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对于宋朝,我们会发现外国学者对它的评价非常之高,比如日本文史家内藤湖南认为「”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宋朝全图以中国的历史角度来看,宋朝是一个经常被周边国家欺负、委曲求全的朝代,根本无法与汉唐这些强大的朝代相提并论,积贫积弱更是国人给予宋朝想甩也

对于宋朝,我们会发现外国学者对它的评价非常之高,比如日本文史家内藤湖南认为「 ”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 宋朝全图 以中国的历史角度来看,宋朝是一个经常被周边国家欺负、委曲求全的朝代,根本无法与汉唐这些强大的朝代相提并论,积贫积弱更是国人给予宋朝想甩也甩不掉的标签,国人对宋朝的评价一向不高。可为什么西方人的认知却和中国人的相反呢?西方人又为什么会如此肯定宋朝呢?这自然有其道理,因为西方人不会去对比中国的历代王朝谁强谁弱,而是会看这个一时期的发展水平在世界处于什么地位,对于欧洲自身,对于世界产生过什么影响,这与中国喜欢对各个朝代进行对比分析的思路是不同的。 我们承认宋朝重文轻武,导致 ... 实力薄弱,国土面积不大,并非统一的大帝国,南宋更是偏安东南半壁江山,对周边国家的欺凌是一忍再忍,用金钱来换取和平。但宋朝真的就积贫积弱到这种地步吗?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给宋朝增加几个其他标签,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度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自己发展特色的朝代,跟汉代比, 宋代基本无内乱,主要是外患;跟唐代比, 宋代文化更繁荣昌盛;跟明清比, 宋代社会更开明平和。看了以上标签,或许很多人会怀疑,一个积贫积弱的宋朝竟然被你说的这么好?有怀疑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历史本身就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还原的,本身并无定论。历史上宋朝究竟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就简单的回顾一下。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开三权分立先河,杜绝内乱稳定发展格局 宋朝自宋太祖赵匡胤从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开始到忽必烈灭南宋,立国319年。赵匡胤作为宋朝开国之君,他在位期间实行的一些列政策,可以说奠定了宋朝发展的基础,产生了很大影响。宋朝从立国之初就确定了扬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为加强皇权,率先实行了军权、财权和政权三权分立,皇帝的旨意「 ”非经二府者,不得施行”,所以宋朝从内部就基本杜绝了皇帝被人操控,防止一人专权的现象,宋朝可以说是历朝发生内乱最少的朝代。元代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记载:「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暮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推,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宋朝率先采用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已经达到了近代的水平,不动用残酷的刑罚,就可以避免了内乱等问题。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军政军令分离、军队国家化就是借鉴宋朝的。 宋太祖赵匡胤像 宋朝也是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代,设有专门的谏院和置谏官,不 ... 文官也不侮辱文官,鼓励谏言。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这样评价宋朝:「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的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此外,宋朝还有很多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后面也会提到,所以,用「 ”积贫积弱”来形容宋朝确实有失偏颇。 黄袍加身 赵匡胤开启和奠定一个适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环境,让社会各个方面百花齐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开国之君他拥有超过常人的清醒,也正是这种清醒让他害怕后世再出现这种黄袍加身的颠覆者,所以通过「 ”杯酒释兵权”,用一种委婉的 ... 来让部下自动放弃兵权,不与有大权的大臣们正面冲突,也不去伤害他们的性命,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太祖碑誓遗训,奠定了三百年基业 赵匡胤的帝位是通过陈桥兵变,取代后周进而黄袍加身称帝的,所以赵匡胤在太庙的石碑上给子孙留下了三条遗训,上刻誓言:「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 ... 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据说每个新皇帝即位时都要拜碑,并默诵誓词。 陈桥兵变 「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简单说就是「 ”保全柴氏”。赵匡胤之所以要保全柴氏子孙,是因为江山夺自周世宗柴荣,作为后周的武将,他深感柴荣善待于他,想通过厚待柴家后人作为弥补,所以,他不但留下遗训,还赐给柴家丹书铁券,除非柴家子孙谋反,否则不能判他们 ... 头之罪,即使柴家子孙有谋反行为,也只能在监狱里赐死,不能在大庭广众下行刑,而且不能株连其族人。在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也确实这样做了,兵变没有喋血宫门、横尸遍野,士兵入城时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 杯酒释兵权 至于这样做的目的,赵匡胤很可能是最终为了「 ”保全赵氏子孙”。作为一个开国帝王,赵匡胤应该知道没有永世长久的道理,他也无法预知后世子孙是否能够保住他开创的王朝,况且自己的皇位又是取代先主而来。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保全前朝后人的做法,来影响宋之后的帝王,即便江山易主,后世统治者也能够「 ”保全赵氏子孙”。赵匡胤保全柴氏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也确实安抚了民心,稳定了政权更替的局面。 纳谏图 「 ”不得 ... 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宋朝对士大夫、读书人以及上谏之人礼遇有加,也为后期宋朝文化、经济的发展出现空前绝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对文人的礼遇也恰恰变成了宋朝不同以往的最大的不同,一直到宋徽宗时期都没有出现过一个嗜 ... 成性的人,大多数都是温良谦恭。赵匡胤是以武将的身份夺得帝位,他深知武将对国家政权的危险,所以后来他自导自演了一出「 ”杯酒释兵权”。他立下这样的遗训,就是希望继承者们能够重视文人在国家统治中的作用。由于这一政策导向,使得宋朝文官地位明显高于武官,也确实让国家的内乱少了很多。政局的稳定也让宋王朝的发展潜力蓄势待发。 独树一帜的古代商业王朝,高质量的生活水平 对文人的高度重视,思想的高度开放,也让宋朝成为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在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赵框胤就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 ... 以终天年",宋太宗也曾下诏"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宋神宗则发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鼓励大批农民投入到商业和手工业中。如果说汉唐是农业立国,宋朝则可以说是工商立国,商贸的不断壮大兴旺,直接带动了钱庄业迅猛发展,促使宋朝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和银行。 宋朝人生活场景 在日常生活方面,古代许多王朝都有宵禁的习惯,到了夜晚城市几乎是漆黑一片,但宋朝却与众不同,每座城市的夜晚都是灯光璀璨的光明之城,宋朝没有像其他王朝那样实行宵禁,反而是鼓励民众的夜生活,一度出现了像开封这样有繁华夜市的城市。夜生活的丰富,经济的日益繁荣,新兴工商市民阶层的诞生,富庶安逸的生活使宋朝人的消费意识强烈,极大地 ... 了茶坊、酒市、娱乐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每到夜里,宋人就会在自己的房间里、家门口、庭院门口都点上灯,让城市各处都有灯光,街上游玩的人提着各式灯笼,各种表演节目也陆续上演,引得市民驻足观看,夜间的餐馆,小贩的叫卖声甚至可以持续到天亮,古人对当时夜市的热闹场面,也留下了描述"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面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其余桥道坊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亦有卖卦人盘街叫卖,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酒垆博塞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人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生活质量追求,自然与其较高的生产力和高度的文明发展密不可分。 宋朝人生活场景 我们前面说外国人青睐于宋朝,对宋朝的评价远高于中国的其他朝代,还在于两宋高度发达的经济,较高的社会生产力以及前所未有的高度文明水平。随着生活物质需求的不断增加,北宋时期就已经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资源,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厂、织布厂、官窑等等,这些工厂既有官办也有私办,工人按期领取工资,当时的工厂规模有大有小,大的例如兵器制造厂工人可能会达到几千人,小的比如丝织厂工人也会有几百人。资源的增加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当时汴梁城的宋人生活有这样一个描述"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可见宋朝的汴梁城很早就已经开始使用煤作为能源,而同时代的西方还在用木头作饭取暖。 宋朝人生活场景 经济的空前繁荣也导致宋朝钱币铸造量非常大,宋神宗时期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最繁荣的开元盛世年铸币也仅为32万贯,宋朝铜币和铁币并用,宋代的钱币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多最好的钱币。宋钱上铭刻的文字书法优美,很多都出自名家和皇帝的手笔。宋钱也是当时周边各国最喜欢的也是最坚挺的货币,由于宋朝钱币的信用极佳,当时的 ... 和日本甚至停用自己的货币,改用宋钱作为结算工具,宋钱也成为 ... 诸国的存储货币,辽国、金国等国虽然也有自己的货币,但流通最多最广的还是宋钱,直到今天,日本、欧洲、非洲的广大地区都有大量宋钱出土,足见当时宋朝对世界的影响。同时,宋朝为了商人交易的方便,避免携带大量金属货币往来,在公元998年(咸平元年)前后在四川地区民间开始出现一种叫「 ”交子”的货币,这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活字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 ”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之外,指南针、 ... 、活字印刷术均出现于宋朝,宋朝与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在数学、天文学、冶炼、造船技术以及火兵器的运用方面,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也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其间也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录》,科学技术著作《梦溪笔谈》等。《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被英国近代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誉为「 ”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在历法方面,宋朝廷先后颁布过《统天历》《开禧历》,与现在所测数值只差了26秒,比西方《格里历》的颁行也早了383年。 制定贸易法令,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唐宋海上贸易图 由于西夏和辽国阻隔了西北的丝绸之路,加上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东南沿海的港口逐渐成为新的贸易中心,与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50多个国家保持通商,海外贸易的繁荣让宋朝的航海和造船业尤为突出,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时每年的造船量已经达到三千三百多艘。造船技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代表,而宋朝造船技术水平可以说是当时世界最顶端的。1974年泉州出土的宋船,已经有13个隔水舱的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即便一两个隔水舱漏水船也不会沉,这种隔水舱技术后经马可波罗传入欧洲,对世界造船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到南宋晚期,泉州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朝在各个港口专门设立了「 ”藩市”、「 ”藩坊”、「 ”藩学”,允许外国商品买卖,并且为外国人提供住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宋朝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贸易法《广州市舶条法》。宋代已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其法规的制订、实施各方面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其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专门设置了专卖法,如盐法,酒法,茶法等法令。经济法令的制定让经济实现飞速发展,到公元1077年,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占到30%,工商税占到70%,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宋朝时的中国已经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型了,同时也诞生了中国最早的 ... 萌芽。 宋朝船运图 作为主要的出口产品,精美的宋瓷很早就已经大量销往国外,亚非欧地区很多国家都已经用上了中国瓷器。宋朝的纺织业也在全国形成了区域产业,西北地区的毛织业,两广地区的棉纺业,浙江和川渝地区的丝织业等,针对丝织业,宋朝还专门设立了锦院。造纸术虽然不是宋朝时期才发明的,却兴盛于宋朝,纺织业和造纸业的发展带动了印染业和印刷业,产生了开封、临安等一大批印染、印刷业的中心,尤其是宋朝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大大降低了书籍印刷成本。宋朝的手工业中还出现了铜板印刷的广告,比西方的印刷广告要早三百多年。也正是由于印刷术的传入,才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这也难怪外国人对于宋朝评价如此之高。在宋代也出现了类似现代报纸的「 ”小报”,一种是官府的「 ”朝报”,一种是私人的「 ”小报”。「 ”朝报”相当于官方刊物;「 ”小报”相当于娱乐周刊,这两种新闻形式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新闻史的开端。 宋朝城市图 有人说古代宋朝的GDP占到了全世界22%以上,按宋朝当时的工商业兴盛的发展情况看,还是可以达到的。中国古代王朝的收入主要来自农民,而宋朝的经济却来自繁荣的商业活动,不得不说是中国最为奇特的一个朝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贸易的繁盛,使得人口激增,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当时的开封府,洛阳,临安都是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像泉州这样超过二十万人的城市有六个,宋朝十万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几个增加到四十六个,而到了南宋末期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只有十万人口。宋朝全盛时人口超过1.2亿,唐朝即使是开元盛世人口也只有五千万,宋代城市规模之大、城市人口比例之高, 超出了之前乃至之后的很多朝代。人口的增加也导致对耕地需求的增大,到天禧五年(1021年),全国耕地面积已经增加到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余顷。新式农耕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到南宋时太湖地区粮食产量已经居全国之首,有「 ”苏常熟,天下足”之称。世界上第一部制糖的专著《糖霜谱》也在此时出现。 宋朝城市图 宋朝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富裕闲暇的生活和生活情趣也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发达,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得到高度发展,涌现了一大批著名词人,像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后世评选的唐宋八大家,宋朝已经独占六席。儒家学派集大成者,理学宗师朱熹也诞生于宋朝。宋朝文化艺术种类不仅囊括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等,还发展了游记、笔记体小说等。当时宋词,宋诗的创作量非常巨大,而今天我们能看到的也仅是凤毛麟角。 宋朝城市图 宋代也将中国茶文化发展至鼎盛,被茶学界称为「 ”龙凤盛世”。宋朝宫廷有饮茶的习惯,从而形成了一种重要的朝廷茶仪,春秋大宴皆有茶仪。宋徽宗还亲自作《大观茶论》,从名茶、产茶大户到藏焙之要,点茶之法,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宋徽宗倡导饮茶,达官贵人爱把玩茶盏,文人雅士借助诗词歌赋书画形式进行推崇,市井乡民以茶待客、以茶相赠、以茶祭祀,饮茶习俗已经渗透到了两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品茶之余,宋代绘画也发展到中国绘画的高峰,宋人在画作上题字咏诗,开辟了书画题跋的新天地,甚至影响到了辽、金地区。 宋王朝的 ... 实力并不差 国人对宋朝评价低的原因主要是在 ... 方面,也许是宋朝在经济和文化上做的过于突出了,但如果仔细想想宋朝的 ... 是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差,有学者考证,宋朝对外战争的胜率高达70%,即使强盛的汉唐也没有这样的胜率。宋究竟强不强?在与西夏战争中,北宋最后虽然战败,但在总体形势上是一直压制着西夏,西夏抗击宋军进攻的横山山脉,到了宋徽宗中期已划入北宋版图,安史之乱后丢失的河湟地区也基本被北宋收回,如果没有「 ”联金灭辽”的愚蠢计划,北宋也许就灭了西夏。而西夏的实力一点也不弱,往西基本是威慑西域各国,北宋时期,对西夏的战绩也恰恰反映了宋军的实力。在面对强大的辽国的时候,北宋的成就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不堪。北宋也取得了雁门关大捷,徐河大胜和唐河的大胜。即使在宋真宗登基之初,传说中骑兵薄弱的北宋,已初步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队伍,与辽国骑兵更是可以硬碰硬,更堪称汉族 ... 史上经典的骑兵碰撞,并产生了经典的结果:两万名辽军头颅,放在宋辽边境 ... ! 宋朝将军出征图 汉朝匈奴,唐代突厥都只是以放牧为生的游牧民族,而宋朝面对的敌人,无论辽、金还是蒙古都是割据一方的国家政权,先有完颜阿骨打,后有铁木真,这两个人不管任何时代出现,都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人物,然而都让宋朝碰上了,再加上这时的游牧民族军队已经正规化,特别是骑兵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宋朝并没有短时间内被击垮,昔日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但面对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蒙古人却花了44年时间,期间蒙古帝国大汗蒙哥也折戟在钓鱼城下,而蒙古灭金国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敢问宋朝 ... 比金国弱吗?如果不是宋朝让大汗蒙哥折戟钓鱼城,蒙古西征大军也许还不会停止征服欧洲的步伐,也许欧洲的历史会被改写。在武器方面,火器在宋朝时期已经登上战争舞台,发明了火炮、突火枪等火器,还有车船、投石机等攻城武器,同时宋朝还拥有同时代最多最优秀的重装步兵。蒙古人也正是因为学会了宋朝士兵手中的火器和攻城武器,才在征服欧洲的道路上所向披靡,几乎无对手。宋朝看起来很弱,主要是大家将汉唐看的太强了,汉朝的武力是很强大,追着匈奴打,盛唐的时候,外敌也都比较弱。既然 ... 上并没有那么弱,那么王朝的灭亡也就更多出现在了内部问题上。 当权者的无为,民众缺乏爱国心,导致王朝陨落 宋朝建国伊始就确立了扬文抑武的国策,武将在朝廷根本不被重视,甚至会被视为一个潜在的威胁,几乎没有一个武将有好的命运,从开国时候的曹彬、潘美,到后来的狄青、王韶,再到后来的王厚、张俊、韩世忠、岳飞等,军功越大几乎结局越悲惨,不是被贬职就是被陷害,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悲哀。军人有功不奖赏,军人的血性被抑制,军人的智谋被压制,军人一有大功便会迅速遭到贬斥,种种对武将不利的行为也就为宋朝两次败亡埋下了种子。这也是因为宋朝一开始就被深深地刻上了赵匡胤的烙印。 岳飞 过分提拔文人,导致文人越来越贪图享乐,对官员疏于管理导致 ... 风气越来越重,宋朝官员嫖娼是历朝历代最严重的。上至官员下至商人,宋人在国难当头之际普遍缺乏一种爱国之心,很多人因为贪钱走私大量的 ... 物资给敌军。一部分武将也是唯利是图,蒙古军大迂回战略就是宋朝降将郭宝玉教的,最后帮助蒙古灭了南宋。教金兀术用火箭烧宋朝海军的船帆也是宋朝人干的。可以说宋朝文臣武将尤其是秦桧都为了个人利益背叛国家,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无视国家民族利益,整个社会除了钱没有其他的。宋朝的积贫积弱主要是因为统治者腐朽,人民价值观缺失导致的。如果不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大臣们阻碍国家向前发展的进程,也许北宋的战略态势一定会更好。当然还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文天祥等,但是这些人也无法挽救腐朽的宋朝。 宋徽宗画像 宋朝皇帝普遍贪图享受、没上进心、胆小怕事。在 ... 胜利的情况下竟然来了一个澶渊之盟,宋朝好不容易打败国力弱小的西夏,却依然许诺每年给岁币,可以说宋朝就连晚清都不如。还有一个最奇葩的皇帝宋徽宗,他认为与其打仗花钱还不如直接把钱给金国,除了钱,还给金国送武器、送技术、送人,要知道这些都是金国最缺的东西,最后导致了靖康之耻。 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带领岳家军几乎打败了金国所有精锐,努力一下明明可以灭亡金国,可宋高宗和秦桧把岳飞招回来以莫须有罪名 ... 害,反而对金国俯首称臣,每年缴纳大量岁币。宋朝了除了赵匡胤,后续的帝王几乎是不懂得因势利导,即使在国家最需要武将的时候,依然倔强的执行着扬文抑武的政策,尤其是战争时期迟迟不愿意把粮食等 ... 物资运到前线,很多时候宋军都是因为后勤不力才战败的。但是,这是赵匡胤无法想到的,更是他无法左右的。
本文标签:宋朝赵匡胤宋朝文化宋朝经济宋朝科技中国古代史历史中国历史宋代绘画宋徽宗经济学唐朝南宋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