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秋拍,艺术品市场的越冬之战关于秋拍,犹豫已经开始了。在严峻的内外经济形势压力之下,拍卖市场的趋势显得愈发莫测,而各拍卖公司也别无选择,必须使用一切手段迎接一场艺术品市场的越冬之战。拍品征集难的问题并不是今年所特有的。随着拍卖行业走向纵深,市场需求增加与高端艺术品征集困难的矛盾日益突出。他们所筹集的拍品定位于二十万以下的低价位,这一思路所寻求的也是规避中间价位艺术品在拍卖中的高风险。
秋拍,艺术品市场的越冬之战
关于秋拍,犹豫已经开始了。
“经济状况不理想,还是藏现金好。”这是几位上海藏家出奇一致的观点。在香港秋季大拍即将拉开帷幕之前,他们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去香港。放在去年或者前几年,这是个根本想都不用想的问题。
在严峻的内外经济形势压力之下,拍卖市场的趋势显得愈发莫测,而各拍卖公司也别无选择,必须使用一切手段迎接一场艺术品市场的越冬之战。
这个秋天有点冷
北京今年的秋天,凉雨裹着艳阳,乍暖乍寒,一如阴晴难测的艺术品市场。这座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中心城市在全球金融海啸与国内经济的振荡中一步步走近了秋拍。由于各种原因,往年都已该落定的事情,今年却只有向后推。在这样的气候中,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就多一些把握,各拍卖公司所考虑的是如何尽可能地掌握主动权。
按照一些市场人士的观点,拍卖市场的颓势在此前两次大拍中即已出现征兆。以今年上半年的春拍为例,表面看成绩尚还算说得过去,但细究之下,众多拍品的流拍,拍卖公司的成交率下滑甚至亏损,众多“已成交”的拍品成为“呆账”,种种迹象还是让人们嗅到了“拐点”的气息。何况,艺术品市场的节奏本来就比其他市场的反应慢半拍,因此2008年的秋拍,特别是内地的秋拍市场,前景很难乐观,成交率与成交额的同步下滑几乎不可避免。
也似乎是在验证这种判断,2008年秋拍从一开始筹备,各大拍卖公司就首先遭遇到拍品征集的困难。
拍品征集难的问题并不是今年所特有的。国内高端艺术品本来存世量就少,市场上得以露面流通的就更少。中国经过十几年的拍卖,能够流通的高端艺术品基本都流入了收藏家和收藏企业的囊中。而这些收藏家和收藏企业大多仍处于收藏的“吸收期”,1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将只买入不卖出。而且,即使根据藏品流转的一般周期规律,一件藏品被收藏后起码也要经历5年左右时间才能再次出现。随着拍卖行业走向纵深,市场需求增加与高端艺术品征集困难的矛盾日益突出。
更为直接的影响是,由于今年经济大环境的压力,很多藏家出于对市场的疑虑,担心在眼下的市场环境卖不出好价钱,开始惜售手中的艺术品,甚至有的藏家向拍卖公司提出了保证一定价格和拍品一定要在香港拍的要求,这只能让很多拍卖行望而却步。
著名文物鉴赏家赵榆先生身兼数家拍卖公司顾问,他告诉记者,今年各拍卖公司普遍反映,好拍品的征集已经非常困难,其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今年春拍。从目前的筹集情况就可以断定,今年秋拍无论是拍品总数量还是好拍品的数量都会比春拍有所减少,今年秋拍在总的成交额也会有所下降。
从另一个方面看,广大买家的人气也是制约今年秋拍的重要问题。很多买家因股市、楼市等原因而货币吃紧,另一部分买家则因为经济的波动而选择观望。持币惜买,作壁上观肯定是今年秋拍的一个重要现象。
内忧外患也让各大拍卖行在加紧操作的同时,开始变得谨言慎行。当《收藏·趋势》记者试图联系嘉德、保利、永乐等在国内市场有着相当影响力的拍卖行,谈及征集与市场情况时,得到的是拒绝采访的答复。“关于秋拍市场,现在不想谈”,这些拍卖行负责人的直言婉拒,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对秋拍市场的疑虑担忧,另一方面也能够看出他们对秋拍的谨慎。
这个秋天从一开始就有点冷,而且无论是拍卖公司,还是买家或者卖家,他们的神经都极为敏感,而且紧绷绷的。
秋天攻略:抢占高地、压缩战线与调整战场
业内普遍认为,艺术品市场的规律并不复杂,有真正的好东西,就终究会有人为它买单。可以说,高端艺术品是艺术品市场最具备核心价值的一部分,也是可以在市场中保持稳定上升和持续坚挺的品种。而经济问题,对高端艺术品的消费人群影响并不见得会有多大,他们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是有的,至少在支撑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艺术品上,显然不至于捉襟见肘。所以,高端艺术品不仅一直是各拍卖公司角逐的主要战场,也是面对变数选择避险的最有效武器。
目前大家所最为担心的波动,有两个很重要的波动源。一个是中档艺术品,另一个是资本操盘的艺术品。
在市场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只要有好的理念支撑,中档艺术品基本上进退自如,也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市场组成,但市场资金一旦紧缩,中档艺术品的位置就顿显尴尬,而被资本操盘的艺术品,由于其与货币联系过于紧密,只要资金情况有变,出现怎样的变数都应该不算意外。
因此,面对秋拍,众多拍卖公司的第一选择是以不同方式抢占高点,以高端艺术品的特色与质量赢得市场主动。
北京荣宝拍卖公司今年秋拍,就明确提出“控制数量抓好精品,确保成交量”的路线。北京荣宝总经理刘尚勇认为,经营精品就是抓住了市场最稳定的部分,这样公司就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实际上,如果说高端艺术品可以具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那么,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最好例子应该是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拍卖行。这两家公司所面临经济环境动荡之巨以及调整避险策略的力度是内地拍卖行所无法比拟的。
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苏富比亚洲区总裁程寿康先生虽然也表现出了对秋拍市场不无担忧的态度,但对高端艺术品市场依然充满了信心。他说,真正好的有价值的艺术品价格波动不会很大,而且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很多中东、俄罗斯等地的买家也进入到市场当中,他们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艺术品市场在经济危机中的抗风险能力。
除了对于高端艺术品的追逐之外,今年秋拍,各拍卖行总体策略还是趋于保守。北京长风、上海东方国拍、北京华辰等拍卖公司,都采取了压缩战线、减少拍品数量的策略。北京长风在管理成本上进行收缩,也减少了宣传、预展和巡展。上海国拍取消了去东南亚筹集拍品的计划,从而节约成本。北京华辰的拍品数量,则有了近半数的压缩。
各个拍卖公司本来在市场中就各有侧重,而艺术品市场各个板块状况不一,市场阶段也不相同,因此各拍卖行也是根据自身的特点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尽量绕开高风险板块。在一个活跃向上的市场中,资本介入的板块,操盘程度越高,其市场表现也越抢眼,拍卖公司表现为进取的姿态,但在市场偏弱的情况下,操盘程度越高,存在的风险也就越大,拍卖公司所做的就是调整战场,以求自保。
从门类来看,文物、古董以及古书画等艺术品,因其稀缺性、艺术性、收藏性和高艺术价值而保持价格稳定。而当代艺术,则因其易鉴别、易接受和价值属性未定而成为资本的切入载体。资本的附着,决定了该种类艺术品相对而言具有更高的风险性。为规避风险,北京长风最近将“当代艺术部”改为“中国油画雕塑部”,今年秋拍也会少做当代艺术,更多把精力投入到近现代书画和古书画板块中。北京长风拍卖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艺涛说,按照公司的市场判断,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当代艺术目前没有一个好的状态,公司对它的未来也没有一个好的判断,基本上持一个悲观的态度。出于确保公司信誉的考虑,只能放弃这个市场,不再将其对客户做大规模的推荐。
上海东方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今年秋拍则打出了一张“文化普及教育”的牌。他们所筹集的拍品定位于二十万以下的低价位,这一思路所寻求的也是规避中间价位艺术品在拍卖中的高风险。
多事之秋,拍卖行业再临变局
严峻的经济形势,给各拍卖公司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那么,是不是拍卖行业也进入了自身的调整期,面临重新洗牌呢?
就市场功能而言,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公司始终承担着艺术品市场的全职功能,既是珍稀艺术品的交易平台,也是各门类艺术品寻求定价参考的平台。而基于这样一种状态下的拍卖市场,浮躁、泡沫、虚假,各种非正常现象的泛滥已成痼疾。成都诗婢家拍卖公司艺术总监谢小勇在拍卖行业闯荡几年之后,于不久前对本刊记者谈及了他对于内地拍卖市场状态的四字概括:复杂、脆弱,在这四字之外,更加感性的评价却是三个字:太紧张。
谢小勇解释说,参与拍卖交易的各方都处于一种不安与不平和之中,太紧张了,因此很容易陷入不信任与质疑当中,这显然不是艺术品交易的正常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就是艺术市场模式的混乱。
关于艺术品市场的交易体系混乱,业内早有共识,但是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繁荣,艺术品价格不断追高,这种体系根本没有调整的机会。那么,什么时候才是艺术品市场模式调整的机会呢?理论上说,它一定发生在市场泡沫破裂,至少是拍卖趋于平稳进入常态的情况之下,在内部调整需求遇到外部经济环境打压之后,这种调整的力量就会爆发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秋拍很有可能意味着拍卖行业调整,乃至于行业洗牌的一个开始。
但是,这个过程会不会发生,或者以一种什么方式、什么强度发生都完全是未知的。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凤海先生认为,今年秋拍会出现一个比较平淡的局面,原因有来自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制约,有来自个人所得税和文物出入境政策给人造成的心理影响,还有拍卖标的流转周期的限制。目前拍卖公司普遍反映,今年拍品筹集困难,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今年秋拍的拍品在数量上,应该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在质量上会有所下降,重量级的拍品出现的也会比较少,体现在拍卖结果上,成交量也许会有所下降。拍卖公司目前虽然面对困境,但是还未到洗牌的时候。一方面经济尚未恶化到崩溃的程度,另一方面跟我国严格的准入制度有关。拍卖公司在困境时一般都会坚持又坚持,因为退出这个市场再进入就很难了。
面对市场挑战,应该怎样应对?王凤海先生也提出了建议,国内的拍卖公司,除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之外,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调整,比如说,不一定非要挤到书画等板块。像海王村拍卖公司,他们做专业的古籍拍卖,其他的内容就很少做。这样整体的成绩也许不会那么好,但是在困境的时候受到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
王凤海对于拍卖行业发展的预判基本上是温和的,但在业内一些从业者的眼睛看来,在拍卖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这个秋拍的意义肯定是不平凡的。拍卖公司的应对能力与应对策略对这些公司未来发展影响力之大,有可能超出想象。
结语:不必悲秋的理由
虽然秋天会带着肃 ... 的气息而来,但是就艺术品本身来说,其特性是温暖的。
一方面,当艺术品只与鉴赏、收藏相关联时,它几乎是与风险绝缘的。只有当艺术品与金钱相遇,成为资金投资与运作的一个载体,风险才出现。
当下的艺术市场,资金被分为两种:收藏性的资金称为“老钱”,投资性的资金称为“新钱”。“老钱”的主要特征是稳健,“新钱”的主要特征是投机。容易受到经济波及的主要是“新钱”,而给艺术品市场带来危机的,也主要是“新钱”。“新钱”在21世纪开始大肆进入艺术品市场,并且很快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相比较而言,“新钱”作为资本更喜欢当代艺术作为载体。因为文物古董在市场上流通量少、鉴定困难、价格经过市场洗礼后也相对稳定,而当代艺术数量庞大,容易鉴定真伪,贴近时代,易被接受,更重要的是价值尚未确定,因此具有更好的投机性,同时也具有了很大的风险性。当代艺术被炒得越高,危险系数也就越大。北京荣宝总经理刘尚勇先生对此有一个生动的比喻:这就是一个丢手绢的游戏,手绢最后落到谁的后面,谁就承担风险。所以说,越是出于收藏的本意,出于对艺术的尊重,在市场上的风险程度也就越低。
艺术品温暖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它即使与投资发生联系,也仍然是各种投资门类中升值最稳定、抗风险能力最强的品种,前提是你可以按照艺术的规律,在一个市场中进行正常的艺术品投资,而不是投机。因此,经济波动有可能更加彰显艺术品的黄金本色。
如果画一条曲线,那么当购买力下降,给艺术品市场带来消极影响的同时,经济低迷是艺术品买入的好时机。股市、楼市泡沫的破灭也会让一些人对传统投资领域失去信心,这时候更容易转而对艺术品市场开始关注。在1987年以及1998年的两次股市大崩溃之后的约两年半时间里,中国艺术品市场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2008年9月16日,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布破产,这个日子成为西方金融危机最严重的一天,但是,苏富比当天和次日的拍卖会卖了16亿港币,打破了历史记录,充分彰显了艺术品本身的多面性。那么,即将到来的秋拍将表现艺术品与我们结合的哪一面呢?
作者:刘岩
来源:艺超网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