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解读中国古都—北京城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中国古都北京城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历史时期北京城的城市布局、建设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阐明了中国古都一北京城的设计原理、原则及历史渊源,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规划思想及设计艺术。

  关键词:解读;中国;古都;北京

  中国古都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封建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北京城起始叫“蓟”或“蓟城”。它曾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国都,其址位于现在北京的西北一隅,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的军队所毁。公元70年左右,东汉王朝在今北京西南角,又建了一座新城,叫“燕”,三国时又改名“幽州”。

  从北京城的历史发展看出,北京城主要规划建设是从“辽”开始的。公元938年辽太祖耶律德光吞并燕云十六周后即改国号为“辽”,并在幽州建立了陪都,因为其陪都建立在大辽疆域的南部所以称“南京”,又叫“燕京”,城方36里,高3丈,宫城在城内西南隅,外城共有八门。这一时期皇城的城垣位于今天的广安门地区。现位于宣武门外的法源寺正是辽南京的著名建筑之一。

  金贞元年(1153年)吞灭辽国的金国将都城迁往燕京,并将燕京更名为“中都”。金中都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并参照北宋汴梁城的规制进行规划建设,将城市设为二套方城(分外城和皇城),外城东西阔3800米,南北长4500米,每边有三门,道路布局从城门引入直交,呈井字形。皇城南面的中轴线长达2公里,沿轴线两旁布置了官府和寺院。城内中部偏西为皇城,是在辽南京(燕京)城内的子城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其中皇城内大安殿的遗址就位于今广安门滨河路的金中都宫殿纪念阙下。皇城开有四门,北为振辰门,东为宣华门,南为应天门,西为玉华门。皇城中建有供皇帝游玩的西湖(现莲花池)。金中都的皇宫优美非凡,皇宫建筑群是由北宋汴梁宫殿建筑的精华移植而来,进入皇城至大殿纵深达800米,大殿建在很高的台基上,其后正对天宁寺塔,历代都城中轴线的运用,到金中都有了新的发展。金中都皇城的建筑布局直接影响以后元、明、清三朝皇城的格局,如在皇城前建有“千步廊”,后来元大都、清北京城皇城前都建有“千步廊”,金中都皇城的建设实际为开辟元大都和明清皇城建设的先河。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公元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将元朝统治中心南移至燕京,并在原金中都城址的东北侧兴建了元大都。元大都城的城市规划恪守传统儒家的都城设计方案和《周礼·考工记》提出的“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城市形制为三套方城,分外城、皇城和宫城。外城呈长方形,东西6635米,南北7400米,和北宋汴梁城规模相当,共有11个城门,北面2个门,其余三面为3个门,城墙用土夯成,基宽24米。元大都的皇城长宽约20里,坐落在都城内正南方偏西的位置,中部为海子(即太液池),东岸建有宫城和御苑。西岸建有隆福宫、兴圣富及西苑等。太液池中,另有两组建筑群,一组为万岁山上以广寒殿为主体的宫殿,另一组为建在瀛洲上的仪天殿(在令团城的位置)。在大小宫殿之间,还建有各种储物的仓库、服务机构,办事的衙署等。富城位于皇城内的东面,在整个大都城的中轴线上,有南门(崇天门)和北门(后载门),宫城的建设参考了金中都的建造特点,分为朝寝两大殿,呈工字形布局。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其规划建设特点有:一是在布局中采用了“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和中轴对称”的手法,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点,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二是把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城市景观;三是在城市建设中布局了上下、水道,方便了居民生活;四是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建设有了法定规制。五是统筹安排了城市建设工程,在建设中坚持“选点一地形勘测—铺筑地下水道—营建宫殿”的先后次序;六是城市建设中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指挥。保证了元大都一气呵成建成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宏丽壮观的城市之一。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军攻陷元大都。派大将军徐达修复元大都城垣,改名北平。当时由于城池过大,不利于防守,于是徐达决定将北城墙向南移2.8公里,放弃城北的城市建设预留用地。同时用城砖将城墙外侧包砌起来,以提高其防守能力。1399年就藩北平的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夺得帝位,永乐二年(1403年)改北平为顺天府,建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划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都城。1416年(永乐十四年)起,开始摹仿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1420年,建成紫禁城宫殿、太庙、社稷坛、万岁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孙府、五府六部衙门,钟鼓楼,先后建造宫殿及王府8350间。同时将南城墙南移0.8公里,以修建皇城。1421年(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定北京为京师。此后又在北京南郊修建了天地坛和山川先农坛。1436年至1445年,明英宗又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主要工程包括:将城墙内侧用砖包砌,开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门城楼、瓮城和箭楼;城池四角建角楼,城门外各立牌坊一座;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部改为石桥,桥下设水闸,河岸用砖石建造驳岸。整修之后的京城周长45里,形成了极其坚固的城防体系。明代北京城池具有京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墙,其中京城又包括内城和外城,城备有门,有“内九外七宫城四”之说。

  明代北京城总体布局呈“凸”字形,是以一条纵贯南北,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为依据进行布置的。外城南边正中的永定门是这条中轴线的起点,之北的钟鼓楼则是这条中轴线的终点。明北京内城东西长约7000米,南北长约5700米,周40里,又称“京城”、“大城”。城墙高12至15米,底厚20米,顶厚16米,上有女墙。有城门九座。角楼四座,水门三处,敌台一百七十二座,垛口11038个。城外有宽30-60米的护城河。城有九门,正南中央为正阳门(前门),在其左侧为崇文门,右侧为宣武门;城东两门为朝阳门,东直门;城西两门分别是阜成门、西直门;城的北面是德胜门、安定门,这九门就是严格意义上的京师之门,所以有瀚代“九门提督”一说。外城又称南城,位于内城以南28里,为平面布局“凸”字形的下框,于1554年(明朝嘉靖三十三年)间增筑。有大片肆市及居民区,并将天坛及先农坛包围了进去。城墙长28里,高7,5米至8米,底宽约12米,顶宽约9米。有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明北京皇城在宫城的外面之内城中,包括三海及宫城。周围18里,高一丈八尺。有六门,正南为承天门(大明门),其东转为长安左门,西转为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承天门内东西朝房两旁,布置了“左祖右社”的太庙和社稷坛。这样的布置改变了元朝“左祖右社”远离皇城的布局,使太庙与社稷坛紧连着皇宫。承天门前有一条宽阔的御道,两旁有联络通脊的千步廊,组成“T”字形闭合广场。广场两侧宫墙的外面,左文右武。对称地排列着中央 *** 的主要官署,从而改变了元大都城内中央衙署分散的布置。这样,宫前的中央官署和“左祖右社”,宫后的御苑,宫左的皇史宬,宫右的太液池等,都围在皇城之内。宫城在皇城中,布局严整,南北长960米,东西长760米,城墙高大,四角建有角楼,城外有护城河。城有四门,东华门、西华门正对两条大街;正南门为午门,表现为凹形城楼,特别庄严;北为玄武门,正对景山。宫城内的主要建筑为连在一个须弥座上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整个宫城的布置采用“前朝后寝”形制。

  明亡后,清兵入关仍建都北京。整个城市布局基本沿袭明朝北京城的格局,但裁撤了皇城的设置:将明代皇城内的大量内廷供奉机构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的大量衙署、府第、仓库、草场也改为八旗居住区,令 *** 迁往外城居住,在内城建有许多王亲贵族的府第,占地面积较大,屋宇宏伟。内城九门驻守八旗兵并设营房。清北京城沿用了明代的内外城、皇城及紫禁城,位置没有变动,只是外城的广宁门与清道光的名字(约宁)“宁”字犯讳,所以把广宁门改为广安门,同时将承天门改为大清门。正阳门北大街一带的外城仍为全城的商业中心,集中了大量的店铺、戏院、会馆及酒楼等,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六必居、同仁堂、马聚源、全聚德、都一处”等均分布在这一带。清雍正、干隆以后,在北京西郊建设了大片的园林宫殿,如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颐和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组群。由于皇帝多住园中,王亲贵族为便于上朝,又在西城建设府第,这将清朝的政治生活移至西城。清代宠信喇嘛教,故清北京除原有佛、道教寺院建筑外,还增建了大量黄教寺庙,如城东北的雍和宫等。

  明清北京城市人口在明束已接近百万,清代城市人口继续增加,超过了100万人,其规划建设特点有:一是城市布局具有典型的二重性,一方面遵循了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宗法礼制,另一方面又具有居民自发形成商业肆市,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二是城市布局艺术性强,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庄严宏伟的气势,以显示至高无上的皇权。三是城区街道布置以步行为主,街区内部以胡同为联系通道,居住环境安静。四是充分考虑了冬季日照及防寒的要求,胡同东西走向,居室布置以南向为主。五是城市绿化以居民庭院为主。形成以点带面,面面俱到的城市绿色背景。六是商业发达,交易场所集中,市场逐渐趋于专业化。七是园囿建设发展较快,形成以皇家园林为主体,小型私家园林为映衬的城市园林体系。八是在建筑艺术处理上反复使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1911年清朝灭亡后,对北京城池进行改建,为改善交通和修筑环城铁路,先后拆除了正阳门、朝阳门、宣武门、东直门、安定门的瓮城,皇城城墙和东安门。1913年(辛亥革命后)开始拆除了承天门内的东西千步廊及东西三座门两侧的宫墙,打通了天街(天安门大街)。1924年在内城城墙上新开和平门,1937年开辟启明门(建国门)和长安门(复兴门)。1949年之后,对北京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工作。朝鲜战争期间,为便于疏散民众,在内城城墙上增开了东四十条、小街、新街口等豁口。外城城墙、城门和角楼于1951年至1958年拆除。皇城的承天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地安门于1950年拆除。内城城门和城墙先后于1965年至1969年拆除。内城护城河的东西南三面也加盖改为暗沟,成为城市下水道系统的一部分。目前北京城池遗存的只有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内城护城河北段,以及北京站和西便门两处城墙残余,另外永定门被重建。明清北京城特别是紫禁城能完整地保存到现在,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方面的杰出创造,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与城市规划艺术的活标本。

解读中国古都—北京城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李自成攻下了北京城,为什么打不赢八旗军?

    首先,在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与明王朝的军队进行对抗的时候,收服了许多的明王朝降军,为了拉拢人心,对这些降军也没有什么办法,依然还是由他们的将领进行领导。其实作为降军私底下他们根本就不服从李自成的领导。就这样在李自成失民心,清王朝得民心的环境下,李自成大败而归,宣示着农民军起义的失败。

  2.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慈禧跑路了,而这个女人保下北京城

    在晚清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撇下老百姓,逃出北京城。因此他经常带着赛金花出国访问,这赛金花也是一个极为开朗的女人,或许是因为年纪小又漂亮,很容易就和一群贵妇人打成一片。八国联军一路...到北京城,突然一个女人挡在他们的前面,说着流利的英语指责他们的所作所为,还说要见他们的最高长官。于是士兵们报告联军司令瓦德西。

  3. 攻占元大都后,元朝并没有完全覆灭,还有一位厉害的人物没有登场

    所以朱元璋建议先切断他们的退路,然后再围攻元大都,必然万无一失。徐达攻进元大都虽然元大都被攻克,元朝的统治走向了结局,但是元朝并没有因此完全覆灭,元朝的皇帝还活在世上,并且元军还有着不少的遗留势力,元朝还有这一个厉害的人物没有出场,为什么说这个人厉害呢?而就是这个人,对朱元璋剿灭元朝剩余势力的计划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 明朝灭亡时,所有的人都弃崇祯帝而去,唯独一个太监对他忠心耿耿

    在明末的众多农民起义军中,闯王李自成是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在凶悍的李自成面前,山西的明军望风而降,根本组织不起有规模的抵抗。等到三月十七日的时候,李自成的军队已经来到了平则门外,北京城就在眼前。可笑的是,由于明军溃败的太快了,崇祯皇帝直到李自成...到北京城下时才得到了消息。看着乱作一团的大臣,崇祯皇帝不禁仰天悲叹。

  5. 忽必烈为什么要将北京城的中轴线修歪了

    在我国古代的很多城市建设中,都有一条与子午线相吻合的中轴线。

  6. 明朝亡国前最大的一次危机,若不是一位文臣力挽狂澜,早就亡国了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是相互表示友好的方式,本身并无问题。他见此次瓦剌的使者突然增多,于是,令官员进行详查。明廷的官员经过仔细清点,发现了其中的猫腻。明军来到大同后不久,前方败报便传来了。

  7. 闯王李自成为什么要撤离北京城?

    明末时期,号称闯王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经过长达15年的南征北战后,终于在1644年4月,将革命斗争推向到了...,那就是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克了北京城,推翻了大明王朝,夺取了大明江山。

  8. 承德避暑山庄正门曾和北京大前门同名,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大家都知道,河北承德市的避暑山庄正门名为「”丽正门”,「”丽正”意思取自《易经》中「”日月丽乎于天”的典故,表明光明正大的含义。而在明朝前期,北京城内城的南门也曾名为「”丽正门”,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的北京正阳门明成祖朱棣经过靖难之役后登基为帝,公元1403年,他把都

  9. 簋街名字由来?北京中轴线是歪的?北京城几乎不为人知的10大秘密

    北京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城市,更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北京城的城门真的只有20座吗?中轴线竟然是歪的?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约7.8公里,是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经准确测量显示:北京中轴线从逆时针方向与子午线有一个2度多的夹角,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200多米,鼓楼向西偏离子午线近300米。所以北京中轴线与子午线2度多的夹角根本就是人为主动造成的。

  10. 城墙固若金汤,还有京营40万兵力,李自成凭啥攻打紫禁城?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六日下午,李自成终于兵临北京城下。除此之外,再来看下北京的城防:固若金汤的城池是北京的屏障。紫禁城位于城中心。其外又环以更大的城墙,称之为皇城,外面还有内城,再南是外城。北京城不仅有高大的城墙,城门,还有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城墙用石砖砌成,具有防火以及抵挡弓箭、火炮或者其他攻城武器的作用。

随机推荐

  1. 新年祝福语_关于新年快乐的祝福语_新年祝福

    新年祝福语|元旦祝福语|元旦新年祝福语|除夕祝福语|春节祝福语|拜年祝福语关于新年快乐的祝福语1.鞭炮即将炸响新一个野花色彩斑斓的春天!

  2. 神奇《金刚经》

    唐高祖武德年间,有一个外地来的和尚告诉村里人说:“这个地方空中有《金刚经》,诸天神在上面设宝盖覆盖着它。不可以轻易冒犯。”来阻止人畜的践踏。>另外在《法苑珠林》记载:在唐朝时,有个叫陈国宝的,他的夫人是芮公宽的姐姐,虔奉佛法,平日持诵《金刚经》。芮公临终时,夫人前往省视,芮公说:“五姐以念经功德当得长寿,并可受生善道。”

  3. 第六章 朱高炽之死

    从登基到去世,朱高炽在位时间不足十个月。究竟朱高炽因何暴卒已成历史之谜,多年来人们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朱高炽死于嗜欲过度。朱高炽虽立朱瞻基为太子,但已察觉他非安分之辈,故屡有劝诫之语。朱瞻基于4月14日离京,随侍朱高炽的宦官海涛,是朱瞻基的亲信,他按预先密谋,5月13日加害朱高炽。朱高炽病逝时,朱瞻基正在南京,当日就动身北归。

  4. 世界上最不值的交易

    因邪淫而身败名裂、丧身早夭者不计其数,这些事情古圣先贤和祖师大德们在经典中记述颇多,如此划不来的传奇私服交换真是发人深思啊!我有一前辈,可算是我绘画路上的启蒙教师,为人谦虚,勤奋好学,善于交际!他们不正当的关系,持续半年之后就被周围的人所发现。老师事情最后被厂里知道,当时正值人事大调整,很多曾经职位低与老师的人都被提拔,我的老师却险些下岗。因恐其夫知晓而发生麻烦,他就断除了与女人的往来。

  5. 梦见捡旧鞋子

    周公解梦梦见捡旧鞋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捡旧鞋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选佛场上的答卷

    选佛场上的答卷◎文/风飘过>为使东北地区的念佛道友得到法益,使那些不便远行和工作忙碌的人都能有机会参加十天百万佛号闭关,东林祖庭善巧方便地在异地组织闭关道场。抬头看天,看到念佛堂上空有一片不规则的祥云,虽然不大,但红、黄、白、紫色彩鲜明,再看别处的天空灰蒙蒙一片。我想,这肯定是佛菩萨的善巧安排。

  7. 你会吃饭吗?细嚼慢咽利健康

    吃饭谁不会啊~但其实,吃饭也是有学问的,吃得不对,影响健康。都是值得注意的!

  8. 明代秘史:崔御史甘做义子

    进了魏府,此人便拜倒在地,向魏忠贤长跪叩头,涕泪横流,乞求哀怜,并甘愿为魏忠贤的干儿子,口口声声称魏阉为“父亲”。此人名崔呈秀,是巡按淮扬御史。但崔呈秀这番乔装打扮未能奏效,他既奸且贪的本相,早已被东林人士所识破,因而拒之门外不纳。在他为巡按淮扬御史期间,“出巡每有节省之费,透支至一万四千两,各县赔补甚苦。”崔呈秀如此贪赃枉法,自然难逃众人耳目。崔呈秀求情未果,由此怀恨在心。

  9. 社燕秋鸿造句_社燕秋鸿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社燕秋鸿shèyànqiūhóng社燕秋鸿的意思和解释: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社燕秋鸿的出处社燕秋鸿的例子社燕秋鸿造句社燕秋鸿造句相关常用成语误用之画蛇添足:这也是成语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错误,因为对成语内涵了解得不透彻,在句中再次使用了与成语意义雷同的词语,致使语义重复。

  10. 梦见看见别人杀人

    另外梦见别人杀人,只是象征梦者受到了外来的影响,自己的一部分性格无法继续存活。梦见被他人杀害,预示能有好运连连;杀人犯梦见出国,预示是被处于极刑的先兆。杀人血污衣大吉梦见杀了人衣服被染血,表示有好事。龙蛇杀人主大凶梦见龙和蛇杀人,表示是凶兆有阻碍。被人杀害者大吉梦见被他人杀害,表示能有好运连连。梦见敌人拿着剃刀砍杀别人表示会得到朋友的酬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