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黄文东:胃痛辨证四大要点

暴痛多寒,久痛多热;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初病在经,久痛入络。故辨寒热、辨虚实、辨气血为胃痛之辨证要点。另外,胃痛兼症较多,在明辨寒热、虚实、气血之后,亦当分别兼顾。用药则须权衡轻重,灵活选择。治实不宜峻攻,补虚切忌滋腻。时刻照顾脾胃元气,用药贵在轻灵流通。 1 辨寒热 由于体质、病邪、病程之不同,而有偏寒、偏热之区分。 ①偏寒者:胃痛剧烈,泛吐清水,形寒喜温,喜热饮,苔白腻,脉弦或紧。或伴腹痛、腹泻。治宜温中调气散寒。止痛可选肉桂、荜茇、荜澄茄、干姜。止呕可选吴萸、生姜。止泻可选炮姜、焦楂曲。外感风寒可加紫苏、六曲。 ②偏热者:胃痛而有烧灼感,嘈杂,呕吐黄水,烦躁,口苦或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或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或数。黄文东曾诊治除上述症状外又兼见鼻闻臭气的病例,乃为肝郁化火,上犯肺窍所致。治宜清泄肝火。选用左金丸、黄芩、黑山栀等取得良效。若兼见便秘、呕吐可加少量大黄,并无泻下之弊。 ③寒热夹杂者:苔白中带黄,用药宜辛开苦降,但用量应有所侧重。近人常用蒲公英以治胃炎,也能起辅助作用。 2 辨虚实 初起多为气滞,每因受寒、夹食、夹湿引起胃痛,此乃属实方面。久病多虚,又因体质差异而有阴阳气血亏虚之不同。 气机失调,水湿不运,以致消化功能紊乱,见纳呆,口淡,体倦,胃中胀甚于痛,苔腻。又有寒湿与湿热两种情况。治寒湿宜苦温以燥湿,用平胃散加木香、紫苏之类。治湿热则宜辛开苦降,用生姜、半夏、黄芩、黄连之类。均可佐茯苓、苡仁等淡渗利湿之品。 脾胃虚弱,津液不足,可见纳少,口干少津,舌红,脉细,一般称为胃阴伤,用养胃阴法。取白芍、甘草酸甘化阴,进一步再加沙参、麦冬,甚则酌加乌梅、木瓜以制肝醒胃。 若形瘦神疲、便溏者,属于脾胃虚弱、阴液难复的病例,再加石斛、人参之类,并与陈皮、佛手芳香理气开胃之品同用,以助药力。 久病之后,阴阳俱虚。还有脾胃阴虚而兼阳虚之证,既有不思纳食、舌红少津之热象,又有形寒喜温、兼喜热饮之寒象。黄文东认为:此时用药要以温和为主,剂量不宜过重。 3 辨气血 凡久痛不愈,病从气分兼传营血。如舌质青紫,就是夹有瘀血之征。凡见痛如 ... 而有定处,或痛无休止,胃脘似有物顶住等症,即是气滞瘀阻的指征,当用活血化瘀之品。可根据症状轻重选择药物。 ①调气药:木香入胃,香附入肝,合用于胃痛偏寒者。若有化热之象,则用金铃子散。寒热夹杂者可并用之。肝气郁结,嗳气频作,宜用佛手干、绿萼梅、玫瑰花等。肝气横逆,胃痛连胁,可加柴胡、郁金之类。 ②活血化瘀药:当归为养血活血之主药,常与丹参、赤芍同用,在化瘀药中最为平和。红花、桃仁同用,兼有润肠活血之功,在胃脘刺痛时均可使用。若属顽固、陈旧性胃痛,可用失笑散及少量制川军,有化瘀止痛通络的作用。 4 辨兼证 1 胀与痛: 肝病善痛,脾病善胀。痛与胀又互相关联,但有虚实之分。气虚作胀,时胀时减,得食稍安,大便溏薄,胀而不痛,治宜健脾理气。气滞作胀,得食更甚,大便不畅,或胀而且痛,治宜行气破气。因胀满部位不同,用药又有区别。胸脘痞闷,当行气宽中,可用白蔻仁、砂仁之类。腹中胀满,当行气泄满,可用川朴、槟榔之类。至于少腹作胀,则宜疏泄厥阴之气,可用柴胡、乌药之类。 2 吞酸与嘈杂: 吞酸总由肝木偏旺,曲直作酸也,治宜和胃制酸,可用煅瓦楞、白螺蛳壳之类。嘈杂大多偏热,治宜辛开苦泄,可用左金丸、陈香橼皮之类。吞酸与嘈杂往往同时可见,以上治法亦可同用。此外,又有饥嘈之症,得食则减,食后又嘈,用前法无效时,可用补气和中法,如香砂六君子汤及黄芪建中汤加减。 3 呕吐与嗳气: 二症均由胃气上逆所致。嗳气频频,多因肝气犯胃,可用绿萼梅、佛手以解郁,合旋覆花以降逆,甚则用煅赭石以平上逆之气。呕吐乃食伤脾胃,肝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治宜泄肝和胃,以黄连、半夏为主药,有寒加紫苏、生姜,有热加竹茹,阴伤加沙参、麦冬,重则加石斛、玉竹。如不效可用四磨饮(人参、沉香、槟榔、乌药等分)磨汁,频频呷服,或暂用玉枢丹0.5~1g吞服。 4 便溏与便秘: 便溏属脾虚者,用理中汤加焦楂曲每能见效。便秘属肠中燥热者,用瓜蒌、枳壳、大腹皮,甚则加大黄以助疏导。另有大便干结而热象并不明显者,乃阴虚肠燥之故,宜用润肠养阴之品,如当归、首乌、瓜蒌,也可参用麻子仁丸之类。临床常见大便转为正常时,胃胀、胃痛亦随之消失。 5 能食而不饥与脘中空洞感: 胃主纳,脾主运,能食为胃强,不饥为脾弱,此为胃强脾弱之证。胃强并非胃热、胃实之意,乃与脾弱相对而言。治宜健脾消导,枳术丸加味治之。脘中空洞感,乃病人一种自觉症状,并非饥嘈,但觉脘中空洞无物,为肝阳上扰所致。治宜平肝潜阳、柔肝缓中,如珍珠母、煅瓦楞、白芍、甘草之类。 来源:本文选自《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黄文东学术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胡鸿毅、柳文。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黄文东:胃痛辨证四大要点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为什么有名的中医都在农村里?城市有名中医却都不知道?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基本理论就已形成,可谓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医是我国的主要医学,为我国广大百姓解决了很多疾病的痛苦。

  2. 千金拜师李东垣——我国脾胃学说的创始人

    人物简介李东垣(1180—1251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名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被尊称为「”李君”,是我国「”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擅长调治脾土,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是脾胃内伤学的奠基人,素有:「”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和医圣张仲景并列,可见李东垣在中医理论学上的贡献。生平经历李东垣出身于真定世家大户,其家世居于此,颇有资财。东垣自幼天资聪慧,沉静

  3. 元代神医徐文中:能呼风唤雨解旱情,可惜名医难出高徒

    古代医道的根本,《黄帝内经》开篇讲到的其实是如何顺应「”道”。中医的传承顺序是上帝-先师-岐伯-黄帝。「”上帝”是天上的最高主宰。中国道教信仰的「”上帝”,祭祀的是「”玄天上帝”。因为,中医的根源于天道,自然会涉及到神和道,自然是名正言顺的神传医学。那些保持传统医道的人,因为能参透天地人之间的道理,所以会出现一些人们想象不到的奇特能力。中国古代有不少神医,比如华佗、扁鹊、孙思邈、李时珍等等,他们的

  4. 中国两百年前出版的书,韩国出十亿,日本出二十亿,美国愿出更高

    不过《聊复集》并不是全卷出版,有五卷公开发行,其中四卷还是手稿,《聊复集·怪症汇纂》就属于这些手稿之一。《聊复集·怪症汇纂》中收集的治疗疑难杂症的药方达到了540多种,像糖尿病等治疗...都在此列。《聊复集·怪症汇纂》孤本所汇集的资料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汪必昌所在的年代,这里面记载的不仅有中医对疑难杂症的治疗史料,更是汪必昌本人行医数多年间对中医知识的总结,汪必昌的这本书是中医学界的一大福音。

  5. 王庆其:「 ”废止中医”是对历史的无知

    王庆其,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主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会副主任,新加坡中医学院客坐教授。

  6. 民国时期的医生:名医诊金是穷人家庭半月生活费

    民国北京城有「”四大名医”,指的是中医。按一般说法是指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四位。还有一种说法是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杨浩如。这五个名医除了孔伯华是山东曲阜人,其他四个都是南方人。汪逢春是江苏苏州人,施今墨是浙江萧山人,萧龙友是四川三台人,杨浩如是江苏淮阴人。不管四大也好,五大也好,民国时期北京中医最有名的就是这五个人。1929年南京国民...取缔中医的政策遭到强烈...和反对,只得收回

  7. 上古的「 ”祝由术”,到底是什么?

    「”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在古籍中,记载了这么一种巫术,可以借用符咒,来治疗疾病,叫做祝由术。在上古时期的祝由术,是一种官职,都是当时文化程度高的人才能当的。据传,现在也还有会使用祝由术的人,这就说明,祝由术的传承,也许一直没有中断过;也就是说,在各个朝代,都应该有着关于祝由术的记载。但是,祝由术的使用...,却一直不太具体,因此,就算有记载使用的祝由术,也很难分辨出来真假。说

  8. 一位给乾隆当过御医的民间高手,他是如何成为神医的(上)

    在中医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医家,他一生创立了很多方子,遗憾的是,他的学问却快要绝了,和我说过的秘方一样。这位医家绝对是位高人,您想想,他给乾隆皇帝当过御医,这绝对是高人中的高人啊。一代高人,似乎马上就要消失在滚滚的黄沙中了。这位高人,就是黄元御。这么跟您说吧,黄元御有个传人,叫麻瑞亭,麻老生前在西安行医,活了94岁,1997年去世。

  9. 学中医的你,知道十大中医之祖都是谁吗?

    针灸之祖——黄帝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脉学介导者——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三下。《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外科之祖——华佗又名敷,字元化,后汉末沛国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10. 传统医学面对5000年大变局,要感谢新中国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岑少宇】数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作为传统医学里的佼佼者,不断演变革新,为亿万中国人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然而自现代医学崛起,它也和各地的传统医学一样,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可谓是「”五千年大变局”。1879年,清代还陶醉在「”同光中兴”里,学者俞樾就写出了《废医论》,后来又写了《医药说》,主要观点即是「”医可废,药不可尽废”。俞樾像,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当时接近60岁的俞樾,痛失配偶

随机推荐

  1. 元代古玉珍品的正名与投资

    元代古玉珍品的正名与投资学会鉴赏一件古玉,还它历史面貌,发现它的原本价值,是古玉爱好者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在各式各样的古玉形制中,不乏尚未被人知晓的珍品,如迄今不知准确年代和用途的、与“春水玉、秋山玉”同样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鸳鸯卧莲玉顶饰,便是一例。不过,古人在鸳鸯卧莲玉顶饰上为何独雕一只雄鸳鸯?

  2. 盲人摸象 如此指迷

    盲人摸象如此指迷二○○一年九月二日(星期日)香港《明报》D7版“指点迷津”专栏,发表了署名“吴宗文牧师”的《农历七月鬼节时》一文。这样的记载,证明了中国人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就具有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倾向,而正面指斥鬼的迷信为“罪”。经自恣,戒腊增长一岁。因此,在西方学术界中有人认为佛教是唯一的“无神论”宗教,这种看法,似乎不易理解,其实,佛教的义理正是如此。

  3. 蜜獾咬羚羊,结果不太好

    一只勇敢的蜜獾迎着一只羚羊,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头...。但这些照片仍然令人震惊,不幸的是,对蜂蜜獾来说,很搞笑。塞隆告诉英国《每日邮报》,獾在一个水坑接近羚羊,并开始战斗。蜂蜜獾坚持不懈,多次向敌人发起攻击。谁知道呢,也许这只南非大羚羊从白天的睡梦中惊醒了脾气暴躁的蜜獾,于是他在附近的水坑里追踪这只羚羊,并挑起了一场搏斗。蜂蜜獾顽强的名声让几位体育明星获得了这个绰号。

  4. 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中国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北方人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因此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明太祖朱元璋命于落第试卷中再择卷复阅,增录北方人入仕。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空印案并有犯禁忌之语。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61名,是为夏榜。因所录61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

  5. 梦见花椒 花椒树梦到花椒 花椒树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花椒 花椒树好不好

    做梦梦见花椒花椒树好不好?梦见花椒花椒树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花椒花椒树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花椒树,预示着生活中可能和别人会产生摩擦影响心情,只要妥善处理不会对生活产生过多影响。请问这是什么意思,从来没梦见过花椒树?

  6. 鲁迅为何精通赌博之道?

    专门拜了一个名叫王鹤照的工人为师,向他求教赌博之道。鲁迅像一个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他一边认真听,一边用笔做记录,还认真地提问题。>鲁迅是一个从来不赌博的人,可是,鲁迅在他的小说里却把赌博写得极其逼真,让人一看就感觉鲁迅是一个精通赌博的人。他把自己所知道的赌博中的所有东西都津津有味地讲给鲁迅听,还给鲁迅哼唱了赌博时唱的歌谣。>尽管鲁迅懂得赌博之道,但他在现实生活中始终都是不沾染赌博的。

  7. 梦见射击:弓弦忽断,大难临头_周公解梦梦到射击:弓弦忽断,大难临头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射击:弓弦忽断,大难临头好不好

    己射人,必主远行;人射己,有行人至。如果梦见自己在射击,可是弦却断掉了,那就预示著做梦人的生活中将会有大的灾难出现,一定要多加小心才好;如果梦见自己正在和别人用弓箭争斗,那就预示着生活中将会有争论出现,做梦人需要多注意周围的人际关系,避免与人争吵。

  8. 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金字塔爲什麼不能爬,有人爬上去後就後悔了

    很多國家或城市都有自己的標誌,一個建築,一個雕塑,一處風景……這些標誌體現着一個國家或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埃及的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被譽爲: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其實古埃及法老去世後,他們的墓地並不起眼,是後來埃及人爲了紀念那些在他們心目中神一樣存在的法老,而建造了現在世界聞名的金字塔。慢慢的,金字塔成也成爲了一種權力的象徵。埃及人對金字塔的保護很重視,不允許人在金字塔上

  9. 描写雨后的诗句 客心已百念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10. 置之不理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hìzhībùlǐ【解释】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例子】老师批评他,他置之不理。【近义词】置若罔闻,束之高阁,漠然置之,置之度外,视若无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反义词】另眼相看,刮目相看【相关】百度“置之不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