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第二个博古斋|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开2015年6月12日,在第10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国内高校首个陶瓷主题艺术馆在浙江师范大学图文信息中心开馆。王辉向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李舒弟在日志中写到:今年如期完成两件事,一个“邮票展”,一个“展馆”,这个展馆就是和大学签约近三个年头的《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缔造人(李舒弟)之言从2013年10月签署和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协议为期,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合作期十年。
第二个博古斋 | 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开
2015年6月12日,在第10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国内高校首个陶瓷主题艺术馆在浙江师范大学图文信息中心开馆。这也是该校继2010年成立国内首个非洲博物馆后,建成的又一个主题展览馆。
陶瓷艺术馆主要捐展人、设计与艺术总监、美术学院退休教师李舒弟等14名收藏者像艺术馆捐赠了“清康熙御制”款珐琅彩碗(未鉴定,下文所提陶瓷器相同,均尚未鉴定)等19件陶瓷器。王辉向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
在开馆仪式上,李舒弟介绍,自己多年坚持收集中国传统文化散落在各地的“遗物”,陶瓷博物馆的建成让这些“流浪儿”终于有了“托儿所”,希望陶瓷艺术馆能够让陶瓷艺术进一步发光发亮,越来越多的师生和社会公众从中思考和理解“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等问题,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李舒弟在日志中写到:今年如期完成两件事,一个“邮票展”,一个“展馆”,这个展馆就是和大学签约近三个年头的《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开幕的当天,校内外来宾见证揭幕仪式,对于本人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天。
收藏的终结即分享,个人的理解和作为,十分欣慰的和这些历史遗物相伴近三十余年,这些“流浪的猫狗”我带来的内心富足是不言而喻啦。一个人的行为演变为集体参与,最后依附于学校这所大课堂和国家倡导的文化兴国大环境,也是最佳选择和归属啦。十年的契约虽然是一个纸质文本,但已经落到实处,最终的结局是“我已释然”。(摘自李舒弟日志)
缔造人(李舒弟)之言
从2013年10月签署和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协议为期,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合作期十年。我虽然已经退休,但无论什么时候学校和社会需要我都将义不容辞,因为这些曾经的“流浪儿”在这里,我把背后这座新落成的陶艺馆叫“托儿所”,我每年都会回来看望它们。在国家要”文化兴国“的大背景下,相信随着时间的延续终将发光发热。
有人会问,这些东西是真的吗?你如果能读懂历史,懂的审美,反衬自己的提问,你会觉得这样的问话再次伤害啦它们。在今天信仰和信任严重缺失的环境中,你的提问我能理解,但我无话可说。以历史和科学的态度我当审慎,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那是我赖以生存薪水中的积蓄。如果说有存款的话,就是这些不会言语的它们。
质疑声
其一,的确,我们身处一个乱像丛生的年代。什么都可能是假的,假烟假酒假食品,伤害我们的身体。 ... 假货假名牌,掏空我们的钱包。假情假义假面孔,摧毁我们的心灵。但这些我们不得不忍受,我们可以忍受。我们期待有那么一天,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宁愿相信会有那么一天。但是,如果文化也是假的,传播文化的教育也是假的,一切将成泡影。国宝帮占领的不仅仅是浙江师范大学,他们的危害不仅仅是让假文物登上教育殿堂。他们可怕的是会让年轻人,分不清文化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怀疑一切。国宝帮可恶,捐赠假文物的人应该被问责,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应该被问责,文物局应该被问责。
其二,假到了惨不忍睹、令人发指的状况,居然登堂入室,走进了刚刚隆重开幕的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在网络资讯和鉴定手段极其丰富成熟的今天,这类20/30年前的仿古工艺品都可以长驱直入教育殿堂,是无辜还是无明还是无奈?真是贻笑大方!
其三,误人子弟,可恶至极!这种疏忽,让国家的教育公信力变成了利益团伙的资本,是国家文化财产流失的一种,应该问责。如果是在国外的话,校长得辞职!
其四,知道的不想说,懂得的不爱说,明白的不屑说。都不说,都不说,于是,他们就到处说了。赝品从古到今、中外都有,但能堂而皇之地进入高等学府、国家机构、重要博物馆,只有今天的中国。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