪 田黄方印章 正方形14cm
明末清初 田黄瑞兽钮方印章 正方形2.3cm
《寿山石志》考证田黄形成于数百万年前第三纪末期,寿山石矿的部分矿石受风雨剥蚀,自矿床分离而散落于溪旁基础岩石上,逐步被沙土覆盖,形成冲积性砂矿沉于田地中及河 滩下。田石埋于砂土中,日久天长,其表皮铁质酸化,致使石色外浓内淡,产生了色皮与“萝卜纹”等特征。田黄产于总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寿山溪一段约8公里的溪流及溪旁水田的底下。
田黄印章昂贵而稀有,为了解其特性,避免错失,必须对田黄印章的用材,作科学之分析。 田黄石系寿山石中特稀少的一种,理论上还是叶蜡石(Al2[Si4O10](OH)2)属单科晶系。其化学成份理论值:SIO266.7%;H2O5%;Al2O328.3%;Fe2 O31.7%左右;CaO0.3%左右;还可能含微量K、Mn,Ti,Zr………..寿山石主色调之变化,与其化学成份中低含Fe2,O3,MgO等比例变化有关。摩化硫度为2度左右,其比重2.5.耐火度1700度C左右。
田黄系自然块状独石,外观形似卵石,但稍经摩挲便觉细腻滋润。雕琢之後,倍加绚丽夺目。潘主兰先生诗云:“吾闽尤物是天生,见说田黄莫与京。可望有三温净腻,绝非夸人敌倾城。”田黄石的鉴别,并非深不可测。只要经常接触,细心观察,科学分析,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加深对田黄石的认识和理解,领略其自身的特点。诸如田黄的外表裹皮、肌质纹理,品类,色相、格裂形态、比重等特徵及田黄与其它掘性石的区别,均为鉴别田黄石的主要依据。
(一)田黄的外表裹皮
田黄原石外表常有皮层包裹,或极稀薄,或稍厚密。反色有黑、有黄亦有白、有单层皮、 有双层皮、亦有三层皮、除部分三层皮外,置灯光下皆能通透,可洞察肌理色质。
有皮的田黄。一般凭石皮的色质,便可知道石质的大概。田黄的皮质比其它掘石的皮要细结柔嫩,仅略松於田的肌质。用刀轻刮,则刀感畅而微沉,粉粒细匀,故极利雕琢。而硬田、鹿目、掘性山石等也常有裹皮,其中,有的皮若皮屑,皮色多呈赭黄或銹红,以刀轻刮,则稀松如土;有的皮带黄绿色和深黑色,皮质硬结如山石,颗粒粗细不匀。单层皮的田石,皮色纯如芽黄的,质极纯优,多接近於黄金黄田黄;黄而灰绿的,质微硬结,田色偏黝;黑而微绿,皮清一色的,质亦优;皮色灰白浅淡的,田色多深沉偏黝;黑中夹有小块黄绿或小块灰白的,纹路粗杂,通灵度差,多为硬田或杂田。原青芝田老板陈显灿先生曾言:”田黄的皮与色,与土质有关。铁头岭至溪坂一带,土质黝黑,多出乌鸦皮田,黑皮而黄心;溪坂的另一边,即溪坂屋附近多出白皮黄心的银裹金田,黄、白两色分隔显明;溪坂转上另一边,多出黄皮黄心之田;及至‘其友屋’(指寿山村石农黄其友,其住房即在中坂桥旁附近),则常出乌皮黄心之田,但没有溪坂所出的乌皮田通灵。”有一定道理,可供参考。许多人照搬一些论述田黄书刊按图索骥,简单地认为一颗田黄只能附有一种或一层色皮,事实不然。由於田黄各不同矿床之碎石,受各种自然因素影响由高处滚流至较低处的水田之中,并由历史变迁而被不同程度掩埋,原石有一定的迁移性,加上田土砂层酸碱度的变化,“田坑”土质其PH值大体应呈微酸性。故也时见田黄乌皮在外。黄皮其中,白皮其内的:或黄皮在外,黑皮居中,黄皮在内裹有三层皮的田黄。有时乌皮之内又一层薄黄皮, 或乌皮内又一层半透明的白皮,此类二层皮的田,大部分属枇杷黄田,外层皮质细腻,内层皮厚薄分布均匀。肌质亦纯佳,甚至凝灵如冻.有的单层皮田石,一面是白皮,一面却是黑皮,即一面是银裹金,一面为乌鸦皮;也有一面是乌鸦皮,而另外一面又是黄色皮;甚至一部分乌鸦皮,一部分黄色皮或白皮的,此类质地多为—般性的田;更有黑、灰、黄、绿各色皮相间在一起的杂田,质多粗硬。含多层石皮的田黄,皮虽不透,难於察看,而往往肌理色质极佳,粗看原石外表,毫不起眼,故常被误以为硬田而失之交臂。
(二)田黄的肌理
行家鉴石,最注重肌理品质。用灯照,则是辨别田黄质地优劣的一种好办法。即使石皮紧裹,其温润的程度、纹理的分布、质地的 ... 亦能一目了然。
田黄原属其产地附近各矿床,至少应该是海拔高於上坂、中坂、下坂等,九片“田坑”,否则难以顺溪流而下,而入田地。零星散石,流落溪田久蕴田底所成,田石之肌理仍保留原来种石的某些特徵,故福州老一辈寿山石雕艺人亦称“杜陵性田”或“坑头性田”、“水晶性田”和“高山性田”等。
田黄的肌理,基本上是指并非百分之百,而是也有个别与特殊。皆隐有细萝卜纹,且疏密罗列极其有致,条理绵密而不乱,或若新出萝卜,或似鲜剖柑囊。这是田黄石的普遍特性,也是辨别田黄的主要持徵之一。田黄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也愈明显。故白田的萝卜纹,往往最为好看。也有一种田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亦很纯优,为最凝灵的田石之一,唯皮相易与某些掘石相类,故而往往惑而却之。田黄因其品类各异,即先天因素(出自田坑附近各不同矿床)之差异。所以萝卜纹粗细有别,纹理亦随之而异。其萝卜纹,或似高山冻,纹理清晰如网;或似质地细结的杜陵,纹理细隐;或似杜陵中不规则之结晶状条纹;或似坑头细腻而通透几乎不见纹理;或如坑头中之碎棉絮状纹:但田黄之纹,远比它们更细密、更隐约。
(三)田黄的“六德”
前人对田黄肌质的品评,已有精辟的论定,认为田黄具有:温、润、细、结、凝、腻之“六德”;并以此作为评判田黄石或它石的等级标准,也通过这“六德”来识别田黄的真伪。
温润是田黄的重要特徵之一。各色田石,即使是白田或黑田,灯下透照石心皆泛黄红之光,宝气灿烂,此为“温”,唯田石独有。虽寒冬腊月,亦感温存有情,此说有文采,却缺知识、少科学、理论性不足,易起误导作用。人手可亲。田黄石,手感脂润,仅芙蓉石与之相近。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变,一经摩挲便觉油光欲滴。田黄与他石相比,质地细腻而凝嫩,这又是它的一大特徵。它兼具有寿山的山坑、水坑及各类石种的最优秉性。其不松、不绵胜水坑;不脆、不涩胜山坑;不硬、不燥胜山石。
(四)不同产地的田黄特徵
从上、中、下、碓下等各坂所产的田黄来看,其质地均有优有劣,各具特徵。中坂多出好田石,凝润灵透。上坂田质偏嫩,细腻而晶透。下坂田质较坚结,色多偏黝、然亦通透,唯其中常含有行细黑砂点。下坂多出灰黑田。上、中,下各圾均常有乌鸦皮田出产。自田多出自上、中坂,是质最细嫩的田石。碓下坂田也不乏有质地细凝而通透的,但大多润度稍逊,色接近於下坂田,微黝而黄褐,其皮多为黄色,稀而且薄,肌理的外围常挟带小白点如虱卵。另有搁溜田,出自寿山三坂附近溪田中且多为偶然拾得,其质多粗涩乾裂。“九手田”,有雨说,传闻早年有五人合伙在善伯山脚采石,因不慎失一手而得名。另一说是,因该地所产山石皆为深层砂土中所出,土坑挖得较深,从坑底到坑面要传按九手,因而得名:“回龙”、“双溪”皆因地名而得名。回龙,双溪两地本无产石,乃上游的田石顺溪流而下,埋於浅土之中,性应属搁溜田。这些田石中,石质也有比较好的,似碓下田或部分下坂田。其浅表石色多偏沉黝,如染酱油,而石心则略灰白,灯下透照则显褐红色,红甚浓,或无萝卜纹或有清晰的丝状纹,肌理常带有小白点、多无裹皮,仅少数带有小片稀薄黄皮。裂格较少,与上游诸坂之田相比、温润度差且质稍硬绵。
各坂所产的田石,近山边的,质多粗硬,皮多松涩或粗杂;近溪边的,质则灵润。土壤砂质的不同,对田黄质地,正如桔生淮南则为桔,也有很大影响。含铁砂质较多的砂土中,其皮甚至肌理也常有细黑砂点,系物理渗透和化学变化所致。如下坂所出的部分田石。
上坂砂层中所出的白田或淡黄色田,常见外层的肌理中,伴有灰白色泡状砂斑,或似白皮,又似雪花,颗粒如砂,松涩不利雕琢。
(五)田黄的色相
若灯下难以辨识田黄本色,还可置於日光下观察。田黄的颜色,鲜而不俗,何为“俗”、稳而不浊,不浮不沉何为“不浮不沉”?皆属含混不清的人为浮浅判断表述,核心部题还是缺乏严谨科学表达,绝非它石或伪石所能混杂。
红田分桔皮红和煨红两种,桔皮红色质最优,色浓尤胜桔皮,鲜艳凝灵。煨红田外表色虽鲜红如丹束,但质稍硬结,温润往往反不及枇杷黄等。
田黄(这里指黄色田石)不仅本身质地优佳,而其所具有的色彩——黄色,又象徵着汉民族一种共同语言的符号。黄色是道教、佛教及儒家思想中地位最高的色彩,“天玄而地黄”,谓为上地之色。在阴阳五行说中,上居中,故以黄为中央正色。同时,黄色又是天子,黄河的象徵。而田黄的产地,名称又含有“福”“寿”“田”的吉祥寓意(取“福建、寿山、田黄”之首字)。正因这诸多因素的巧合,田黄不但石色贵,且预兆美好,无怪乎一经面世,即被视为人间尤物,充作贡品,进入皇家,也成为豪门贵族,文人雅士争相收藏的对象。
好的白田,细腻若白云拂面,肌理如鲜剖萝卜。白田颜色虽淡,但传达了一种平和、纯洁、清净的形象。
各类田黄,颜 ... 别颇为微妙,常见有介於两色之间的,就难判定属于何色,只能依据接近的肌质,色相而归类。其实,田黄色相的区别,也有个过渡的转化。
故检验田黄印章, 必先检验其材质. 极品田黄印章已达一两田黄万两金之水平, 不可不慎之!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