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大唐王朝在经历安史之乱之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国家由盛转衰,二是藩镇林立。据《新唐书·方镇》中所列,总共有42个藩镇,实际上远不止这些。

大唐王朝在经历安史之乱之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国家由盛转衰,二是藩镇林立。据《新唐书·方镇》中所列,总共有42个藩镇,实际上远不止这些。 藩镇也叫方镇,《新唐书·兵》中记载:「 ”夫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藩镇就是节度使所掌握的兵权,即要成为藩镇那就必须掌握一镇的兵权。 唐朝前期实行的是府兵制,这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由西魏时的宇文泰所创,它的优点是兵与将分离。 《新唐书·兵》:「 ”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 这种设置不容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专权一方的情况。武则天时期,均田制受到破坏,府兵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后来代之以藩镇,藩镇最初是为了屯田戍边,防止少数民族入侵,保证边疆地区的安全,唐玄宗时在边疆设置了十个节度使。 藩镇中势力最大的成德、魏博、卢龙三镇,时称「 ”河朔三镇”。 各自拥兵自重,表面上承认朝廷,实际上法令、官爵自有一套。赋税不上缴中央,节度使的职位也是父死子继,或由部下拥立,朝廷只能事后追认,不能更改。像类似河朔型藩镇还有很多,他们都割据称雄,专横跋扈。 安史之乱爆发后,兼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举起了反叛中央的大旗,成为大唐王朝的敌人。唐玄宗为了平叛并且保证淮西漕运的安全,设立了淮西藩镇节度使。因为唐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江南地区,而淮西是江南物资运往京师的重要通道,可以说是经济命脉所在了,保证淮西漕运中心的安全,对于唐王朝的粮食供给及军队的军饷来源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淮西藩镇的前两任节度使对中央还是比较服从的,到了李希烈任节度使时直接称帝反叛唐王朝。李希烈死后,朝廷任命陈仙奇为节度使,结果为原李希烈部下吴少诚所 ... ,淮西军共推吴少诚为节度使,主持军务。吴少诚与儿子吴少阳在淮西割据一方,不受中央节制,不向中央缴纳赋税。 唐朝在道士宰相李泌力保下的太子李诵即位后,因中风不能说话,所以也不上朝处理国事。由原来陪伴他读书时的官员王叔文帮他处理国事,王叔文自知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掌握朝政大权,就请老资格的韦执谊出来做宰相,自己做一名翰林学士。 王叔文和韦执谊相互配合,起用了刘禹锡、柳宗元等一批有能力的官员。他们整顿宦官欺压百姓的坏风气,对财政制度进行大力改革,结果触犯了掌权宦官的利益。于是宦官头子俱文珍以皇帝的名义解除了王叔文的职务,又勾结一批老臣,让太子监国。没过多久太子即位,就是唐宪宗。 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他的儿子吴元济接任军务,四处发兵劫掠。唐宪宗对淮西早有戒心,遂以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为淮西招抚使,发兵征讨。然而严绶无 ... 领导才能,被吴元济打败。 唐宪宗又以宣武节度使韩泓为淮西都统,然后将山南东道分为两个镇,任命右羽林大将军高霞寓为唐、邓、随三镇节度使,与韩泓一起征讨吴元济。但是韩泓出于私心,迟迟不愿出兵,导致战局进展缓慢。高霞寓由宦官引荐,虽作战勇敢,但不善于统兵,受到淮西叛军的伏击,全军覆灭。 后来唐宪宗又用袁滋为申、光、蔡、唐、邓、随六镇节度使讨伐淮西,然而袁滋的表现更令唐宪宗失望,他竟然与吴元济勾结。 淮西一系列的战争失败,对唐王朝是一个巨大的消耗。战争打了四年,唐宪宗平叛的信心开始动摇。在这个关键时刻,宰相裴度坚定决心,表示誓死也要平定淮西藩镇。而且身为太子詹事的 ... 名将李晟之子李愬也挺身而出,唐宪宗龙颜大悦,任命裴度为彰义节度使兼申、光、蔡四面行营招抚使领兵,李愬为唐、邓、随节度使,行军先锋,讨伐淮西。 李愬首先采取假装懦弱的表现以使淮西军轻敌松懈,进而在俘虏敌方将领后以礼相待,不加侮辱,让他们感恩且愿意死心塌地的追随。降将又把淮西的战备情况详细地告诉李愬,使他知己知彼,李愬遂制定奇袭吴元济老巢蔡州的作战方案。 不久李愬设计生擒了吴元济军中骨干李祐,此人精于谋略又英勇善战,唐军屡次败于他手,损失惨重。军中将领纷纷请求 ... 掉他,李愬为了劝降李祐为己用,密奏唐宪宗赦免李祐,并且强调如果 ... 了李祐则淮西很难平定。唐宪宗在李愬的哭求下赦免了李祐,李愬当即任命李祐官职,让他配刀出入大营。李祐对此感激涕零,随即献上雪夜袭击蔡州的计策,李愬大喜。 公元817年冬的一天下午,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李愬突然号令三军紧急 ... ,以李祐为先锋率领3000人马东进,自己率主力跟进,唐州刺史田进诚带3000人殿后。部队急行军,在凌晨四点钟时抵达了蔡州城下。吴元济完全没有想到官军会来蔡州,所以毫无准备。 当唐军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内城时,守卫才发现情况异常,忙报告给吴元济。吴元济此时还未睡醒,听到报告时不以为然,认为是有人抢东西,不用大惊小怪。稍后又有守卫报告内城已失守,吴元济仍不在意。当听到李愬军中号令之声,吴元济才大惊,忙组织军队登牙城抵抗,但此时唐军已经全部入城,无奈之下吴元济出城投降,李愬把他押解长安,淮西藩镇随即平定。至此割据长达50多年的淮西镇又回到了唐王朝的怀抱,唐王朝的经济命脉得以保住。
本文标签:唐朝安史之乱历史吴元济李愬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