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一朝之谋,战阡陌之民,士不...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一朝之谋,战阡陌之民,士不素抚,兵不练习,难以成功。卓阻兵而无义,固不可以久;不如果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如果苟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认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
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认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认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咨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
翻译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太傅袁隗想把女儿嫁给张范,范推辞不接受。他性格恬静,乐于道义,淡泊名利,从不接受公荐,其弟名承,字公先,也是知名人士,由于做人方正而被征召,任命为议郎,又升任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想聚合亲信与天下共起讨伐董卓。承之弟张昭时任议郎。恰从长安来,对承说:「一在想讨伐董卓,寡不敌众,而且又只有一些大臣的计谋和百姓,士子都没有常常安抚,兵士没有训练,难以成功,董卓假如抵挡天下的讨伐,得不到道义上的支援,其统治其实就不稳固、长久,不如先呆在一个地方期待时机行动,然后才能实现志向。」承同意了张昭的建议,于是他解下印绶,辞官不做,从小路回家乡,与张范一同在扬州隐居。袁术准备好厚礼招请他们,张范假称有病而不可以前往,袁术没有强逼他。然后派人请张承与他相见,袁术问他:「往昔周朝衰落,于是有了称霸的桓、文二帝;秦国丧失法度,汉朝把天下接管过来而以法度治理,现今我拥有广阔的土地,众多人口,想效法汉高祖主事,称霸天下,你有何意见?」张承回答说:「称霸之资在于道义而不在强大。如果你以道义而取天下,纵然只有一个人的力量,而成就王业,不足为难。但是假如超越本分,自比在上位者,逆时而行,为人民所弃,谁能使他兴旺发达起来?」于是袁术不高兴。在这时,太祖将要进军冀州,袁术又问他:「当今曹操要以弱兵三千,抗拒十万大兵,真可谓不自量力!你以为结果会是如何呢?」张承于是说:「汉朝虽然不修文德,但是天命没有改变,而今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纵然抵抗百万之众也可以了。」袁术于是脸现怒色不高兴,张承就离开袁术回到扬州。
太祖平定冀州,派使者迎请张范,张范因为得病而留在彭城,他让张承去见太祖。太祖表奏他为谏议大夫。范之子陵和承之子戬被由东强盗抓住,张范直接到强盗住所去要还二子侄,强盗只把张陵放回,范谢道:「诸君把儿子相还,已十分厚道了,但是以人之常情,虽然爱怜自个的孩子,然而我却可怜幼小的张戬,请把张陵换回张戬。」强盗被他的大义所感动,把两个孩子都还给了张范。太祖从荆州回来,张范得以在陈州见到他,任张范为议郎,参谋丞相军事,范很得太祖的敬重。每当太祖征伐之时,常让范和邴原留在许都,辅佐太子。太祖对文帝说:「如有什么行动,一定要向这二人咨询。」磁子以子孙之礼相待他们。他常常救济穷困人家,家中无多余的资财,远近孤寡都归附到他那里。别人对他的赠遗他从不反对,但也不用它们,等到他们走的时候,都把它归还回,张范在建安十七年去世。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