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芦洲在1920年以前称鹭洲,更早为和尚洲,是地曾是关渡妈祖朝业产之故云;位于淡水河西南岸,原为沙洲四周环水,故亦称「河上洲」或「洲里」。

芦洲在 1920 年以前称鹭洲,更早为和尚洲,是地曾是关渡妈祖朝业产之故云;位于淡水河西南岸,原为沙洲四周环水,故亦称「河上洲」或「洲里」。 检阅马偕日记, 1873 年 2 月 24 日,「到洲里去,一大群的人跟在后面,用污秽的字眼辱 ... ,拾起石头投掷,又有人向我们泼粪,有些人甚至把猪粪覆蓋在我们头顶,另一些人则爬上屋顶或树上,用上述的秽物向我们投掷,极尽污辱之能事,但我们并不退缩。勇往直前来到庙前广场,唱诗布道,此刻有不少人聆听,晚上我们回到「五股坑」。 八里岔,今八里,在淡水河口西侧,乡名或来目平埔凯达喀兰族 Parrigon 社名之译音。康熙末年 ... 入植,雍正乾隆期港务鼎盛,后来因泥沙淤积而衰落,港口遂移至沪尾。 马偕的脚踪也很早就见于八里盆,日记述初抵洲里之后云:「翌日我们到达八里岔,在路上人家到处布道;有些人感到厌烦,有些人却很有礼貌,这是因为他们曾到淡水来拿过药。听过道的。我们在一个茅屋里过夜,一友善的村民煮了东西来给我们吃」。 马偕日记续述:我们到处布道时,发现有许多布告贴在树上,或墙壁上写了许多难听的话乱毁谤,说我拿刀挖人的眼睛,又有许多捕风捉影亵渎的话,我们撕下了好几张。再过一天我们到艋舺、大稻程、八芝兰 ( 士林 ) ,在路旁、民房、庙前布道,到处受到侮辱,到处可看到煽动众人的布告,说:「汉民当群策群力赶出洋鬼子,不得让他们停留,不得让他们讲道,也要将听他们讲道的逐出本村」,或说:「孔教已够好,很完善,台人不需要番仟教」……。 3月1日日记述:准备返回淡水时,路上遇见一老婆婆,她正好拿着马桶要去清洗。有人 ... 我们,又煽动老婆婆,老婆婆随即开口辱 ... ,从后面冲到我们前头,其的把马桶里的人粪朝我们身上泼,我们没有抵抗,仍旧往前走。累了,就坐在路旁人家门口休息,主人很懂礼貌,供茶,也请我们入内休息,临别时还说:「再来」。啊!有苦有甜,有冷有热,有敌有友,世上就是这个样子的。 3月2日五股坑礼拜堂落成。日记续述:又到洲里、北投布道,散发单张。天晚了,太累,要借宿,但他们说没地方,只有牛栏。牛栏里有只水牛,幸好旁边还有稻草堆,我们就在那里就寝。夜里下了一阵大雨,但我们却不受影响。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无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