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专家点评]清代杨沂孙篆书联杨沂孙的篆书在清代是有一定地位的,《清史稿》称他“耽书法,尤致力于篆、籀”,“篆隶宗邓石如,而多自得”。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杨沂孙篆书是学过邓石如的,“自得”是指他的篆书有自己的风格。今人沙孟海认为“杨沂孙的篆书是不能学的,学到后来,更其靡弱了”,说的有一定道理。本文开头曾说杨沂孙篆书适合初学,是基于规矩,比如杨沂孙写的说文解字部首。
[专家点评] 清代杨沂孙篆书联
杨沂孙的篆书在清代是有一定地位的,《清史稿》称他“耽书法,尤致力于篆、籀”,“篆隶宗邓石如,而多自得”。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杨沂孙篆书是学过邓石如的,“自得”是指他的篆书有自己的风格。杨沂孙尝言“吾篆、籀,颉颃邓氏,得意处或过之;分隶则不能及也”。自然,杨沂孙隶书的不能与邓氏相提并论,即便篆书也是不能及的,原因是“所乏者韵耳”(马宗霍语)。
杨沂孙篆书的长处在于规矩,是很适合初学的,他的篆书没有邓石如写的那么长,略近方,这和他晚年工于石鼓、鼎彝铭文有关,因此,他的小篆常揉入大篆笔意甚至结体,风格自具。这副篆书联也体现了上述特点,起笔略重,力透纸背,然后徐徐涩进,至收笔处提笔空收,往往在一画中即体现出干湿的变化,因此即厚重又轻灵,将这一“矛盾”处理的较好。
今人沙孟海认为“杨沂孙的篆书是不能学的,学到后来,更其靡弱了”,说的有一定道理。本文开头曾说杨沂孙篆书适合初学,是基于规矩,比如杨沂孙写的说文解字部首。但是,吴昌硕早年是学杨的,吴不但不“靡弱”,反而是雄强气壮,这自然和吴善学有关,同时也说明了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我们亦不妨在掌握了篆书的基本规律和笔法后,改弦更张、另寻出路、不失一策。
杨沂孙(1812—1881)字子舆,号咏春,晚自署濠叟。江苏常熟人。道光时举人,官至凤阳知府。有《观濠居士集》、《庄子正读》、《管子今编》等。
点评:建之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