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话说33岁的杜牧被朝廷任命为监察御史,分司洛阳东都。所以还是很潇洒的。可35岁的时候,杜牧的弟弟,患了眼病,在扬州寄居在禅智寺。这消息被杜牧知道了,他便从洛阳带着当地最好的眼医,奔赴扬州,给弟弟看病。在古代从洛阳到扬州起码得个把月,这一个来回估计就两三月了,更何况他还在扬州呆着,等弟弟的病痊愈。就这样,杜牧给朝廷请假的期限超了。

话说33岁的杜牧被朝廷任命为监察御史,分司洛阳东都。监察御史是什么官职呢?大概相当于现在的 ... 吧,官职不大,但权限很大,可以监察百官,整顿官场礼仪、翻看地方历来诉讼案件。所以还是很潇洒的。 可35岁的时候,杜牧的弟弟,患了眼病,在扬州寄居在禅智寺。这消息被杜牧知道了,他便从洛阳(洛阳当时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吧,繁华仅次于都城长安)带着当地最好的眼医,奔赴扬州,给弟弟看病。 在古代从洛阳到扬州起码得个把月,这一个来回估计就两三月了,更何况他还在扬州呆着,等弟弟的病痊愈。就这样,杜牧给朝廷请假的期限超了。当时朝廷规定「 ”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所以杜牧就这样离职了。 就这样他被离职,心情郁闷忧愁。而当时禅智寺不在扬州城区,寺内安静幽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更对自己前途感到迷茫担心,终于在一个初秋的黄昏,他写下这样一首千古名诗: 题扬州禅智寺 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 ”雨过一蝉噪”,初秋时节,秋雨刚过,寺庙内的暮蝉打破寂静,嘶哑鸣叫着。「 ”飘萧松桂秋”松枝和桂花树在秋风中摇曳,带来阵阵秋的萧索。蝉噪其实不就是此时杜牧的内心吗?他深知此时已经违背朝廷规定,被离职,心里十分不安,而初秋时节,万物始肃,更让自己心底笼罩一层愁烟。 眼下的禅智寺,寂静无人,青苔都长满了寺庙门前的台阶,偶尔有几只白鸟在院内徘徊不愿离去,似乎在陪伴孤独的自己。 不知不觉,已是黄昏傍晚,寺庙内林深树茂,雨后暮霭在林间四起,斜阳穿过层层暮霭,慢慢消失在了远处的檐角之后。此时杜牧无处安放的心,正驱使他无聊地正在院内徘徊吧。 而这首诗的结尾特别有意思,本来前三句都是寂静、幽深、萧瑟、孤寂的,为何最后一句把扬州的热闹场面拉了进来?诗中的「 ”竹西路”是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的道路,通往扬州城。当寂静落幕,却在竹西路那边传来了扬州城的歌吹之声,更让杜牧难以安怀。 隔壁的扬州都城如此繁华,而且自己几年前还在扬州城呆过些时日,留下了自己的多情。此刻呢?只能呆在这寂静的禅智寺,与暮蝉白鸟为伴,终日听那木鱼蝉嘶,看那深林雾霭...如此凄凉,岂还是那「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风流才子杜牧吗? 此后在千余年时间里「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也便成了,下岗失业、仕途坎坷的代名词。
本文标签:杜牧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