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976年寒冬的北京,周恩来病危弥留之际,还一直不断吩咐下属“不要忘了台湾省的老朋友”,身边的人明白,他说的正是被幽禁于台湾省的张学良。张学良爽快的作答着,二人的会谈也在愉快的气氛下正式开始了。蒋随即做了表示,不打内战,一直抗日,红军接受他指挥。

1976年寒冬的北京,周恩来病危弥留之际,还一直不断吩咐下属“不要忘了台湾省的老朋友”,身边的人明白,他说的正是被幽禁于台湾省的张学良。从1936年西安事变以后,他们二人再也没相见,后来又因两岸特殊的政治形势,虽几经尝试,终未能如愿,这成为了周一生最大的遗憾。>1992年邓颖超去世,远在台湾省的张学良获悉,马上通知北京的侄女送上花圈并致电慰问,此时的他,已有了真自由,但可惜,如今的少帅再也见不到老友了,当年知己的遗憾,不也正只张此时的内心写照。>把时间推回87年前,1931初秋,震惊中外的918事变爆发,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指导下,几十万东北军退守关内,在全国舆论一片责 ... 声中,张引咎辞职,前往欧洲游历,回国以后,随即被调往西北剿共,1935年,东北军开赴陜西,结果三战三败,两个精锐师被红军歼灭,师长 ... ,团长被俘,时正逢日寇疯狂蚕食我华北,全国舆论一致抗日之声正盛,到处可以听到人们传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东北军不想打了,他们要回家,要北上抗日。此时的张,也有感;“2万5千里行军( ... 说是 ... )后的红军仍可保持一定实力,如今怎会轻易被消灭,倘若枪口对外,又何愁不能击溃强虏,而后他派人与 ... 接触并邀代表来谈,于是在1936年4月9日,延安(东北军占领)清凉山下的一座天主教堂里,张学良与周恩来,这两个中国近代里中中举重若轻的人物,第一次见面了。> >首次会面>当天,二人碰面,周便说:“我也是在东北长大的。”张则回应到:“我听老师张伯苓说起过。”周闻后,不禁诧异。“南开大学的校长怎么成了你的老师”?原来,早在张的青年时代,少帅在奉天聆听张先生“中国不忘有我”的演讲,便被他的理念深深的影响,而后丢掉东北 ,他一度声色犬马,抽大烟,打 ... ,也是听张伯苓的规劝,得以浪子回头,随即拜其为师。”张学良爽快的作答着,二人的会谈也在愉快的气氛下正式开始了。在联蒋抗日的问题上,谈话中,二人开始一直有争论,周更是列举清党以后,蒋对 ... 的种种,但他还是表示:旧帐我们不想算了。”张答:“对啊抗日才是最紧要的事。”而对于抗日的具体做法,双方仍在争辩,最后张忍不住痛哭的说:“ ... 的抗日和 ... 的禳外,如果都带上附加条件,我不能茍同,日本人更不会等着我们倒蒋或剿匪(就停止对中国的侵略)。听到此,周也动情的留下的眼泪。问张:“如何办呢?”张复之:“联蒋抗日!”周回答:“可以。”在最关键的问题上达成一直,张很高兴,他随后又问周“苏联是否真心帮助中国,以及表示愿意提供物资资助红军。”>10日清晨会谈结束,张以3万银圆和20万法币馈赠于周,并以一本申报60周年大地图为见证,二人相约,“共同保卫中国。”自此, ... 的方针也从反蒋抗日逐步转变,直到最后促成最后的国共联合。”因为这次会谈,二人都有感相见恨晚,周佩服张的肝胆照人,至诚抗日,张也有种一见如故倾心,他说:“周先生是这样的友好,说话有情有理。”中国的事从此好办多了。”延安会谈结束,对张的影响已非他人可以想见,张在一定程度上指挥了红军,甚至后来 ... 一度提出组建西北联合 ... 的计划,以张学良为首,杨虎城附之。”此时的张,已经受左翼思想影响尤甚,他一度请求加入 ... ,可惜最后被搁浅(苏联没同意)。>西安事变>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36年12月,蒋 ... 再次莅临西安,他准备把“奄奄一息”的 ... 最后肃清,而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西安已已成为一座红城(杨虎城的夫人是左派,张也和因为周的见面,受影响很深),12月9日,在学生 ... 呼吁一直抗日以后,张又一次面陈蒋,情急之下的蒋 说了一句 :“学生们就该用机关枪。”的气话,这让张很生气,他有点火了,3日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事变发生,张一度仿徨无错,无人问策,这是他想到了周恩来,随即发电请其速到西安,此时的周,俨然成为西安之谋主矣!!!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电报, ... 内部也一度主张不一(对蒋的问题上),最后还是周力主,尊重张杨二人的态度。 ... 当即复电,1936年12月15日清晨,周及随行18人乘张学良派遣的专机飞赴西安...........抵达西安,周被张接到张公馆,当晚张杨二人设宴招待,会谈从吃饭时开始,张说:“只要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该放蒋。并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周对此完全同意,次日,周与杨会面,并解释了 ... 的立场,对于周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杨感到出乎意料。”>12月22日下午,宋美龄,宋子文兄妹抵达西安,立刻就代表蒋与周 张二人谈判,内容见(周恩来选集)当天,周在宋家兄妹的陪同下,见到了蒋。一进门,对于昔日校长(黄埔),周先说:“蒋先生,我们10多年没见了,你比以前苍老些。”蒋点了点头,探口气:“恩来,你是我的部下,应该听我的的话。”周回答,只要停止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只我个人,红军也都可以听您的指挥。”随后,蒋夫人说:“以后不剿共了,这次多亏先生来千里迢迢来斡旋,实在很感激。”蒋随即做了表示,不打内战,一直抗日,红军接受他指挥。谈完这三点,蒋面露疲惫,并指示宋家二人具体与周再谈,周请辞而出。>25日下午,在事变几乎得意顺利解决之际,张决定亲送蒋回南京,当张的部下把这一消息通报给周,待赶到机场,飞机已经走了,周叹息到:“汉卿是要负荆请罪啊。”自此,两人以后再未相见。>抗战以后到周去世>1946年1月,抗战胜利,在政协的会议上,周动情的说:“今天我门在这里谈团结,我想到了我的一个朋友,也是各位的朋友,张汉卿先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贡献最大,希望他能早日重获自由?是年4月,在重庆茶话会上,有人再次说到被的张少帅,与会的个人想到他10年的幽禁岁月,都十分难过,而在周那严肃的脸上,隐约的闪过一屡悲凉的泪光,或许此时的他,想到了曾经延安的想到了当年西安与这位故友并肩的岁月..............>1956年在西安事变20周年的纪念上,周说:“张杨二人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张汉卿很豪爽,让人怀念。5年后的1961年,在西安事变25周年的纪念会上,张少帅的四弟,时任海军参谋长的张学思,因为张在台湾省发表‘忏悔录”一事,异常激动,在给周恩来敬酒时,泣不成声,周恩来当下也留下了眼泪,他说,“我的眼泪是代表党的,不是我个人,25年了,杨将军牺牲一家四口,张将军还囚禁在台湾省,没有自由,想到他们怎么能不落泪呢。”>周的话是发自肺腑的 从1949年以后,他一直没有放弃过搭救张学良的希望,因为两岸隔绝,又因为后来的十年动乱,直到他去世,终成遗憾。但他一直牵挂着这个老朋友,从1936年延安会谈一晚,再到同年12月17日抵达西安至张25日送蒋回南京,事变圆满结束,短短的8天9夜,却让分属不同阵营的两个人惺惺相惜。>晚年的张学良一直说;“他最佩服周,我们二人一见如故。”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历史的机缘巧合把他们紧紧的联系再一起,假如没有那次战场上的失利(被红军打败),假如没有日后的西安事变,再或许没有918事变,甚至如张所说:当他亲自驾机投下炸弹,如果周不是幸免于难,也许根本成就不了这段世纪友情。但当大陆恩怨渐行渐远,当张不再那么重要的时候,周却始终惦念着这个昔日的知己............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张学良周恩来中国近代史历史抗日战争西安事变弥留之际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