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每篇文章展示出来的都是《传习录》的译文和原文,《传习录》是最接近王阳明主张的形式,内容虽看似枯燥,用心学起来,收获却是最多的。徐爱就当下哗众取宠的跟风风气和明道之士的标新立异,与先生进行了讨论。王阳明传习录十三真才实学与哗众取宠徐爱请先生比较一下王通和韩愈。

每篇文章展示出来的都是《传习录》的译文和原文,《传习录》是最接近王阳明主张的形式,内容虽看似枯燥,用心学起来,收获却是最多的。 徐爱就当下哗众取宠的跟风风气和明道之士的标新立异,与先生进行了讨论。恰如现在的流量文化与实干文化的碰撞。 王阳明 传习录十三 真才实学与哗众取宠 徐爱请先生比较一下王通和韩愈。 先生说:「 ”韩愈是文人中的英才,王通是一位贤能大儒,后世之人仅凭文章遵从韩愈,其实相比之下韩愈比王通差得多。” 徐爱问道:「 ”那么,王通怎么会有模拟经书这种错误的呢?” 先生说:「 ”模拟经书的是非对错不能一概而论,你姑且讲讲后世儒学人士编著的目的与模拟经书有何分别?” 徐爱说:「 ”后世儒者的编著不是没有求名之意,但明道是最终目的。而模拟听书完全是为了求名。” 先生说:「 ”以编著名道,仿效的又是什么呢?” 徐爱说:「 ”孔子以删述‘六经’的途径来明道。” 先生说:「 ”既然如此,模拟经书不就是效仿孔子吗?” 徐爱说:「 ”编著须对道有所发明阐释,模拟经书仿佛只是仿照经书的形式,大概于道无补。” 先生说:「 ”你所谓的明道,是指返璞归真,使道在平常生活中落实呢?还是指华而不实,借此哗众取宠呢?天下纷乱,主要是因为重虚文、轻实行。天下之道倘若光明,如此也就无所谓删述‘六经’。孔子对‘六经’的删述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自从伏羲画卦,到文公、周公,其中论述《易经》的就有《连山》《归藏》等著述,可谓纷纭繁复,种类数不胜数,史《易》道乱作一团。孔子发现天下一天天盛行文饰之风,认为如此延伸只会目无纲纪,所以效法文王、周公关于《易》的论述,认为只有他们的主张才把握住了《易》的宗旨。于是便将其他众多的观点废弃,天下论《易》始归一统、《诗》《书》《礼》《乐》《春秋》无不如此。《尚书》自《典》《谟》之后。《诗经》自《周南》《召南》之后,如《九丘》、《八索》,许多淫邪妖冶之句,达成百上千篇。《礼》《乐》的名物度数不计其数,孔子均作了删削述正,自此其他说法才终止。在《书》《诗》《礼》《乐》之中,孔子不曾增添一句话。现今《礼记》中的解释之词,大多是后世儒生附会而成,不再是孔子的原本了。以《春秋》来说,虽称是孔子之作,但都是在鲁史之旧闻上笔削而成。所谓‘笔’, 亦即照抄原文;所谓‘削’,亦即删减繁复,这样只会少而不会多。孔子传述六经,担忧繁文扰乱天下,虽想简略却不能彻底做到。他要求人们不要死抠经典中的字句,应当追求经典的本质,他并非要用文辞来教化天下,《春秋》之后,繁文日益盛行,天下一团漆黑。秦始皇因焚书而得罪天下,由于他是出自私心,更不该焚毁‘六经’。秦始皇当时若志在明道,把那些离经叛道的书全拿来烧掉,就会正合孔子删述的本意。从秦汉以来,著述之风愈演愈烈,要想彻底废止根本不可能了。只得效仿孔子的做法,对那些和经书道理接近的加以表扬,那些荒诞无稽之论也就慢慢消失了。我不明白文中子当初模拟经书是何意图,但我极力赞成。我认为,圣人即便再复出,也是不会否认这种观点的。天下之所以混乱不堪,就在于浮夸的人太多,而实干的太少。人们各抒己见,争奇斗异,喧嚣于世,这指挥混淆人们的视听,蒙蔽世人的耳目,使他们只去争相修饰文辞,力追声明,而不再懂得还有崇尚真实、返璞归真的切行。这些都是著书立说的人所导致的。” 摘自《传习录》 王阳明著
本文标签:孔子儒家心学王阳明国学传习录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