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有一个好的出身,不见得会有一个好的命运——石涛

石涛,「 ”清初四僧”之一,同八大山人一样,都是明皇室后裔。石涛很小的时候,由于其父犯了死罪被 ... ,有宫中的太监怕石涛被连累,便将他送到外面寺庙落发为僧。石涛有很多名号,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便是「 ”苦瓜和尚” 这个名号可能有两层意思,其一便是自己的身世,从小由于父亲的原因而家庭破碎,落发为僧。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苦瓜是青(清)皮红(朱)心,暗指自己表面是清朝人,但实际上是前朝的皇室。 顺治十四年,十六岁的石涛便在绘画上显示出不一般的天赋,他研习传统技法,早期受董其昌的影响,注重笔墨「 ”士气”。 董其昌所说的「 ”士气”是指用书法的笔法、对线条的要求来绘画。这个要求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要求创作者对书法要有很高的修养、对线条要有非常精微的审美,才有可能用好这种笔法去营造自己的画面。 同时呢,又要有取舍,因为采用书法中的笔墨线条,那自然会对画面造型有所损失,相对来说没那么精准。但是线条、书法是可以见心性的,也就是说通过创作出来的画面,可以传递出创作者自己本身的心性神态。这时画面是否精准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而画者本人的心性审美就显得很重要。 石涛早期绘画成就较高的是人物画,而其中又以佛教的罗汉为主,这些罗汉图的形象十分高古,且又能把佛教中对罗汉的描绘跟我们世俗人对罗汉的理解,十分精妙的融合在了一个画面之中。 相较于他的山水,石涛的人物就没那么出名,但其实他对人物画的理解也是十分独到的,只是他的山水画太过于出名,导致人物这一块就没这么常被人所提及。大收藏家吴湖帆也曾说过石涛的人物远胜于他的山水。 石涛一生云游四方,他不受古法所束缚,将传统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在山水画史上独辟蹊径。他的山水得益于写生,强调「 ”师法自然”,「 ”搜尽奇峰打草稿”,他把绘画创作称为「 ”借笔墨以写天地” 黄山派 石涛在安徽敬亭山住了有十多年,在这段时间他结交了一批不俗的当地画家,而我们所说的黄山派系便是黄山地区的一些画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以描绘黄山为主。这批人在用笔以及技法上,都有一种比较相近的理念,尽管每个人画出的黄山都不尽相同,但由于这些人都画黄山,所以便称其为「 ”黄山派”。 而石涛在这一批人当中是主要人物,属于中坚力量,他本人对黄山情有独钟,非常喜欢。他觉得黄山很好入画,而且黄山的石、黄山的松、黄山的云雾都十分秀美壮观。我们现在即便是不将其入画,哪怕是用手机拍黄山,都有很好的中国山水画的味道。 跟其他「 ”黄山派”的人不一样,石涛笔下的黄山要真实很多,他所描绘的黄山不像弘仁那般空灵,亦不像戴本孝笔下的画山那么「 ”妖”。石涛的黄山不一样,除了有形而上的笔墨趣味,也有形而下的真实,如果我们拿着石涛的画去黄山对照的话,还有很多景致能够看得到。 所以就这写生这一点而言,石涛跟其他黄山体系的画家相比较,前者更加真实,更接近现实中的黄山。 离开黄山后,石涛来到了江南,在黄山的这些日子对石涛的心性是有很大改变的。如果八大山人是身心都已经出世了的话,那么石涛是人在庙宇心系红尘。他一直都有着一份世俗的心,他虽然是一个僧人的身份,但同时他心里还藏着一份志向。 从黄山到江南后,他结交了很多名流,无论是画画的还是写字的,亦或是官场的,他的圈子越来越广,在他的朋友圈总是能看到各界名流。身居两城之际,石涛曾两度受康熙召见,自称臣僧,且主动进京报效朝庭(这好像跟青(清)皮红(朱)心有点出入) ,与博尔多等达官显贵结为挚友。虽然仕途上并未得志,石涛在广泛的朋友圈中学习,这个时期,石涛的用笔已经非常老辣,同时又显得很灵动,提按顿挫变化很大。 在清早期,康熙在位期间,他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从而笼络江南文人,便向当时身处江南的有为青年抛出橄榄枝。石涛便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北漂的,加上他本身是前朝的皇室,所以当时很多的达官显贵,以及满清皇室都愿意和他结交。 当然,石涛本身也是有这份才华的,加上他虽为僧人,但又有一份出世之心,所以他在当时的名流圈其实是混的很不错的。 当时他有一张画是跟王原祈合作的《兰竹图》,石涛画的竹子,王原祈补的石坡。这幅画就是画给当时的权贵博尔都的,通过这些,是可以看出石涛本人是非常愿意跟这些权贵结交且有一份讨好之心。 他北漂是希望能在仕途上有一份成就,只是最后还是失望而归,晚年又回到了扬州。 兰竹图 石涛一生以诗画立身,失望离京后,买舟南下,定居扬州,在艺术创作上也进入最成熟、最旺盛的时期。同时,他又将自己的绘画经验跟理论进行整理,著成《苦瓜和尚话语录》。提出”一画说「 ”主张 「 ”借古开今”「 ”我用我法”。 如果说他在早期时,他的画作还有一种巴结别人、去讨好别人、去学习别人、去面向社会需要的话,那到了晚年,他就相对进入了一种回归自我本真的状态。晚年的石涛才是表露自己内心的成分为主,所以我们看他晚年的作品,整个上要流畅自然很多,少了一种刻意的险绝。 晚年他提出「 ”一画论”,认为一幅画,千笔万笔,始于第一笔。这个话其实非常有道理,中国画也讲究落子无悔,第一笔下去的这个感觉一出来,接下来就只能顺着这个势来走。就好笔音乐,一个调一起来,就只能顺着这个调走了。 一笔界空顽白,就像天地混沌有东西界入,它就会界分,他把画画的过程跟人对宇宙的一个认识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全新的观念,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认识。 石涛主张画自己,我自有我法,非常强调创作者自己的个性,这也是在他的众多理念中间最为宣扬的一点。而这一点,也是后来整个西方绘画界所倡导的自我、个性,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其实不过是石涛玩剩的,都是他所讲的翻版。

有一个好的出身,不见得会有一个好的命运——石涛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2.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

  3. 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清代月曼清游图册

    此画册落款"臣陈枚恭画",钤"臣枚"印1方。每开均配有清代梁诗正的行草体墨题,款"乾隆岁在戊午秋九月朔臣梁诗正敬题",戊午为乾隆三年。钤清高宗弘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乐善堂图书记"等印共60方。

  4.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5. 中国印章文化有上千年历史,印章起源于何时?

    目前还没有定论,专家认为大致在春秋与战国时期。从目前存世的大量战国时期古印章来看,其创作和使用已经相当成熟。1998年安阳殷墟出土的饕餮纹铜玺,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中最为古老的印章,那么,中国印章的历史应在商代以前。印章的起源与印章自身的发展相比,印章和绘画的结合相对较晚。战国直至汉魏时期使用封泥,封泥主要是盖有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印章的使用,也逐渐由蘸朱红印泥钤于纸上。

  6. 中国美协的第一任女掌门,风华绝代的双清楼主

    美术史上,成就突出的女性画家寥若晨星,即便如此,仍有耀眼的流星不断地滑过男性为主体的艺术天空。她们的多思和善感似乎本于天性,女画家的笔也更重描画女人心底里的那一片梦幻的天空。今天要讲的是一位不寻常的女性画家、革命家何香凝。她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也是画坛杰出的美术家。1911年毕业于女子美术大学。

  7. 从青楼走出的画魂潘玉良:暮年思乡的她放弃回国,背后原因辛酸

    玉良本家姓陈,嫁与潘赞化后便冠以夫姓,叫了潘玉良。后潘玉良留学归来,收到各类大学艺术系的聘书,登上了大学讲堂。潘赞化大夫人也借此机会对玉良大肆攻击,她无法忍受这种侮辱压力,扭头又去了法国。玉良在巴黎一呆就是几十年,她也不是没有想过回国,只是她的自尊让她更想等一份丈夫的请求。可惜,潘赞化的消息几十年都没有传来,直到他去世两年后玉良才得知其逝世消息。

  8. 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沈周《写生册》

    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作为明四家之一,沈周在丹青史上地位不凡。他的写意画风对后世影响深远,通过他的《写生册》可见一斑。

  9. 海上画坛大佬——郑午昌,能融诗、书、画于一炉,堪称中国画三绝

    郑午昌,名昶,民国时期一位才气横溢、叱诧风云的书画艺术家、社团活动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书画鉴藏家、诗人。擅山水、花卉,尤长画柳树、白菜。亦善诗词、书法。

  10. 西方艺术史:19世纪东欧诸国美术-波兰历史画家 扬·马特义科「84」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19世纪东欧诸国美术从地理观念上讲,东欧仅指苏联的欧洲部分,可是通常我们把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以及阿尔巴尼亚统称为东欧国家。当然,东欧诸国之间在艺术上也有区别,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色。他的历史画借古喻今,通过波兰历史上的屈辱、苦难来警醒世人,从而激励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随机推荐

  1. 明知道爱情有的时候就是毒药,爱有毒

    明知道爱情有的时候就是毒药,爱有毒,我却还是不顾一切地以身试毒。哪怕中毒很深只换你的轻轻的拥抱我也心甘情愿。

  2. 坦率表白的话

    你是我的、听说现在结婚很便宜,民政局5块钱搞定,我请你吧!我都舍不得欺负的人,哪能让别人欺负?除了白头偕老,我们没别的路可选了师太!你等著,总有一天,你会是我孙子的奶奶的!跟我走总有一天你的名字会出现在我家的户口本上。我爱的人我要亲手给她幸福、别人我不放心名花虽有主,我来松松土!雨停了,天晴了,女人你慢慢扫屋,我为你去扫天下了听我的就是,问那么多干嘛,我在你身边,你还走错路!

  3. 黄风怪,考验唐僧为次,他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唐僧师徒来到黄风岭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强大的妖王黄风怪。黄风怪在灵山成精,原著道:“他本是灵山脚下的得道老鼠,因为偷了琉璃盏内的清油,灯火昏暗,恐怕金刚拿他,故此走了,却在此处成精作怪。如来照见了他,不该死罪,故着我辖押,但他伤生造孽,拿上灵山;今又冲撞大圣,陷害唐僧,我...

  4. 张同敞被一刀砍的身首异处 为什么孔有德看到后赶紧下跪道歉

    张同敞为了抗清大业,日夜兼程的赶去投奔了身在广西的永历帝,得到其恩师瞿式耜的举荐,被永历帝任命为兵部侍郎。即使如此,孔有德还是想尽办法劝说二人归降,可二人的决心仍旧没有半点动摇,孔有德渐渐失去了耐心,下令将二人处死。当时,张同敞被一刀砍的身首异处,可是他仍旧站立着身子,向前迈了三步,无论刽子手怎么推也推不倒。话一说完,张同敞站立的身躯这才倒下。

  5. 已婚相爱却无法在一起的歌 | 历史新知网

    我们在一起半年,后来被他妻子发现了,现在没有联系了。我很爱他,我也相信他是爱我的。只能告诉你,你想两个人在一起的已婚相爱过来人!但生命中除了爱情还有责任。我不怪他放弃我们的感情,因为如果他因为我放弃结发妻子。这样的男人也不值得我爱!

  6. 周公解梦:梦见吃烤红薯是什么意思

    梦见吃烤红薯是什么意思梦见吃烤地瓜,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将会来临,不要放弃,要坚持。梦见吃烤红薯,理智的气氛逐渐浓厚。梦见吃红薯意味着,对爱情有了重新认识的感受。不同人梦见吃烤红薯男人梦见在吃红薯,原本只是个人兴趣的事却衍生出与实际利益相关连的可能。女人梦见在吃红薯,这两天最好能按照预定计划行动,不宜临时更改行程。待考者梦见烤红薯近期考试成绩一般。上班族梦见自己吃红薯主职场:工作受他人的排挤。

  7. 悲歌悍将刘官芳:击伤「 ”洋枪队”首领戈登,点燃 ... 包冲向敌军

    俗话说,「”乱世造英雄”,这用于晚清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就非常适合。太平天国运动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历时14年,席卷全国十余省,攻略500余座城市,曾一度将大清帝国推向灭亡边缘。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不能否认的是,天国阵营中悍将如云,英才辈出;他们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奋起反抗封建专制统治,追求心中理想的「”人人平等,无处不均匀”之凡间天国。虽然他们最终失败了,倒在对手的屠刀之下,但其精

  8. 揭秘:大宋、大明、大清三朝亡国原因的奇葩解读

      一。大宋:敌人太牛,千年不遇  宋朝的灭亡,是由于碰见「逢之必亡其国」蒙古大军,在蒙古人面前,谁人不遭殃,哪国不灭亡?强大如大金,如西夏,如西辽,都是当世一等一的强国,俗话说得好,强盗相逢勇者胜,与之陪葬的中亚东欧等40国,玲琅满目,或为文明古邦,或乃军事强国,有的...

  9. 宰相外出一年,妻子却在家怀孕,他听后原谅了她

    唐朝的宰相杨国忠,靠着自己的堂妹杨贵妃的关系一路高升,官至宰相后,依然兼领了四十多个职位。>>杨国忠的老名叫婆裴柔,有一年,杨国忠需要到江浙一带出差好几个月,回家之后,却发现妻子在家怀孕了,后面还把这个小孩生了下来。也许,他是真的相信了妻子的鬼话,也可能是他选择了原谅。>而裴柔满足其中的两条,所以,即使是宰相的杨国忠,面对妻子的出轨也无能为力不能休妻,只能假装相信。

  10. 【林谷】的意思是什么?【林谷】是什么意思?

    《墨子天志上》:「夫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晋·葛洪《抱朴子行品》:「赴白刃而忘生,格兕虎于林谷者,勇人也。」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跋蜀道图后模木》:「云势岫色,林谷明霭,皆有逸趣。」《金史梁襄传》:「行幸所过,山径阻修,林谷晻霭,上有悬崖,下多深壑,垂堂之戒,不可不思。」林谷的拼音língǔ林谷是什么意思林谷língǔ林木山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