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河南出土春秋铜器,制造工艺颠覆历史,中国又一项技术领先世界

北宋王溥的《唐会要》,记述唐代各项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史书,其中记载了李渊执政期间,采取失蜡法(「 ”熔模法”,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 ... )铸造开元通宝,这是中国最早记载使用失蜡法工艺的时间。正因这一记载,学界普遍认为,印度失蜡法出现远远早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失蜡法工艺的国家,所以中国的失蜡法源于印度。 然而,河南挖出一批楚国古墓,出土文物却颠覆了这一段历史,学者感慨古代中国太发达了,又有一项技术临先是将,可以证实失蜡法根本不是源于印度,反而应该是印度失蜡法源于中国! 何谓失蜡法?具体做法就是,以蜡做出器物模型,再用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一加热之后,蜡就融化流失,让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在此之后,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因此,使用这一工艺的器物,往往可以达到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高明而先进的铸造工艺,可惜一直没有证据证明是中国人发明。 直到1978年,河南挖出一座古墓,出土文物证明了中国人的失蜡法铸造工艺,至少有2500余年历史,领先于印度,而不是印度传播到中国。 1977年,河南西南部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位于该省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一位牧童在水库边放牧期间,无意中被一件露出地面的器物绊倒。 由于这是一件青铜器,随后引起考古专家注意。1978年,考古专家开始挖掘古墓,前后挖出25座古墓、5座车马坑,出土无数令人震惊的文物,比如七尊铜鼎、王孙诰编钟、龙耳方壶等珍贵的青铜器,这就是震撼世界的淅川楚墓。 然而其中一件,却引起了考古专家极大的兴趣:这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叫云纹铜禁(见下图),做工极为精美,玲珑剔透、有镂空之美。专家在研究之后发现,云纹铜禁采用的就是失蜡法铸造工艺。 考古专家和科学家研究结论表明:云纹铜禁是春秋楚康王时期令尹(相当于宰相)子庚的陪葬品之一,铸造于公元前552年之前,距今2550多年前,比《唐会要》的记载早了1100余年。 这一发现令人惊诧,因为传统认为中国失蜡法源于印度,而事实证明早在2500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失蜡法。 其实,中国最先发明失蜡法工艺,这事不仅有云纹铜禁的物证,而且还有技术传承证据。 所谓失蜡法,关键就是使用蜡这种加热后容易流失的材料,但在之前,中国人是有技术传承的,此前使用的叫焚失法——以可被焚毁而消失的材料(如绳子)作模。效果肯定不如失蜡法,但却是失蜡法出现之前的重要一环。 关于焚失法的青铜器,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通过出土的青铜器,可以证明一点,比如商朝青铜器的把手,有着明显的绳索状,这是典型使用绳子作模,焚烧之后,绳索消失,但却留下了一个模型。当然,由于焚失法技术落后,铸造的物件不够精细精美,所以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 在发现云纹铜禁的同一年,中国又有了一次重大考古发现,这就是曾侯乙墓的出土,挖出了曾侯乙铜尊盘(见上图)、铜鉴缶等震惊世界的文物,距今2400多年,再一次证明中国人才是最早使用失蜡法工艺的国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曾侯乙古墓中的不少青铜器,就是如今也难以100%的复原,比如曾侯乙铜尊盘就无法复原。 其实,从失蜡法这一技术来看,中国古人极其聪明,只是限于知识面没有今人宽广罢了,单论对知识的运用和聪明才智的发挥,现代人未必比得上。

河南出土春秋铜器,制造工艺颠覆历史,中国又一项技术领先世界的更多相关文章

  1.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4.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5.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6.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7.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8.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9. 郴州有个位于闹市的帝王园陵,见证郴州历史发展,却少人来游玩

    义帝陵是秦末义帝的陵墓,现位于湖南郴州市最繁华的地方,来郴州市旅行之前不知道郴州有这么一个历史景点,到达郴州后在宾馆打开地图才发现义帝陵就在宾馆的旁边,而义帝陵公交站就在文化路中段西侧的地方,对于前来游玩的游客来说位置相当好找。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实蕃有徒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hífānyǒutú【解释】实:实在;徒:徒众,群众。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恶直丑正,实蕃有徒。”【例子】无【相关】百度“实蕃有徒”

  2. 文言文表示赠送的词 | 历史新知网

    文言文表示赠送的词赠送是同义联合的双音节词,也就是赠、送。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歌以赠之。”《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此外,还有:馈、贻、贶、赉、遗等文言文中表示赠送的词有哪些?一.馈kuì1.馈,遗也。

  3. 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的由来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

  4. 早饭晚吃,晚饭早吃

    早餐吃得太早,会干扰胃肠休息,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吃饭太晚的话,身体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彻底消化食物,很容易出现腹胀、便秘等消化不良的情况,还可能影响睡眠质量。老人最晚要在7点之前吃完晚饭。

  5. 海带食前要不要长时间浸泡

    首先要搞清楚,海带中是否含有“砷”?元素砷没有毒性,砷化合物如氧化物、盐类及有机化合物均有毒性。砷是机体的微量元素,在人体细胞代谢中起一定作用,但长期超量摄入可致慢性中毒。人体内砷主要以亚砷酸的形式存在,主要经肾脏、肠道排出。而海带含砷主要是海水污染所致。因此在食用海带时,从安全角度出发,一定要洗干净,海带经水浸泡以后,砷和砷化物溶解在水中,含砷量会大大减少。

  6. 惨痛的崖山海战,元军竟然让文天祥现场观看

    惨痛的崖山海战,元军竟然让文天祥现场观看厓门因东有厓山,西有汤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名崖门。船队还航行于海上时,张弘范令手下逼文天祥写信劝降。战斗无比惨烈,元军船上的文天祥痛不欲生。几天后,崖山海面浮出十余万具尸体,绝大多数是南宋军民。对这场发生在眼皮底下的亡国之战,文天祥的悲痛难以自抑,他先后有多篇诗文记录此事。并下令把文天祥押往大都。

  7. 薛怀让个人介绍与生平简介

    个人介绍>薛怀让,生于唐景福元年,卒于宋建隆元年。薛怀让从小勇敢,生性好斗。在抗击外族侵略者的斗争中,薛怀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薛怀让心中虽不情愿,一时也无计可施。刘知远派兵万余,会同薛怀让攻取邢州。薛怀让乘其不备,夺取了邢州。刘知远即任命薛怀让为安国军节度使。>郭威建立后周后,仍命薛怀让镇守同州,并给他加官同平章事。在同州期间,薛怀让继续贪赃纳贿,为非作歹。

  8. 契丹文字元代后失传,创制之功非辽太祖一人

    >据有关史料记载,契丹大字始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即920年正月初二,制成于时年九月十四,并下诏颁布实施。>契丹小字的创制者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弟弟耶律迭剌。然而契丹文字不会随着一纸诏书的颁布就立即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足以说明西辽仍通行契丹文字。契丹文字也就失去了最后一个支持它的政权,走上自行衰灭的过程。到了明代,契丹文字已经彻底消亡。

  9. 梦见双蛇杖

    周公解梦梦见双蛇杖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双蛇杖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扶不起的阿斗之刘禅 刘备之子

       刘禅 字 公嗣  小名:阿斗  籍贯:[幽州]涿郡涿县 [今河北涿州]  职位:蜀国皇帝(后主) 谥曰思 晋之安乐公  生卒:207 — 271(65岁)  家族资料 :父亲 刘备 母亲 甘氏 配偶:敬哀皇后,敬哀皇后亡后立敬哀皇后之妹为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