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北洋大时代道德篇:掩耳盗铃响叮当。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三百零九):掩耳盗铃响叮当。 在北洋史上,北洋中枢「 ”城头变幻大王旗”,走马灯般轮番坐庄的执缰人,总要对前任之徒进行惩治,于是屡有「 ”通缉令”下发,看似义正词严,但是每又通而不缉,敷衍了事,通缉令只能成为纸上的「 ”客套”文章,如同上演闹剧一般。这也是北洋时期的一大特色,严与宽不过是一场场门面的「 ”妆点”。民国五年,北洋军阀的老头子逆流而为,最终众叛亲离而覆灭,是年七月十四日,新组建的北洋中枢下达了惩办「 ”祸首”的通缉令:「 ”始祸请人,实尸其咎。杨度、孙毓筠、顾鳌、梁士诒、夏寿田、朱启钤、周自齐、薛大可,均著拿交法庭,详确讯鞫,严行惩办,为后世戒,其余一概宽免。” 这个通缉令的产生,本有着一番激烈的「 ”桌下”讨价还价。西南诸公提出的名单是十三人,即「 ”筹安六君子”和「 ”七凶”朱启钤、段芝贵、周自齐、梁士诒、张镇芳、雷震春、袁乃宽等人,这些人曾被称为「 ”十三太保”。事实上助纣为虐的又岂止这十三人,西南方面是尽量减少覆蓋面,以便于北方接受。但就是这样,新任阁臣之首段祺瑞也不接受,他根本就不愿惩治这批人。一则他与其中的不少人有血肉相连的关系,二则他虽不赞同逆流之举,但这些人死心塌地为袁效命的精神,却是维系北洋势力所必须的「 ”传统”,他既继承了「 ”北洋团体”的衣钵,袁之羽翼就是他的羽翼。 段祺瑞自然不愿惩治这些人,相反还竭力为他们开脱庇护。就在定夺这批名单时,袁克定打来急电替雷震春、张镇芳乞情,冯国璋来电替段芝贵求情,当然他们也是有人马、有地盘的实力军阀,于是这三个名字就从名单中剔了出来;李经羲则力保严复和刘师培「 ”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名单中又少了两个;又有人向段祺瑞建议,为向南方示好,李燮和和胡瑛也不应列名,因此这两位「 ”墙头草”也逍遥法外了;袁乃宽袁氏的族侄,所以也被段祺瑞从名单中勾掉了。这样一来,「 ”十三太保”的名单只剩下「 ”五太保”了。北洋军阀又不好再搪塞西南军阀,便又捡了与「 ”北洋团体”关联较浅的顾鳌、夏寿田、薛大可三人,递补进名单,其实他们三个只是「 ”跑龙套”的角色。 但是,对段祺瑞来说,凑成这八个人的名单足够应付,于是这份「 ”通缉令”应运而生。此外,张勋通电公然反对惩办,他说:「 ”主张虽有不同,无非各抒己见,罪魁功首,岂能以成败为衡?”。其实即便下了通缉令,北洋军阀也不是真心要通缉这些人。早在通缉令下发前,北洋中枢就通过各种途径,暗示榜上有名的人从速离开京畿。不久,杨度、孙毓筠、梁士诒等由北京搬到了天津租界,还有人被张勋召往徐州礼为上宾。那些不在名单的参与者,因为通缉令中有「 ”其余一概宽免”的字样,仍然高枕无忧,所以说冠冕堂皇的通缉令,不过是徒具形式、掩人耳目的手段而已。 参考资料:《菜根谭》、《钟山风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本文标签:中国近代史军阀历史段祺瑞北洋政府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