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曾国藩自组建湘军以来,吃过不少败仗,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总体来看,湘军一直在发展壮大中,其嫡系主力均为受到大的创伤。九江之战,湘军大获全胜,主将李续宾志得意满,他与曾国藩商议出征安庆。而与舒城临近的三河镇更加富庶,使得湘军将士垂涎三尺。湘军很快逼近城墙,却为河水所阻。当地士绅团练协助湘军,筑提坝阻断三河水源。

曾国藩自组建湘军以来,吃过不少败仗,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总体来看,湘军一直在发展壮大中,其嫡系主力均为受到大的创伤。及至三河之战后,湘军才真正尝到了断臂的滋味,因为在此战中李续宾部六千精锐损失殆尽,且曾国藩的三弟曾国华也在此战中殒命。 九江之战,湘军大获全胜,主将李续宾志得意满,他与曾国藩商议出征安庆。曾赞赏他的勇气应允其求,还让三弟曾国华随征。李续宾率湘军主力八千名精兵,由九江东进安徽境内,另外两支打援部队分别由副都统多隆阿和总兵鲍超率领,自安徽宿松直趋安庆,配合李续宾所部在进取庐州后合攻安庆。 这个时候,陈玉成正带领本部人马在攻打江北大营,因此安徽太平军兵力较为薄弱。李续宾进入安徽后,仅以一个月的时间,就先后攻陷潜山、太湖、桐城和舒城等县城。太平天国自1854年始便据有这四座县城,并在该地区设有各级地方政权机构,为安庆屏障。 湘军在攻城略地的过程中,烧 ... 掳掠,无恶不作,将士如盗匪,他们把太平军仓库的门上贴上封条,占为己有,然后再将他转卖给统帅。而与舒城临近的三河镇更加富庶,使得湘军将士垂涎三尺。 李续宾北上庐州,原定的计划是不取道三河的,只是听了向导陈文益的话,才率兵来到了三河。三河在庐州、舒城和庐江三县交界处,因位于丰乐河、杭埠河和多槽河交汇处而得名。它离庐州只有五十里,是北上庐州的咽喉;又是太平军在皖北囤积粮食、军火的重镇。供应庐州、天京的粮食、军火,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运走的。 太平军占据三河后,将北岸的民房、店铺和寺庙尽行拆去,又修筑了围墙,围墙多达三层,层层布满了枪眼,并在墙外修了九座石垒。在得悉湘军进逼三河前夕,为集中仅有的兵力,撤走了南岸五垒。李续宾指挥湘军进攻其他各垒,太平军守将吴定规凭垒抵抗,在击毙敌军一千余人以后,弃垒全撤回镇。 湘军很快逼近城墙,却为河水所阻。三河镇周边河港纵横,对缺乏水军配合的李续宾部极为不利。当地士绅团练协助湘军,筑提坝阻断三河水源。正当李续宾得意洋洋命令军队攀墙而上时,陈玉成的援军赶到了。 吴定规曾一日接连派出五匹快马,送书天京告急。10月24日,陈玉成在攻占江苏六合后,当天便渡江返京禀告天王回援,并请李秀成军同行。陈玉成满有信心,审时度势,意在必胜。他告诫部众:「 ”我安庆屹立如山,庐江仍在我军手中,三河在我内部,李妖孤军直窜而来,前后受敌,恰好似野兽自投陷阱。” 陈玉成当即率军星夜兼程,前部先锋两星期就赶到了三河镇西南三十里的金牛镇、白石山一线。四天后全军陆续赶到,连营数十里。 当李续宾走上修筑堤坝上瞭望时,发现周围几十里尽是太平军的红头巾在攒动,他不禁有些心惊,只得缓攻三河镇,回头迎战。随军幕僚和当地士绅认定三河镇一带河道纵横,难以打野战,纷纷劝李续宾回师,部众们也一致请求他暂避锋芒。 但李续宾气焰正盛,当然不会同意。也许这时他还在幻想,后方舒城尚有第二梯队的兵力,会大力协助自己。岂不知,考虑周全的陈玉成,已命庐州守将吴如孝率部南下,阻隔舒城驻军,不让其与三河李续宾部会合。 11月14日,李续宾派出所部最有战斗力的骑兵闯阵,太平军大队人马迎击,另有数支包抄,数支陈兵以待。湘军骑兵冲到太平军前,很多因马蹄踏了沙中所预埋的破烂朝天铁锅而难以动弹。太平军前后掩 ... ,彻底歼灭了这支精锐骑兵。 第二天,大雾弥天,咫尺难辨。李续宾派出七个营兵力大举进攻陈玉成大营,追过金牛镇,却不知敌军去向。陈玉成乘大雾从左路出击,错路而过,但听到身背的人马行走声和枪炮声,就掉转队伍,以后对作前对,包抄过来。湘军回头迎战,却阵势已乱,死伤一千余人。 到了中午,李续宾在大营得到部队被围歼的消息后,马上慌了手脚,亲率围攻三河镇的六个营前来解救。他们发动了十几次进攻,毫无进展,人员损失惨重。当天夜里,陈玉成派出一支机动部队,挖掘了李续宾所筑的河坝,滔滔河水断绝了李续宾的归路。 李续宾无路可走,只有死路一条。这一仗,湘军精锐六千余众,仅缴获的红顶子和蓝顶官帽,就装了满满的八个箩筐。刚满二十一岁的陈玉成,在指挥这场战斗中,打败了比他年长二十岁的湘军悍将李续宾,展示了大智大勇的才略。 半个月后,曾国藩才得到李续宾全军覆没的消息。他伤心气愤之至,几天没有吃饭睡觉,随即派人前往三河,寻找其弟曾国华尸骨归葬。这一仗湘军元气大伤,在李续宾的家乡湖南湘乡,几乎是村村吊孝,处处招魂。为此,曾国藩还作有挽联: 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 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本文标签:陈玉成中国近代史历史李续宾曾国藩太平军太平天国史记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